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

2018年中央電視台播出的紀錄片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是中央電視台和國家文物局聯合攝製的紀錄短片,共25集。該片通過每集5分鐘的時間講述一件文物,介紹國寶背後的中國精神、中國審美和中國價值觀。該片於2018年1月1日起每晚22:00在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播出。

劇情簡介


《如果國寶會說話》海報
《如果國寶會說話》海報
如果國寶會說話》展示了100件文物,共100集,分為四季播出,每季25集,每集5分鐘講述一件文物。短小並不意味著粗糙,而是對“精”更高的要求,該片將一個個“大國重器”濃縮在了五分鐘的視頻里,穿越古今王朝、探訪先賢今人,著重講述國寶背後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和曲折經歷,在引人入勝、跌宕起伏的故事中,尋找中華魂魄,使觀眾身臨其境,領略中華國寶不朽的價值與魅力。

幕後製作


《如果國寶會說話》
《如果國寶會說話》
從新石器時代到宋元明清,百集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 目光跨越八千年,攝製組足跡遍布全國,拍攝了近百家博物館和考古研究所,五十餘處考古遺址,千餘件文物。首次用文物講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中國有著獨特的審美情趣與文物體系,中華文化有著獨特的創造、發展脈絡和價值理念。古今相通、對話、呼應,尋找,《如果國寶會說話》是現代人對古人的解讀與致敬。

創作目標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
入選《如果國寶會說話》的100件國寶具有所屬時代的氣息,見證或改變了文明的進程。該片用文物講文物談文明,以文物來梳理文明。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順應短平快視頻時代的潮流,精準捕捉年輕人“耿直”的特點,以一集5分鐘講述一件國寶的形式,在“滿天星斗”(蘇秉琦在考古學文化區、系、類型理論的基礎上連續提出中國文明起源的“滿天星斗說”、中國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多元一體模式”與文化之間的碰撞融合機制)的文化坐標上精準定位,力求構建出見證“中華文明進程的視頻索引庫”

創作形式

《如果國寶會說話》開創了文物紀錄片的全新形式,用更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碎片化傳播方式,向更多年輕人、歷史文物愛好者打開文物傳奇、歷史探索的大門。比起以往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的製作模式大有不同,摒棄了“長篇論述”的方式,採用短小精悍的分集設置、精緻的微紀錄小視頻,去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碎片化傳播特徵與節奏,讓更多繁忙的現代人“快速充電”,了解文物背後的文化意義。

節目列表

序號小標題主要文物收藏單位
1最初的凝望人頭壺西安半坡博物館
2穿越九千年的笛聲賈湖骨笛河南博物館
3陶醉了六千年陶鷹鼎中國國家博物館
40.2毫米的精緻龍山蛋殼黑陶杯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5尋龍玦紅山玉龍中國國家博物館
6玉中迷藏凌家灘 玉版玉龜故宮博物院
7神之徽章良渚玉琮王浙江省博物館
8金玉共振鑲嵌綠松石銅牌飾洛陽博物館
9刻辭骨柶殷墟嵌綠松石甲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10國之重器後母戊鼎中國國家博物館
11鳳凰傳奇婦好玉鳳中國國家博物館
12一隻貓頭鷹的待遇鴞尊河南博物院 中國國家博物館
13刻下商周的界碑利簋中國國家博物館
14這裡有中國何尊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15把世界戴在身上玉組佩山西博物院
16人性的光輝三星堆 青銅人像三星堆博物館
17生命之樹三星堆 青銅神樹三星堆博物館
18照耀古今的光芒太陽神鳥金箔金沙遺址博物館
19一本打開的青銅之書大克鼎上海博物館
20走下神壇的牛虎古滇國貯貝器雲南省博物館
21蓮花怒放,仙鶴欲飛蓮鶴方壺河南博物院
22復刻傳奇曾侯乙尊盤湖北省博物館
23勝者為王越王勾踐劍湖北省博物館
24戰國黑科技錯金銀銅版兆域圖河北博物院
25執於掌心間的千軍萬馬虎符中國國家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

作品評價


《如果國寶會說話》開創了文物紀錄片的全新形式,用更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碎片化傳播方式,向更多年輕人、歷史文物愛好者打開文物傳奇、歷史探索的大門。比起以往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的製作模式大有不同,摒棄了“長篇論述”的方式,該片採用短小精悍的分集設置、精緻的微紀錄小視頻,去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碎片化傳播特徵與節奏,讓更多繁忙的現代人“快速充電”,了解文物背後的文化意義。
十八大以來,從《中國成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到《我在故宮修文物》《如果國寶會說話》,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元素的文化類節目陸續火爆熒屏、網路,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引起大家的關注和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實現這一要求,離不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熱愛和熟知了解。缺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就丟失了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沒有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入學習與科學認知,就談不上創造和創新。在這個意義上,《如果國寶會說話》既是一次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也完成了某種程度的創造與創新,值得學習與效仿。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畫風雖然輕鬆,但態度卻足夠嚴謹、認真。如在介紹賈湖骨笛時,紀錄片以帶有水墨畫風的仙鶴動畫引出這支骨笛的誕生,而笛子演奏家吹奏出“1000年前的聲音”、“最遠古的聲音”的片段,更讓觀眾對這穿越數千年的笛聲,有了更直觀的感受。(《新聞晨報》評)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的價值不僅在於以大格局、大視野、海納百川的氣魄歸納千年中華文明,堪稱中華文明的視頻索引,展現了文化自信的中國,更以引人入勝的故事手法揭秘了中華文物之美,真正讓國寶活起來、火起來。(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講師陳童評)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把文物的重量通過現代、流行的藝術方式傳達出去,讓紀錄片尤其是短片,成為了文明傳播的輕騎兵。(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張同道評)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畫風雖然輕鬆,但態度卻足夠嚴謹、認真。如在介紹賈湖骨笛時,紀錄片以帶有水墨畫風的仙鶴動畫引出這支骨笛的誕生,而笛子演奏家吹奏出“1000年前的聲音”、“最遠古的聲音”的片段,更讓觀眾對這穿越數千年的笛聲,有了更直觀的感受。(《新聞晨報》評)

職員表


總監製張寧、顧玉才監製梁紅、陸瓊
總製片人史岩、陳培軍製片人徐歡、范伊然
總導演徐歡執行總導演張越佳
分集導演汪喆副導演張舒、徐大拿
撰稿王磊、曾輝、汪喆策劃曹林、和耀紅、潘懿
學術顧問胡江、謝小凡文博專家智朴、王超
文學統籌喻江總攝影楊明陽
視覺導演汪隆解說楊晨
音頻監製王同、高寶喜

獲得榮譽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方
2019年8月19日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特別獎《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

播出信息


早期宣傳

2017年10月27日,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在“2018紀錄頻道推介盛典”上宣佈於2018年元旦推出紀錄短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並首發先導片。12月25日,《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在國家博物館首映。
播出時間播出頻道
2018年1月1日起每晚22:00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