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堅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陳志堅,1966年出生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免疫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分子生物學教授、喬治麥格雷戈生物醫學特聘講座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陳志堅於1985年從福建師範大學本科畢業,並考取福建師範大學生物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1986年考取美國紐約州立大學;1991年獲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博士學位后,到美國聖地亞哥的索克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進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工作,先後擔任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2005年擔任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2007年獲得杜奈爾獎;2014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18年獲得生命科學突破獎。

陳志堅主要從事天然免疫過程中細胞信號轉導機制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前沿領域的突破性成果。

人物經歷


1966年,陳志堅出生於福建省安溪縣長坑鄉南斗村,小時候,他的父親在南平工作,母親在南斗小學當民辦教師。陳志堅是家中老大,他一邊讀書,還一邊幫助母親照顧兩個弟弟。
1979年,13歲的陳志堅進入福建省安溪縣第一中學。
1981年,從福建省安溪縣第一中學高中畢業,考入福建師範大學。
1985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生物系后,考取福建師範大學余寶笙教授指導的生物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外語成績居全省研究生第一名。
1986年,考取了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攻讀博士。
1991年,獲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隨後到美國聖地亞哥的索克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
1997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工作,先後擔任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
2005年,任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同年獲得美國海克曼化學獎。
2007年,獲得美國德克薩斯醫學、工程和科學院頒發的德克薩斯研究最高獎:杜奈爾獎。
2012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院授予年度分子生物學獎。
2014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陳志堅主要成果包括發現了泛素作為信號分子的功能,以及病毒感染的感應分子線粒體抗病毒信號蛋白在RNA病毒侵染寄主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特別是2013年2月—8月在美國《科學》(Science)期刊上連續發表4篇學術論文,對人體的免疫細胞最初如何識別病原微生物或體內異源DNA這一長期困擾生物醫學界多年的問題進行了系統闡述,發現了在其中起關鍵作用的內源性第二信使cGAMP分子及其合成酶,在免疫生物學領域開闢一個嶄新的研究方向,為紅斑狼瘡和艾滋病診斷、疫苗研發提供了新思路,也為未來臨床藥物開發用於預防及治療傳染病﹑癌症及自身免疫疾病等提供了新途徑。
● 學術論著
截至2015年3月,陳志堅先後以通訊作者在世界頂級期刊《細胞(Cell)》(7篇)、《自然(Nature)》(2篇),《科學(Science)》(4篇),《免疫(Immunity)》(2篇)和《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 (8篇)等上發表一系列科學研究論文,他的文章已被各國科學家引用2萬3千多次。
人才培養
● 教育思想
陳志堅強調做科研興趣很重要,有興趣才會有動力和毅力,同樣也強調了科研團隊的重要性。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
2005年美國海克曼化學獎(Norman Hackerman)
2007年杜奈爾科學獎(Edith and Peter O Donell)
2012年美國科學院傑出科學家獎(分子生物學)
2018年生命科學突破獎

人物評價


陳志堅心繫祖國,努力推動中國醫學科技創新發展。(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評)
陳志堅是國人最高智力水平的代表之一,他的成就標誌著華人生物學家渴望企及的巔峰。(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主任謝曉亮評)
陳志堅是天然免疫領域的開拓者之一,也是cGAS、cGAMP、MAVS等重要天然免疫分子的發現者。(北京大學評)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
2012年福建師範大學客座教授 
2017年1月北京協和醫學院榮譽教授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生化與分子遺傳計劃審查委員會成員
美國心臟協會審查委員會成員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遺傳與發育研究生項目聯席主席、研究生院指導委員會成員、研究生顧問委員會成員、博士後顧問委員會成員、醫學科學家培訓計劃成員 

個人生活


陳志堅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在南平工作,母親在南斗小學當民辦教師。他是家中老大,一邊讀書,還一邊幫助母親照顧兩個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