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卡爾斯魯厄的結果 展開
- 德國西南部城市
- 卡爾斯魯厄號輕型巡洋艦
- 德國足球俱樂部
卡爾斯魯厄
德國西南部城市
卡爾斯魯厄(Karlsruhe)是德國西南部城市,屬巴登-符騰堡州,面積約173平方千米,擁有超過30萬人口,是繼斯圖加特的第二大城市。卡爾斯魯厄是德國聯邦最高法院和德國聯邦憲法法院的所在地。在巴登州與符騰堡州尚未合併為巴登-符騰堡州前,卡爾斯魯厄曾是巴登州的首府。卡爾斯魯厄市區分為27個行政區域。
從法蘭克福南下,經過海德堡后,會發現一下子出現了鬱鬱蔥蔥的森林和大片的丘陵。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182名。
卡爾斯魯厄
卡爾斯魯厄位於黑林山麓,萊茵河東岸,有運河相通,人口約30萬(2014年底)城市從市中心作扇狀展開,1715年始建,聯邦法院所在地。建有核反應堆、原子研究中心、煉油廠及輸油管等,還有電器、機械、鋼鐵、車輛、藥品、珠寶製造等部門。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遭嚴重破壞,建築多系戰後新建。
卡爾斯魯厄的地理位置
在萊茵河上游的中部區域,以卡爾斯魯厄為中心,同周邊城市一起構成了一個城市群,卡爾斯魯厄起到了一個區域中心的作用。
卡爾斯魯厄市周圍鄉鎮從北面順時針依次為:艾根施泰因-利奧伯德港(Eggenstein-Leopoldshafen)、施圖登湖(Stutensee)、魏恩加騰(Weingarten(Baden))、芬茨塔爾(Pfinztal)、卡爾斯巴特(Karlsbad)、瓦爾特布隆(Waldbronn)、埃特林根和萊茵斯泰騰(Rheinstetten)(皆屬卡爾斯魯厄地區),還有哈根巴赫(Hagenbach)和萊茵河上的沃爾特(WörthamRhein)(皆屬萊茵蘭-普法爾茨的格爾莫斯海姆地區)。
卡爾斯魯厄年平均氣溫為10.7℃,是德國最溫暖的城市之一。在上萊茵運河保護區的影響下,夏天的卡爾斯魯厄總是處於低氣壓的控制下。而冬天的卡爾斯魯厄是溫和的,氣溫偶爾才低於零度,長年平均只有17.1天低於零度。
建城之前
在布魯克薩爾出土的舊石器時代中期的石斧證實尼安德特人70000年前曾在附近活動。但在35000年前,他們神秘地失蹤了。本市周圍只有少量新石器時代的遺址。
從公元前1世紀開始,本區成為羅馬帝國的領土。德國西南部的羅馬帝國區域不斷受到日爾曼人的威脅,公元3,4世紀,阿勒芒人和法蘭克人多次衝擊羅馬帝國的界牆,並侵入其腹地。公元280年,羅馬帝國將其邊界收縮至萊茵河和多瑙河一線。
建立城市
在17世紀末葉的數十年間,杜拉赫地區戰事頻仍,巴登-杜拉赫邊區伯爵尤其深受其苦。經常有法國軍隊強行徵召本地居民入伍,任何抵抗都是徒勞的,因為本區沒有自己的武裝。在1689年的奧爾良戰爭中,杜拉赫城被摧毀。此時,卡爾三世·威廉只有9歲,被迫與他的家人一起逃亡。1697年,戰爭結束,但只是暫時的。1701年,爭奪西班牙王室繼承的戰爭爆發,直到1714年,在無奈地接受了一系列不平等條款后,巴登-杜拉赫地區終於迎來了平靜的生活。重建本地區的任務落在了35歲的卡爾三世·威廉肩上。
1711年,戰爭還在繼續,他想到要用一個標誌性建築來改變他居所的面貌。1714年,他聽從了別人的建議,一座小的狩獵房在哈耳特森林的中間破土動工,此時狩獵房四周已有四散的街道,用於連接周圍的市鎮。
