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馬街道
中馬街道
中馬街道是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下轄的一個街道。位於寧波市三江口北岸,江北區東南面。
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前476年)及戰國前期(公元前475——前332年)屬揚州越國。
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3年),越並吳,越王勾踐建句章城(乃寧波境內有城之始),屬吳國。
漢《十三州志》載:“越王勾踐之地,南至句余,其後並吳,因大城句余,章(彰)伯(霸)功以示子孫,故曰句章。”周顯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越王無疆攻楚,楚威王趁機滅越,殺無疆,越國分立,臣服於楚。現境遂為楚國地。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實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以吳越之地設會稽郡,領縣二十六,句章為其一,現境遂屬句章縣。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郡為州,並析句章縣置姚州、鄞州,隸越州總管府,歷時842年的句章縣遂廢,武德八年廢鄞州,更置鄮縣,現境遂屬鄮縣。
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朝廷于越州鄮縣別立明州,現境仍屬鄮縣。五代梁開平三年(公元909年),錢謬改鄮縣為鄞縣,現境遂為鄞縣地,境地屬鄞縣甬東隅八至十圖。
鴉片戰爭后,寧波被迫闢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寧波正式開埠,江北岸老外灘一帶,按條約指定為“外人居留地”。
清宣統三年(1911),寧波城區擴大,現境歸屬城區,稱“甬東隅”。
民國十九年(1930)“甬東隅”劃為寧波市第五區。現境建有桃渡、瑪瑙、車站、槐蔭、同興、招商、花牆、引先、麥陽等9里及浮石1村。
民國20年1月,寧波市裁撤,現境遂為鄞縣第五區,建有槐樹、桃渡、同興、瑪瑙、招商、花牆6鎮和浮石1鄉。
民國24年,屬鄞縣江北鎮,直至寧波解放。
1949年06月24日,寧波市人民政府成立。
1949年11月03日,江北區公所建立,現境屬寧波市江北區公所。
1951年6月屬江北區人民政府。
1956年2月,江北區人民政府撤銷,街道直隸寧波市政府,現境設有中馬、槐樹2個街道辦事處。
次年5月,中馬街道被撤銷,分別劃歸槐樹街道和泗洲街道,現境為槐樹街道全部和泗洲街道的部分區域。1958年9月,槐樹、泗洲合併為江北街道,各居民區聯合組建人民公社(與街道辦事處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現境為紅旗人民公社的全部和躍進人民公社的部分區域。翌年6月,江北街道辦事處撤銷,現境遂為江北城市人民公社的中馬分社、槐樹分社地域。1969年,建立江北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12月,改區建置,更名為江北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10月,江北區被定為市轄區一級(縣級)政權建置。
1980年10月,複名江北區人民政府。現境為江北區中馬街道、槐樹街道地域。
1993年6月,中馬街道與槐樹街道合併,稱中馬街道辦事處,下轄槐一、槐二、槐三、槐四、范家邊、寧動、新義、鹽倉、封仁、后馬、二橫、四橫、板橋、引先、中馬、揚善、古井、均安、洋菜19個居委會。
1994年04月26日,區人民政府將原文教街道的王家邊、浮石居民區,白沙街道的新馬等居民區(均為新馬路以南區域)劃歸中馬街道管轄。
2徠000年8月,22個居民委員會合併為13個居委會。
2001年7月撤銷13個居委會,成立浮石、新馬、槐樹、鹽倉、外灘、咸寧、板橋7個社區居委會。后因舊城改造,現有社區減少為5個,分別是浮石、新馬、槐樹、鹽倉、外灘。合併后的街道辦事處駐地車站路72號,后因舊城改造先後遷址到新義巷35號、新馬路178號。
2009年10月,街道辦事處搬遷至西草馬路121弄57號新址辦公。
中馬街道下轄5個社區,分別是:
槐樹社區、新馬社區、浮石社區、外灘社區、鹽倉社區、咸寧社區
中馬街道位於寧波市三江口的北岸,江北區東南部,西南傍姚江,西與文教街道接壤,北與白沙街道毗鄰,是中共寧波市江北區委、江北區人民政府所在地,85%以上的區級機關設在轄區內。轄區面積1.6平方公里,下轄浮石、新馬、槐樹、鹽倉、外灘5個社區。轄區共有居民1萬餘戶,人口約23300餘人。
中馬街道轄區內人民路、大慶南路貫穿南北,槐樹路、大閘南路、新馬 路連接東西。甬江大橋、新江橋便橋、解放橋、外灘大橋、永豐橋連接三江六岸,水陸交通便捷。正在建設中的寧波軌道交通2號線將於2015年開通,該線穿越中馬街道,將為中馬街道居民前往鐵路寧波站、寧波櫟社國際機場等地提供更大便利。
隨著新一輪城市建設和大交通網路工程熱潮的到來,“三江文化長廊”、“三江口濱水核心區”、槐樹路休閑一條街、外灘國際商務區等重大項目的建設實施,江北岸已逐漸成為寧波市的旅遊文化中心。中馬街道在江北區的門戶地位正在凸現,街道充分利用區位優勢,通過主動聯繫,政策宣傳、熱情服務,成立了專門的招商隊伍,除繼續為企業提供代辦工商註冊、稅務登記、有關政策諮詢等一條龍服務外,進一步做好大時代、槐樹公寓、黃金水岸等樓宇經濟文章,配備專人實行定點招商服務。同時注重對企業的後續服務,建立了“重點企業回訪”制度。使街道內外資招商工作有了新提高,三產項目的引進有了新突破。
中馬街道
中馬街道
