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蘽

中藥材

蓬蘽徠,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灰白毛莓Rubus tephrodes Hance的果實。分佈於安徽、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具有補腎益精,縮尿之功效。常用於頭目眩暈,多尿,陽痿,不育,鬚髮早白,癰疽

入葯部位


果實。

性味


味甘、酸,性溫。

歸經


歸肝、腎經。

功效


補腎益精,縮尿。

功能主治


補腎益精,縮尿。主多尿,陽痿,不育,鬚髮早白,癰疽。

用法用量


內徠服:煎湯,6-15g。

配伍


1、治陰火動眩暈者:蓬蘽(炒)、人蔘、白朮、當歸、黃芪各二錢,懷熟地二兩。水煎,頻頻服之。
2、治虛極欲倒,如坐舟車,真陽不足,上氣喘氣,氣短自汗而眩暈,手足冷,脈沉細:蓬蘽(炒)、人蔘、大附子(童便制)各三錢,肉桂二錢,甘草一錢。煎服。(1-2方出自《方脈正宗》)
3、治睢(疽)病:三湯煮逢(蓬)蘽,取汁四斗,以酒睢(疽)癰。(《五十二病方》)
4、治鬚髮早白:取蓬蘽笮取汁,合成膏,塗發。(《本草圖經》)

採集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曬乾。

論述


論蓬蘽多食傷肝:倪朱謨:“蓬蘽,養五臟,益精氣之葯也。此葯雖養五臟,充足在肝,但肝主發生,又主疏泄,倘服食過多,性味有偏,發生急而疏泄多,未免有反激之患,而肝木自戕其體矣,慎之,慎之。”(《本草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