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區

惠州市的市轄區

惠城區,是惠州市的市轄區,位於廣東省東南部,南臨南海大亞灣,與深圳、香港毗鄰惠城區總面1170.6平方公里。2017年,惠城區轄8個街道和5個鎮。

惠城區先後獲得了“全國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中國男裝名城”、“中國照明電器品牌基地”、“全國最具綜合實力中小城市”、“全國投資環境十佳區”、“世博中國年·最具投資價值金融生態區”、“中國可持續發展品牌區和中國最佳生態(人文)宜居區”、“中國最具投資價值旅遊強區”、“全國科普示範區”“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以及“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區”六連冠、“廣東省雙擁模範區”八連冠、2017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區)、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等稱號。

惠城區地處低緯的東江中下游平原區,靠近南海,屬南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具有春潤、夏濕、秋干、冬燥的特點。平均氣溫為19.5℃-22.5℃,年均降雨量1731毫米,雨量充沛。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19年10月,成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行榜(全國百強區)第79名。入選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

2020中國最具詩意百佳縣市,排名第87位。

歷史沿革


建築
建築
隋開皇九年(589年),始建歸善縣,縣治設在今橋東白鶴峰南麓。
民國元年(1912年)1月,改名惠陽縣
1949年12月,設縣級惠州鎮。
1958年4月至11月,改設惠州市。
1964年10月31日,撤鎮再設惠州市至1987年。
1988年1月7日,設惠州市惠城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惠城區位於廣東省東南部,地處粵東地區的交通要津。中心坐標為東經114°40′北緯23°08′,總面積1170.6平方公里,東至汕頭280多公里,西去廣州130公里,南往香港(深圳)80公里。

地形地貌

惠城區地處東江中下游平原區、珠江三角洲東北端。地貌類型多樣,台地佔6成多,多分佈在中部,沿江平原狹小,屬東江谷地和西枝江谷地的一部分;平原近3成,多分佈在沿江兩岸;丘陵不足1成,多分佈在北部,以東北-西南走向為主,屬粵東嶺谷區的一部分。地勢為北西南三面向中部傾斜,形成一小盆地。東江水由北而下,到橫瀝鎮後轉往西,與西枝江合股后流往博羅。

水文

惠城區主要過境河流有東江、西枝江。一級支流有秋香江、大嵐河、小金河、淡水河4條,共71.02千米。

自然災害

惠城區常見地質災害類型為滑坡、崩塌,主要分佈在龍豐、蘆洲、橫瀝、林場等地。威脅100人以上地質災害隱患點有三處:馬安鎮西湖職業學校、龍豐街道望偉花園後山、龍豐街道虎頭山。
颱風災害:截至2018年,惠城區受多個颱風和熱帶氣旋影響,但都不在惠州市沿海登陸,而只受其外圍影響,也出現特強降水和瞬時大風。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自然資源主要有鉭鈮、石灰石、石英砂、花崗岩及鐵、鎢、高嶺土、黃石等礦產。

水文

惠城區現有中小型水庫67宗,其中中型水庫4宗,小型水庫63宗,設計灌溉面積10.48萬畝,總庫容1.38億立方米;現有堤圍14條(含筷子堤),總長度133公里,沿堤設灌排站33座,穿堤涵閘64座。

植物資源

低等植物
藻類植物:惠城區約有藻類4門6綱14屬,除生於水底或漂浮水面的綠藻門接合藻綱水綿屬和生於富含氮肥的積水或糞池的綠藻綱衣藻屬比較常見外,在個別山澗溪流、寒泉的石塊上,也可見到綠藻門綠藻綱絲藻屬和金藻門金藻綱的球形種類絲狀種類分佈。
真菌類植物:約有4綱27屬,是在生物界中僅次於昆蟲的1個類群,是使林木致病的最重要的病原。寄生、兼生或腐生在林果上,可以引起病害傳染流行。常見的有引起種實霉爛的藻狀菌綱毛霉目根足霉屬、毛霉屬和子囊菌綱的麴黴屬、青黴屬及半知菌綱叢梗孢目暗色菌科交鏈孢屬。
地衣類植物:惠城區地衣類植物基本上為茶漬屬、文字衣屬等殼狀地衣,主要分佈在汝湖鎮紅花湖和三棟鎮十二棟一帶。

