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青之戰
《再扶漢室》中的戰役
淄青是淄川、青州一帶,廣義上則是指齊國,青州號稱是三齊最為重要的城池,西面的歷下則是青州的屏障,東方的即墨、膠東則是青州戰略集團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由於中原地理的組成主要是由晉冀魯豫,而淄青是組成中原組成部分的東方一面。淄青面臨大海,控制了《再扶漢室》中神都方面基太王族政治東方勢力的樞紐。
這條路線大致如右圖為從西北面到東南面,而且一般規律為單箭頭(順序如上)。論據:A.地形上,從三晉、燕趙(晉冀)到齊魯(山東省)地形大致為高海拔到低海拔;B.模仿歷史也是建立在地理基礎上,在小說《再扶漢室》第18章“至光大喜,遂留卜良守渤海,自與諸將直抵青州城下”、第20章“可使張選攻平原以分其勢”、第23章中“兵次吳橋”,指出來對齊國軍事、政治中心——青州進攻,無論是簡至光、張明叔還是後來的鍾離勃都是採取這一路線。
這條路線大致為從東到西,而且一般規律也為單箭頭(順序如上)。論據:A.地形上,這條線路以南為泰山—沂蒙山脈,泰山—沂蒙山脈將齊國、魯國隔開,是個分水嶺。而這條線路以北是齊國中心地帶,齊國在歷下以東除了青州,就是東萊方向,也就是山東半島方向。如果齊國征戰的話,平原—青州(也就是第一條路線)剛才論述了是個進入齊國的單箭頭。那麼出齊國就一般不會採取這個路線,而只可能沿著泰山—沂蒙山脈從東到西這個出口。也就是從青州往歷下方向。
“平原—青州”戰例
四次淄水之戰,出現在《再扶漢室》1、16、18、20章節,大致按照“平原—青州”這一路線來進展,而且是單箭頭,雖然起始位置有些不同,但是大致方向性是一致的。起始位置:第1章:神都練陽方向(冀)、第16章簡至光從歷下返回(歷下)、第18章渤海(冀)、第20章黎陽、歷下(豫、魯);終極位置:淄水。而淄水的地理位置都在上述地理位置以西,都是遵循“平原—青州”從西北面到東南面、單箭頭這個大方向的。
“青州—歷下”戰例
五次歷下之戰,出現在《再扶漢室》16、18、24、34、38章節,無一例外都是遵循“青州—歷下”這個單箭頭方向,即使是第38章,從簡至光、李封角度來看是有些例外從東往西打,但是從鍾離勃來看卻還是單箭頭,而且38章原文“至光受箭上馬,以太史決為先鋒,星夜至汴州,連克平原、濟西,直逼歷下”是兼顧著第一條路線的方向性,而且並沒有通過正常方式來解決歷下問題。這也正反應了“青州—歷下”單箭頭的效應。
按照時間整合兩條線路的戰例
青州大戰,這個戰役其實是將這兩條相對割裂的路線聯繫起來,聯繫點當然為青州。青州大戰分為四個階段:開端:第三次淄水之戰 進展:第二次歷下之戰(柙谷之戰)高潮:平陰大戰 結尾:青州大戰(復奪青州)。很清晰的可以看到“青州大戰”包含從西北面往東南面打的“第三次淄水之戰”、從東往西打的“第二次歷下之戰、平陰大戰”。復奪青州路線雖然是從西往東,但是局勢早在平陰大戰就已經決定了,簡至光利用降將王嘉復奪青州,並不存在真正的考慮路線的地理位置因素了。青州大戰,是按照時間順序演示了兩條作戰路線的戰例。
按照空間整合兩條線路的戰例
博山之戰,出現在小說第23章,這場戰役幾乎就是闡述上述理由最全面的戰例。張明叔“兵次吳橋”從吳橋方向有西北面往東南面,進攻博山,周近由東往西,從青州進攻博山。而簡至光是在第20章敗退到狄城,“屯於河上,伺機再復青州”,是從北面往南打,陷入張明叔、周近東西兩面夾擊當中。博山之戰,是按照原本割裂在不同的空間的兩條路線進行拼接,同時展現在同一平面上。
順時針方向戰例
第四次歷下之戰,也就是鍾離勃“輕取齊國”路線,是博州刺史東郭雩、鍾離勃從博州襲擊青州,那麼從哪裡看出來是從北面攻擊青州的(也就是縱向)?第33章原文“原來博州東郭雩、鍾離勃襲殺青州守將梁丘任,以南皮令諸葛周為謀主,興兵來取歷下”,南皮位於渤海和吳橋、平原之間,說明東郭雩、鍾離勃是採取縱向路線攻打青州的。而經歷《致東郭雩書》風波之後,鍾離勃殺死東郭雩,從青州進攻歷下,是採取橫向路線。在這裡所闡述的都是單箭頭方向。
