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縣

安徽省馬鞍山市轄縣

含山縣,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地理位置位於長江中下游北岸,皖中東部、巢湖之濱。總面積1047平方千米。

含山自唐朝武德六年(623年)置縣以來,已有1300多年歷史,是春秋吳楚故地,素有吳頭楚尾之稱。含山旅遊景點眾多,主要有太湖山、徠華陽洞兩個國家AAA級景區。

截至2018年,含山縣下轄8個鎮,另設有3個園區,常住人口39.5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73.5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3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84.6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68.60億元,三次產業佔比調整為11.7:48.8:39.5,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GDP達44286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6666美元)。

截至2020年11月,含山縣常住人口336588人。

2020年,含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4.21億元,首次邁上200億元新台階,同比增長4.4%。

2020年6月30日,含山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歷史沿革


秦朝時含山為歷陽縣地,屬九江郡
西漢高祖四年(前203年),歷陽屬淮南國。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國除,歷陽仍屬九江郡。漢武帝置十三州時,改九江郡為揚州,歷陽屬揚州。後漢朝因之。
新莽,改九江郡為延平郡,改歷陽縣為明義縣。
含城新區
含城新區
三國時,歷陽屬吳。
西晉時期,歷陽先屬揚州淮南郡,永興元年(304年),屬新設歷陽郡。東晉大興二年(319年),分歷陽縣境西部僑置龍亢縣,縣治在今縣南40里,相傳即今楊府城村,屬揚州歷陽郡。
南北朝時期,宋朝永初二年(421年),龍亢屬南豫州歷陽郡,元嘉七年(430年),屬豫州歷陽郡。大明三年(459年),屬南豫州歷陽郡。齊建元二年(480年),屬豫州歷陽郡。永明二年(484年),屬南豫州歷陽郡。梁太清二年(548年),侯景破歷陽,江北之地盡屬東魏。北齊天保六年(555年),齊、梁通和,遂改歷陽為和州,龍亢歸和州。陳宣帝末,北周盡取江北之地,將龍亢縣地併入歷陽縣,至此龍亢縣廢。
隋朝開皇十三年(593年),歷陽縣屬和州。大業三年(607年),歷陽縣屬歷陽郡。
唐朝武德六年(623年),分歷陽縣西部地區原龍亢縣境域設含山縣,縣以境內的含山命名。含山,又名橫山。《清一統志》說:“在含山縣西三十里,崔巍雄峻,群山列峙,勢若吞含,唐因以名縣。”《太平寰宇記》又說;“以縣境眾山所含,故名含山縣。”武德八年(625年),含山縣廢,併入歷陽縣。長安四年(704年),在原含山縣境置武壽縣,屬淮南道和州。神龍元年(705年),複名含山縣,領屬關係未變。自此含山縣名沿用。唐天寶元年(742年),和州改為歷陽郡,含山屬淮南道歷陽郡。乾元元年(758年),歷陽郡再改為和州,含山屬淮南節度使和州。貞元十六年(800年),屬舒廬滁和都團練使和州。天祐元年(904年),屬淮南節度使和州。
五代十國時期,含山初屬吳、南唐,后屬後周,均隸和州。
兩宋時期,含山屬淮南西路和州防禦使。
含山縣區點陣圖
含山縣區點陣圖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含山屬淮西總管府和州鎮守萬戶。至元十四年,屬廬州路總管府和州安撫司。至元十五年,屬和州路。至元二十八年,和州路降為和州,屬廬州路和州。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含山縣廢,縣南部分入無為州,余併入和州,屬南京廬州府。
明洪武七年(1374年),屬南京鳳陽府。洪武十三年,復置含山縣,屬京師直隸和州。
清順治二年(1645年),含山屬江南左布政使司直隸和州。康熙六年(1667年)屬安徽布政使司直隸和州。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道、府、州,含山縣直屬安徽省。民國三年至十七年(1914年—1928年),屬安慶道。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日軍侵佔含山縣城,國民黨政府轉移謝集鄉農村。民國三十八年(1939年)4月3日遷回縣城。民國三十年(1941年)7月,縣城再度淪陷,縣城北遷仙蹤鎮。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7月17日縣城光復,8月2日,縣城由仙蹤鎮遷回縣城。
1949年1月21日含城解放,含山屬江淮解放區第五專區。同年6月,改屬皖北行署巢湖專區。
1952年1月30日改屬安徽省蕪湖專區。1958年12月15日,含山縣、和縣合併為和含縣,屬馬鞍山市,縣治設歷陽鎮。1959年4月和含縣屬蕪湖專區。1959年6月1日,含山、和縣分開,各還原建制。1965年7月28日含山改屬巢湖專區(后專區改為地區、行署),1999年8月5日撤銷巢湖地區設地級巢湖市,屬地級巢湖市,2011年8月,原地級巢湖市區域調整,含山縣劃歸馬鞍山市。
2020年7月4日,中宣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馬鞍山市含山縣列入“淮南”片區。

地理環境


含山縣地處長江下游北岸,東與馬鞍山市和縣接壤,西與巢湖市相連,南與蕪湖市無為縣以裕溪河相隔,北接滁州市全椒縣。介於東經117°53′—118°13′,北緯31°24′—3l°53′之間,總面積1032.8平方千米。向東距離南京市(浦口區)約70千米,向西距離安徽省省會合肥市(肥東縣)約80千米。

地形地貌

丘陵、山地:
含山縣蒼山林場
含山縣蒼山林場
含山縣地形大體是西北高東南低。東南部為長江下游平原的一部分。中部和西北丘陵起伏,山丘錯雜,山勢大部分坡緩谷寬;山脈走向以南西北東向為主,山頂海拔高程一般在300米左右,最高峰是蒼山主峰,海拔高程481米。主要山峰自北向南有:青龍山、大茅蘆尖、馬山、方山、黑山、蒼山、大犁頭尖、六宕山、太湖山、林頭山等。縣低山高丘面積381.7平方千米,低丘山地371.3平方千米,分別占縣總面積的36.96%和35.95%。
平原、圩區:
含山縣平原圩區屬長江下游平原的一部分,為沖積平原。圩區主要分佈在長江支流裕溪河水系和滁河水系兩岸。牛屯河、得勝河兩岸也有小片沖積平原。平原地層主要由淤泥質亞粘土和泥炭層組成。圩區總面積279.8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27.09%。圩區內溝渠密布,土地肥沃,是縣內的主要產糧區。

氣候特徵

含山縣地處北中低緯度地區,屬北亞熱帶溫潤性季風氣候。特徵為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冬寒夏熱,春秋溫和,春溫多變,秋高氣爽;雨量適中,但夏多冬少,分配不均,夏雨集中,梅雨顯著;日照多,無霜期長,光熱水等氣候資源頗為豐富。四季劃分縣境民間以農曆1、2、3月為春季,4、5、6為夏季,7、8、9為秋季,10、11、12為冬季。以氣候統計分析,按陽曆12、1、2月份為冬季,3、4、5月份為春季,6、7、8月份為夏季,9、10、11月份為秋季,亦以1、4、7、10月份為冬、春、夏、秋四季的代表月。縣境大致3月下旬入春,5月下旬入夏,9月下旬入秋,11月下旬入冬。春秋兩季各佔兩個月,春季略少;冬夏兩季各佔4個月,冬季略長於夏季。

