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元,漢語常用字。拼音為yuán,意思為頭、首、始、大;也有基本、未知數、中國朝代名、姓等意思。最早見於《說文》。常用作名詞。

字源解詁


元
指事字。“元”在商代金文(兀作父戊卣)中寫作圖1,容庚《金文編》引高景成云:“乃元字初文,與兀為一字。”從《金文編》知道,最早的元與兀是一個字。林義光《文源》亦說:“兀,蓋與元同字。”圖1的金文實際上就是一個側立的人形而突出強調其頭部。它與甲骨文、金文作的“人”字構形區別就在於突出代表頭部的填實的圓點。它與金文的“天”字構形相似,所不同的是,“天”是正面而立的人形而突出強調其頭部,以示其最高處。“元”與“天”二字的構形,僅僅是依靠人形正面而立與側面而立的不同來分別指人的頭部(首)與人的頭頂(頂),這恐怕就只是一種習慣或者說是“約定俗成”了。
“元”的甲骨文寫作圖2、3,表示人的頭部的圓實點虛化為一橫,西周金文就甲骨文之形寫成圖4。“元”字的這種字形演變,與“天”字是一致的。至於後來,再在上加一橫,特指其頭部之所在,便是甲骨文、金文常見的各種“元”形了。再加一橫之後的便成了“元”的基本結構,一直沿用至今,隸變時只是將側立的人形變成“兒”而已。未加一橫的字形隸變后就成“兀”,與“元”分立為二字。

詳細釋義


讀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yuán名詞〈文言〉頭。head《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先軫﹞免胄入狄師,死焉。狄人歸其元,面如生。”
第一的,居首位的。first;primary葛洪《抱朴子·備闕》:“淮陰,良將之元也。”元帥;元老;元勛;元兇
開始;起端。beginning
《易·乾卦》:“乾,元亨利貞。”
《公羊傳·隱公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劉勰《文心雕龍·原道》:“人文之元,肇自太極。”
元年;元月;元旦
〈文言〉根源;根本。
source
;origin
《文子·道德》:“夫道者德之元,天之根,福之門,萬物待之而生。”
清尚《哭僧》:“水流元在海,月落不離天。”
元始天尊
要素。一元論;二元論
〈文言〉君主。
king;
emperor
文天祥《得兒女消息》詩:“故國斜陽草自春,爭元作相總成塵。”
〈文言〉南詔國王的自稱。《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南詔)王自稱曰元,猶朕也。”
〈文言〉民眾,百姓。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變救》:“救之者,省宮室,去雕文,舉孝弟,恤黎元。”元元;黎元
〈文言〉指元氣。《呂氏春秋·應同》:“帝者同元,王者同義。”
〈文言〉道家所謂的道。《子華子·大道》:“元,無所不在也。人能守元,元則守之;人不守元,元則舍之。”
指帝王年號。《史記·孝武本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數。”
數學運算式中,表示變數的字母稱元。一元一次方程
圓形的貨幣。銀元
古代術數家認為,物質世界按五行遞次更代,周而復始,一個周期謂之一元。《後漢書·律曆志下》:“至、朔同日謂之章,同在日首謂之蔀,蔀終六旬謂之紀,歲朔又復謂之元。”“元法,四千五百六十。”
朝代名。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的政權。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Yuan Dynasty元曲
姓氏用字,參看“元姓”。
量詞舊稱元寶一枚為一元。袁枚《答秋帆制府書》:“才還山中,見案上手書及國寶四元。”
中國的本位貨幣單位,一元等於十角。yuan
形容詞主要的;根本的。元氣;元素;母音
構成一個整體的。元件;單元
〈文言〉大。great
《尚書·大禹謨》:“天之曆數在汝躬,汝終陟元后。”
《漢書·哀帝紀》:“夫基事之元命,必與天下自新。”
〈文言〉黑色。清朝避康熙皇帝(玄燁)的諱。改“玄”為“元”洪亮吉《治平篇》:“自此而元焉。”
〈文言〉善;吉。《國語·晉語七》:“抑人之有元君,將稟命焉。”
副詞〈文言〉本來;向來;原來。
primary;
prime
王魯復《詣李侍郎》詩:“文字元無底,功夫轉到難。”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一】【一部】元
始也。從一從兀。愚袁切
〖注〗徐鍇曰:“元者,善之長也,故從一。”

