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鏡檢查
病因不明的慢性消化道出血及各種小腸病的檢查和診斷方法
小腸鏡檢查是最常用於病因不明的慢性消化道出血及各種小腸病的檢查和診斷方法。
無明顯誘因出現腹脹,下腹部明顯,無腹瀉、腹痛,CT提示小腸壁增厚。
異常結果:孔和出血,經鼻插入小腸鏡時,可有鼻衄。需要檢查的人群: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小腸良、惡性腫瘤;手術時協助外科醫生進行小腸檢查。
(1) 患者取左側卧位,類同胃鏡檢查操作將小腸鏡插入胃內腔后,少量注氣、胃腔略張后再進鏡。 (2) 經幽門進入十二指腸球內,此時靜脈注射山莨菪鹼10mg或解痙靈20mg,以減少小腸蠕動,必要時靜注地西泮(安定)10mg或哌替啶50mg。 (3) 按ERCP方式送入內鏡,進入十二指腸降部,採用鉤拉法循腔進鏡,當內鏡深入達100cm左右時,鏡頭已到達或超過屈氏韌帶,可應用鉤拉法消除腸袢的銳角及鏡身的彎曲,通過調節角度鈕循腔前進,少量注氣,一般均可順利進入空腸。通過屈氏韌帶后,鏡身的走向可分為順時針型(右型)和逆時針型(左型)兩種,以逆時針型容易插入。一般可插入上部空腸50-60cm,若用滑管可插至屈氏韌帶下120cm。 (4) 小腸鏡檢查通常邊推進邊觀察,退鏡過程中再做細緻觀察,如發現異常,可錄像、活檢。也可藉助X線透視或腹部平片來判斷病變的確切部位。
空腸、迴腸憩室,瀰漫性空迴腸潰瘍,原發性小腸潰瘍,原發性小腸淋巴管擴張症,克羅恩病,小兒波-傑綜合征,小腸過敏性紫癜,小腸異物,缺血性腸絞痛,澱粉樣變病的胃腸道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