水文概況

含山縣境內有6條主要河流,分別為滁河、仙蹤河、得勝河、清溪河、牛屯河、裕溪河。注入以上六條主要河流的支流共有28條,流經含山縣縣域的河道總長約242.86千米。滁河、得勝河、裕溪河、牛屯河皆通長江,仙蹤河注入滁河,為滁河一級支流,裕溪河下通長江上達巢湖,清溪河注入裕溪河。6條主要河流在境內河道長度和流域面積分別是:滁河13.6千米,250.1平方千米;得勝河15.6千米,219.8平方千米;清溪河29.6千米,175.6平方千米;牛屯河7.5千米,123.1平方千米;裕溪河及后河67.1千米,264.3平方千米;仙蹤河15.0千米,211.2平方公千米。
含山徠縣昭關鎮油坊庄
含山徠縣昭關鎮油坊庄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含山縣水資源總量約為5.82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69億立方米,地下水1.02億立方米,不重複量0.13億立方米。全縣人均水資源量1308立方米。共有四座中型水庫,分別為長山水庫、東山水庫、昭關水庫、和平水庫,總庫容分別為2400萬立方米、1520萬立方米、1250萬立方米、1020萬立方米。共有小型水庫60座,其中小(1)型水庫8座,總庫容1398萬立方米,小(2)型水庫52座,總庫容1671萬立方米。

植物資源

含山縣境內樹木:有馬尾松、黑松、金錢松側柏柏木、黃檀、刺槐、中槐、梧桐、楓楊、白楊檉柳、旱柳、河柳麻櫟烏桕、梓、皂莢、白榆、榆、銅錢榆、椿、楝、桑、朴、栗、野柿、野桃、棗、杏、李、櫻桃、石榴、銀杏、野山楂、棠梨、沙梨、楮、冬青、枳、樟、椴、喜、板栗、三角楓、柞、胡頹子、黃柏,黃連木、桂花、野薔薇、石楠、山槐、紫荊、山麻桿等。
竹類:有斑竹、水竹、剛竹、慈母竹、澹竹等8個品種,毛竹屬引種。
中藥材:桔梗、半夏丹參明黨參沙參何首烏龍膽草車前草苦參紫丹參玄參、皖貝母、玉竹徐長卿、海金沙、夏枯草、百合、百部、白芨、天門冬、麥冬、半枝蓮、地骨皮、益母草、魚腥草、菌陳、馬細辛、夜交藤、蒼耳子、蒼朮、柴胡、射干、山楂、老觀花、絞股藍、蜈蚣藍等104科,312個品種,藥材總儲量為7500噸,植物中藥材類佔96%。

動物資源

含山縣境內動物區系屬東洋界,野生動物有獸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等:
獸類:狼、貉、麝、獐、黃麂、豹貓、狐、黃鼬、大靈貓小靈貓、九江狸、豬獾、狗獾、水獺、草兔、刺蝟、絨山蝠、蝙蝠、松鼠、田鼠、家鼠、黑線倉鼠。虎(據康熙《含山縣誌》卷第三載“順治六年,虎至花山、梅山”。后未見。)、鹿(據康熙《含山縣誌》卷第二十七載:明末戴重《太湖山遊記》中記載:“群鹿驟至,多可數百,殊不畏人。”後由於森林被毀,鹿絕跡,現為人工飼養)、野豬、穿山甲等。
鳥類:黑枕黃鸝灰喜鵲、喜鵲、大山雀、大杜鵑、小杜鵑四聲杜鵑大斑啄木鳥、綠啄木鳥、斑鳩、貓頭鷹、麻雀、雲雀八哥灰椋鳥、畫眉、烏鴉、松鴉、大嘴烏鴉、紅嘴藍鵲、三道眉、雉、環頸雉、綠頭野鴨、斑嘴野鴨、綠翅野鴨、鸕鶿、鵜鶘、鷺鳥、鸛鳥、家燕、湖燕、細腰剪尾燕等。

礦產資源

含山縣礦種較多,主要為非金屬礦產,有石灰石、白雲石、石膏、耐火粘土螢石重晶石磷礦硫鐵礦、建築砂、磨刀石、磚瓦粘土等;其次為燃料礦產,有煙煤、無煙煤、泥炭;少數金屬礦產,有赤鐵礦褐鐵礦方鉛礦。其中可供開採的礦種10餘種。少數礦種開採時間長,如磨刀石礦具有300多年開採歷史。石灰石礦和建築砂礦儲量大、質量好、品種多,礦山布局較合理,是縣內礦產優勢資源。硬石膏礦品位高,少數礦種如鐵礦、方鉛礦、磷礦、硫鐵礦等。其中石膏儲量58億噸,是亞洲最大高品質單個礦床。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含山縣行政區劃,明清舊志僅有鄉、都記載。村落無從查考。
明、清時期
明正統六年(1441年)《和州志》記載,含山縣行政區劃為4鄉17都兩鎮:
清順治八年(1651年)縣轄鎮7個,增加銅城閘鎮、三汊河鎮、再安鎮、清溪鎮、大朴樹鎮。
乾隆十三年(1748年)縣轄鎮8個,增加東關鎮、關門鎮鎮。大朴樹鎮衰落。
民國時期
民國初期,含山縣行政區劃基本與清代相同。
民國十七年(1928年),全縣設10個區。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廢都,推行保甲制。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全縣設6區、17鄉、396保、3969甲。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實行聯保制,全縣設3區,39聯保,396保,4001甲。時間不長,聯保改為總甲,下設甲。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廢除聯保和總甲制,實行鄉鎮保甲制,全縣設16個鄉鎮,134個保。
民國三十年(1941年),全縣劃為12個鄉鎮。計97保,896甲。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0月,全縣劃為20個鄉鎮170保。
民國三十六年(1937年)3月,全縣鄉鎮並為13個。
新中國建立后
1949年7月,含山縣設5區,45鄉(鎮),廢除鄉以下保甲制度,改為行政村、自然村。
1950年,全縣設5區,63鄉(鎮)。
1951年,區設置同前,鄉增加到68個。其中城區增祁門鄉、流塘鄉,撤巨興鄉;陶廠區增設關帝、劉武、西河三鄉;運漕區增設運東、運西兩鄉。
1952年,增設清溪區,運漕區劃為太湖、楊柳兩區,運漕鎮劃為縣直屬鎮。全縣設7區83鄉(鎮)。
1956年並區並鄉,全縣劃為4區32鄉鎮。
1957年,撤環峰區,所轄5鄉歸縣直轄。時縣直轄鄉鎮8個,其他區劃不變。
1958年11月,改區鄉鎮建置為農村人民公社。全縣成立7個農村人民公社。
1961年9月,設4個區,原7個人民公社劃為19個人民公社。
1963年8月,增設銅閘區。
1964年,改運漕鎮為直屬鎮,全縣計20個社鎮。
1969年增設銅閘公社,全縣計21個社鎮。
1971年3月,增設昭關、東關人民公社;12月將原運漕公社劃為黃墩、海口兩個公社,全縣計24個社鎮。
1979年3月,設仙蹤、環峰、清溪、林頭、銅閘5個區工作委員會,社鎮不變。
1980年,含城人民公社改為環峰鎮,直屬縣。
1982年,恢復區公所建制。
含山縣
含山縣
1983年4月,恢復鄉鎮政權,改人民公社為鄉、鎮人民政府。全縣設5區、22鄉(鎮)、運漕、環峰兩個直屬鎮。
1984年3月,東關鎮上升為縣直屬鎮,其餘鄉鎮不變。
1985年,黃墩、海口兩鄉劃歸運漕鎮管轄。
1988年,環峰鎮成立3個相當於鄉級管委會,即城郊、攀桂、鼓樓管委會。是年全縣轄5個區,3個直屬鎮,21個鄉(鎮),16個居民社區(其中有3個相當鄉級),221個行政村,2749個村民小組。