根據傳說巴登-杜拉赫邊區伯爵卡爾三世·威廉在哈爾特森林一次外出打獵時睡著了。他夢見了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與太陽同時出現在他居所的位置,陽光沿著街道向四處輻射。卡爾·威廉派人人草擬了他夢想之城的藍圖。並在1715年6月17日這一天奠定了這座城市的基石。時至今日,人們仍能從地圖上辨認出向四處散射的“太陽光線”:宮殿位於一個圈的中心,從這裡出發,街道分別以網格狀往南向城內,往北向森林中延伸。卡爾斯魯厄“網狀城市”的綽號由此而來。自1717年起,卡爾斯魯厄首先成為巴登-杜拉赫邊區伯爵的居所,自1806年起又成為巴登大公的居所。
巴登公國首府
由於建造匆忙,工程質量不過關,宮殿的多處出現了裂縫,維修成本不斷增加。1747年,卡爾三世·威廉不得已對其進行翻修。
1752年,本市的城市法誕生。
1776年,本市居民達到6500人。
三月革命及復辟
1825年巴登大公路德維希一世建立高等技術學校,這是卡爾斯魯厄大學的前身。
繼海德堡之後,1846年德國第一批消防隊之一在本市東部的杜爾拉赫地區成立了。
在1849年3月的三月革命期間,巴登大公利奧波德逃至科布倫茨。在普魯士軍隊鎮壓起義軍之後,巴登成為了一個共和國。
步入大城市的行列
1876年10月4日,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在本市首演。
1877年1月21日,卡爾斯魯厄市的有軌電車開始運行。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周邊的城鎮相繼併入本市。1901年,本市居民總數超過10萬人,從而進入大城市行列。儘管當地居民強烈反對,諾伊羅伊特鎮還是被強行併入本市。州法院不得不對此作出裁決。有網上資料顯示,這些合併是“強制性的”。
一戰及魏瑪共和國
1914年,本市的城市化進程幾近終點,一戰如同一個休止符。8月1日,在動員令之後,城內開始響起了激進的愛國口號,在戰爭進行的4年當中,至少5500本市居民犧牲。
由於接近前線,市內建起多座野戰醫院。從1915年1月15日起,本市開始遭受空襲。在空襲中,29人死亡,58人受傷,111座建築被較大程度地毀壞。總損失約200000馬克。由於軍事設施眾多,本市成為敵軍優先轟炸的目標。
在1918年革命之後,卡爾斯魯厄成為巴登自由州的首府,一直到二戰結束。卡爾斯魯厄還曾經是卡爾斯魯厄州特派專區的居所。
第三帝國時期
1933年,許多街道和廣場換了名字,比如集市廣場更名為“阿道夫·希特勒廣場”。
與上一次不同,二戰開始時本市並沒有表現出非常的興奮之情,離德法邊界較近處的本市居民被驅散,很多人被專列運至它處。
鑒於一戰中的教訓,人們從20年代末就開始了防空襲的準備工作。1940年6月15日,盟軍對本市的首次空襲開始,沒有造成任何傷亡。從1941年開始,死傷人數大量增加。在從戰爭開始的時間裡,本市的防空警報拉響了1032次,持續1477個小時,在135次空襲當中,有計4000架次的盟軍飛機投下12000顆炸彈,造成1745人喪生,3508人受傷,在17134座民居中,僅有3414座未遭破壞。
二戰期間,被德國佔領的阿爾薩斯與巴登合併,組成上萊茵區域。在瓦格納-布爾克爾行動中,本市及全區的猶太人被送至古爾斯集中營。整個城市80%的建築在二戰中被摧毀。戰後,卡爾斯魯厄被划給符騰堡-巴登州,1952年後屬於巴登-符騰堡州。
廢墟時期
二戰結束后,本市居民數量由開始的185000人降為60000人。本市為法軍所佔領。本市大量婦女被強姦,人們在大街上被法國士兵搶劫或擄去作苦力。
7月7日,美軍接管了本市的軍人政府。
