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馬尾連
毛莨目毛茛科植物
金絲馬尾連(學名:Thalictrum glandulosissimum (Finet & Gagnep.) W. T. Wang & S. H. Wang),是唐松草屬草本植物,根狀莖短,有多數粗壯鬚根。莖高60-85厘米,分枝,約生9枚葉。葉為三回羽狀複葉;小葉草質,頂生小葉寬倒卵形、橢圓形或近圓形。花序圓錐狀,分枝有少數花;萼片黃白色,橢圓形。瘦果紡錘形或斜狹卵形,稍兩側扁,每側各有2-3條粗縱肋。6-8月開花。生海拔2500米山坡草地。分佈於中國雲南大理、賓川一帶。

金絲馬尾連
序圓錐狀,枝;梗細,.-厘米;萼片黃,橢圓形,短毛,早落;雄蕊約,毛,約毫米,葯圓形約毫米,頂端極短尖,絲狹線形絲形,葯窄;皮-,柄,柱狹翅,狹角形。
瘦紡錘形斜狹卵形,約毫米,密短毛,稍側扁,側各-粗縱肋,宿存柱.毫米。-。
生長於海拔2500米山坡草地。
產自中國雲南大理、賓川一帶。模式標本采自大理。
【白葯】麥黃連:根和根莖治腸炎,痢疾,黃疸,目赤腫痛《滇葯錄》。根及根莖用於腸炎,痢疾,黃疸,目赤腫痛《滇省志》。麥黃連:根用於目赤腫痛,黃疸,腸炎,痢疾。馬尾蓮,嘜黃連:根及根狀莖用於熱盛心煩及痢疾,腸炎,腹瀉,急性結腸炎,急性咽喉炎《滇省志》。馬尾連,馬尾黃連:根及根莖治腸炎,痢疾,黃疸,目赤腫痛《大理資志》。
【傣葯】小黃連(德傣):根治炎症,腹瀉《民族葯志二》。
【僳僳葯】阿耐那這,阿模詩詩:根及根莖治腹瀉,痢疾,眼炎。阿耐耶扒這,阿摸希希:根及根莖主治腹瀉,痢疾,眼赤疼痛《民族葯志二》。
【普米葯】馬尾蓮:根及根莖治痢疾,腸炎,咽喉腫痛,癰腫瘡毒《滇葯錄》。根及根莖主治瀉痢,咽喉腫痛,癰腫瘡毒《民族葯志二》。
【納西藥】這花連,菇格:根治熱病心煩,痢疾,咽喉炎,腸炎,風火牙痛,結膜炎,唇生瘡《民族葯志二》。姑姑:根及根狀莖用於熱盛心煩及痢疾,腸炎,腹瀉,急性結腸炎,急性咽喉炎《滇省志》。
【藏葯】叉崗:根及根莖治瘟病時疫,血熱,腸熱,黃疸,腸炎,痢疾《藏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