鍾離勃在《致東郭雩書》前後經歷攻打青州、第四次歷下之戰,就將縱向、橫向兩條路線銜接起來,在形狀上呈現順時針方向。這個方向可以大致的看做是對齊國軍事、地理的一個形象性概括。
從《再扶漢室》第一回“擲杯府將斬嗣帝 晉國烽煙護神器”一直到第二十四回“群英東聚烹奸台 蟄雄西入烏鵲澤”都是寫簡至光征戰青州、淄川,而且在廣義上的淄青之戰甚至還包括《再扶漢室》的李封、鍾離勃之間在歷下金蘭亭的恩怨。淄青之戰是《再扶漢室》中歷時最長、筆墨最多、人物關係最複雜,描寫最客觀的段落。
主要包括簡至光殺死原青州刺史王尋自立、張明叔征討淄青之戰、張地與簡至光的幾次歷下之戰以及最後的狄陽之戰,這些就構成了整個淄青之戰。號稱《再扶漢室》第一戰的“綿山之戰”,原本沒有捲入戰役的青州刺史王尋帳下大將簡至光主動加入了綿山戰役,使得“再扶漢室”活動從單一的晉陽士吉光、絳州黃天元起步逐步演變成為了波瀾壯闊的反抗大磐帝國暴政的起義運動。簡至光的淄青之戰,客觀上來說,是缺乏軍事才能的,從數次敗於張明叔、張地來看,簡至光的驕縱、無良好的軍事素養,是他走向淄青之戰最終失敗的根本性原因。淄青之戰在戰術上絕對是失敗的,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簡至光的軍事活動,將大磐帝國的張明叔、張地兩支最為重要的軍事力量長期的牽制在東方,使得在局陽起義的景、田義軍能夠比較輕易得奪取睢陽,乃至以後奪取烏鵲澤,進軍管州,建立大烈王朝,都是在側面幫助的原因。這就是偉大的戰略意義。
(第一次淄水之戰章節)
張明叔親提虎賁精銳,大合曹、兗二鎮諸侯,兵至淄水。簡至光披掛停當,左有肖春、右有公子簡至則。留肖讓守城。明叔身披金甲。腰束玉帶,二目如炬,手按佩劍。左有荀天,右有任地。明叔以刀指曰:"朝廷待爾不薄,何生異心,膽敢助逆,擅殺王尋,汝下馬受降,保汝不死,如何?" 至光大怒曰:"汝為夏裔,卻阿附極王,助其弒君,盜弄神器,天人共怒,今必死於此!"言罷,拍馬搖槍直取明叔。任地攔住廝殺。肖春大怒,揮槍直取任地。明叔使荀天截殺!四將連斗數十合,未分勝負。忽青州軍后大亂,人報基太虎迂渡淄水,偷襲至光之後,火燒輜重。至光大驚,一不留神,被任地一槍刺肩,急呼至則、肖春殿後,搶渡淄水,人數太多,自相踐踏,屍橫水中,塞積不流,百里開外血腥衝天。幸得肖讓拚死守城,至光方得全身。
簡至光自立為齊王,以肖讓為大司馬,卜良為相國,立闞氏為後,至則為世子。諸將皆有升賞。練兵屯糧,聲勢大振,親出歷下,渤海谷熟。又以晏真,鮑方出平陰,深窺燕趙。歷下張地不敢輕出爭鋒。(青州大戰之後——極盛時期的“齊王簡至光”章節)
(簡至光向謀主“二卜”求教經營三齊之戰的大計)
二卜玉帶長劍,氣宇非凡。至光拜曰:“某乃漢之舊將,惡了胡虜,願二公救世主我保身進取之策。”卜良笑曰:“將軍欲為光武乎!”至光曰:“極王弒立數年,諸侯起者各懷九五,中原已成孤鹿群狼之勢。某一漢胄,誓肅清權奸,以正綱維!”良曰:“將軍之志,良甚欽佩,當今形勢,將軍乃齊地世卿,根深而蒂固,當經營青州徐圖三齊。依良之策,可先取東萊,次取濟北,收東海之士,兵加泗上,以號王命,淮楚之士皆伏於宇下。譙、宋之地一鼓而收,再指燕趙,順勢西向,耀師洹水以窺神器,中原撫手可得。晉楚吳蜀傳檄而定,將軍大志必成,此良為將軍計!”
(第三次歷下之戰章節節選)齊王於歷下糾集人馬,得五千,城垣殘破、弓箭奇缺。糧錢庫空,無法守御。齊王憂之,問計於班。班笑曰:“昔張孟談守晉陽,搜竹銅於內園,征精壯於閑逸,片刻即可固城強兵!”齊王從之,傳令休兵。忽人來報,磐軍殺來,前鋒已及城下。齊王大驚,急整殘軍,強使為陣,以晏真、鮑方為二翼,自與班、決為中。明叔以周近、張地為左、右,自與韓倉居中。磐軍衣甲鮮明,旗雲戈林,抖擻踴躍,氣壯威發。齊王曰:“胡虜嗜戰、漢胄溫良,今觀信矣。嘗聞童謠‘歷下有張地,齊國不為齊。歷下無張地,主公時極急。’難道我漢將終敗於此!”班曰:“主公休怯,謠詞不足憑,勝負未決,若能挫其鋒,待公子援兵至,內外夾擊,必獲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