區劃現狀

截至2016年,含山縣下轄8個鎮。含山縣政府駐環峰鎮。
環峰鎮林頭鎮運漕鎮銅閘鎮陶廠鎮清溪鎮仙蹤鎮昭關鎮
截至2018年,含山縣下轄8個鎮,另設有3個園區。含山縣人民政府駐環峰鎮。 
統計用區劃代碼名稱
340522100000環峰鎮
340522101000運漕鎮
340522102000銅閘鎮
340522103000陶廠鎮
340522104000林頭鎮
340522105000清溪鎮
340522106000仙蹤鎮
340522107000昭關鎮
340522400000安徽含山工業園區
340522401000安徽含山經濟開發區
340522402000含山縣褒禪山經濟園區

人口民族


2017年末,全縣常住人口達39.2萬人,比上年增加0.5萬人。年末戶籍人口44.7萬人,比上年減少1132人,其中城鎮戶籍人口13.8萬人,農村戶籍人口30.9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2.23‰,比上年上升1.54‰;死亡率5.37‰,上升0.42‰;自然增長率6.86‰,上升1.12‰。
含山縣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回族、蒙古族、維吾爾族、苗族、壯族、滿族、土家族、畲族等。
截至2020年11月,含山縣常住人口336588人。

政治


現任領導

縣委書記:夏迎鋒
含山縣
含山縣

經濟


綜述

2016年,含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54.30億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74億元,增長4%;第二產業增加值80.59億元,增長9%;第三產業增加值53.97億元,增長10.5%;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2.8%,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2.2%,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5%。其中第三產業增長速度比2016年加快0.1個百分點,佔GDP比重2016年提升0.6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39871元(摺合5905美元),比上年增加4582元。人均GDP在全省61個縣中排第19位。
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89866平方米,比上年末減少56036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積80358平方米,減少47740平方米。降成本方面,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8.1元,比上年減少0.8元。補短板方面,全年全縣在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交通運輸和倉儲郵政業領域方面的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45%和26.9%。
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89866平方米,比上年末減少56036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積80358平方米,減少47740平方米。降成本方面,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8.1元,比上年減少0.8元。補短板方面,全年全縣在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交通運輸和倉儲郵政業領域方面的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45%和26.9%。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22%;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1.9%,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3.1%;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5%。全年工業技術改造投資30億元,增長22.4%,占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11.9%。全年建成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村(社區)電商網點106個,培訓電商從業人員3000餘人次,實現電子商務進農村全覆蓋,交易額突破2.6億元,其中限額以上網商銷售額達1.5億元,增長40%。
全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6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稅收收入13.5億元,比上年增加14093萬元,增長11.7%。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利潤4.7億元,比上年增長3.4倍。
2017年,全縣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3.04億元,比上年增長13%。其中,民間投資144.8億元,增長12.1%;城市基礎設施投資73.2億元,增長16.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6.2億元,比上年下降51.2%;第二產業投資145.2億元,增長17.2%;其中工業投資完成145.1億元,同比增長17.8%,佔全縣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57.4%;製造業完成投資125億元,同比增長15.7%,占工業投資比重為86.1%。第三產業投資101.6億元,增長16.2%。三產中的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45%,交通運輸和郵政倉儲業投資增長26.9%。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0年,含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為204.21億元,首次邁上200億元新台階,同比增長4.4%,高於全市0.2個百分點,高於全省0.5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03億元,增長1.4%;第二產業79.07億元,增長6.7%;第三產業102.11億元,增長2.9%。 
2018年,含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73.58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32億元,增長3%;第二產業增加值84.65億元,增長9.6%;第三產業增加值68.60億元,增長7.6%。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GDP達44286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6666美元),比上年增加4240元;人均GDP在全省61個縣中排第16位。總體經濟中三次產業佔比調整為11:7:48.8:39.5,第三產業佔GDP比重與2017年相比提升3.5個百分點。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低於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7.7個百分點;採礦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5.5%,水泥建材行業增加值僅增長2.5%,低於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7.7個百分點;戰新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2%,比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高近9個百分點,比全市高2.8個百分點;戰新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24.9%,同比提升2個百分點,比全市高0.9個百分點。全年全縣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49.4%,是全部投資增速3.3倍,佔全部投資比重達44.9%,同比提升10.4個百分點;短板領域中,公共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31.1%,比全部投資增速高16.2個百分點,佔全部投資總額比重達26.2%,同比提升3.2個百分點。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類商品、汽車類商品和金銀珠寶類商品比上年分別增長28.5%、20.5%和19.6%,增速比限上單位整體增速分別高9.6、1.6和0.8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含山縣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4.9%。其中民間投資增長9.4%;基礎設施投資16.61億元,增長31.1%。從投資結構看,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5倍;第二產業投資同比增長38.9%,其中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8.9%,工業投資中製造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49.4%,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00.8%;第三產業投資同比下降6.3%。 
財稅收支
2018年,含山縣實現財政收入18.15億元,比上年增長1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7億元,增長8.1%。完成財政支出27.82億元,比上年增長2.6%,其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增長3.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33.9%,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長3.2%;全年民生支出增長5.7%。 