土地資源

惠城區自然土壤主要是赤紅壤,以紅色砂頁岩赤紅壤為主。pH值4.8,適宜多種林木生長。農田土壤主要以砂泥田和泥田為主,耕作層12—20厘米之間,以砂性田多,耕性好,有利於水旱輪作,但大部分分佈於各鎮(街道)的沿江和丘陵緩坡,容易受旱、澇威脅,有相當一部分耕作不善,利用不合理,土壤層逐漸淺薄,有機質含量低,少磷缺鉀。旱地以赤紅砂地和赤紅砂泥地為主,耕作層8~15厘米之間,分佈於橫瀝、汝湖的緩坡,土壤肥力不等,洪澇為害較輕,但土層淺薄,水源不足,易旱。
高等植物
苔蘚植物:約有11科11種,比較常見的有指葉苔、地錢科的地錢、葫蘆蘚科的葫蘆蘚(、灰蘚科的大灰蘚和金髮蘚科的大金髮蘚。
蕨類植物:約有12科16種,成為森林植被中草本層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為直立的陸生多年生草本,少附生的纏繞攀援的草本。除以里白科的芒萁組成芒萁—松(杉)群落外,個別荒山、火燒跡地在自然狀況下,首先替代的植物是芒萁,形成芒萁草本層,是強酸性土的指示植物。此外,在濕潤的酸性土上,還生長著石松科的垂穗石松鋪地蜈蚣石松、蚌殼蕨科的金毛狗、蹄蓋蕨科的單葉雙蓋蕨)和烏毛蕨科烏毛蕨。金毛狗還是澱粉植物,災荒之年可作糧食。

動物資源

【無脊椎動物】惠城區約有4門7綱13目55科104種。在無脊椎動物中,除節肢動物門的多足綱(如蜈蚣)、蛛形綱(如蜘蛛),甲殼動物綱的蝦,環節動物門的蚯蚓,軟體動物門的田螺,線形動物門的線蟲,大部分種類是節肢動物門的昆蟲綱。在土壤里,在流水中,在生物體上,均有昆蟲棲息,約有7目43科92種。昆蟲直接或間接對人類有益外(如蜜蜂釀蜜),大部分都是松毛蟲食害松葉等害蟲。在昆蟲中,分佈最廣、數量最多的林木害蟲是枯葉蛾科的馬尾松毛蟲和盾蚧科的松突圓蚧。
惠城區境內一般常見的昆蟲有螻蛄、蟋蟀、蝗蟲、椿象蚱蟬龍眼雞吹綿蚧、松突圓蚧、蚜、金龜子天牛、吉丁蟲、叩頭蟲象鼻蟲、金花蟲、瓢蟲、(花大姐)公毛蟲、舞毒蛾、尺蠖、袋蛾、粉蝶、蛺蝶、鳳蝶、蝸牛、蜂、蟻、蚊、蚤等。
【脊椎動物】惠城區脊椎動物主要有魚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哺乳綱5綱。
魚綱 分佈在東江、西枝江的淡水魚類約有105種(不包括引進品種),隸屬7目19科,其中,鯉科魚類品種有59種,105種淡水魚類。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惠城區均是府、縣、專署、地區和市府所在地。
現惠城區的轄地,20世紀30年代是惠陽縣的鵝嶺鎮、鶴峰鎮、永龍鄉、共和鄉、四維鄉,博羅縣的仁愛鄉;新中國成立前夕是惠陽縣的府城鎮、縣城鎮、河南岸鄉、三棟鄉,博羅縣的汝湖鄉。
1949年12月,惠城稱惠州鎮。
1958年4月,惠州鎮改惠州市(縣級),同年11月復為惠州鎮。
1964年11月,惠州鎮再次改為惠州市(縣級)。
1988年1月設立惠城區(縣級),管轄範圍與1987年的惠州市管轄範圍相同。
2000年,惠城區轄5個街道、5個鎮。
2002年,惠城區轄5個街道(橋東、橋西、江南、江北、龍豐)、5個鎮(汝湖、三棟、惠環、河南岸、小金口),43個村委會、50個居委會。
2003年3月6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3]36號):將原惠陽市所轄的陳江、潼湖、潼橋、瀝林、水口、馬安、橫瀝、矮陂、蘆洲、大嵐等10個鎮以及博羅縣的仍圖鎮劃歸惠城區管轄。區劃調整后,惠城區轄5個街道(橋東、橋西、江南、江北、龍豐)、16個鎮(汝湖、三棟、惠環、河南岸、小金口、陳江、潼湖、潼橋、瀝林、水口、馬安、橫瀝、矮陂、蘆洲、大嵐、仍圖)。
2005年5月轄9個街道(龍豐、橋東、橋西、江南、江北、惠環、河南岸、陳江、水口),11個鎮(汝湖、三棟、潼湖、潼僑、瀝林、馬安、橫瀝、矮陂、蘆洲、大嵐、小金口)。
2005年12月9日,粵民區[2005]62號批准同意惠城區撤銷小金口鎮,設立小金口街道辦事處;撤銷矮陂鎮、大嵐鎮,併入橫瀝鎮。
2006年4月28日,行政區劃調整后的新橫瀝鎮、陳江街道辦事處、小金口街道辦事處、水口街道辦事處掛牌成立。新的橫瀝鎮由原來的橫瀝鎮、矮陂鎮、大嵐鎮組成,轄區面積343平方千米,經過區劃調整的惠城區,轄10個街道辦事處、8個鎮,轄區面積不變。