本市的戰後廢墟清理工作很成功,1947年,本市被認為是德國戰後清理最好的城市。
卡爾斯魯厄成為了聯邦德國的法律之城:1950年,德國聯邦最高法院開始工作。1951年9月28日,德國聯邦憲法法院緊隨其後。第一任主席是自由民主黨的赫爾曼·霍普克-阿紹夫。1952年至1972年本市是北巴登政區的居所。1973年至今為卡爾斯魯厄政區的居所。
幣制改革和經濟奇迹
1967年聯邦園藝博覽會在本市舉辦,這也是在巴登-符騰堡州第一次舉辦。
1977年4月7日,聯邦總檢察官齊格弗里德·布巴克在上班途中同他的司機和另一司法官員被紅軍派的恐怖分子謀殺。
1980年1月12日至1980年1月13日世界上成立最早的綠黨組織德國綠黨在卡爾斯魯厄會議中心成立。
1984年8月2日德國第一封E-Mail從卡爾斯魯厄大學的計算中心發出。當時德國的計算機先驅WernerZorn回復了來自美國計算機網路公司CSNet官方歡迎信件。
1989年7月20日至7月30日,卡爾斯魯厄舉辦了第三屆以非奧運運動項目為主的世界運動會。
1995年7月13日,卡爾斯魯厄-巴登-巴登機場在改造原來加拿大空軍基地的基礎上建成,巴登機場有限公司成立,卡爾斯魯厄從此加入了國際航空交通網。
2003年,卡爾斯魯厄展覽中心建成,可以接納14000參觀者。
1901年卡爾斯魯厄的人口數超過了10萬,成為了一個相對的大城市。直至1950年城市人口數增加到了20萬。1971年,城市人口達到其歷史最高點,288000人。受到德國人口負增長的影響,卡爾斯魯厄的人口總數在80年代有一定下降。2014年12月,卡爾斯魯厄擁有人口300051人,超過了歷史最高點。卡爾斯魯厄的外籍居民中,土耳其人和義大利人佔據了前兩位。
市長
隨著1715年皇宮的奠基,卡爾斯魯厄逐漸形成城市,1718年開始設立市長,1812年起改稱“大市長”(Oberbürgermeister)。
現任市長是1998年就任的海因茨·芬里希(HeinzFenrich),2006年7月2日他再次當選連任8年
市徽和市旗
卡爾斯魯厄市徽
卡爾斯魯厄的建造者、巴登-杜拉赫邊區伯爵卡爾三世·威廉為了吸引人民遷入這座新建的城市而頒布了一系列的措施,除了經濟政策外,新遷入的居民也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從此卡爾斯魯厄開始有了天主教的信徒。
1771年,信奉天主教的巴登-巴登邊區伯爵家族絕嗣,併入巴登-杜拉赫家族,卡爾·弗里德里希(1728年—1811年)及他的繼承者都沿襲了卡爾三世·威廉對宗教信仰的寬容。1814年,卡爾斯魯厄建造了第一座天主教教堂——聖·施特凡教堂(St.Stephan)。
現今,卡爾斯魯厄的天主教徒和新教教徒比例基本相同,除此之外也有猶太教、伊斯蘭教、佛教和其他教派的教徒。方言
卡爾斯魯厄的方言屬於南萊茵法蘭克方言,也被稱為“巴登方言”(Badisch)。它是在過去300年間產生的周邊地區3種方言的混合體,分別受到南面的阿勒曼尼語、北面和西面的西日耳曼語支法蘭克語、東面的施瓦本方言的影響。
交響樂團和和合唱團
巴登國立交響樂團,巴登國家劇院的管弦樂團。
13樂隊-1973年成立的室內樂團,曾對諾諾的作品進行過首演。
尖聲男子合唱團-卡爾斯魯厄市的男同性戀合唱團。成立於1988年,以爭取男同性戀解放為宗旨。
巴登州博物館
巴登州博物館(BadischesLandesmuseum)設在卡爾斯魯厄宮(KarlsruherSchloss)內,是巴登地區最大的文化史博物館,展示了這個州史前史和古代史的展品以及古希臘、古羅馬、古西亞時代的藝術。巴登邊疆伯爵珍寶館(SchatzundWunderkammerderMarkgrafenvonBaden)和著名的土耳其戰利品展覽館(SammlungtürkischerTrophäen)也都是一大亮點。
