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流村鎮的結果 展開

流村鎮

北京市昌平區下轄鎮

流村鎮位於北京市昌平區,為1997年合鄉並鎮時由流村鄉、高口鄉和老峪溝鄉三個鄉合併而成,鎮域面積269.36平方千米,下轄28個行政村。該鎮地勢西高東低,有長峪城溝等河流流經。

流村鎮歷史文化悠久,有圓樓長城、菩薩廟、關帝廟、永興寺和寺中明朝大鐘等大量文物遺跡。

流村鎮,北京市昌平區下轄鎮,地處昌平區西部,位於東經115°50′17"~116°06′34″,北緯40°04′24″~40°15'46″之間。東與陽坊鎮相鄰,南與海淀區、門頭溝區接壤,西與河北省懷來縣相連,北與延慶區毗鄰。鎮域面積269.36平方千米。

截至徠2018年末,流村鎮有戶籍人口19215人。截至2020年6月,流村鎮下轄2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昌平區流村鎮新北庄村。

2011年,流村鎮財政總收入3351萬元,比上年增長13.9%。實現稅收1.6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流村地區歸屬河北省昌宛縣。
1956年,流村地區劃入昌平縣三區和六區。
1961年。建流村公社,
1983年,改流村鄉。
1997年12月,撤銷老峪溝鄉、高崖口鄉、流村鄉,合併設立流村鎮。
1948年歸屬河北省昌宛縣;
1956年划入昌平縣三區和六區;
1961年建流村公社,1983年改流村鄉,1996年,面積100.9平方千米,人口1萬人,轄下店、上店、南流、北流、西峰山、白羊城、新建村、古將、黑寨、北庄、王家園11個行政村。
1997年12月,撤銷老峪溝鄉、高崖口鄉、流村鄉,合併設立流村鎮,鎮政府設在北流村
徠2002年末,鎮政府駐北流村,面積274平方千米,人口1.95萬人,轄28個行政村。
原【高崖口鄉】原昌平縣轄鄉。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城22千米。南(南口)雁(雁翅)公路過境。1949年前為昌宛縣六區,後設瓦窯鄉,1958年建高崖口公社,1983年改高崖口鄉。1996年,面積109.2平方千米,人口0.6萬人,轄漆園、瓦窯、高崖口、王峪、小水峪、辛開、溜石港、發電站、菩薩鹿、韓台、狼兒峪、北照台12個行政村。
原【老峪溝鄉】原昌平縣轄鄉。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城54千米。1949年屬昌宛聯合縣,1956年置老峪溝鄉,1961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53.3平方千米,人口0.3萬人,轄老峪溝村、馬刨泉、長峪城、黃土窪、和子澗5個行政村。境內有明正德十五年所建長峪城隘口遺址、秦始皇時期的古長城遺址。

鎮域簡介

流村鎮位於北京市昌平區西部,太行山與燕山余脈交匯處,東距昌平衛星城14公里,東北距昌平區南口鎮9公里,東南距北京市區德勝門45公里。鎮西北側是河北省懷來縣,西南、東南為門頭溝區及海淀區,東側及東北側分別與昌平區陽坊鎮和南口鎮相接。鎮域面積257平方公里,佔全區總面積的19%,森林覆蓋率達70%,99%的地區空氣質量一級。全鎮下轄28個行政村,截至2006年底全鎮戶籍人口18629人,其中農業人口15388人,非農業人口3241人。

地理環境


流村鎮地形
流村鎮地形
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深山區,其中高樓嶺是昌平區第一高峰,海拔1439.3米,黃崖尖為第二高峰,海拔1418.5米;北部和南部邊緣為中低山,山頂多裸岩;中部偏南及東部地區為山前洪積沖積扇。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無霜期230天,平均氣溫攝氏12.1度。土壤類型因海拔高度的不同,從棕壤到淋溶褐土、碳酸鹽褐土、褐土、褐土性土呈現區域性分佈規律。
鎮域西部河流屬永定河水系,主要河流為長峪城溝。南部河流屬溫榆河上游的北沙河水系。白羊城溝為東部主要河流,呈“Z”字形流經整個東部地區。山區地帶常年有泉水。2005年王家園水庫實施除險加固工程,完工後庫容為500萬立方米,是流村地區的主要灌溉水源。2006年在王家園水庫下游實施萬畝節水灌溉工程,水利設施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地形地貌
流村鎮地處太行山與燕山余脈交匯處,地勢西高東低,三面環山。地形分為山地和平原,西部為深山區,北部和南部邊緣為中低山,山頂多裸岩,中部偏南及東部地區為山前沖積扇平原。
氣候
流村鎮屬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風大,夏季炎熱,秋季晝夜溫差大,冬季寒冷少雪。1月平均氣溫-4℃,7月平均氣溫25℃。春季平均氣溫13℃,夏季平均氣溫24.8℃,秋季平均氣溫12.2°C,冬季平均氣溫-2.7℃。年平均氣溫9~11℃。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降雨集中在每年7月至9月。
水文
流村鎮境內西部河流屬永定河水系,南部河流屬溫榆河上游的北沙河水系。北沙河水系源於境內西北部山區,上游關溝、響潭溝、興隆口溝、白羊城溝、高崖口溝等6條季節性河流於雙塔村西匯合后稱北沙河。
礦產資源
流村鎮境內已探明老峪溝一帶有金、銀、銅、錫、石英、石棉、硫黃等礦產。流村附近有硫黃、白土、花崗石、沙石等礦產。高崖口有白土、花崗石、沙石、石灰石,其中沙石、石灰石儲量約為2億立方米,含鈣率為52%。瓦窯村西南有耐火土。
自然災害
流村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水災、風災、旱災、雹災和蟲災等。1999~2000年發生水災。2002年6月11日6時至15時發生風災。2003年發生旱災。2003年7月27日16時10分發生雹災。蟲災以蝗蟲和弱蟲最為常見。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流村鎮下轄2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昌平區流村鎮新北庄村。
北庄村下店村上店村南流村北流村西峰山村新建村
白羊城村古將村黑寨村王家園村高崖口村韓台村北照台村
狼兒峪村菩薩鹿村發電站村漆園村瓦窯村新開村溜石港村
小水峪村王峪村老峪溝村馬刨泉村黃土窪村禾子澗村長峪城村