人民生活

2017年,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升。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91元,比上年增長10.4%,高出全年GDP增速2個百分點,收入增長跑贏經濟增速;城鄉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702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42元,比上年增長10.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35元,比上年增長9.2%;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為1.7:1,低於全省的2.48:1和全市的2.14:1,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42元,按收入來源分,人均工資性收入9470元,人均經營凈收入9804元,人均財產凈收入2564元,人均轉移凈收入6046元。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6489元,比上年增長6.8%。其中食品煙酒消費支出人均6722元、衣著人均支出1137元、居住人均支出3211元、生活用品及服務人均支出1171元、交通通信人均支出1997元、教育文化娛樂人均支出979元、醫療保健人均支出943元、其他生活消費人均支出328元。
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35元,按收入來源分,人均工資性收入9158元,人均經營凈收入2127元,人均財產凈收入517元,人均轉移凈收入5232元。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0041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食品煙酒、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及其他生活消費人均支出分別為:4348元、406元、1593元、583元、1666元、592元、680元、172元。
2018年,含山縣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7%、9.7%和10%,分別高出全縣GDP增速2.6個、1.6個和1.9個百分點。全縣城鄉居民收入倍差達1.70:1,低於全省的2.46:1和全市的2.12:1。全縣民生支出24.35億元,同比增支13065萬元,增長5.7%,占財政支出的比重87.5%,同比提升2.6個百分點。
2018年,含山縣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34元,比上年增長10.7%,高出全縣GDP增速2.6個百分點;城鄉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906元。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42元,比上年增長10.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35元,比上年增長9.2%。
2018年,含山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收入來源分,人均工資性收入27762元,人均經營凈收入114元,人均財產凈收入2564元,人均轉移凈收入908元。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0424元,其中食品煙酒消費支出人均4766元、衣著人均支出1136元、居住人均支出2535元、生活用品及服務人均支出608元、交通通信人均支出526元、教育文化娛樂人均支出417元、醫療保健人均支出352元、其他生活消費人均支出84元。
2018年,含山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按收入來源分,人均工資性收入15188元,人均經營凈收入139元,人均財產凈收入7元,人均轉移凈收入3395元。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8555元,其中食品煙酒、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及其他生活消費人均支出分別為:4389元、250元、2966元、282元、130元、308元、228元、1元。

第一產業

2017年,全縣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39.06億元,實現增加值23.3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其中農業增加值11.19億元,同比增長4.6%;林業增加值0.66億元,增長2%;畜牧業增加值2.92億元,增長1.1%;漁業增加值4.97億元,增長4.6%;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3.58億元,增長3.8%。
全縣糧食種植面積為36691公頃,比上年增長2.3%;油料種植面積11004公頃,比上年增長5.2%;棉花種植面積4562公頃,比上年下降6.7%;蔬菜種植面積2179公頃,比上年增長3%。糧食總產量277420噸,比上年增長1.2%;棉花產量6364噸,比上年下降4.5%;蔬菜產量106712噸,比上年增長3.1%。水果產量35136噸,比上年增長1.2%;油料產量29570噸,比上年增長6.7%。
年末全縣生豬存欄量4.2萬頭,比上年下降2.3%,全年總出欄量8.2萬頭,比上年下降3.8%。肉類總產量16349噸,下降4.8%,其中豬牛羊肉產量6939噸,下降3.7%。禽蛋產量6956噸,增長10.5%。水產品產量22781噸,增長3.1%。
年末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共計44.37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年末全縣共計擁有農用拖拉機8264台,排灌動力機械45214台,農用運輸車1483輛。機耕作業面積5.21萬公頃,機械播種面積2.31萬公頃,機械收割面積3.91萬公頃。化肥施用量(折純)23691噸,與上年基本持平。農村用電量13111萬千瓦時,增長4.8%。
2018年,含山縣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38.97億元,同比增長3.1%;實現增加值23.4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1%。其中農業增加值11.44億元,同比增長2.2%;林業增加值0.68億元,增長3.1%;畜牧業增加值3.02億元,增長4.1%;漁業增加值4.66億元,增長4%;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3.03億元,增長4%。 
種植業
2018年,含山縣糧食種植面積為40409公頃,比上年增長1.2%;油料種植面積7124公頃,比上年增長1.0%;棉花種植面積1388公頃,比上年下降0.1%;蔬菜種植面積2137公頃,比上年增長1.7%。糧食總產量274984噸,比上年增長3.5%;棉花產量1421噸,比上年增長1.3%;蔬菜產量11.0079萬噸,比上年增長3.1%。水果產量14113噸,比上年增長3.9%;油料產量19659噸,比上年增長2.2%。 
林業
2018年,含山縣新增造林5530畝,創建省級森林村莊2個,森林覆蓋率提升至28.92%。森林面積達3.1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103.6萬立方米,林木綠化率達32.5%;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8.9%,綠地率33.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0.9平方米,城市中心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8.3平方米。 
畜牧業
截至2018年末,含山縣生豬存欄量42738頭,比上年增長1.7%,全年總出欄量103528頭,比上年增長0.8%。肉類總產量18152噸,增長7.1%,其中豬牛羊肉產量9364噸,增長34.9%。禽蛋產量8630噸,增長25.1%。 
漁業
截至2018年末,含山縣水產品產量18800噸,增長0.4%。 
生產條件
截至2018年末,含山縣農業機械總動力共計48.8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0%。共計擁有農用拖拉機8169台,排灌動力機械66236台,農用運輸車1358輛。機耕作業面積5.28萬公頃,機械播種面積2.89萬公頃,機械收割面積4.08萬公頃。化肥施用量(折純)23689噸,與上年基本持平。農村用電量16778萬千瓦時,增長10.5%。

第二產業

含山經濟開發區
含山經濟開發區
截至2017年末,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71.7億元,比上年增長9%。其中,年末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計204戶,比2016年凈增7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增加值增長6.9%,重工業增加值9.7%;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下降0.7%,集體企業增長17%,股份制企業增長9.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4.9%,其他類型企業增長12.3%;分門類看,採礦業下降9.7%,製造業增長9.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8%。
規模以上工業中,26個工業大類行業有17個增加值實現增長,行業增長面達65.4%。四大重點產業實現增加值合計同比增長9.1%;其中機械製造和陶瓷製造兩個產業增長速度超過了10%。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總產值比上年增長22%。
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332.4%,比上年上升23.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347776元/人,比上年增長21.5%。
建築業實現增加值8.86億元,比上年增長1.1%。全年納入統計範圍的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施工企業12戶。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61.1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86.4萬平方米。年末建築業從業人員7414人,比上年下降6.4%。
工業
2018年,含山縣實現工業增加值74.7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年末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計184戶,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實現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2%。規模以上工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6.3%,集體企業增長22.9%,股份制企業增長11.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5.4%,其他類型企業增長3.3%;分門類看,採礦業下降15.5%,製造業增長10.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0.9%。規模以上工業從行業發展情況看,全縣25個工業大類行業有13個增加值實現增長,行業增長面為52%。機械製造、陶瓷製造、水泥建材和農副食品加工等四大重點產業實現增加值合計同比增長12.6%;其中機械製造產業增長速度超過了20%。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達97.3%,同比提升1.7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利潤率7.4%,同比提升2.1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26.5544萬元/人,比上年增長17.1%;實現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99.2%,比上年提升47.5個百分點。 
建築業
2018年,含山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0.02億元,比上年增長4.2%。全年納入統計範圍的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施工企業14戶,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61.39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48.76萬平方米,年末建築業從業人員7667人,比上年增長3.4%。