國家自然博物館
國家自然博物館(StaatlichesMuseumfürNaturkunde)的前身是巴登邊疆伯爵珍寶與標本館(MarkgräflichbadischeSammlungenvonKuriositätenundNaturalien)。邊疆伯爵夫人卡羅琳·路易斯在1752至1783年期間把它擴建為一個重要的科學館,按照其真實的生存環境展示本土和外地的動植物。
城市畫廊
卡爾斯魯厄市藝術館(KunstsammlungderStadtKarlsruhe)是100多年前在市民創新精神的感召下修建的。1896年,由卡爾斯魯厄法學家費迪南德·西格爾(FerdinandSiegel)收藏的16至19世紀珍貴印刷版畫,構成了這個博物館的基礎。多個城市藝術收藏館通過收購、繼承和接受饋贈等方式,共收藏有大約15000件藝術品:油畫、雕刻、素描、照片、藝術道具及實物等等。
藝術與媒體技術互動中心
藝術與媒體技術互動中心(ZKM)把藝術、科技、圖片、音樂和文字結合起來,採用新的信息通訊手段進行合成,與觀眾互動,讓觀眾親身體驗。
國家藝術館
國家藝術館(StaatlicheKunsthalle)展出有6個世紀的油畫和雕刻作品,展品主要來自法國、德國和荷蘭。藝術館的前身是巴登侯爵家族(BadischesFürstenhaus)的收藏室。邊疆伯爵夫人卡羅琳·路易斯(MarkgräfinCarolineLuise)收藏了荷蘭和法國的許多油畫,她在18世紀修建了“繪畫館(Mahlerey-Cabinet)”。銅版畫陳列館(Kupferstichkabinett)收藏有8萬多件作品,是歐洲最古老的版畫陳列館之一。
巴登國家劇院
巴登國家劇院(BadischesStaatstheater)位於埃特林根城門(EttlingerTor)旁,緊靠集市廣場,是廣場旁邊最負盛名的建築。這個三位一體的劇院,演出有歌劇、輕歌劇、音樂劇、芭蕾舞劇、話劇、音樂會和歌曲晚會,聖誕節期間還有兒童劇和青年劇。在德國,該劇場也是屈指可數的名劇場之一。
卡爾斯魯厄擁有一個非常健全的交通網路,整個交通網路覆蓋了卡爾斯魯厄的周邊城市,有軌電車甚至通到了法國最東北的城市威桑堡(Wissembourg)。這個龐大的交通網得益於“電車/火車軌道共享”(Tram-Train/Track-Sharing)模式,這個模式的好處是周邊小城的居民只需乘坐電車便能到達卡爾斯魯厄市中心,方便了小城居民出行的同時也增加了貿易機會。卡爾斯魯厄是全世界第一個把這個模式付之於實施的城市,因此這個模式也被稱為“卡爾斯魯厄模式”,現在不少歐洲城市都用來借鑒。
卡爾斯魯厄大學建立於1825年,是德國的第一所工程技術大學。
卡爾斯魯厄大學
卡爾斯魯厄有德國的最高法院和核能研究所,還有歷史悠久的工科大學。再加上音樂、美術大學,學生的總人數可達17,000人左右。
卡爾斯魯厄足球俱樂部隊徽
卡爾斯魯厄足球俱樂部是1909年的德國足球冠軍,曾在1955年和1956年兩度奪得德國足協杯,在1994年殺進了歐洲聯盟杯半決賽,但於1997-1998賽季降入德國乙級足球聯賽。十年後,2007年4月29日,第31輪德國乙級聯賽中戰勝翁特哈興后提前三輪獲得德乙冠軍,重新晉級德國足球甲級聯賽。
德國門將奧利弗·卡恩、前鋒比埃爾霍夫、中場梅赫梅特·紹爾和後衛延斯·諾沃提尼等球員出自卡爾斯魯厄。可以說,卡爾斯魯厄是德國足球俱樂部中培養天才球員的搖籃!