寧波江北天主教堂是寧波的地標性建築,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岸新江橋北堍“三江口”北岸。建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增建鐘樓。整個建築群由主教公置、本堂區、及若干偏屋組成。建築完整劃一、氣勢宏偉壯觀,尤其是高聳挺秀的教堂以其獨有的哥德建築風貌,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也是當年法帝國主義入侵中國的重要見證。是國家級的優秀近代建築物,被列為浙江省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馬街道
中馬街道
寧波老外灘
街道以“社區建設,大有可為”為指導思想,不斷加強基層民主建設,發展社區服務事業,繁榮社區文化,努力把中馬建設成為繁榮、文明、整潔的新型社區。社區創建得到有效開展。街道的文明社區創建率已達100%,其中浮石、鹽倉、槐樹三社區還先後被評為省級、市級示範社區。同時我們還積極探索社區服務新途徑。如外灘社區推出的“SOS”志願者救助服務模式共分長期服務、日常幫扶、緊急救助、定時定點服務四大模塊,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有關領導的充分肯定。社區文化發展有新提高。街道已有註冊文藝團體23支,在市、區和有關部門組織的演出中多次獲得獎項,中馬女子軍鼓隊更是名聲在外,好評如潮;在市首屆社區文藝調演中,我街道選送的舞蹈《追潮》、歌伴舞《舉杯吧,朋友》獲得表演、編導、創作兩金、一銀、一銅的好成績。建立弱勢群體共同參與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即調動公益性崗位、低保人員及困難家庭參加社區的治安晚呼隊、護綠隊、巡邏隊、清潔隊、居家養老幫扶隊等,使弱勢群體成為社區的“順風耳,突擊隊”,擴大了社區創建的參與面。
浮石社區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區域東至西草馬路,南至槐樹路,西、北至新馬路,總面積約0.8平方公里,由范家邊、槐樹四村、槐樹三村、義莊巷、新馬小馬等住宅組成,常住居民2642戶,出租戶422戶,總人口8454人。現有居民住宅樓79幢,225個樓道,平房較多,是一個典型的老小區。浮石社區先後被評為省示範社區居委會、寧波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市級文明社區、寧波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先進社區、寧波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進社區、江北區“三五”普法先進集體、區級“六好”社區關工委、區級社區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江北區03年度先進社區等稱號。
中馬街道鹽倉社區坐落於姚江北岸,解放橋北部兩翼,與海曙區隔江相望,是江北區的門戶及中心地帶之一。它東起桃渡路,南臨餘姚江,西至槐樹路106號(江北社保所),北抵新義路,總面積20.1萬平方米,內轄江北公園、槐樹公園、桃渡公園,綠化面積5.9萬平方米,是居家休閑理想之處。社區常住戶1489戶,總人口4464人,樓房28幢,牆門63隻,大的企事業單位32家,社區服務網點24家,志願者服務隊10支,共計300餘人。
社區辦公場所位於槐新路32號,面積300平方米,室內活動用房300平方米,室外文體活動場地1000平方米。有社區學校、老年人康復中心、娛樂室、讀書閱覽室各一間,內藏各種書籍1000餘冊,健身器材若干,電視、電腦及娛樂設施齊備,能為轄區居民提供學習、鍛煉、休閑必要的硬體和軟體設施。
中馬街道新馬社區位於江北區政治行政中心地段,東起大慶南路,西至西草馬路;南臨驚駕路,北至新馬路。輻射面積約0.25平方公里,社區共有樓房39幢,牆門77個,48個居民小組,居民1405戶,人口3877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有409人;駐區黨員77名,在職黨員56名。社區內僅大慶南路3幢87戶居民有物業服務,新義路159弄及西草馬路118弄為庭院式管理,社區其它居民區呈暢開性管理。社區的辦公用房是租用的,位於西草馬路106號,約150平方米。設一站式服務大廳、綜合服務站。社區交通便利,商業服務網點較多,主要社會單位有西草馬路社區衛生服務站、中國銀行寧波甬江支行、農業銀行江北支行、西草馬路煤氣站、中馬街道社區服務站、快客便利超市、田園餐館、陸軍幼兒園、江北供電局客戶服務中心等等大小10餘家單位。
新馬社區居委會成立於2001年4月,管轄原來的新義、新馬居委會地域。2001年8月,在社區黨支部領導下進行寧波市第五屆居委會換屆選舉,選舉產生了由5人組成的新馬社區居民委員會,下設五大委員會(社區服務和社會福利委員會、社區治安和人民調解委員會、社區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社區文化教育科普和體育委員會、社區環境衛生委員會)及婦聯、殘協等。
中馬街道
外灘社區地處三江口岸,東起甬江,西至大慶南路,南起新江橋、北至新馬路,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寧波老外灘,是寧波市最核心的濱水區域之一。隨著老外灘歷史文化街區的形成,老外灘已今非夕比,成為寧波時尚的標桿,商業的品牌。伴隨著老外灘的興起,周邊的商務樓宇相繼崛起,外灘社區也逐漸由一個單一、成舊的街區發展成為一個集商貿、休閑、居住為一體的商居混合型社區。擁有企業670多家。
現有社區常住戶1910戶,總人口3361人,社區內有低保戶17戶,扶助證持證8戶,殘疾人43人,失業人員185名,企業退休人員495人,集體戶17戶,外來務工人員841人。
一社一品:社區樓宇黨建凝聚人心、候鳥俱樂部、外來創業站法律驛站、外灘溫馨基金會、1842電聲樂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