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三屯鄉的結果 展開

三屯鄉

山西省大同市左雲縣下轄鄉

三屯鄉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左雲縣城北部,地廣人稀,地勢高峻,多為山區和半山區,主要農作物為馬鈴薯、莜麥、胡麻和豆類。該鄉在有煤炭資源的鄉鎮境內辦有煤礦4座,年產原煤50餘萬噸。三屯村初步建成商貿文化中心,0903公路縱貫全鄉南北,55公里的鄉村公路連接成網,建成鄉中心醫院、畜牧服務中心、文化體育中心各1所(處),共有學校34所。

區位交通


三屯鄉交通便利,伊魯路南北穿境而過。北連洛界、太澳高速公路和焦枝鐵路,南通311國道。

區劃人口


轄39行政自然村。
2014年全鄉戶籍在冊5318戶,13334口人, 2015年5233戶,13214口人,其中農村常住人口佔70%左右;30%左右的不常在人口大部分屬近邊地區打工(主要分佈在左雲縣城、大同、內蒙、朔州一帶)人員,外來務工人員主要集中在中海油煤制氣、京能電廠項目建設區,辦有臨時暫住證的63人。

礦產資源


三屯鄉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鉛、鋅、鐵、銅、英石、梅花玉、花崗石、鋁釩石、煤等多種礦產資源,儲量大、品位高、易開採,已有十多家獨資、合資企業入駐三屯共同進行開發加工。
三屯想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盛產小麥、玉米、花生、煙葉、紅薯、核桃、食用菌、中藥材等等,本鄉還是豫西最大黃牛養殖基地和著名五香牛肉加工基地。

經濟發展


三屯鄉
三屯鄉
三屯鄉是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的典型純農業鄉,地處高寒,也是一直以來是制約經濟快速發展的瓶頸。 2014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為27959萬元,2015年29797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34億元;2014年農作物播種面積4427公頃,2015年3579.3公頃,種植以馬鈴薯、小雜糧為主;2015年豬飼養量4225口,牛3583頭,羊190332隻,雞27900隻,騾、馬461頭。2014年農業從業人員4340人,2015年6139人,季節性的占農村常住人口的18%,長期從業的佔82%;二、三產業基本處於空白狀態;旅遊業正待籌謀開發。

鄉鎮規劃


三屯鄉
三屯鄉
三屯鄉鄉鎮規劃布局合理,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完善.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網通營業網點遍布城 鄉,50千伏高壓變電站為全鄉提供優質電能服務。全鄉社會治安狀況良好,人文、自然環境文明、優雅,是社會各界有識之投資、開發、創業的理想之地.
勤勞、純樸、善良、奮進的三屯人民熱情好客,誠招天下仁人志士,到三屯這片熱土大顯身手,投資辦廠,發展旅遊,共謀大業,共創三屯美好的明天。

生態建設


該鄉以生態建設為載體,緊抓農業生態項目的實施,引資建設了集奶牛養殖,林蛙養殖和狩獵、旅遊為一體的五路山生態建設公司;從優化農業內部結構著眼,大力發展物色種植,種植黃芪1500畝,實現苦蕎訂單4000畝,走效益農業之路;從培育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著手,大力推廣養殖業,全鄉養羊4.8萬隻,人均3隻,實踐以牧牽農,以農促牧的致富之路;從發展農村產業化進程著手,大力扶持龍頭企業,建立集肉牛養殖、育苗、種草,小雜糧加二為一體的青雲林牧有限責任公司,鼓勵企業和農民以寄養方式飼養肉牛,以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發展模式,實現企業和農民雙贏之路,全面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優化,努力提升全鄉經濟發展水平。

歷史文化


三屯鄉
三屯鄉
三 屯鄉緊靠中國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的大同。古代人類文化活動歷史悠久,境內人文歷史文化景觀主要有:關山漢代墓藏,西漢王昭君出塞路經歇馬之地蹄窟嶺,北魏時期屯邊據守血灑疆場的佚名將軍墳,蜿蜒數十公里的明代古長城,以及近代人文景觀抗日英雄殉難的十二窯慘案遺址、八路軍129師北上抗日路過時師部所在地及賀龍師長、關嚮應政委居住過的三台村舊址和浮石山響馬老巢。為了更好地開發以休閑觀光為特色的旅遊事業,鄉政府依託五路山生態旅遊開發公司,先後投資510餘萬元,建成和正在籌建的有五星級國際獵人會所、垂釣園、狩獵場、游泳池、跑馬場,飛蝶射擊場等旅遊休閑設施,為開發觀光旅遊奠定了基礎。