球隊陣容
球衣號 | 球員 | 英文名 | 位置 | 生日 | 國籍 | 身高(cm) | 體重(kg) | 出場次數 | 進球數 |
1 | 科內茨基 | Jean-FrancoisKornetzky | 門將 | 1982-07-28 | 法國 | 191 | 85 | ||
4 | 阿多比 | GodfriedAduobe | 前衛 | 1975-10-29 | 迦納 | 178 | 70 | ||
5 | 德米特拉斯 | ChristianDemirtas | 右後衛 | 1984-05-25 | 德國 | 174 | 67 | ||
7 | 蒂姆 | ChristianTimm | 前腰 | 1979-02-27 | 德國 | 180 | 72 | ||
8 | 穆策爾 | MichaelMutzel | 前衛 | 1979-09-27 | 德國 | 182 | 72 | ||
9 | 亞什維利 | AlexanderIashvili | 中鋒 | 1977-10-23 | 喬治亞 | 175 | 72 | ||
10 | 波塞略 | MassimilianoPorcello | 前衛 | 1980-06-23 | 德國 | 180 | 79 | ||
11 | 沙費爾 | AndreasSchafer | 左前衛 | 1983-02-05 | 德國 | 179 | 74 | ||
14 | 芬克 | AntonFink | 右邊鋒 | 1987-07-31 | 德國 | 171 | 69 | ||
17 | 斯塔費爾特 | TimoStaffeldt | 前衛 | 1984-02-09 | 德國 | 175 | 72 | ||
18 | 克里桑圖斯 | MacauleyChrisantus | 前鋒 | 1990-08-20 | 奈及利亞 | 183 | 76 | ||
21 | 克雷布斯 | GaetanKrebs | 前腰 | 1985-11-18 | 法國 | 165 | 62 | ||
22 | 恩格爾哈特 | MarcoEngelhardt | 前衛 | 1980-12-02 | 德國 | 186 | 74 | ||
23 | 蘭格坎普 | MatthiasLangkamp | 中後衛 | 1984-02-24 | 德國 | 191 | 87 | ||
24 | 朗坎普 | SebastianLangkamp | 後衛 | 1988-01-15 | 德國 | 190 | 85 | ||
25 | 布魯姆 | MichaelBlum | 後衛 | 1988-12-25 | 德國 | 190 | |||
28 | 斯廷德爾 | LarsStindl | 前衛 | 1988-08-26 | 德國 | 180 | 73 | ||
29 | 尼希特 | KristianNicht | 門將 | 1982-04-03 | 德國 | 196 | 86 | ||
30 | 塔瓦亞爾韋 | NiklasTarvajarvi | 左邊鋒 | 1983-03-13 | 芬蘭 | 185 | 86 | ||
31 | 米勒 | MarkusMiller | 門將 | 1982-04-08 | 德國 | 189 | 88 | ||
33 | 德皮奇 | DinoDrpic | 後衛 | 1981-05-26 | 克羅埃西亞 | 192 | 83 | ||
37 | 馬蒂普 | MarvinMatip | 中後衛 | 1985-09-25 | 德國 | 184 | 80 |
卡爾斯魯厄籃球俱樂部2003/2004賽季起是德國甲級籃球聯賽的參賽隊。
2005年環法自行車賽第7站的終點設在卡爾斯魯厄。
卡爾斯魯厄王宮
卡爾斯魯厄王宮