第三產業

2017年,全縣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9億元,比上年增長12.6%。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2.6億元,增長12.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9.3億元,增長12.3%。
年末全縣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企業(單位)54戶,比上年增加15戶。按消費形態統計,限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16.5億元,增長17.7%;限上住宿餐飲業零售額2991萬元,下降3.9%。全年實現電子商務網上銷售額1.65億元,比上年增長46.2%。
對外經濟方面,全年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10376萬美元,比上年下降9.7%。其中,出口9561萬美元,下降6.8%;進口815萬美元,下降33.8%。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81億美元,增長16%。
旅遊業發展壯大。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10.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6%;實現旅遊收入21.5億元,比上年增長19.5%。年末全縣擁有三星級以上飯店11家,3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8處,安徽省優秀旅遊鄉鎮2個,三星級以上農家樂13家。
2017年,全縣實現財政收入16.5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8億元,增長0.2%。完成財政支出27.13億元,比上年增長9.9%,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5.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22.3%,節能環保支出增長13.2%,交通運輸支出下降47.7%。
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81.95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9.04億元,增長11.7%。其中,住戶存款129.26億元,增長10.1%;非金融企業存款29.36億元,增長1.8%;廣義政府存款23.26萬億元,增長39.5%。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19.4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0.25億元,增長20.4%。其中,住戶貸款54.62億元,增長22.8%;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64.81億元,增長18.5%。
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2億元,其中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0.85億元,人身險業務保費收入1.16億元。賠款和給付0.49億元,其中財產險業務賠款與給付0.42億元,人身險賠款與給付677萬元。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404個,比2016年增加53個。其中,當年新開工項目297個,比上年減少21個。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7.1億元,比上年增長8.2%。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161.1萬平方米,竣工面積86.4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51.9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34億元。 
國內貿易
2018年,含山縣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02億元,比上年增長13.7%。按經營地域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7.58億元,增長13.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0.44億元,增長14.6%。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批發零售額51.55億元,增長12.8%;住宿餐飲收入6.47億元,增長18.1%。按經營規模統計,全縣限額以上企業實現零售額11.83億元,同比增長18.9%,佔全社會零售總額份額達20.4%;限額以下單位實現零售額46.19億元,佔零售總額的79.6%;全年實現電子商務網上銷售額2.12億元,比上年增長28.5%。 
對外經濟
2018年,含山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1.161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9%。其中,出口1.0677億美元,增長11.7%;進口936萬美元,增長14.8%。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12億美元,增長17.3%。 
房地產業
2018年,含山縣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40.9%。商品房施工面積109.23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7.19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42.79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24.78億元。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6.844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1.3%,比年初減少28447平方米。 
郵電通信
2018年,含山縣郵電業務總量達2.21億元,比上年增長3.4%。其中,電信業務總量2.03億元,增長3%;郵政業務總量1831萬元,同比增長27.9%。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1.99萬戶;行動電話用戶31萬戶,每百人擁有電話(含移動)74部。年末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8.83萬戶。 
旅遊業
截至2018年末,含山縣擁有三星級以上酒店1家,3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7處,安徽省優秀旅遊鄉鎮3個,三星級以上農家樂26家。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達375.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8%;實現綜合旅遊收入26.1億元,比上年增長21.6%。 
金融業
截至2018年末,含山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86.95億元,比上年末增加5億元,增長2.7%。其中,住戶存款140.74億元,增長8.9%;非金融企業存款23.91億元,下降18.6%;廣義政府存款22.27億元,下降4.3%。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34.80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5.37億元,增長12.9%。其中,住戶貸款64.41億元,增長17.9%;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70.39億元,增長8.6%。 
保險業
2018年,含山縣保險公司保費收入1.98億元,其中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0.92億元,人身險業務保費收入1.06億元。賠款和給付0.47億元,其中財產險業務賠款與給付0.41億元,人身險賠款與給付577萬元。

交通


含山縣地處馬鞍山市與省會合肥對接前沿,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是東向發展、合肥都市圈、南京經濟圈、江北集中區的交集之地。境內丘陵、圩區相間,交通以公路為主,兼有內河航運和鐵路。公路有“三橫一縱二高”,善尉路在北,省道S105路居中,巢二路(合裕路)在南,大江路(省道226線)縱貫全縣,合巢蕪高速公路橫穿縣南部四鎮,北沿江馬巢高速公路終於含山縣林頭鎮卧虎村附近,與合蕪高速公路交叉,在含山境內設含山南互通立交。
2017年,全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4.88億元,比上年增長5.8%。全年完成旅客運輸量1183萬人,比上年下降1%;貨物運輸量1386萬噸,比上年下降0.8%。旅客運輸周轉量23068萬人千米,比上年增長3%;貨物運輸周轉量41580萬噸千米,比上年下降2.8%。
2017年完成S226昭關至塔崗15.5千米升級改造工程,完成S367馬鞍山段(北部通道)改建工程;實施121千米農村道路暢通工程,納入全省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示範縣創建。全面完成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共計104.391千米,其中,縣道暢通工程華昭路二8.685千米、謝袁路3.982千米;村道加寬工程57.735千米;撤併建制村路面硬化工程22.463千米;貧困村內較大的自然路面硬化工程12.65千米。商合杭高鐵、鄭蒲港鐵路等地方工作有序開展。
2018年,含山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5.92億元,比上年增長5.7%。年末公路總里程累計達1820千米,同比增長13.3%。一年來,全力推動S367馬鞍山段(北部通道)改建工程和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全縣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共39條路76.6千米,其中撤併建制村道路14條24.7千米,舊村道加寬道路25條51.9千米。 
含山縣地處馬鞍山市與省會合肥對接前沿,交通以公路為主,兼有內河航運和鐵路。公路有“三橫一縱二高”,善尉路在北,省道S105路居中,巢二路(合裕路)在南,大江路(省道226線)縱貫全縣,合巢蕪高速公路橫穿縣南部四鎮,北沿江馬巢高速公路終於含山縣林頭鎮卧虎村附近,與合蕪高速公路交叉,在含山境內設含山南互通立交。

運輸

2017年,含山縣全年檢查各類車輛6622台次,查處各類違章車輛724台次,卸載貨物5168.3噸。全年淘汰黃標車28輛,三年累計淘汰263輛,提前三個月完成全面淘汰任務。
2018年,含山縣完成旅客運輸量1107萬人,比上年下降6.4%;貨物運輸量1276萬噸,比上年下降7.9%。旅客運輸周轉量21638萬人千米,比上年下降6.2%;貨物運輸周轉量38880萬噸千米,比上年下降6.5%。客運監管方面,全年共開展執法行動72次、出動執法人員600多人次、執法車輛160台次,查處各類違規車輛260台次,收繳自製線路牌21塊、頂燈37個,查處舉報投訴案件95起、亂漲價17起,查扣黑車35台。貨運監管方面,全年累計精檢車輛3100台次,查處違法超限車輛473台,卸載472台(超幾何尺寸不可解體1台),卸載貨物5559.54噸,超限罰款265.1萬元,製作執法卷宗473份,其中查處異地超限30%以上車輛64台,交由公安交警處罰車輛40台次,處罰金額1.3萬元,記分153分。

