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

朱元璋起義軍將領

王勝(1324-1363),字均德,桐城(今安徽樅陽會宮鄉)人。少時見義勇為,驍勇好武,愛研究兵法,有過人膽識。時值元朝末葉,君暴臣貪,官吏虐民,飢年荒歲,民不聊生,一時反貪暴者,雲涌蜂起。王勝目睹時艱,立志拯民於水火,於是在會宮舉起義旗,招募遠近青壯年,練兵布陣,遂遠近聞名,人稱“大刀王勝”。元至正年間(1341——1368年),朱元璋起兵從和州(今和縣、含山縣)渡江,勝即率軍千人投奔,屢建奇功,封為左副帥。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夏,陳友諒稱帝,據守江州,聲勢日盛,朱元璋派王勝率兵一舉攻下江州;陳友諒退守武昌,朱元璋令勝守江州,並賞賜金帶良馬各一。

人物經歷


至正二十三年,陳友諒陳兵60萬於鄱陽湖,軍勢甚盛。時朱元璋僅有兵力10萬,又不會水戰,朱與劉基商定“火攻”之策。先招募敢死隊詐降作為內應,王勝等35人毅然應募。元璋對應募者說:“此行恐不得生還”,王勝答道:“既應死募,豈望生還?”乃領一行人趁機奔友諒寨,聲稱投降者,友諒喜接入軍中。王勝按預先約定日期,縱火焚燒友諒軍寨,頓時濃煙四起,火光衝天,朱元璋大軍趁火勢出擊,大獲全勝,陳友諒逃至九江口中箭身亡,王勝等36人亦全部殉難。

主要事迹


朱元璋滅陳友諒后,在鄱陽湖中的康郎山建立廟宇,奉祀36名死難者,王勝名列第三。朱元璋稱帝后,追授王勝為懷遠大將軍,封太原侯,賜孔城古井頭田百石(1石=5畝),為生前戰馬牧場,至今人稱其地為“養馬圩”。又賜國葬禮,立祀祠,塑全身像於家鄉(今會宮鄉會宮中學院內);墓誌由明開國大元帥徐達撰寫。明、清兩代桐城縣官重修該祠、墓時均撰文刻石。1958年,因辦中學祠廟被拆除,現墓碑尚存,其墓地已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