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子樹

桑科構屬植物

柘子樹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8米,樹皮淡灰色,成不規則的薄片狀剝落;幼枝有細毛,后脫落,有硬刺。葉卵形或倒卵形,頂端銳或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全緣或3裂,幼時兩面有毛,老時僅背面沿主脈上有細毛。花排列成頭狀花序,單生或成對腋生。聚花果近球形,紅色。花期6月,果然期9—10月。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1-7米;樹皮灰褐色,小枝無毛,略具棱,有棘刺,刺長5-20毫米;冬芽赤褐色。葉卵形或菱狀卵形,偶為三裂,長5-14厘米,寬3-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至圓形,表面深綠色,背面綠白色,無毛或被柔毛,側脈4-6對;葉柄長1-2厘米,被微柔毛。雌雄異株,雌雄花序均為球形頭狀花序,單生或成對腋生,具短總花梗;雄花序直徑0.5厘米,雄花有苞片2枚,附著於花被片上,花被片4,肉質,先端肥厚,內卷,內面有黃色腺體2個,雄蕊4,與花被片對生,花絲在花芽時直立,退化雌蕊錐形;雌花序直徑1-1.5厘米,花被片與雄花同數,花被片先端盾形,內卷,內面下部有2黃色腺體,子房埋於花被片下部。聚花果近球形,直徑約2.5厘米,肉質,成熟時桔紅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柘子樹
柘子樹

生長環境


喜光亦耐蔭。耐寒,喜鈣土樹種,耐乾旱瘠薄,多生於山脊的石縫中,適生性很強。生於較蔭蔽濕潤的地方,則葉形較大,質較嫩;生於乾燥瘠薄之地,葉形較小,先端常3裂。根系發達,生長較慢。

分佈範圍


產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各省區(北達陝西、河北)。生於海拔500-1500(-2200)米,陽光充足的山地或林緣。朝鮮也有。日本有栽培。

主要價值


柘樹用途廣泛,葉秀果麗,可用於公園,街頭綠地綠化,也可作庭院綠陰樹和園地刺籬。木材可用於製作名貴傢具,莖皮可用於造紙,根皮可入葯,果實可食用或釀酒。柘樹適應性強,再生能力強,根系發達,是治理石漠化、荒漠化惡劣土地條件,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的先鋒樹種。
柘木利用價值最高,是一種珍貴木材樹種。材質堅硬,密度大,耐磨損、耐腐蝕,木材紋理非常細膩清晰,其邊材淺黃褐色,心材為淺紅褐色,是製作傢具和工藝品的珍貴材料。

藥用價值

莖皮是很好的造紙原料;根皮入葯,止咳化痰,祛風利濕,散淤止痛;木材為黃色染料;葉飼蠶;果食用和釀酒。我國古時桑拓並稱,可見它的用途不次於桑。

園林用途

柘樹葉秀果麗,適應性強,可在公園的邊角、背陰處、街頭綠地作庭蔭樹或刺籬。繁殖容易、經濟用途廣泛,是風景區綠化荒灘保持水土的先鋒樹種。
由於種種原因,山東省自20世紀中後期以來,人工栽培的用材樹種主要是楊樹黑松刺槐速生樹種,其主要目的是滿足房屋建築、紙漿造紙和人造板用材等的需要。對於珍貴用材樹種,基本上未有人工栽培。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話水平及鑒賞能力的提高,社會對珍貴木材的需求越來越大。適時發展柘樹種植,在經濟上可以滿足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對珍貴木材的需求,在生態上可以保持水土,改善惡劣生態環境,提高森林覆蓋率。因此,適當發展柘樹種植,既可抵禦干早春薄土地自然條件限制,又可加大荒山植被覆蓋,提供珍貴木材,提高林產品附加值,又可減少石漠化山地,固土護堰,減少水土流失,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材用兼持薄山地改良先鋒綠化樹種。

栽培技術


用播種、扦插或分櫱法繁殖。移植在秋季落葉后至春季萌芽前進行,適應性強,易成活不必帶土球。栽培管理簡便除定植時需澆透水外,一般不需再澆水、施肥。少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