社會


科學技術

2017年,全縣共有註冊研發機構6家,市級以上研發平台16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擁有研發機構15個。全年培育科技“小巨人”企業7家,全縣共有24家,全縣高新技術企業共計27家,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5%,全年規模以上工業R&D經費支出為2.23億元,比上年增長32.6%。全年獲得授權專利207件,其中發明專利28件,實用新型專利166件,外觀設計專利13件。
截至2018年末,含山縣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6367人,其中,農林牧漁技術人員93人,科研技術人員152人,教育人員3447人,醫療衛生人員2003人,文化體育娛樂人員87人,其他類型人員585人。共有註冊研發機構6家,市級以上研發平台16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擁有研發機構61個。全年培育科技“小巨人”企業7家,全縣共有24家,全縣高新技術企業共計27家,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5%,全年規模以上工業R&D經費支出為3.18億元,比上年增長42.6%。全年擁有授權專利234件,其中發明專利32件,實用新型專利187件,外觀設計專利15件。

教育事業

截至2016年末,含山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44所。全縣普通中學23所,在校生17918人;其中普通初級中學19所,在校學生11853人,初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為112.91%。全縣共有小學66所,在校生2275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和鞏固率分別為102.68%和94.92%。全縣共有幼兒園54所,在園幼兒9534人,幼兒學前三年毛入園率86.06%,學前一年毛入園率103.54%。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上報率達100%。
2017年全縣參加普通高考2826人,本科達線1430人,達線率55.8%,其中一本達線507人。嚴格執行省示範高中招生計劃100%指標到校,全縣三所高中錄取高一新生1910名。
全年採購教育裝備200套,含山一中工程持續推進,銅閘學校開工建設。推進學前項目工程,林頭幼兒園、銅閘幼兒園開園招生,清溪幼兒園開工建設,仙蹤幼兒園啟動招投標。推進校舍維修改造工程,投入766萬元,實施項目學校27所。推進信息化提升工程,投入200萬元,建成校園無線網路全覆蓋工程3所,幼兒園“班班通”23所、33套,省第三批教學點在線課堂7個。
精準完成學生資助,發放各類資助金873.91萬元,資助各學段家庭困難學生6956人次。啟動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全年落實獎補資金760萬元。
全縣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919人,其中,農林牧漁技術人員85人,科研技術人員148人,教育人員3437人,醫療衛生人員577人,文化體育娛樂人員87人,其他類型人員585人。
截至2018年末,含山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44所。全縣普通中學23所,在校學生17223人;其中普通初級中學19所,在校學生11380人,初中三年鞏固率94.04%,初中學齡人口毛入學率112.59%。全縣共有小學66所,在校生22759人,小學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3.25%,小學六年鞏固率92.27%。全縣共有幼兒園54所,在園幼兒9606人,幼兒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0.03%,學前一年毛入園率105.13%。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上報率達100%。實現每鎮有一所中心幼兒園目標,制定普惠性幼兒園認定標準。執行義務教育階段招生政策,實行免試就近入學。全縣普通高考一本達線419人,二本以上達線1114人,達線率51.1%(不包括藝術類達線生),參加中考人數3137人,錄取高一新生2019人。全年完成中職招生545人;含山縣技工學校在電子工程學校正式掛牌,招生204人;開展縣內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培訓956人次。完成全縣25所民辦園、民辦學校(機構)進行評估年檢,確定優秀等次3所;完成對33家校外培訓機構集中分類整治,關停6家。開展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活動,舉辦專題活動進社區6場次;開展普通話宣傳周活動,舉辦全縣中小學教師演講比賽和粉筆字比賽,對21所學校語言文字工作開展達標建設評估。全年完成幼兒園改擴建7所,清溪、仙蹤中心幼兒園主體完工,含城第四幼兒園秋季開園招生;校舍維修改造投入622萬元,實施項目34個,改造面積17951平方米;完成旱廁改水廁任務項目學校10所;新建陶廠中心學校綜合樓;建成校園無線網路全覆蓋工程8所,實施3所學校智慧課堂建設;一中西校區項目建設有序推進,食堂、宿舍樓主體完工。

文化事業

2016年,含山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8個,博物館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年末藏書6萬餘冊,鄉鎮文化站8個,農民文化樂園6個;擁有國家檔案館1個,館藏檔案資料6萬餘卷(件、冊)。
全年舉辦“秀美含山行”、“鄉音頌含山”、“廣袖長舒”廣場舞大賽、第二屆小戲調演、第二屆村級文藝匯演,第三屆“出彩含山人”、“江南之花”群眾文化活動等各類文藝演出50餘場;總計放映農村公益電影1148場,完成“送戲進萬村”105場;各類場館免費開放共2712場次,農家書屋免費開放22705場次。
截至2018年末,含山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8個,博物館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年末藏書15.4萬餘冊,鄉鎮文化站8個,農民文化樂園6個;擁有國家檔案館1個,館藏檔案資料34.7萬卷(件);全年正常開放公共文化場館10個。全年組織群眾文化演出約20餘場,先後舉辦了第三屆“四季沐歌”村級文藝調演,第五屆“樂園追夢”龍燈會民俗展演活動,第四屆“出彩含山人”暨馬鞍山市第九屆周末大舞台初複賽活動,中華長歌行馬鞍山篇“我們的節日·端午”——大型主題實景演出《端午說》,2018年“唱響含弓戲鄉音頌含山”巡迴演出,“秀美含山行”,“江南之花”等群眾文化活動;總計放映農村公益電影1142場,完成“送戲進萬村”95場;各類場館免費開放共2712場次,農家書屋免費開放22705場次。

體育事業

2017年,含山縣榮獲安徽首批創建體育強縣示範縣稱號。體育事業蓬勃發展,體育產業規模不斷提升。全年先後承辦了“同興環保”杯健康安徽2017環江淮萬人騎行大賽含山站、2017年“安徽含山”杯中國桌式足球大師賽(ITSF國際積分賽)和“華誼”杯國際籃球對抗賽。舉辦了貫穿全年的首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全年開展賽事活動共計61場,參與人數2萬多人次,直接或間接拉動消費2000多萬元。截止2017年12月,全縣從事體育產業活動的組織及企業計54家,全年銷售體育彩票1430萬元,實現體育產業規模達1.5億元。
2018年,含山縣人民政府被安徽省體育局命名為“2014—2017年全省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年先後承辦“健康安徽”2018環江淮萬人騎行大賽·含山站暨“同興環保”杯含山縣自行車大賽、2018中國·含山首屆全民定向賽等賽事活動。

醫療衛生

含山縣
含山縣
截至2017年末,含山縣擁有衛生機構153個,其中醫院(含民營醫院)10個,鄉鎮衛生院8個,分院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血防站1個,門診部3個,廠(場)礦醫務室1個,個體診所29個;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362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433人,註冊護士510人。醫院、衛生院共有床位1090張;村衛生室96個,鄉村醫生和衛生員255人,農村有醫療點的村實現100%全覆蓋。
截至2018年末,含山縣共有衛生機構159個,其中醫院(含民營醫院)9個,鄉鎮衛生院8個,分院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血防站1個,門診部3個,廠(場)礦醫務室1個,個體診所34個;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362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21人,註冊護士663人。醫院、衛生院共有床位1480張;村衛生室96個,鄉村醫生和衛生員226人,農村有醫療點的村佔總村數的100%。