人口


截至2018年末,流村鎮有戶籍人口19215人。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流村鎮常住人口為18139人。

經濟


● 農業
流村鎮共有耕地面積4740畝,人均0.2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到14280元,比上年增長2.2%。
流村鎮糧食作物以玉米、豆類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004.5噸,人均106千克,其中玉米1796.6噸,豆類114.1噸。
截至2011年末,流村鎮林地面積為189.9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70.5%,森林覆蓋率達51.7%。
2011年,流村鎮水果產量2977.9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核桃、杏核、棗、桃、柿子。農民人均純收入8718元。
● 工業
2011年,流村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有9家,職工2006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億元,比上年增長12%。
● 財政金融
2011年,流村鎮財政總收入3351萬元,比上年增長13.9%。實現稅收1.6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

歷史文化


南流村南山照片
南流村南山照片
流村鎮人文歷史悠久,流村鎮社戲、御賜龍鼓在北京地區獨有。
名勝古迹眾多,旅遊資源豐富。始建於秦朝的黃樓古長城雄風古韻猶在;宋代的楊六郎金槍井、穆桂英望兒坨依稀可見;明朝年間修建的白羊城城牆遺址和瞭望台、烽火台巍然橫亘;清朝嘉慶年間修建的慶王陵遺址古迹依然。王家園水庫、白羊溝自然風景區、菩薩山風景區、大漠奇石館等景點各有特點。漆園村千年古樹槐抱椿、老峪溝千畝高山草甸堪稱奇觀。
地名由來
流村鎮因鎮政府原駐流村而得名。

交通


鎮域內有市級公路南雁路(南口至雁翅)、區級公路北禾路(北流村至禾子澗)、高秦路(高口至秦峪口)、李流路(李庄-新元村-黑寨-古將-白羊城-新村-北流村)、下店路(下店村南口至西峰山村西雙叉路)、昌流路(二分場加油站至北流村)、北葛路(北流村-南流村-上店-溫南路)和水台路(西峰山村至工兵營)。其中高崖口、流村一帶有北京公交357路和昌平公交11路、69路、33路直抵昌平衛星城,交通十分便利。
流村鎮境內共有市級公路29.7千米。區級公路25千米。鄉村公路29條,總長160.7千米。

社會


農業生產

流村鎮依託地域和農產品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林果業經濟,經濟林總面積達26671畝,其中種植面積較大的有柿子6753畝,仁用杏7600畝,蘋果3772畝,小棗2861畝,核桃2128畝,桃2114畝。主要特色農產品有蘋果、香椿、小棗、核桃、仁用杏、冬棗、櫻桃等。近幾年來,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種植,仁用杏、小棗、核桃等果木的種植面積迅速擴大,使得一部分農戶走上致富路。為充分發揮特色資源優勢,推動產業化經營,鎮政府註冊了“西峰山”商標品牌,製作了7種農產品的包裝箱,北流蘋果、西峰山小棗、老峪溝仁用杏也已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流村鎮共有文化藝術團體29個,其中村級藝術團體28個,鎮級藝術團體1個,業餘演職人員共計105人。電影放映單位29個,座位4480個。文化活動中心1個,總建築面積500餘平方米。主要藝術團體有流村鎮星火工程藝術團。
2011年末,流村鎮共有體育場地43處,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43人。
2011年末,流村鎮為北京市首批、昌平區首個建立“村村通廣播”工程的試點村鎮。28個村有線電視全覆蓋,有線電視用戶3726戶。
流村鎮下店村民間花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流村鎮共有幼兒園9所,在園幼兒164人,專任教師15人。小學3所,在校生543人,專任教師138人,初中1所,在校生300人,專任教師60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流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所轄8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和19家村衛生室,鄉村醫生28人。
2011年,流村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1%,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0.1‰,嬰兒死亡率0.1‰,新生兒死亡率為0。
社會保障
2011年,流村鎮共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74戶,人數424人,支岀173萬元,比上年增長40.6%,月人均340元,比上年增長44.1%。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1人,支出35萬元,比上年增長16.7%。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人,支出0.9萬元。
2011年,流村鎮共有民政慈善部門救助68人次,共支出56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5人次,支出16.8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8人。105名失業人員申請辦理靈活就業和自謀職業,6425人辦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登記,占應參保6882人的93.3%。
2011年,流村鎮共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12911人,參保率88.9%。
基礎設施
2011年末,流村鎮共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00千米,投遞點136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26000件,征訂報紙3100份、雜誌310冊。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萬門,固定電話用戶761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95.8%。

風景名勝


● 白羊溝自然風景區
白羊溝自然風景區位於昌平區流村鎮西北部,與歷史悠久的宋代古長城遺址相連接,毗鄰京北重鎮南口鎮,全長12公里,是流村百里環形旅遊走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景區內有27個景點,整個風景區分為三個部分八大景區。三個部分:“擺游垂釣迎賓區”、“書谷琴峽聚仙區”、“石歌水曲抒情區”。八大景區:白羊城古迹園林區、擺游垂釣迎賓區、黃土峻岭登山區、詩歌水曲抒情區,魚林寨種養基地、黃樓長城遊覽區、黃場特種養殖基地、小天山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