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Jiangnan University-School of bioengineering)是江南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是中國發酵工程學科的誕生地,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發酵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及本碩博人才培養體系。

學院源於1952年建立的南京工學院發酵工程專業,1958年成立無錫輕工業學院食品工業系發酵工程學教研室,1984年成立發酵工程系,1995年成立無錫輕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2001年更名為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截至2018年9月,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開設生物工程、生物技術、釀酒工程3個本科專業;擁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有專任教師156名,教授50名、研究員2名、副教授55名、副研究員12名;在校本科生950餘名,研究生1000多名。

學院溯源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的淵源是建於1952年的南京工學院發酵工程專業,是我國同類學科領域中最早設立的學科點。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學院簡介


專業設置

學院下設生物科學系、發酵工程系、生物製藥系、生物化工系和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其中,發酵工程學 科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江蘇省十一個“重中之重”學科之一,是國內首批碩士學位授予點、最早的博士學位授予點之一。目前,學院擁有輕工技術與工程一級學科學位授予權(涵蓋包括發酵工程在內的4個博士點)和環境工程博士學位授予點,設有發酵工程、環境工程、生物化工、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等6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建有生物工程、生物技術、生物工程(釀酒)三個本科專業。生物工程專業被評為江蘇省高等學校品牌專業。

學院地位

生物工程學院建有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工業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生物活性產品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和發酵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學研究基地,為學科建設搭建了良好的發展平台,已成為我國生物技術產業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師資情況

目前,學院專任教師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24名、副教授43名,博士研究生導師16名,碩士生導師41名,45歲專任教師中66.1%有博士學位,一批青年博士已成為師資隊伍的中堅力量,在國內外工業生物技術領域頗有影響。教育部“創新團隊”成員中90%以上有在國外學習研究的背景。學院兩次被評為“江蘇省普通高校優秀學科梯隊”。

辦學條件

學院現有全日制本科生780名,各類研究生585名。本著“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的理念,50餘年來,學院為國家培養了700餘名博士、碩士和7000多名大學生。學院始終將本科教育作為高質量人才培養的基礎工作來抓,確立了“工科背景、理科特色、基礎寬厚、產學互動”的本科辦學指導思想。辦學中堅持“特色興院、質量立院、人才強院”戰略,以特色創品牌,以質量求發展。在近年的全國大學生“挑戰杯”比賽、數學建模競賽、英語競賽等各類比賽中屢創佳績。

學術研究

生物工程學院圍繞食品、能源、資源和環境等重大問題開展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的研究,承擔了一大批包括國家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江蘇省科技攻關等研究項目,形成了以工業生物技術為特色、以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為代表的一大批科研成果,是我國生物技術產業重要的技術依託和政策制定單位之一。

對外交流

學院還與美國、日本、法國、加拿大、荷蘭、韓國等多所國立大學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關係,是國內工業生物技術學術交流中心,為學生們創造了濃郁的學術氛圍,提供了多條成才之路。

學院評估

在2005年9月7日教育部組織進行的現場評估中,專家們一致認為以生物工程學院為平台建設的工業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已經成為我國工業生物技術研究領域的重要基地,在工業生物技術尤其是工業發酵和工業生物催化領域處於全國領先、部分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了一支具有凝聚力和充滿活力的科研團隊,呈現較大的發展潛力。”
進入21世紀,生物工程學院將以創新的精神,與時俱進、團結拼搏,努力在科研水平、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方面做出新的成績,為加快我國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而奮鬥。

學校層次


中央部屬高校、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高校
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國家“111計劃”重點建設高校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首批61所試點高校之一
教育部“援疆學科建設計劃”40所重點高校之一
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13所重點高校之一
進行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的80所知名高校
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高校
在中國大學整體評價排名中,2010年位列58位,2011年位列53位,2012年位列52位,其中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在國際if設計高校排名中名列全球第12位,2011年IF ranking(設計)全球院校排名中晉陞為全球第5位,在今年的美國ESI全球大學學科排名中,我校工程學、農學和化學3個學科位列全球大學前1%。