勞動就業

2017年,含山縣就業形勢總體穩定。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全年發放創業擔保貸款8658萬元,創業培訓300人;組織專場招聘會10場,進場招聘企業45家次,提供崗位545個;加強技能培訓,對貧困勞動者培訓251人,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培訓2355人,企業內部培訓或通過其他系統培訓9651人,職業技能鑒定2125人;征公益性崗位集400個,安置上崗人員215人,安置率53%,兌現補貼117萬元;開發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崗位160人,到崗見習91人,安排基層特定崗位130個。年末全縣就業人員總計23.7萬人。其中,第一產業9.4萬人,第二產業6.4萬人,第三產業8.3萬人。城鄉私營企業就業人員和個體勞動者4.1萬人。城鎮實名制新增就業5489人,失業人員再就業率51.6%,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率73.4%,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
2018年,含山縣完成就業技能脫貧培訓合格251人,兌現培訓補貼15.7萬元;完成新技工系統培養招生200人;完成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培訓2335人,兌現培訓補貼資金186.8萬元;全年總計開發公益性崗位400個,安置就業困難人員200人,兌現補貼資金213.4萬元;開發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崗位160個,計有80名畢業生到崗見習,發放就業見習補貼資金50.8萬元。全年發放創業擔保貸款8530萬元,創業培訓850人。年末全縣就業人員總計24.57萬人。其中,第一產業7.52萬人,第二產業7.25萬人,第三產業9.79萬人。城鄉私營企業就業人員和個體勞動者6.59萬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019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率74%,就業困難人員幫扶就業率10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以內。

社會保障

2017年,含山縣繼續推進全民參保登記和擴面征繳工作,切實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養老保險方面:全縣參保職工3.04萬人,征繳養老保險費1.7億元,累計待遇支出3.6億元。醫療保險方面:全縣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3.04萬人,徵收醫療保險基金10338萬元。工傷保險方面:參保職工2.6萬人,徵收基金513萬元;生育保險方面:全縣參保職工1.63萬人,徵收生育保險基金280萬元;失業保險方面:全縣參保職工1.65萬人,征繳失業保險775萬元。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32.1萬人。加大參續保宣傳力度,全縣參續保24.34萬人,為7.39萬人發放養老金6921萬元,基礎養老金由每人每月75元提高到80元。續保繳費人數達14.93萬人,續保率達99%,7.39萬人通過社保卡代繳代扣養老保險費,實現全覆蓋。被征地農民參保人數為2.21萬人,到齡享受失地農民基本養老金為5889人,發放養老金1058萬元,基礎保障金標準每月140元提高至160元。全年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業人口35.12萬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業人口24.39萬人。
2018年,含山縣參保人數48251人,全年累計支付2368.4萬元;城鎮居民大病保險全年補償1580人次,補償資金254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34.61萬人,參合率達99.2%,全年累計支付2.32億元;新農合大病保險全年補償8243人次,補償資金1987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方面,全縣參保14.38萬人,全年為7.35萬人符合領取條件的人員累計發放養老金1.08億元。
脫貧攻堅
2018年,含山縣被授予全省健康脫貧工程示範縣。建成脫貧攻堅項目庫,入庫7大類762個項目,探索扶貧小額貸款“戶聯戶助”農民合作社模式,實施貧困村產業項目134個、貧困戶產業項目22656個。累計享受綜合醫保12萬人次,醫保補償比例達93.99%;教育扶貧資助3334人次402萬元、“雨露計劃”補助167人次25萬元;完成危房改造389戶、“四改一亮”519戶,整治村前屋后溝塘164個。

郵電

2017年,全年郵電業務總量2.18億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98億元,增長6.5%;郵政業務總量0.2億元,增長5.3%。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2.1萬戶;行動電話用戶28.1萬戶,每百人擁有電話(含移動)67.5部。年末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6.85萬戶。

城鄉建設

2017年,全縣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意識,深入踐行綠色新理念,城鄉環境明顯改善。林頭、運漕、銅閘、陶廠4個鎮美麗集鎮建設通過省級驗收,建成9個省級中心村和14個市級中心村。運漕鎮榮獲全國文明村鎮,林頭鎮大彭村榮獲全市美麗鄉村建設考核一等獎。
建立縣鎮村三級河長制,啟動得勝河含城段水環境綜合整治,清淤整治河溝200餘條,清理整頓無證碼頭9個,劃定畜禽養殖“可養區、限養區、禁養區”,完成禁養區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關閉搬遷。停產整頓非煤礦山7座,生態修復礦山48萬平方米。淘汰全部10蒸噸及以下工業燃煤鍋爐。創建省級生態村4個、森林村莊3個,新增造林5500畝,森林覆蓋率提升至26.4%。
穩步推進“五大工程”。推進得勝河流域含城段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推進環得勝河、玉龍湖、翡翠湖、望梅湖、縣官塘、西門大塘等區域的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治理流域面積約150公頃。加快含城天然氣中壓管線及站場項目建設,鋪設燃氣中壓管線約15千米,完成投資約1000萬元。持續開展老城區市政項目維護,完成新老城區的雨污水管網清淤25000米,更換窨井蓋200餘套。
穩步推進45項含城重點工程建設,縣中醫院、全民健身中心主體建成,新自來水廠進入調試階段,建設環城東路、太湖山中路等17條道路,新增及改造提升綠化面積4萬平方米。
全年總計投入資金685.56萬元,新建仙蹤鎮家窪、六衖水廠2處水廠,實施仙蹤、清溪、林頭、銅閘、昭關鎮等5個鎮管網延伸,累計解決10467人飲水安全問題,推進了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
含城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加快建設,完成投資1500萬元;鎮級污水處理廠項目已全面開工,實現鎮級污水處理廠建設全覆蓋。含山縣級污水處理廠日平均處理污水2.2萬噸,全年年處理污水約800萬噸,處理排放標準達到國家一級A類。

環境保護

2017年,含山縣森林面積達30085.79公頃,活立木蓄積量1034820.55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26.4%,林木綠化率達32.1%;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8.6%,綠地率33.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0.8平方米,城市中心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8.2平方米。清溪鎮太平村、林頭鎮福山村、陶廠鎮關鎮村完成省級森林村莊創建。
全年全縣環境質量總體平穩,環境空氣全年達標天數為237天,AQI範圍在19~268之間,全年實際監測天數363天,環境空氣質量狀況60天為“優”,177天為“良”,106天為“輕度污染”,18天為“中度污染”,2天為“重度污染”,未出現“嚴重污染”天氣,環境空氣達標天數比例為65.3%;縣域內主要河流地表水水質良好,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良好,達標率為100%。
2018年,含山縣環境空氣全年達標天數為250天,縣域內主要河流地表水水質良好,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滿足功能要求,城區環境雜訊和交通幹線雜訊達到相應功能區要求。全年AQI(空氣質量指數)範圍在23—239之間,全年實際監測天數362天,環境空氣質量狀況55天為“優”,195天為“良”,90天為“輕度污染”,14天為“中度污染”,8天為“重度污染”,未出現“嚴重污染”天氣,環境空氣達標天數比例為69%;年度首要污染物主要為細顆粒物(PM2.5),其年均濃度值為45微克/立方米。境內裕溪河、包家墩、得勝河斷面及1個重點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東山水庫的監測顯示,除得勝河斷面部分指標(氨氮、COD)出現超過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外,其它監測斷面水質均達到Ⅲ類標準;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東山水庫水質良好,達標率為100%。縣城區域環境雜訊晝間均值為56.4dB(A),符合《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限值。縣城交通幹線雜訊晝間均值為65.2dB(A),符合《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4a類標準限值。關停取締“散亂污”企業39家、非法碼頭9個,淘汰含城建成區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28台,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上升近2個百分點;完成青崗河、太湖山河等河流截污工程,整治黑臭水體3個、入河排污口10個;東山水庫周邊8座污水處理站建成並投入使用;完成礦山地質環境治理52萬平方米;標準化改造規模養殖場33家;建成仙蹤鎮等3個美麗集鎮、環峰鎮黃泥塘村等13個省級中心村、陶廠鎮松桃村等11個市級中心村。完成1.2萬戶改廁、5個試點村污水廁所一體化處理建設,投入2658萬元實施全域環境衛生整治,陶廠、昭關等5個鎮級污水處理廠建成運行。完成廣場維修約3500平方米,完成人行道維修約8千米,完成雨污水管網清淤約60千米,及時更換雨污水井蓋、雨水篦530處。