區劃詳情

截至2019年,惠城區轄10個街道、8個鎮,區人民政府駐龍豐街道新聯路1號。
街道橋東街道橋西街道江南街道江北街道龍豐街道
河南岸街道惠環街道陳江街道水口街道小金口街道
汝湖鎮三棟鎮潼湖鎮瀝林鎮馬安鎮
橫瀝鎮蘆洲鎮潼僑鎮

人口民族


截至2015年,全區常住人口120萬人(其中戶籍人口86.99萬人)。常住人口主要講惠州話(本地話)、客家話和普通話,少數講閩南話和粵語。
2017年末,惠城區常住人口為120.0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99.42萬人,鄉村人口20.65萬人。人口出生率16.61‰,人口死亡率4.22‰,人口自然增長率12.39‰。
截至2019年末,惠城區常住人口為122.97萬人,戶籍人口為100.8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0.39萬人,鄉村人口20.46萬人。人口出生率14.08‰,人口死亡率2.80‰,人口自然增長率11.29‰。
2021年5月16日,惠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惠城區常住人口為1558793萬人。
惠城區主體民族是漢族,其中少數民族有主要有壯族、苗族、土家族瑤族等民族。惠城區居民以漢族為主,漢族常住人口116萬人,少數民族戶籍人口2109人,流動人口1515人,少數民族人口佔0.36%。2017年中,有廣西、貴州、雲南、青海、甘肅、四川、新疆等20多個省市的壯族、土家族、苗族、彝族、維吾爾族等33個民族約1515名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全區有批准登記宗教活動場所29處,全區教職人員70人,信眾約2.53萬人。佛教場所8處,信眾約10000人;道教場所4處,信眾約5000人;基督教場所11處,信眾約6500人;天主教場所5處,信眾約3500人;伊斯蘭教場所1處,信眾約300人。

經濟


綜述

2019年,惠城區(屬地,含市直)地區生產總值(GDP)為813.23億元,同比增長4.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5.72億元,同比增長1.7%;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18.33億元,增長6.8%;第三產業增加值為569.18億元,增長3.3%。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3.2:26.8:70.0。全區人均GDP為66585元。

第一產業

2019年,惠城區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6.4萬畝,比上年增長1.5%。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0.77萬畝,比上年增長0.2%;油料種植面積54.51萬畝,增長3.6%;蔬菜種植面積20.67萬畝,增長2.6%。穀物產量7.62萬噸,增長6.5%;蔬菜產量40.21萬噸,增長4.2%;水果產量3.67萬噸,增長4.6%。肉類總產量2.80萬噸,下降16.2%;其中豬肉產量1.82萬噸,下降22.5%;禽肉產量0.94萬噸,下降0.5%。全年水產品產量2.27萬噸,增長3.9%。

