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澹

何澹

何澹(1146-1219),字自然,浙江龍泉市蘭巨鄉豫章村人。南宋詩人,曾任兵部侍郎、右諫大夫等職。

十八歲入太學,宋乾道二年(1166)中進士禮部第二人。歷官秘書省正字、武學諭、校學郎、秘書丞、將作少監、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右諫議大夫等職。慶元二年(1196),同知樞密院事(正二品,職同副相)。不久,兼參知政事徠(正二品,職同副相)。因“慶元黨禁”事件,於嘉泰元年(1201)七月力請辭職,奉祠祿閑居故郡近七年,未忘鄉土建設。開禧元年(1205)奏請朝廷調兵3000人,疏浚處州通濟堰,將木壩改為石壩;修築保定村洪塘,蓄水灌溉2000餘畝;修撰第一部《龍泉縣誌》,開龍泉地方志之先河。嘉定元年(1208)以觀文殿學士知建康府兼江淮制置使。嘉定十二年十二月病卒,終年74歲。著有《小山集》,收入《永樂大典》及現代唐圭璋編《全宋詞》。《宋史》有傳。

何澹修撰的第一部《龍泉縣誌》中記載的生產香菇“砍花法”和“驚蕈術”對世界香菇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何澹也因此成為世界香菇文化之父。

人物簡介


何澹(1146~1219),字自然。南宋龍泉縣南上河村(今屬蘭巨鄉)人。十八歲人太學。宋乾道二年(1166)中進士禮部第二人。
歷官秘書省正字、校書郎、秘書丞、將作少監、國子祭酒、兵部侍郎、諫議大夫兼侍講等。慶元二年(1196)自御史中丞任同知樞密院事,四月任參知政事。六年二月,任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任職期間,依附權臣韓侂胄,排除異己為偽黨,立“慶元黨禁”。數年後,澹有韜晦之意,於嘉泰元年(1201)七月力請辭職,奉祠祿閑居故郡近七年,未忘鄉土建設。開禧元年(1205)奏請朝廷調兵3000人,疏浚處州通濟堰,將木壩改為石壩;修築保定村洪塘,蓄水灌溉2000餘畝;修撰《龍泉縣誌》,開龍泉地方志之先河。嘉定元年(1208)以觀文殿學士知建康府兼江淮制置使
初為宰相周必大器重,始為學官,久未升遷,而右丞相留正奏后升遷,懷恨於必大,借諫官之職予彈劾,致周必大罷相,並禍及門人弟子。依附權臣韓侂胄,排除異己,立“慶元黨禁”。《宋史》評論其:“急於榮進,阿附權奸,斥逐善類,主偽黨之禁,賢士為之一空。”嘉泰元年(1201)七月,力請辭官,奉祠祿閑居。開禧元年(1205),奏請朝廷調兵三千,疏浚處州麗水通濟堰,由木壩改為石壩;又築洪塘,灌田2000多畝;編纂《龍泉縣誌》。嘉定元年(1208),以觀文殿學士知隆興府,繼任江淮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等職。病卒,贈少師。著有《小山集》,收入《永樂大典》。

生平簡介


徠何澹,龍泉(今屬浙江)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進士。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秘書省正字,累遷著作郎,十二年為將作少監,十五年為國子祭酒,除兵部侍郎,十六年擢右諫議大夫(《宋史》卷三六)。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除御史中丞(《永樂大典》卷七三五○引《黃景聲墓誌銘》)。寧宗慶元二年(一一九六)除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嘉泰元年(一二○一)罷知樞密院事。嘉定元年(一二○八)出知建康(《景定建康志》卷一四)。移知江陵,奉祠卒。有《小山雜錄》八卷,已佚。《宋史》卷三九四有傳。事見《南宋館閣續錄》卷七、八、九。今錄詩二十五首。

