高崖口村

北京昌平流村鎮的村

高崖口村位於北京市昌平區流村鎮,位於鎮域南,四周群山環抱,屬純山區,距昌平城區25公里,該村地理位置獨特,屬戰略要地,20世紀50年代,國家投資在這裡修建了公路,西到齋堂,東直達昌平,公路從村中通過,北京市公交車357路在這裡設置了終點站,每天往返昌平城10餘趟,交通十分便利。

村莊簡介


高崖口村全村原有耕地(梯田坡地)800餘畝,已全部退耕還林。截止至2010年12月,全村共有177戶人家,其中農戶114戶,非農業63戶,農業人口313人,(男152人,女161人);非農業人口104人,(男51人,女53人),全村戶數不多,但姓氏較雜,這種現象在全區絕無僅有,據統計有:葉、施、魏、王、張、劉、邢、沈、李、何、馬、祁、趙、董、郄、賀,居多者為:葉、施、沈、魏四姓,均為漢族。

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成村於元代,村東南有一絕壁,高30餘丈,該村又是三岔路口之地,西可通懷來、張家口,南可通門頭溝、齋堂,東可達南口、昌平,多個地緣關係,故名高崖口村,到建國前全村不到70戶人家,新中國成
高崖口村
高崖口村
立后,該村屬河北省懷來縣,到1955年,劃歸北京市,隸屬昌平縣並以高崖口村為名,設高口鄉辦公處所,辦公地點設該村,直到1997年撤鄉並鎮后,劃歸流村鎮

自然環境


村落四周山脈屬太行山脈,山高,谷深,土薄,岩石裸露,地質結構多為石灰岩,不利於喬木生長。自然環境較差,受西北氣流控制,冬季漫長乾冷,較山外平原地區要早一個節氣,春夏少雨,形成十年九旱的自然規律,災情不斷,1980年後,開始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公路兩旁,山地遍植松柏,1990年後,坡地,梯田全部退耕還林,植被面積不斷擴大,到2006年覆蓋率已達99%。

文物古迹


村西南的高台上,有一座寺廟,坐南朝北,俗稱后寺,有正殿3間,東西配殿各2間,廟宇東側有一磚塔,高10餘丈,由於廟碑早已毀壞,更無史料記載,廟與塔建於何時,不得而知,據世代口頭相傳,約建於清初年間,廟與塔在建國初,皆保留完好,這座小巧玲瓏的磚塔,在20世紀50年代初毀壞,由於村民糾紛,廟宇在1958年初破除迷信,將其拆毀,將磚瓦木料用於公社建大會議室用,村集體公共設施建設用。該村東頭還有一座廟宇,村稱之為東廟,在解放前就已坍塌,建於何時無據可考。

經濟發展


村依據村域特點,揚長避短,積極發展經濟,將原來的梯田坡地,全部退耕還林,根據地勢、土壤、光照等自然條件,因地制宜,栽植蘋果,核桃,桃,棗樹,柿子,香椿等多方面發展經濟林,對原有山場封山育林,全村有護林員44名,由於交通方便,外出務工人員成為該村的一個主要收入來源。由於中共中央三農政策,建設和諧新農村力爭達到小康水平,村級領導千方百計為村民創造就業條件,村民的收入逐年增加,截止到2006年10月底,全村經濟總收入達到531萬元,人均勞動所得4100元。積極拓展創收領域,利用現有資源優勢,開展鄉村旅遊,村級幹部正在著於籌措關於恢復后寺廟石塔的人文景觀,並著於整理,如后寺嶺攔馬牆,蠍虎溝,白馬坡,看不倒的黃櫨樹等,當地世代相傳風俗古物的故事,提高鄉村旅遊文化的含量。

村政建設


該村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修建村內街道1000米,實現道路硬化100%,並對村東的三岔路口進行整治與美化。建起了路邊護欄和路標指示牌,同時村內環衛建設也不斷改進加強,建垃圾房5個,健身園、小市場,老年活動中心,方便了村民生活,自來水管線改造1500米,做到了有線電視入戶率100%,為全村農業人員辦理了大病統籌醫療保險,減輕了村民醫藥費的負擔,低保戶享受每人每月140元的生活補貼,6戶,共計15人,為了保證新農村建設的健康合理推進,設立專職保潔員20名,治安巡防4名,礦產資源看護9名,再加上護林員,承包果園的村民,凡是有勞動能力的都有事干,就業率達到99%。

村史榮譽


該村是革命老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當地老百姓做軍鞋,抬擔架,支持前線作出巨大的貢獻和犧牲,1948年12月10日,冀察熱遼軍區26團兩個營與縣大隊和當地民兵共同阻擊國民黨104軍,死屍遍地,現該村后寺廟土坑就是戰爭年代國民黨死屍的埋葬地,該村就是號稱西峰山殲滅戰的主戰場。村兩側都是山頭,排排戰壕還依稀可見。
由於是老區,該村於1946年建立了黨支部,第一任黨支部書記魏要有。現任黨支部書記張啟財,全村共有黨員28名。

旅遊景點


昌平高崖口南溝位於流村鎮高崖口南溝自然風景區內,總佔地面積150畝,景區主要設施有延安窯洞共29棟位於景區北側半山腰,景區出口處的北側山上有一座微縮型“延安寶塔”,一到晚上寶塔上燈光閃爍,分外迷人。
高崖口村
高崖口村
景區可提供正宗的民俗餐及燒烤,另有一個五十平方米,深一米的方型室外游泳池,和一個一千平方米的圓型垂釣池。北京小延安使人們不出北京,便可領略到陝北邊塞風情,體驗到當年老一輩革命家堅苦創業的精神,是青少年思想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基地,北京小延安亦被詡為西北風情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