第二產業

2019年,惠城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65家,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96.65億元,同比增長6.3%;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4.81億元,同比增長5.4%。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489.14億元,增長5.4%。規模以上工業民營企業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38.27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30.7%,同比增長8.1%;先進位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50.6%、27.8%。

第三產業

2019年,惠城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8.23億元,同比增長7.5%。分行業看,實現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618.28億元,同比增長7.4%;實現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39.95億元,同比增長6.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同比增長8.0%;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商品同比增長6.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同比增長9.2%;化妝品類商品同比增長24.9%;金銀珠寶類商品同比增長1.8%;五金、電料類商品同比增長100.9%;汽車類商品同比下降3.9%;石油及製品類商品同比增長17.2%。全區全年通過公共網路實現的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額達50.45億元,同比增長14.3%。

文化


文化遺產

建築
建築
據掌握的情況,惠城區現存的或業已消亡但存在記憶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致有11類上百項:
1、民間文學(口頭文學)類:惠州歌謠,惠州諺語,惠州謎語(以上三項參見本站“史志薈萃”欄的“惠州志·藝文卷”),惠州民間故事,惠州民間傳說等。
2、語言類:惠州話,本地話等。
3、民間美術類:繪畫(如鏡畫、壁畫),雕塑(如木雕、竹雕、泥塑),工藝(如首飾鑲嵌),剪紙,紙紮(如扎紙花、扎花燈,也屬民間手工技藝類)等。
4、民間音樂類:惠州話駁(對)山歌,客家山歌,鑼鼓櫃,行嫁哭、死人哭,喪樂等。
5、民間舞蹈類:舞龍(金龍、銀龍、草龍),舞獅(麒麟、扁鼻獅、大頭狗獅、鬥牛獅、白鴿獅、艾賽獅),舞鳳,舞鰲魚、舞雜水(人扮的魚蝦蟹蚌),鬥牛舞等。
6、曲藝類:客家龍舟說唱,惠州木魚書說唱,粵曲,“講古仔”(說書)等。
7、民間雜技類:手托戲,扮色等。
8、民間手工技藝類:手工工具、農具和手推車的製作,榨油,榨糖,釀酒,梅菜加工,腌鹹菜蘿蔔、腌臘肉,制茶,製革,制陶、制瓷,燒石灰,制木屐,織麻,扎花,繩結,刺繡(如織香包、花鞋),裁剪,縫紉,竹編(如織涼帽),裝幀,字畫裝裱,煙花爆竹等。
9、習俗類:農諺,做會,西湖花艇,捕魚方法,養蠶、養蜂,墟市日期及交易方式,碼頭,搬運、挑擔,服飾、頭飾、足飾,飲食習俗(如行酒令、打包、鹽焗雞、腌蜆、沙糕飠半、逆糍、艾角、阿女麻叫、豆花),居住習俗,人生禮俗,歲時節令習俗(如儲“七夕水”),民間信仰(如譚公廟會、伯公會)等。10、民間知識類:民間治療疾病方法(如拔火罐、刮痧、涼茶、喊驚等),民間建築知識,民間的地理、風水和動植物知識等。
11、遊藝、傳統體育與競技類:打布勾、“羊咪咩”、擺兒茶、玩小沙牛、跳格仔、打賊、打玻子、滾鐵圈、丟蠟燭釘、彈紙角、打奇落、拍公仔、抓子、打“嗶卜筒”、撩火柴骨、砸仙、捉人捉、盲雞摸蛤、打籌、打牛筯草、打水撇、堆沙、反線花、猜錢、猜人、打“眼其螺”(蝸牛)、踢燕(踢毽子)、放紙鳶、打野餐、跳伯公、坐手轎;破蔗標;鬥雞,斗雀,鬥茶,鬥蟋蟀;燒寶塔,放孔明燈,擺山燈;李家拳、龍形拳、白眉拳、四門拳,划龍舟等。