巴洛克式宮殿卡爾斯魯厄王宮(KarlsruherSchloss)分為王宮花園和巴登州博物館(BadischesLandesmuseum)兩個部分,是這座城市的奠基人邊疆伯爵卡爾-威廉(MarkgrafKarl-Wilhelm)以凡爾賽宮(Versailles)為樣板建造的。植物園美景與宮殿建築融為一體。王宮的建設與卡爾-威廉1715年建城密切相關。城市選址在在森林中心的一片空地上,這是獨一無二的。
王宮花園
王宮花園(Schlossgarten)是卡爾·威廉(KarlWilhelm)按照法蘭西巴洛克風格建造的。6千種鬱金香、890種風信子、6百種夾竹桃,在花園裡爭相競放。6千種最美的花卉,按植物學分類陳列,宛如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畫卷,至今仍堪稱典範。從巴洛克式雕塑到現代時尚的雕塑作品,各個歷史時期的紀念碑和噴泉以及開闊的湖泊,這些都使得這片綠色更加顯現出勃勃生機,令人流連忘返。
集市廣場和金字塔
卡爾斯魯厄[德國西南部城市]
戈特斯奧爾宮
戈特斯奧爾宮(SchlossGottesaue)建在東城區,它的文藝復興式建築風格與卡爾斯魯厄宮(KarlsruherSchloss)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戈特斯奧爾宮11世紀是作為本篤會修道院(Benediktinerabtei)而建,歷史上屢遭毀損,又不斷重建,現在則成為了音樂學院。
卡爾斯魯厄自從1821年起相繼授予以下個人榮譽市民稱號(括弧內為稱號授予的年份):
海因里希·克勒(HeinrichKöhler,1878年9月29日—1949年2月6日),政治家(1947)
亞當·雷梅勒(AdamRemmele),政治家(1948)
阿爾貝特·克斯勒(AlbertKessler),政治家(1963)
卡爾·海因里希·呂布克(KarlHeinrichLübke,1894年10月14日—1972年4月6日),政治家,1959年—1969年任德國聯邦總統(1964)
赫爾曼·法伊特(HermannVeit,1897年4月13日—1973年3月15日,政治家(1965)
尤利烏斯·本德爾(JuliusBender),神學家,巴登符騰堡州新教主教(1965)
庫尼貢德·菲舍爾(KunigundeFischer),女政治家(1965)
西格弗里德·屈恩(SiegfriedKühn),法學家,政治家(1965)
皮爾·韋貝爾(PierreWéber),友好城市法國南錫市長(1966)
威廉·鮑爾(WilhelmBaur),政治家(1969)
古斯塔夫·黑勒(GustavHeller,1900年3月18日—1977年7月8日),政治家(1969)
京特·克洛茲(GüntherKlotz,1911年3月21日—1972年4月7日),1952年—1970年任卡爾斯魯厄市長(1970)
弗蘭茨·古爾克(FranzGurk,1898年2月9日—1984年7月12日),政治家(1981)
亞歷山大·默勒(AlexanderMöller,1903年4月26日—1985年10月2日),1969年—1971年任德國聯邦政府財政部長(1981)
奧托·杜侖科普夫(OttoDullenkopf),1970—1986年任卡爾斯魯厄市長(1986)
漢內·蘭德格拉夫(HanneLandgraf,1914年10月14日—2005年1月19日),女政治家(1993)
托尼·門琴格(ToniMenzinger,1905年3月17日—),女政治家(1993)
安德烈·羅斯因諾特(AndréRossinot),友好城市法國南希市長(1995)
格哈德·賽勒爾(GerhardSeiler,1930年10月21日—),1986年—1998年任卡爾斯魯厄市長(1998)
迪特爾·路德維希(1939年7月15日—),卡爾斯魯厄地區交通公司(KVV)首席執行官
2020年《全球城市500強》,排名第18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