安全生產

含山縣一中
含山縣一中
2017年,含山縣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39起,死亡11人,受傷19人,直接經濟損失124.55萬元。與2016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下降67.23%、15.38%、63.46%和2.4%。其中:道路交通事故22起,死亡9人,受傷18人,直接經濟損失7.73萬元。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下降77.32%、25%、65.38%和34.43%。火災事故發生15起,無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21.82萬元。與2016年同期相比,死亡人數和受傷人數持平。事故起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下降28.57%和82.6%。工貿企業事故起數2起,死亡2人,受傷1人,直接經濟損失95萬元。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上升100%和100%,經濟損失上升11.76%。
2018年,含山縣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5起,死亡3人,受傷1人,直接經濟損失123.66萬元。與2017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下降87.2%,死亡人數下降72.7%,受傷人數下降94.7%,直接經濟損失下降0.7%。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起,死亡1人,受傷1人,直接經濟損失5萬元;與2017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下降95.5%,受傷人數下降94.5%,直接經濟損失下降35.3%。火災事故2起,無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3.66萬元;與2017年同期相比,死亡人數和受傷人數持平,事故起數下降86.6%,直接經濟損失下降83.2%。工貿企業事故2起,死亡2人,經濟損失115萬元;與2017年同期相比,死亡人數和事故起數持平,受傷人數下降100%,直接經濟損失上升21.1%。

旅遊


風景名勝

含山旅遊景點眾多,主要有太湖山、華陽洞兩個國家AAA級景區。褒禪山風景區,包括因楚國名將伍子胥智過昭關的歷史故事而聞名遐邇的古昭關、因北宋宰相王安石傳世名篇《游褒禪山記》而勝名遠揚的褒禪山華陽洞、商周時期的仙蹤大城墩遺址、江淮之間現存唯一一座大三孔明代石橋——仙蹤江淮橋以及與半湯溫泉一脈水系的昭關溫泉等。太湖山風景區,包括別號“江北小九華”的太湖山,群峰連綿、佳木蔥蘢、清雅幽深的太湖山國家森林公園,華東第一的太湖山養鹿場,98年中國考古十大發現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凌家灘古文化遺址等。
含山縣
含山縣
褒禪山
褒禪山,舊稱華山,位於含山縣城東北7.5千米處。因唐貞觀年間慧褒禪師結廬山下,卒葬於此而得名。山上多井,有民諺云:黃山三百六十頂,褒山三百六十井。下有慧空禪院(即華陽寺),為明人鄭和所建,后屢有修建。院內古柏參天,有大、小石塔各一,今已毀壞。褒禪山勢突兀,景色秀麗,北宋大臣王安石曾游此作《游褒禪山記》文章中說;“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
含山縣
含山縣
昭關景區
昭關風景區位於含山縣城北7.5千米處,東有馬山、西有城山,整個山脈呈東西走向,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昭關兩峰對峙,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古昭關之所以聞名遐邇不僅僅因為它是一個古戰場,更主要的是這裡曾演繹了一場流傳百世的“伍子胥過昭關”的故事,人們被他為父兄報仇的勇敢精神所感動,故在昭關設祠(伍相祠)以示紀念。據《含山縣誌》記載,伍相祠始建於南宋隆興元年(1163年),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和州州守郭繼芳重修,萬曆三十三年擴建。伍相祠為明三暗五的磚瓦青石結構,雕樑畫棟、翹角飛檐、氣勢不凡,遺憾是古迹毀於戰火。
含山縣
含山縣
太湖寺
太湖寺,也叫太湖禪寺,位於含山縣南部的太湖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是安徽省重點寺廟之一,因太湖山地名而得名。經過歷代修繕,太湖寺已建成具有相當規模的一個寺廟建築群。從山門到頂峰的天台呈一軸線,沿軸線分佈天王殿、大雄寶殿、二聖殿、龍王殿和天台。太湖寺於宋元豐二年(1709年),由高僧無用禪師創建。明洪武三年(1307年),僧行慶重建。清光緒年間均有修建。祖師殿中間為無用肉身塔,塔由岩石砌成,高4米,底徑2米,故稱屋內塔,也稱普明塔。由於塔十分堅固,雖經兵荒馬亂年代仍得以倖存,是太湖禪寺兩大奇景之一。
含山縣
含山縣
凌家灘遺址
凌家灘遺址1985年發現於安徽省含山縣銅閘鎮凌家灘村,遺址總面積約160萬平方米,經測定距今約5300年至5600年,是長江下游巢湖流域發現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自1987年以來,由安徽省文物考古所主持的4次考古發掘發現,出土大批精美玉禮器、石器、陶器等,反映出同時期其他遺址中所罕見的精美程度和工藝水平。凌家灘遺址因其各類遺存齊全,文化內涵豐富,被列為上世紀中國100處考古遺址大發現之一,為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據,是中國第一個以地勢分層次建築的聚落遺址。
含山縣
含山縣
華陽洞
褒禪山華陽洞位於含山縣城東北環峰鎮華陽行政村境內,山高481米。古稱華山,當地人叫褒山。主要為石灰岩、花崗岩峰林地貌,其中最著名有靈芝山、起雲峰、鰲魚嶺等大小山峰。有史記載,褒禪山的開發始於唐貞觀年間,主要是祭祀活動。最早慧褒和尚結廬,死後弟子宋高僧中會建褒禪寺。南宋哲學家葉適任沿江制置史,曾來寺求雨如願。宋慶元六年,和州州守祈雨後築喜雨亭。北宋元和元年,舒州通判王安石回鄉探親,率其弟、友四人遊覽考察褒禪山,寫出千古名篇《游褒禪山記》。此文被國內和港、澳、台地區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獲得榮譽


2020年6月30日,含山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這部分可以再補充2020年6月,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稱號。
2020年6月30日,入選安徽省省級鄉村治理試點示範縣名單。
2020年6月,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稱號。
2021年5月25日,被公示為安徽省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先進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