文物保護單位

截至2015年,惠城區有50處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8處,見下表:
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序號名稱時代地址立為保護單位時間
1東平窯址北宋橋東東平窯頭村1978年7月
2泗洲塔明代西湖西山1978年7月
3望野亭民國中山公園內1978年7月
4工會、農會舊址大革命時期橋西都市巷11、13號1978年7月
5中山紀念堂民國中山公園內1978年7月
6瓦窯嶺窯址北宋三棟鎮官橋村1984年6月
7東坡井北宋橋東白鶴峰1984年6月
8王朝雲墓北宋西湖孤山1984年6月
9“貞壽之門”牌坊清代三棟鎮書房下1984年6月
10黃氏宗祠清代惠環鎮歐村1984年6月
11飛鵝嶺近代南湖西南岸1984年6月
12恐龍蛋化石及其白堊紀晚期軍分區禮堂1990年7月
13元妙觀明、清西湖平湖北岸1990年7月
14嘉祐寺清代橋東學背街1990年7月
15文筆塔清代橋西大東城基1990年7月
16古城牆明、清橋西上米街至北門渡口所1990年7月
17拱北橋明代橋西渡口所左側1990年7月
18陳九成墓明代龍豐掛榜山北麓1990年7月
19表功牌坊明代橋西橋子頭1990年7月
20黃氏書室清代環城西二路35、36號1990年7月
21明、清古街區明、清橋東鐵爐湖1至20號、和平直街11至127號1990年7月
22陳炯明墓民國紫薇山1990年7月
23賓興館清代橋西金帶南街1990年7月
24豐湖書院匾聯石刻清代西湖惠州學院內1990年7月
25九龍潭摩崖石刻南宋至民國湯泉白水山1990年7月
26東江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現代西湖豐山公園1990年7月
27留丹亭民國西湖點翠洲內1996年7月
28江倩墓元代小金口鎮白沙堆村1996年7月
29落霞榭民國西湖百花洲內1996年7月
30普濟橋明代小金口鎮白沙堆村1996年7月
31黃埔軍校東征陣亡烈士紀念碑民國惠州大橋南側1996年7月
32七女湖起義舊址清代汝湖鎮1996年7月
33點翠陶瓷店民國橋東水東西路42號1996年7月
34抗日軍事機要庋藏室抗日戰爭時期西湖豐山公園1996年7月
35王氏宗祠清代江北12小區(水北村)2004年8月
36梅花館清代金帶街五巷7號2004年8月
37梌山書院舊址民國中山北路66號原惠城區政府院內2004年8月
38桃子園清代橋東水東東路2004年8月
39楊坤如故居民國汝湖鎮水苑村2004年8月
40楊起元故居明代金帶街61號2004年8月
41黃氏祖居明代金帶街54號2004年8月
42亮毅陳公祠清代金帶街37號2004年8月
43陳氏祖居清代金帶街東出口處2004年8月
44陳宅清代金帶街一巷5號2004年8月
45趣園清代金帶街南側文興街22號2004年8月
46余道元故居清代金帶街高營房直街1號2004年8月
47廖仲愷先生紀念碑民國惠城區陳江鎮窯前村2004年8月
48文筆塔清代惠城區橫瀝鎮蔗布村2004年8月

宗教信仰

截至2002年,惠城區轄區內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4種宗教,開放的宗教場所8處。其中,佛教3處,道教1處,天主教1處,基督教3處,有各教神職人員36人,信徒約7500人。