社會事業


境內有聯區學校1所,在校學生36人,有村幼兒園3所,入園幼兒21人;有鄉中心醫院1所,基礎醫療設施較齊全,分外科、婦幼保健科、內科3個科室,現有醫務人員9名,村醫26名;三屯集鎮有超市4家,規模均在年營業額10萬元左右;2015年新建佔地5.23畝、容量30人的敬老院1所。鄉政府、中心醫院、聯區學校採取集中供暖;全鄉39個村村民均飲用自來水;只有三屯集鎮主街道有排污管線,沒有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全鄉建有垃圾處置點8個,集中處理日常生活垃圾。
左雲縣三屯鄉2007年實現了全鄉“村村通”,全鄉39個行政村的“行路難”歷史徹底結束,同時也拓寬了廣大群眾的致富渠道。
三屯鄉財政並不寬裕,2004年正式實施“村村通”建設時,計劃用5年時間,實現全鄉村村通水泥(油)路的目標。2007年是第四年,新一屆黨委、政府順應民意,提出“決戰2007年,兩年任務一年完”的奮鬥目標,打響了公路建設攻堅戰。
三屯鄉
三屯鄉
面對捉襟見肘的財政和艱巨的築路任務,鄉黨委、政府創新方法,創新籌資渠道,採取了“依靠政策補一點,煤礦基金返一點,壓縮支出省一點,義務投勞幫一點,動員社會投一點,用好投資節一點,承包單位墊一點”的“七個一點”籌資新理念。按照政策爭取補貼投資200萬元;鄉辦煤礦按噸煤10元設立的反哺農業基金中解決185萬元;鄉政府精簡超編臨時人員,減少開支3萬多元;動員相關村村民義務投入勞力1700餘人次;節約投資10萬餘元;公路邊土地出讓等市場運作方式籌集社會資金和通過招標方式,降低工程造價,節省工程投資共計35萬多元。這些舉措極大地緩解了工程投資壓力,到8月底,全鄉最後十個村新修通了水泥路,全長19.6公里,完成投資460萬元。至此,全鄉提前一年實現“村村通”的目標終於完成了。
“村村通了水泥路,不愁產品沒銷路;油路修到家門口,致富小康有盼頭”,看著寬敞平整的公路,廣大農民高興地說。三屯鄉有關負責人說,2004年,全鄉經濟總收入8115萬元,2007年預計可達1.2億元,其中農村暢通工程的拉動效應是巨大的。

旅遊資源


三屯鄉是歷史戍邊重鎮,境內旅遊資源非常豐富,邊塞文化遺存眾多,僅古長城就有漢朝、北魏、明代三條縱橫鄉域,尤以摩天嶺長城最為壯觀;現存比較完整的古堡有寧魯堡、三屯堡,城、堡、長城、烽堠合理布局,形成一道具有人文旅遊、軍事科研價值的勝境;加之哥特式八檯子天主教長城聖母堂遺址、五彩繽紛的五路山高山森林生態、規模宏大的大唐風電場、蜿蜒奇峻的摩天嶺公路、神秘莫測的高山陵墓群、巧奪天工的鎮寧空心敵樓、記載蒙漢通商的馬市樓、鬼斧神工的玄武岩石林、紅色革命遺址十二窯戰役舊址等賞心悅目的景觀,令人流連忘返。我們今後要突出邊塞文化特色,亮出塞上綠洲招牌,加快招商引資,啟動規劃和建設以長城古堡風景名勝、十里河生態濕地、五路山高山生態等景區為重點的生態文化旅遊板塊,把三屯鄉逐步建設成集遊覽、觀光、休閑、避暑、度假於一體的旅遊避暑度假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