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陵
詞語
謁陵是漢語詞語,拼音是yè líng,意思是到陵墓前拜謁;瞻仰陵墓。出自《東觀漢記·樂成王萇傳》。
謁 yè
謁陵
同本義 [report (to one's superior)]
謁,白也。――《說文》
謁,告也。――《爾雅》
擯者謁諸天子。――《儀禮·覲禮》
能典謁矣。――《禮記·曲禮》
惟我鄭國之有請謁焉。――《左傳·隱公十一年》
不謁而歸。――《國語·晉語》
臣請謁其故。――《戰國策》
又如:謁急(告急);謁言(進諫)
告發;檢舉 [inform against;lodge an accusation against]
伍、官、連、縣而鄰,謁過賞,失過誅。――《韓非子·八經》
又如:謁過(揭發罪過)
請;請求 [request;ask]
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戰國策·燕策》
又如:謁告(告假);謁歸(告假歸里);謁漿(乞求茶水)
進見[地位或輩分高的人] [call on(a superior or an older person)]
謁,訪也。――《增韻》
越日偃師謁見王。――《列子·湯問》
鄉人子謁余。――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謁伊藤氏。――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台謁當以屬禮。――《明史》
⑾
到某人的陵墓表示敬意 [pay homage at sb's mausoleum]
城外有新墳者,即往拜掃。禁中亦出車馬詣道者院謁墳。――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