風俗民情

舞麒麟
舞麒麟
惠城區舞麒麟清乾隆《歸善縣誌》記載:“……其迎親,為麒麟獅子獸頭,童之載之,擊鼓跳躍極為喧鬧……”。惠州人說的“打獅”,其實主要是指舞麒麟,民間文藝以其“舞”定類,故稱之“麒麟舞”,惠州麒麟是廣東傳統麒麟的主要發祥地之一。麒麟舞主要由“沙仙戲麒麟”、“沙仙馴麒麟”和“麒麟送吉祥”三部分組成,其共同特點是“出洞”、“繞頭”、“耍尾”、“尋青”等系列變化動作,是模仿動物采青、聞青、試青、食青等訓麒麟方式,結合聲樂鼓點、美術、舞蹈、雜技、武術於一體的民間藝術表演的麒麟舞套路。
舞獅
惠城區民間有舞獅的習俗,民間流行的主要有“醒獅”,惠城區人稱“大頭狗獅”、“麒麟獅”、“扁鼻獅”和“鬥牛獅”等4種。一般在節慶、喜事、大型慶典和店鋪開張等場合請來舞獅,以求“驅邪保安”。其中,春節期間舞獅最多,從春節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獅班穿街過巷,具有嶺南的地方特色。多為一街一獅一武班,舞獅后是鑼鼓鑔鈸,持刀、棍、矛等冷兵器的武術隊表演。
舞龍
稱“耍龍燈”,是惠城區的民間傳統風情,每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穿街過巷,多是一街一龍,一路鼓樂不斷,人數眾多,浩浩蕩蕩,滿城轟動。龍班過之處,時有長者帶子、孫在龍的肚子下鑽來鑽去,所謂“鑽龍骨”,表達人們望子成龍的願望。
元宵燈節是惠城區民間的一個盛大節日,據載,唐代已盛行,明、清至民國更盛。元宵節期間通城燈飾,人們傾城出動,觀燈射謎,玩龍耍獅,狂歡達旦。1988—2002年,惠城區每年元宵節在下埔濱江公園、惠州西湖等地方舉辦大型燈展,花燈種類繁多,主要有七色彩燈、宮燈走馬燈、紗燈、花燈等。
端午節賽龍舟
惠城區人習慣在端午節舉辦龍舟賽,民間稱之為五月節,賽龍舟稱“扒龍船”。光緒《惠州府志》記載:“端午……歸善自初一至初六為龍舟於西湖競渡,費用甚巨”。惠州民間流行一首民謠:“五月節,扒龍船,龍鼓響,大江邊”。1988—2002年,惠城區每年都在惠州西湖舉行龍舟賽。1997年,參加龍舟賽隊伍有22支龍舟隊600多人,參賽隊伍除惠城區各單位各派出隊伍外,還有惠東等地龍舟隊參賽。
重陽節登高、放風箏
惠城區民間有在每年重陽節登高、放風箏的習俗,民間傳說重陽節登高會帶來好運,連續3年登高則能時來運轉。人們登山,以高榜山飛鵝嶺、豐山和湯泉邊的象頭山等處人流量較大。放風箏,是惠州人過重陽節另一習俗。因為重陽節比清明節天氣好,風力適中,無雨,秋高氣爽,很適應於放風箏。宋代后,風箏製作形狀有鵲、鳶、鷂,還有蟲、魚等。

交通


惠州惠城區
惠州惠城區
惠城區地處珠江三角洲東北端,東連惠東至汕頭280多公里,南往深圳、香港86公里,西往廣州130公里,北依羅浮山脈至河源、梅州。大京九鐵路、廣梅汕鐵路、珠三角肇佛廣莞惠城際鐵路、廣汕鐵路、贛深鐵路以及濟廣高速、長深高速、武深高速廣龍高速等多條重要快速通道貫穿其中,距惠州港46公里。
境內有國道G205、G324線2條,省道S120、S254線2條縣道X198、X199、X200、X201線4條,鄉道19條(由公路部門養護),有惠深(鹽田)、惠河、廣惠高速公路3條,公路總里程253.97公里;東江大橋、西枝江大橋、新開河大橋、惠州大橋、新西枝江大橋、新東江大橋、新新開河大橋、惠澳大道西枝江大橋等大型公路橋樑8座,總長4381.63延米。惠州機場、惠州港、東江構成惠城區水、陸、空立體交通網路。

社會


醫療衛生

截至2019年,惠城區屬衛生機構共有739個。分類型看,醫院14個,衛生院7個,婦幼保健院1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63個,村衛生室139個,門診部115個。共有床位2727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6586人。其中,執業醫師2499人、執業助理醫師411人、註冊護士3050人、鄉村醫生61人。

教育事業

截至2019年,惠城區本級財政教育支出23.93億元。小學畢業升學率為100%,小學學生毛入學率為100%,普通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為99.77%。
各類教育發展情況
指標學校數畢業生數招生數在校學生數(人)專任教師數
(所)(人)(人)(人)
普通高中17992510556300402266
普通初中591541420922572273958
普通小學18821561291571559647809
學前教育2572540526294661214640
特殊教育383137440125