基本數據


江南大學基本數據(2010年7月)
學院21
本科專業51
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24
二級碩士學位授權點125
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5
二級博士學位授權點32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1
國家重點學科(二級)5
部級重點學科4
省級重點學科(一級)1
省級重點學科(二級)8
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15
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7
省級品牌特色專業5
教育部創新團隊2
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6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
科研機構25
國家重點實驗室1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
國家大學科技園1
國家工程實驗室2
研究生院
學校藏書(萬冊)218.66
教師人數1582
中國工程院院士1
教授(含相應職稱)1100
博導/碩導(含相應職稱)553
學生人數46214
本科生20000
研究生5700
博士生1034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1304
對口單招研究生285
外國留學生800
校園面積(畝)3200
建築面積(平方米)950000

師資力量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1623名,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8名、“青年”2名、長江學者6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48名、高級職稱教師比例達61%。擁有部省級及以上教學科研團隊15個,教育部、國家外專局“111計劃”引智基地3個。由600多名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組成的學術帶頭群體,為科技創新、高層次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基礎。
江南大學是我國輕工、食品、工業生物技術高科技的搖籃與依託單位之一,建有食品領域研究單位中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發酵工程領域研究單位中唯一的國家工程實驗室等5個國家級科研平台,以及14個部省級科研平台;擁有紙質圖書200多萬冊,數字圖書400多萬冊。“十一五”以來,學校承擔並完成了包括國家“973”、“863”、國家重大專項、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在內的國家、部省級科研項目1666項,共獲國家、部省級以上科技獎勵253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8項。2011年,學校科研經費總量達4.03億元;國際三大檢索收錄論文共1530篇,其中SCIE623篇、EI767篇、ISTP140篇;申請專利3235項,授權專利1568項,在全國高校中名列前茅。
學校充分發揮在輕工、食品、紡織、環境、化工、生物醫藥、物聯網等方面的科技優勢,積極參與國家、地區科技創新和服務體系建設,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在科研開發、技術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與企業開展全面合作。
學校重視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加快科技創新,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積極參與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江蘇省沿江經濟建設,充分發揮學校在輕工、食品、紡織、環境、化工、生物醫藥等方面的科技優勢,緊密結合社會需求,在科研開發、技術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與企業開展全面合作,推動企業的技術改造和產品更新換代。學校與江蘇、浙江、安徽、湖北、貴州、甘肅、河南等省的20多個地市開展全面合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與地方政府合資建立的省級大學科技園,已成為高科技研究項目的重要孵化基地。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 武貴龍
校 長 陳 堅
黨委副書記 周小浦
副校長 馮 驫
黨委副書記 符惠明
副校長 高衛東
副校長 金征宇
副校長 紀志成
副校長 符惠明
副校長 徐 岩
副校長 田 備

科技園地


2001 年,以江南大學重點優勢學科為支撐,以在無錫的省部屬重點科研院所為依託,無錫市大學科技園在無錫國家高新區內正式啟動建設。2001 年10 月,經江蘇省科技、教育主管部門批准,江蘇省無錫大學科技園正式成立,2006 年10月,與中國礦業大學科技園同期被國家科技、教育主管部門正式認定為江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成為江蘇省第3家國家大學科技園。
科技園成立至今,經過多次重組、調整,已基本建設成為融高新技術企業孵化、技術創新示範、創業創新型人才培養、信息集散等功能於一身的無錫國家高新區“二次創業”的核心型孵化器,成為體系完備、活力涌動、激勵充分的無錫建設創新型城市的綜合性孵化器,成為多功能、現代化,孵化能力較強、社會影響力較大和市場競爭力較高的長三角地區區域性孵化器。目前在園企業100 余家,其中省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40%。
隨著科技園對科技成果轉化力度的增強和園區內創業氛圍的日趨濃厚,園區內集聚了一批生物工程技術、食品科學、新葯製造、紡織新材料、電子信息技術等項目,並培育了一批優秀企業。

重點研究


國家級:
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工業酶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建)
發酵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
糧食發酵工藝及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際黃酒工程技術中心(共建)
省部級:
江南大學食品膠體與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江南大學糖化學與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江南大學工業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江南大學生態紡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共建)
江南大學輕工過程先進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國家輕工業局發酵工程重點實驗室
國家輕工業局食品工程重點實驗室
國家輕工業局表面化學及工程重點實驗室
物聯網應用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經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
江蘇省產品創意與設計文化重點研究基地
江蘇黨風廉政建設創新研究基地
江蘇省生物活性產品加工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生物醫藥(無錫)技術轉移與推廣服務中心
江蘇省生物醫藥製造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生物質能與減碳技術工程實驗室
江蘇省工業色譜分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其他:
輕工業設計生產力促進中心
國家輕工業包裝製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漿料檢測中心
中國食品發展戰略研究中心
中國高校工業微生物資源和信息中心
國家農產品加工研究院
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專業分中心(小麥)
江蘇省現代物理農業技術與裝備創新中心
中國包裝總公司食品包裝技術與安全重點實驗室
江南發展研究院
無錫市工業裝備節能與控制技術重點實驗室