說文解字注

元[漢語漢字]
元[漢語漢字]
始也。見爾雅釋詁。九家易曰。元者,氣之始也。從一。兀聲。徐氏 鍇雲。不當有聲字。以髡從兀聲,䡇從元聲例之。徐說非。古音元兀相為平入也。凡言從某某聲者。謂於六書為形聲也。凡文字有義有形有音 雅已下,義書也。聲類已下,音書也。說文,形書也。凡篆一字,先訓其義。若始也,顚也是。次釋其形。若從某,某聲是。次釋其音。若某聲及讀若某是。合三者以完一篆。故曰形書也。愚袁切。古音第十四部。

廣韻

愚袁切,平元疑 ‖元聲元3部(yuán)
元,大也。始也。長也。氣也。又姓,《左傳》衞大夫元咺。又後魏孝文改拓拔為元氏,望在河南。愚𡊮切。二十二。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原。《精薀》天地之大德,所以生生者也。元字從二從人,仁字從人從二。在天為元,在人為仁,在人身則為體之長。《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書法家清曲散人書寫“元”字
書法家清曲散人書寫“元”字
又《爾雅·釋詁》元,始也。
又《廣韻》長也。
又大也。《前漢·哀帝紀》夫基事之元命。《注》師古曰:更受天之大命。
又首也。《書·益稷》元首明哉。《前漢·班固敘傳》上正元服。《注》師古曰:元,首也。故謂冠為元服。
又本也。《後漢·班固傳》元元本本。
又百姓曰元元。《戰國策》制海內,子元元。《史記·文帝本紀》以全天下元元之民。《注》古者謂人云善人,因善為元,故云黎元。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
又《公羊傳·隱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左傳注》凡人君卽位,欲其體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羅泌·路史》元者,史氏之本辭也。君卽位之一年稱元,古之史皆然。書太甲元年維元祀,虞夏有元祀之文,非春秋始為法也。
又氣也。《公羊傳注》變一為元。元者,氣也。
又正月一日曰元日。《書·舜典》月正元日。《注》朔日。又諡法,行義悅民,始建國都,主義行德曰元。
又姓。《韻會》左傳,衞大夫元咺。又後魏孝文拓跋氏為元氏,望出河南。
又《韻補》葉虞雲切,音輑。《桓譚·仙賦》呼則出故,翕則納新。夭矯經引,積氣關元。《史記·敘傳》庄王之賢,乃復國。旣赦鄭伯,班師華元。◎按新、非文韻。
*考證:“《書·堯典》月正元日。”謹照原書堯典改舜典。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書法筆順

元
【筆順】①一(橫)②一(橫)③丿(撇)④乚(豎彎鉤)
【寫法】❶“二”窄、扁,“兒”寬、大。❷“二”居上半格,略偏左;兩橫上短下長。❸“兒”兩筆都從橫中線上側起筆,乚(豎彎鉤)的豎段在豎中線,鉤部超出上部。

書法欣賞

篆書書法
篆書書法
隸書書法
隸書書法
楷書書法
楷書書法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聲韻系統名稱韻部聲母韻母
先秦高本漢系統ŋi̯wăn
王力系統ŋǐwan
董同龢系統ŋjuăn
周法高系統ŋjwan
李方桂系統ngwjan
西漢
東漢
jan
jan
南北朝宋北魏前期元魂痕jwən
北魏後期北齊元魂痕jwən
齊梁陳北周隋元魂痕jwən
隋唐擬音/高本漢系統ŋi̯wɐn
擬音/王力系統ŋǐwɐn
擬音/董同龢系統ŋjuɐn
擬音/周法高系統ŋiuɑn
擬音/李方桂系統ngjwɐn
參考資料:

韻書集成

字形小韻韻攝聲調韻目聲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平聲上平二十二元合口呼次濁愚袁切ŋjuɐn
集韻平聲上平二十二元合口呼次濁愚袁切ŋiuɐn
韻略平聲愚袁切
增韻平聲愚袁切
中原音韻陽平先天撮口呼全清iuɛn
中州音韻平聲先天於涓切
洪武正韻平聲十一先次濁於權切oyen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