社會保障

截至2019年,惠城區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27個,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床位5337個。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960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131人,農村五保供養人數991人。
截至2019年,惠城區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44.04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49.59萬人;參加失業保險39.81萬人;參加工傷保險42.56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人數60.25萬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13.97萬人;年末領取失業金人數2663人;參加社會養老保險離退休人員24429人。

旅遊


惠州西湖
惠州西湖面積遼闊,湖岸彎環曲折,湖上洲嶼點綴、三面青山環抱。湖泊東西最寬處達10公里,南北最長達8公里,面積最大時有10平方公里,湖區面積約80平方公里。在煙波浩淼的湖面上,堤橋如帶,把湖面分割成五大部分,素有“五湖六橋”之稱。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贊惠州“山川秀遽”。
惠州西湖
惠州西湖
元妙觀和准提閣
元妙觀在芳華洲北面,始建於唐代天寶七年公元(748年)觀內原有殿、樓、亭、閣和石碑、木刻、古柏、及幾十尊塑象。
元妙觀和准提閣
元妙觀和准提閣
紅花湖
紅花湖位於石埭山,是以自然山水資源為主體,面積9.80平方公里,庫區水面1.62平方公里,水深27米,庫容1900萬立方米,集雨面積6.85平方公里。是惠州西湖古八景之一的水簾飛瀑,有觴詠亭等景點。
紅花湖
紅花湖
高榜山
高榜山是紅花湖景區北面最高山。高榜山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南可觀紅花湖秀麗山水,北可望惠州城璀璨美景,高榜山植被茂密,以本地鄉土樹種為主,屬生態風景林。北面從小新村電視轉播台辦公場地有步行道通往山頂,從新聯路至山頂有車行便道。高榜山是西湖十八景之“榜嶺春霖”所在地,山上有民國碉堡群和陳九成墓。
高榜山
高榜山
文筆塔
位於惠城區橋西東城基3號,建於清初,是一座五層樓閣式磚寶塔。平面八角形,高20.29米,塔身各層設假平座,較能反映清代塔的形制特點。(1990年)列為惠州文物保護單位。
文筆塔
文筆塔
中山紀念堂
位於惠城區中山公園,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為紀念孫中山而建。惠州是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的基地之一。辛亥革命前夕,曾兩次派幹部到惠州組織發動三洲田起義和七女湖起義。民國十一年(1923年),孫中山親自督師赴惠州,指揮攻打困守惠城的楊坤如叛軍。中山紀念堂坐北向南,歇山式屋面,硃紅色牆,面寬36.60米,進深25米,高16.50米。堂內設有舞台和888個座位的觀眾大廳。堂前面是公園廣場。
中山紀念堂
中山紀念堂
東江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
位於惠城區豐山建於(1987年)碑文由聶榮臻元帥題寫,碑前、碑後有6組浮雕和6組圓雕,分別反映出鴉片戰爭以來東江人民的革命鬥爭史。
東江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
東江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

代表人物


鄧演達、陳楠、陳純、馮寶瑛、龔章、馮伊湄、翟泉、林冠慈、黃鑰、馮重熙、丘兆深、黃烯、李國英、李長天、江逢辰、李星閣、廖仲爽、李義、李綺青、劉孟純、梅蟠、梁永泰、林楚君、葉夢熊、黃植楠、苗致信、葉春及、黃公柱、王映樓、楊起元、黃植楨、吳仕端、趙念、林振雄、張友仁、青主、謝鴻恩、葉舉、楊坤如、張禮泉、張良修、張可廷、翟火姑、駱鳳翔。

獲得榮譽


2019年10月,惠城區入選成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行榜(全國百強區)。
2020年1月,惠城區入選2020中國縣域網購百強榜。
2020年,惠城區入選中國縣域文化消費百強榜。
2020年6月30日,列為“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中國最具詩意百佳縣市,排名第87位。
2020年9月,2020中國百強區榜單發布,惠城區排名第100。
2020年12月,《城市市轄區高質量發展100強(地級城市)》榜單公布,惠城區排名第84位。
2021年1月,入選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