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恩

張志恩

張志恩,廣東惠州人,女,漢族,現在惠州市橋西爾雅向居委會任專職委員。

主要事迹


1999年,廣東省第三屆

殘運會


鐵餅鉛球第三名;2002年獲省第四屆殘運會鉛球第一名;2006年獲市第四屆殘運會羽毛球、鉛球第一名;獲省第五屆殘運會鉛球第三名。
張志恩10歲時被高壓電奪去左手,這些年她一直積極面對生活,成為一名運動健將,在省、市殘疾人運動會上屢奪獎牌。今年她憑藉自己的優秀表現成為奧運火炬手。

成長經歷


張志恩1975年出生在雲浮一個農村家庭。初中畢業後到惠州投奔哥哥,成為惠州人。10歲那年,她的家鄉刮颱風,山上的樹木和高壓線颳倒不少,年少的張志恩並不清楚高壓線颳倒有什麼後果。
颱風一停,她就到山上放牛,不小心碰到倒地的高壓電線。雖然經過及時搶救保住了性命,但卻失去了左手。失去左手,張志恩的生活突然改變了,但她沒有氣餒,而是積極面對,很快學會了用一隻手生活,她不僅學會生活自理,還逐漸學會用一隻手掃地、做飯,幫助家人做家務。
出事後,張志恩一度中斷了學習,但傷勢一好,她立即要求上學。在學校,她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特別是看到同學們打乒乓球、羽毛球,她都會湊上前去和他們一起打。剛開始,同學們不願意和她玩,但張志恩只要有機會就練習打球,漸漸地她的球技越來越高,同學們再也不拒絕和她打球了。
上初中后,張志恩開始住校。住校后一切都要靠自己,雖然少了一隻手,但她很少給同學添麻煩。當時她們洗臉要到離宿舍較遠的地方提水,張志恩不僅不要同學幫忙,還承擔起給同學提水的任務。

堅持鍛煉


讀完初中,因為各種原因,張志恩沒有再繼續上學,但她在家一點沒有閑著。她的兩個哥哥都在惠州,她也來到惠州,開始幫哥哥帶小孩,她用一隻手帶大了兩個侄子。
除了帶侄子,張志恩沒有忘記體育鍛煉,打球、跳遠跑步什麼都練,技能也越來越高。後來,張志恩的體育才能被惠城區殘聯了解到,於是推薦張志恩參加我市殘疾人運動會,她幾乎每次都會得獎。自1999年以來,張志恩先後參加了惠州市第二、三、四屆殘疾人運動會,奪得了兩枚金牌和數枚銀牌、銅牌。
隨著得獎次數增多,張志恩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越來越大,練習也越來越刻苦。她曾代表惠州市參加全省的殘疾人運動會,在省第三、四、五屆殘疾人運動會上,她奪得一金四銀,為惠州爭得不少榮譽。

公益事業


2007年4月,張志恩被惠城區聘為橋西街道辦事處殘疾人專職委員,直接和殘疾人聯繫,為殘疾人排憂解難。
橋西有400餘名殘疾人,成為專職委員后,張志恩一方面認真學習社區康復工作的業務知識,一方面走街串巷,一一造訪社區的每一名殘疾人或殘疾人家庭。還建立起殘疾人檔案,為了能和聾啞人溝通,她甚至還學起了手語
在走訪殘疾人家庭的過程中,張志恩遇到很多需要幫助的殘疾人,自己能幫的她就幫。近一年來,張志恩已經為數十名貧困殘疾人代辦了低保、殘疾證等,幫助殘疾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對於自己解決不了的事,張志恩就及時向殘聯彙報,爭取幫助。有一次她發現精神殘疾人小莉經我市的“解鎖工程”治療病情好轉回家后,因為家裡只有一名80多歲的老母親,沒法好好照顧小莉,所以半年時間小莉又舊病複發,再次被母親關鎖在家。張志恩馬上向當地殘聯報告,將小莉再次送到醫院,現在小莉正在接受治療。
張志恩的電話現已成了橋西殘疾人的熱線電話,只要需要幫助,都會想到找張志恩。

未來暢想


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行,這一消息讓張志恩非常高興。更讓張志恩高興的是,因為她對殘疾人體育事業和殘疾人社區服務事業做出的貢獻,被惠城區、市殘聯、省殘聯級級考查,推選為奧運火炬手。
“我真沒有想到自己能成為奧運火炬手,我太幸運了!”說起自己成為奧運火炬手,張志恩顯得非常激動。她說,北京奧運會是全中國人民的喜事,作為一名殘疾人體育運動員,她雖然不能參加殘奧會,但能成為火炬手她已很知足了。同時她表示會繼續加強鍛煉,爭取2010年在惠州舉行的省運會上拿到好名次,為惠州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