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真觀

上真觀

上真觀地處蘇州穹窿山,在蘇州城西二十公里的藏書鎮內。蘇州穹窿山為吳中諸山之最,海拔341.7米。相傳,古代青松子煉丹升仙處,因其山勢高峻深邃,故名穹窿。翻開它的歷史,有過輝煌與衰敗,亦湧現過神奇的道教人物,有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和著名的道教上真觀。這座充滿靈氣的名山,被譽為“穹窿福地”。坐落在三茅峰之上的上真觀,面向蘇州古城,背靠大胸懷小王山,南與胥口香山之桃花嶺、白馬嶺、爛柯山、大苑嶺、小苑嶺等諸勝同脈毗鄰,峰巒連綿起伏,猶如游龍翻騰之狀,氣勢磅礴。

相關典籍


相傳,嘗取石脂於此。左思吳都賦》云:"赤須子蟬蛻而附麗。"赤須子,道教傳說中的神仙。《文選》李善注引《列仙傳》云:"赤須子,豐人也,秦穆公之主魚吏也。數道豐界災異水旱,十不失一。食柏實、石脂,絕谷。齒落更生,細發復出。後去之吳山。"赤須子本非吳人,故曰"附麗"於此。

上真觀的歷史


上真觀
上真觀
穹窿山上真觀歷史悠久,據《穹窿山志》載,漢代初元年間,出身望族的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上穹窿山修鍊皆得道,合稱三茅真君,曾修茅君殿,留有"斷碑"殘跡,至漢平帝時,始建道院。據《光福志》,宋天禧年間,真宗詔天復廢業重建穹窿上真道院為觀。"天復"為唐昭宗年號,可見在唐代穹窿山已有道觀。南宋時,敕 平江西郊拓地八百畝創朝真觀,穹窿山上真道院沈道祥為開山之祖。元末,殿宇遭火焚而毀。明初,穹窿山有上真觀,殿宇頗多,香火極盛。清初順治年間,穹窿山著名道士施道淵棲穹窿山茅君故宮,鳩材修葺殿堂,不數年,初其建築群體。施曾從王常月受戒,為全真龍門派第八代,后改宗正一,開創穹窿山支派,於是聲名顯赫,四方征請。(《金蓋心燈》)順治十五年,敕賜上真院額,康熙初年又修築上帝、三茅二殿及諸配殿,建井泉于山門。五十三年,重修各殿。六十一年有三茅真君埏嗣以自置田捐獻,為永遠修建之費。乾隆年間,又有郡人修上帝、三茅二殿,有姓金者捐建大士閣。乾隆元年,有里中富人重建仙師門樓,置修葺田入其院。七年又有里人捐修各殿。據《玄妙觀志》載:清初順治間,龍虎山五十三代天師張洪任游訪穹窿山,清廷賜額"上真觀",並賜穹窿山道士施道淵號"養元抱一宣教演化法師"。清顧詒祿《鐵竹道人畫像》云:"時吳中道院之盛,首推穹窿。郡城玄妙觀,殿宇巍然。年久殿傾,太傅金文通公延請道淵主觀復修。"可見當時穹窿山之盛已超過了玄妙觀。
清朝末年,上真觀殿堂軒閣,有房二千餘間,分三十六房分管,有宮殿軒閣堂四十餘座。如天妃宮、祖師殿、玉皇殿、三清殿、三元殿、三茅殿、關帝殿、純陽殿(呂祖殿)、雷齊殿、靈官殿、玄帝殿、文昌殿、太乙殿、神虎殿、星宿殿、神農殿、龍王殿、天將殿、送子殿、五土殿、花殿、東嶽殿、四將殿、火樨殿、蛇王殿、樂王殿、財神殿、火神殿、三星殿、都土殿、如意軒、斗姆閣、魁星閣、華仙閣、七仙居、餐花居、吉禪房、養和堂等等。這些殿宇星羅棋布,建築宏偉;堂內神像,塑造精巧,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民國時,穹窿山道教殿宇除關帝殿、龍王殿、呂祖殿、財神殿等外,其餘均毀於大火,據穹窿山老法師姚卧松所述,抗日戰爭期間,穹窿山上真觀尚有道士二十餘人。"文革"時,殿宇全部毀壞。
自1978年後,在人民政府的關懷下,蘇州穹窿山道教也得到復興。1991年,上真觀在原址上恢復重建。十多年來,在道教信眾的支持下,先後建起了頭山門、龍王殿、玉皇殿、三清殿、望湖亭等一批道教建築和景點。目前,上真觀有道士10多人。

