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二閭

清後期武術家

戴二閭,字文雄,乳名二驢,(1778-1873),清後期著名武術家,廣盛鏢局創始人,山西省祁縣小韓村人。為戴龍邦之二子。生於清乾隆四十三年,卒於同治十二年,終年九十六歲。為衝破戴氏家訓,心意拳向外傳播的關鍵人物。

人物生平


戴二閭
戴二閭
戴二閭,字文雄(文熊),乳名二驢,清後期著名武術家,廣盛鏢局創始人,山西祁縣人。其父戴隆邦即心意拳第三代名宿,兄戴大閭,侄戴良棟等俱為廣盛鏢局鏢師。二閭年少好勇,從其父習心意拳,五行拳,六合刀等,終獲真諦,無敵於鄉里,人頌“神拳戴”。平遙武術奠基人王正清(神槍面王師傅),文水左二把(人稱鐵腿左),合此二人,佳話“華北三傑”。

主要成就


心意拳

據傳心意拳為宋代名將民族英雄岳飛所創,岳飛剛毅多謀,勇冠三軍。自幼隨名師周侗習文練武,隨陳廣習刀術、槍術,尤精大槍術。在長期抗金戰鬥中,化槍為拳,訓練將士。此拳剛猛狠毒,奇快無比。意到拳到,變化無窮。實戰中遠可用槍,近則用拳。后岳飛被害,此拳隨之銷聲匿跡,鮮有所傳。
明未清初,山西姬際可,訪名師於陝西終南山,遇異人指教,授予《岳武穆拳譜》朝夕研練,盡得其妙,中年時期,因參加抗清復明,隱居少林寺10年,傳藝於安徽曹繼武。姬際可開宗創派以來,歷經數百年、十餘代人傳承,已形成了龐大的體系。在傳承過程中,因受時間、地域、文化、信仰、宗教、習俗等客觀和主觀因素的影響,逐漸形成了比較明晰的、具有廣泛代表的三大主流派。一是以馬學禮為代表的河南心意拳,一是以戴隆邦,戴二閭,戴良棟,戴奎為代表的山西祁縣戴氏心意拳,三是以戴隆邦,戴二閭之後的李老能車毅齋郭雲深等為代表的形意拳(山西,河北)。
道光年間盛傳於山西,又祁縣戴家習之甚眾,影響深遠,故後有“戴家拳”傳於世。心意拳淵源流傳數百年,其主要傳承人如下:姬際可——曹繼武——戴隆邦——戴二閭——戴良棟、李老能(1856年創形意拳)
戴氏心意拳在祁縣的傳播二百年來,戴隆邦父子及其傳人,本著寧肯失傳也不濫傳的宗旨,傳遞範圍極小。早期只限戴氏直系親屬,後來稍微擴大到同族同姓人士,但為數很少,祁縣人常說:“只聞戴家拳打人,不見戴家人練拳。”戴家高宅深院,習拳不會在公共場所,況家境富豪,不須以教拳養生。並且,戴氏在傳拳時,僅僅是傳以外姓弟子形意拳和少量會意拳,故戴之後,世人皆知有形意拳,而鮮聞心意拳。
在歷史上,山西戴氏心意拳由於受戴氏家族“只傳戴姓,不傳外家”的“家訓”的影響和制約,保持了古樸的拳術風貌。戴氏心意拳傳系主要以蹲猴樁,劈、鑽、崩、炮、橫五行拳,龍、虎、猴、馬、蛇、雞、燕、鷂、鷹、熊十形拳,烏牛擺頭、狸貓上樹、餓狗撲食、野馬踐槽、靈蛇拔草、金魚抖鱗、鷂子穿林七小形,裹、踐、鑽三拳,崩、背、炮三棍,一至五趟螳螂閘勢捶等功、技、法、式為其拳法的傳承載體。
由於心意拳通過戴家拳演變,后又衍生出形意拳等拳門、拳理,故百年所稱,種類繁多。心意拳,自古就與太極拳和八卦拳並稱為中國上三門拳法。心意拳、六合心意拳、心意六合、形意拳,是一個拳種不同的四個名稱。此拳由山西永濟尊村姬龍峰始祖開創以來,歷經四百六十多年的發展,名稱按序有:神拳、守洞神技、無手拳、守洞塵技、六合心意拳、心意六合拳、心意拳、意拳、六合拳、五行拳、行意拳、形意拳等名稱。
無論各種名稱的心意拳,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嚴密的師承關係下,一脈相傳,而形成了同一拳種而不同的風格。看各家的師承圖譜,就可以證明這一觀點。正由於歷代傑出人物和傳承風格的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風格和不同的修鍊方法,以至產生了不同的名稱。綜上所述,心意拳各種不同名稱,都是隨當時的歷史背景,和各派傑出人物的習武心得而產生的。

