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膜炎
眼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結膜炎是結膜組織在外界和機體自身因素的作用而發生的炎性反應的統稱。是眼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結膜炎症性疾病根據病情及病程,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類;根據病因又可分為細菌性、病毒性、衣原體性、真菌性和變態反應性等;根據結膜的病變特點,可分為急性濾泡性結膜炎、慢性濾泡性結膜炎、膜性及假膜性結膜炎等。
● 眼科
● 結膜炎的病因可根據其不同性質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
● 由於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結膜炎症。
● 以局部或全身的變態反應引起的過敏性炎症最常見,外界的物理性刺激(如風沙、煙塵、紫外線等)和化學性損傷(如醫用藥品、酸鹼或有毒氣體等)也可引起結膜炎。
● 還有部分結膜炎是由免疫性病變(過敏性),與全身狀況相關的內因(肺結核、梅毒、甲狀腺病等),鄰近組織(角膜、鞏膜、眼瞼、眼眶、淚器等)炎症蔓延引起。
● 結膜炎臨床表現主要的自覺癥狀有眼表的異物感、灼熱感及癢澀,如炎症累及角膜,可伴有畏光、流淚、疼痛、不同程度的視力下降。
● 最基本的體征就是結膜充血,其他常見的體征有結膜水腫、分泌物增多、乳頭增生、濾泡形成、膜和假膜、結膜肉芽腫、結膜瘢痕、假性上瞼下垂、耳前淋巴結腫大等。
● 結膜刮片
● ● 革蘭染色和姬姆薩染色初步確定病原菌的種類和結膜的炎症反應特點,如果以多形核白細胞為主,常提示細菌感染;如單核細胞特別是淋巴細胞增多,可能是病毒性感染;如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各佔一半,則提示衣原體感染;如在活檢標本中可見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應考慮過敏性結膜炎;如結膜刮片找到包涵體,有助於沙眼的確診。
● 結膜的細菌學檢查、分泌物的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
● ● 這些檢查有助於病原學的診斷和指導治療,如考慮是衣原體或病毒感染,可做實驗室病原體分離或應用PCR技術幫助診斷。
● 首先根據患者的發病過程和臨床表現可有一初步判斷,感染性結膜炎通常是雙眼發病,並可累及家人。
● 大多數急性病毒性結膜炎最先是一眼發病,而後另眼發病。
● 單眼發病常見於中毒性、藥物性或外傷引起的結膜炎。
● 沙眼的病變以上瞼為主,而病毒所致的急性濾泡性結膜炎則是以下瞼為主,細菌性結膜炎的卡他癥狀更為顯著,淋球菌所致的炎症則出現大量的膿性分泌物,這些病變特點皆有助於診斷。
● 本病需要與角膜炎進行鑒別。
● 如果眼睛有明顯的刺激癥狀,畏光、流淚、眼痛、異物感,視力下降明顯,要及時去醫院就診,不可自行診斷、用藥。
● 醫生通過檢查可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 沖洗結膜囊
● ● 其作用主要是清潔,常用者為生理鹽水、2%~3%棚酸溶液或1:5000~1:10000升汞(或高錳酸鉀)溶液。不建議在家中自行沖洗,操作不當易導致病情加重甚至交叉感染。
● 不要遮蓋患眼
● ● 因結膜炎時分泌物很多,如果把患眼遮蓋,分泌物不易排出,而集存於結膜囊內;且遮蓋後會使結膜囊溫度升高,更有利於細菌的繁殖,使結膜炎加劇。
● 局部用藥
● ● 是治療結膜炎的最基本給葯途徑。對於感染性結膜炎,應選擇敏感的抗生素和(或)抗病毒滴眼液。
● ● 重症患者應聯合給葯。
● ● 急性期應頻繁給葯,每1~2小時1次,待病情好轉時減少用藥次數。
● 對於嚴重的結膜炎,如淋球菌性結膜炎、衣原體性結膜炎等,需全身使用抗生素或磺胺葯。
● 一些類型的結膜炎是一種急性傳染性眼病,不及時治療會大範圍傳播。
● 患病後,常會出現眼部疼痛、有燒灼感、眼紅等不適癥狀,嚴重影響正常生活。
● 結膜炎不及時治療,少數可因為併發角膜炎而影響視力。
● 多數類型的結膜炎治癒后不會遺留併發症,通過早期、及時的治療,是可以治好的。
● 但有些結膜炎可因併發角膜炎症而損害視力。某些嚴重或慢性結膜炎可導致嚴重的結膜瘢痕而引起眼球粘連、眼瞼增厚變形和繼發乾眼症。
● 結膜炎多是接觸傳染,故應提倡勤洗手,避免隨意揉眼。提倡流水洗臉,毛巾、手帕等物品要與他人分開,並經常清洗消毒。
● 對傳染性結膜炎患者應採取一定的隔離措施,更不允許到公共游泳區游泳。如果一眼患結膜炎,必須告訴病人保護健眼不受感染。
● 凡工作環境多風、塵煙等刺激者,應改善環境和戴保護眼鏡,以防引起結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