帝王與上真觀


穹窿山上真觀自施法師在順治年間擴建后,歷經康熙、道光同治幾朝修建,規模空前,"雙闕巍峨,瓊宮璀璨,危樓傑閣聳插霄漢,遂使茲山名勝於吳中。"清順治進士董含《登穹窿謁勾曲行宮》詩云:"山勢岧嶢欲到難,玉真宮殿擁千官。洞口斷雲朝放鶴,石根晴樹暮棲鸞。金門羽客龍泥印,夜禮星辰上醮壇。"描繪了當年穹窿山山勢高峻、道觀宏偉、醮事香火之盛況。
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有四次去了上真觀,曾留詩讚曰:"震澤天連水,洞庭西復東,雙眸望無盡,諸慮對宜空;三萬六千頃,春風秋月中,五車稟精氣,誰詔陸龜蒙。"此詩鐫刻立碑於穹窿望湖亭中。

施道淵與上真觀


施道淵,又名亮生,號鐵竹道人。人稱施大法師或施鍊師,蘇州橫塘人,出身貧寒,13歲上穹窿山為道人。爾後下山闖蕩江湖,入李自成部下,旋為大順政權樞密院工作。由於李自成部發生內訌,自相殘殺,導致失敗。於是施亮生深感世態炎涼,看破紅塵,復回穹窿山隱居,深居簡出,修道養身。當時道觀已處於衰敗境地。有一天,施法師正在念玉皇經,當念到,"敕命東方,東華帝君,青騎神仙兵馬,無鞅數眾,悉令下降,覆護受持,是此經者……"時,恰巧當時清皇朝順治皇叔裕親王到蘇州盤檢太倉國帑銀兩返京,路過穹窿山麓,隱約聽到山上人聲沸騰,劍聲馬嘶,感到好生奇怪,此莫非是大王山不成?倒是要看個究竟。他帶了兩個隨從登峰,到山頂一看,只見數間茅屋,裡面傳出木魚雷音,不見人影馬匹。進屋僅見一位道人正襟危坐,口中念念有詞,已感此人非同一般。良久,皇叔終於認出是施法師,十多年不見,兩人親密無間,促膝交談。施法師說自己已看破紅塵,覺得穹窿山能讓自己清靜修道,實是理想之地,不亦樂乎?裕親王說:"既如此,何不增建殿宇,創其宏業?"施法師一笑:"貧道哪有這巨資擴建。"裕親王沉思片刻說:"只要施法師籌劃何數目,終能實現,不過,道觀以建在三茅峰為妥。"施法師點頭稱是。不久,朝廷撥帑興建,到康熙三年春已建成26殿及輔房樓閣數千間。

上真觀交通


上真觀坐落於穹窿山上,乘坐43路、64路公交車均能到達

太湖詩·上真觀


詩詞名:太湖詩·上真觀 作者:皮日休 朝代:唐 體裁: 類型:
-------------------------------------------------------------------------------
徑盤在山肋,繚繞窮雲端。摘菌杖頭紫,緣崖屐齒刓。
半日到上真,洞宮知造難。雙戶啟真景,齋心方可觀。
天鈞鳴響亮,天祿行蹣跚。琪樹夾一徑,萬條青琅玕。
兩松峙庭際,怪狀吁可嘆。大螾騰共結,修蛇飛相盤。
皮膚坼甲胄,枝節擒貙犴。罅處似天裂,朽中如井眢。
褵褷風聲癬,跁跒地方痑。根上露鉗釱,空中狂波瀾。
合時若莽蒼,辟處如轘轅。儼對無霸陣,靜問嚴陵灘。
靈飛一以護,山都焉敢幹?兩廊潔寂歷,中殿高巑岏。
靜架九色節,閑懸十絕幡。微風時一吹,百寶清闌珊。
昔有葉道士,位當升靈官。欲箋紫微志,唯食虹影丹。
既逐隱龍去,道風由此殘。猶聞絳目草,往往生空壇。
羽客兩三人,石上譚泥丸。謂我或龍胄,粲然與之歡。
衣巾紫華冷,食次白芝寒。自覺有真氣,恐隨風力摶。
明朝若更住,必擬隳儒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