廣盛鏢局

1802~1830年河南賒店心意拳宗師戴二閭
“廣盛鏢局”是我國成立年代較早的十大鏢局之一,而且是華中地區唯一的大鏢局,堪稱為“華中第一鏢局”。在熱播的電視劇《喬家大院》中三星鏢局鏢頭戴二閭,其早期即為創辦賒店廣盛鏢局之鏢頭。
賒店廣盛鏢局鏢頭戴二閭,字義熊,乳名二驢,出生於山西祁縣官宦武術世家、書香門第,皆因其父戴隆邦以為戴家雖然盛名在外,但風險迭出,常有朝不保夕之感,便以山西地方風俗,越以賤物為名,便越能長久平安之意。二驢功成名就之後,人們認為如此稱呼太過不雅,便諧音改驢為閭,以表敬意。戴二閭從小功力過人,跟隨父親戴隆邦學習心意拳,父傳子學,毫無保留,因此將戴家拳、械全部學到手后,日夜操練,其中有五行拳、十大行、七小行、七炮七膀、戴家三拳,以及六合刀、槍、棍、四把、閘勢等短小套路。戴家拳的基本功叫“蹲猴猴”,二閭為此蹲了三年,所以與人交手時,一發動就能把人擊出二丈以外。

十大鏢局

1、興隆鏢局
戴二閭 創廣盛鏢局
戴二閭 創廣盛鏢局
清乾嘉年間北京順天府神拳無敵張黑五
2、廣盛鏢局
1802~1830年河南賒店心意拳宗師戴二閭
3、玉永鏢局
嘉慶(1838年)江蘇蘇州長眉老道張德茂
4、昌隆鏢局
1840~1901年江蘇蘇州鐵腿左二把左昌德
5、會友鏢局
清咸豐年間(約1852年)北京前門三皇炮捶門宋彥超
6、同興公鏢局
1855~1913年山西平遙神槍面王王正清
7、成興鏢局
1878~1900年河北滄州鏢不喊滄州李冠銘
8、源順鏢局
1878~1900年北京珠市口大刀王五王子斌
9、三合鏢局
1890~1971年河北張家口公議拳傳人安晉元
10、萬通鏢局
1891~1999年河北保定單刀李李存義
在清代後期,諸多原因促成鏢局的產生與興盛,而行走江湖所必須的武技,也正是在這一時期被無限地演貫到鏢局之中,回顧鏢局興衰,思鑒武人事業,十大鏢局唯十人創舉,百年碌碌千萬人,傲視華中,獨我戴公二閭為最!

有關資料


《戴文熊先生拳術說》
拳術之學,至深且奧。非訪求名師臣子不易得其玄旨也。既遇其人,宜誠以求之,專以學之,恆以習之,虛以處之,拙以藏之,怯以掩之,忍以守之,靜以制之,逸以待之,暇以乘之,整以御之,方有得也。重其動作,宜堂皇焉,端莊焉,柔和焉,游優焉,不存心焉,不著意焉。順其氣,隨其勢,任其勁,自然而然也。故其行也,行乎其所不得不行;其止也,止乎其所不得不止。超然泰然,如羽化之仙然。而其致極之功,則熟尚也。蓋熟生巧,巧生妙,妙生化,化之致焉,莫與論矣。若是技也,非僅技也,而進乎道矣。始予之學技也,所動者身,而未及乎心;數年之後,則心以神動而身隨之;方今之時,動以神而隨以心,至於身則忘之矣。官之神行,依乎天理,其動靜也,疾徐也,剛柔也,進退也,趨避也,反側也,曲伸也,開合也,起落也,莫不因其固然而已。學至此方可臻上乘之境,達保生全身、養親盡年之旨矣。
予於拳術,非曰能之,願學也。蓋因拳術為中華之國粹,且為體育之正經,故不可譏然置之。至予於拳術,不寧唯是,兼有二意在也。一則借雞鳴之舞,以消胸中忿郁之氣;二則乘養晦之時,藏器於身,待時而動耳。
拳術之學說,為殺人之學術,若將此學說傳播於世,大傷天地太和之氣,促人群者紛爭,此予所以不欲將此書付印之故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