宋史·何澹傳


何澹
何澹
何澹宋乾道二年進士。歷任孝宗、寧宗二帝教授及諫議大夫等職。慶元二年任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在位時上奏寧宗:“朝廷亦唯早之從,唯善之取……士風純而國是定。”辭官后,關懷鄉土建設,奏准朝廷調兵三千修理麗水通濟堰,開鑿保定洪塘,並修撰龍泉第一部縣誌。
字自然,處州龍泉人。乾道二年進士,累官至國子司業,遷祭酒,除兵部侍郎。光宗內禪,拜右諫議大夫兼侍講。
澹本周必大所厚,始為學官,二年不遷,留正奏遷之。澹憾必大,及長諫垣,即劾必大,必大遂策免。澹嘗與所善劉光祖言之,光祖曰:“周丞相豈無可論,第其門多佳士,不可並及其所薦者。”澹不聽。
時姜特立、譙熙載以春坊舊恩頗用事。一日,光祖過澹,因語澹曰:“曾、龍之事不可再。”澹曰:“得非姜、譙之謂乎?”既而澹引光祖入便坐,則皆姜、譙之徒也,光祖始悟澹謾諾。澹同知貢舉,光祖除殿中侍御史,首上學術邪正之章。及奏名,光祖被旨入院拆號,與澹席甫逼。澹曰:“近日風采一新。”光祖曰:“非立異也,但嘗為大諫言者,今日言之耳。”既出,同院謂光祖曰:“何自然見君所上章,數夕恍惚,餌定志丸,他可知也。”進御史中丞。
澹有本生繼母喪,乞有司定所服,禮寺言當解官,澹引不逮事之文,乞下給、諫議之。太學生喬嚞、朱有成等移書於澹,謂:“足下自長台諫,此綱常之所系也。四十餘年以所生繼母事之,及其終也,反以為生不逮而不持心喪可乎?奉常禮所由出,顧以台諫、給舍議之,識者有以窺之矣。”澹乃去。終制,除煥章閣學士、知泉州,移明州
寧宗即位,朱熹彭龜年以論韓侂胄俱絀,澹還為中丞,怨趙汝愚不援引。汝愚時已免相,復詆其廢壞壽皇良法美意,汝愚落職罷祠。又言:“專門之學,流而為偽。願風厲學者,專師孔、孟,不得自相標榜。”除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遷知樞密院。
吳曦賄通時宰,規圖帥蜀,未及賄澹,韓侂胄已許之,澹持不可。侂胄怒曰:“始以君肯相就,黜偽學,汲引至此,今顧立異耶?”以資政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起知福州。澹居外,常怏怏失意,以書祈侂胄,有曰:“跡雖東冶,心在南園。”南園,侂胄家圃也。侂胄憐之。進觀文殿學士,尋移知隆興府。后除江、淮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移使湖北,兼知江陵。奉祠卒,贈少師。
澹美姿容,善談論,少年取科名,急於榮進,阿附權奸,斥逐善類,主偽黨之禁,賢士為之一空。其怕更化,凶黨俱逐,澹以早退倖免,優遊散地幾二十年。

詩詞選摘


鷓鴣天(繞花台)

庾嶺移來傍桂業。繞花安敢望凌風。癯儒合作孤芳伴,四面相看一笑同。
冰照座,玉橫空。雪花零落暗香中。有人醉倚闌干畔,付與江南老畫工。

桃源憶故人

拍堤芳草隨人去。洞口山無重數。翦朝露成樹。爭晚漁翁住。
今人忍聽秦人語。只有花無今古。欲飲仙家壽醑。記取橋邊路。

滿江紅(和陣郎中元夕)

燈夕筵開,人物共、英詞三絕。環坐處、袖中珠玉,郢中春雪。紅燭星繁銷夜漏,紫霞香滿催歌拍。算新年、何處不風光,三山別。
雲表殿,千層結。花藉錦,添明月。更浮屠七塔,萬枝爭發。多謝一天驅宿靄,故教三日成佳節。更何須、海上覓蓬萊,真仙闕。

滿江紅(再和諸人元夕新賦)

樂禁初開,平地聳、海山清絕。千里內、歡聲和氣,可融霜雪。盛事總將椽筆記,新歌翻入梨園拍。道古來、南國做元宵,今宵別。
燈萬碗,花千結。星鬥上,天浮月。向玉繩低處,笙簫高發。人物盡誇長樂郡,兒童爭慶燒燈節。疑此身、清夢到華胥,朝金闕。

鷓鴣天(燈夕雨雪)

好景良辰造物慳。一年燈火遽摧殘。雨淋夾道星千點,雪阻遊人路九盤。
停社舞,撤賓筵。謾燒銀燭照金蓮。不如我入香山社,一盞青燈說夜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