主要論著


氨基酸生產及其應用,主編,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7
氨基酸發酵工藝學,參編,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現代生物工藝學,參編,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微生物工程,參編(焦瑞身主編),科學出版社,2003
動物氨基酸營養與飼料,參編,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
張偉國,錢和. L-纈氨酸菌種選育,無錫輕工大學學報,14(3),1995
張偉國. L-脯氨酸產生菌的選育,無錫輕工大學學報,16(1),1996
張偉國. L-異亮氨酸產生菌選育的研究,氨基酸和生物資源,18(3),1996
張偉國,陳堅,倫世儀. L-異亮氨酸高產菌育種機理的初步研究,無錫輕工大學學報,17(1),1998
張偉國. L-賴氨酸高產菌選育的研究,食品與發酵工業,27(8),2001
張偉國,錢和.L-纈氨酸高產菌選育及營養需求研究,瀋陽藥科大學學報,18(6),2001
張偉國,陳堅,倫世儀.L-異亮氨酸分批發酵動力學模型的研究,工業微生物,31(4),2001
楊梅,張偉國.L-谷氨醯胺高產菌株的選育和發酵條件優化,無錫輕工大學學報,23(2),2004
許益清,張偉國.L-組氨酸產生菌株的選育,食品與發酵工業,31(1),2005
李建濤,張偉國. 氨基醯化酶產生菌米麴黴誘變育種,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24(1),2005
盧發,張偉國.L-絲氨酸產生菌的分離篩選及發酵條件,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24(2),2005
高偉,張偉國.L-絲氨酸產生菌的選育及不同碳源對發酵的影響,微生物通報,34(1),2007
陳青山,張偉國.L-組氨酸產生菌的選育及其特性的初步研究,微生物通報,34(2),2007
Ge X.Y., Zhang W.G. A Shortcut to the Production of High Ethanol Concentration from Jerusalem Artichoke Tubers. Food Technol. Biotechnol. 2005, 43(3): 241-246.
Ge X.Y., Zhang W.G.. Effects of octadecanoyl-sucrose derivatives on the production of inulinase byApergillus niger SL-09. World J. Microbio. & Biotechnol. 2005, 21(8-9): 1633-1638.
Zhang W.G.., Ge X.Y. Improvement of fructano-hydrolase production inAspergillus niger SL-09 by sucrose ester. Food Technol. Biotechnol. 2006, 44(1): 59-64.
Sun Hai-Yan, Ge Xiang-Yang, Zhang Wei-Guo Improved production of an enzyme that hydrolyses raw yam starch byPenicillium sp. S-22 using fed-batch fermentation. Biotech. Lett. 2006,28:1719-1723
Li-Sen Wang, Xiang-Yang Ge, Wei-Guo Zhang. Improvement of ethanol yield from raw corn flour byRhizopus sp. World J Microbiol Biotechnol. 2007,23:461–465
Hai-Yan Sun, Xiang-Yang Ge, Wei-Guo Zhang. Production of a novel raw-starch -digesting glucoamylase by Penicillium sp. X-1 under solid state fermentation and its use in direct hydrolysis of raw starch. World J Microbiol Biotechnol. 2007,23:603-613
葛向陽, 張偉國。同步糖化發酵菊芋生產酒精中黑麴黴菌株的選育。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2006, 25(2)
王麗森, 葛向陽, 張偉國。利用根霉釀酒酵母轉化生玉米粉為高濃度酒精。微生物通報, 2007, 34(2)
Xiang-Yang Ge, He Qian, Wei-Guo Zhang. Enhancement of fructanohydrolase synthesis fromAsperillus niger by simultaneous in vitro induction and in vivo acid stress using sucrose ester. World J Microbiol Biotechnol. 2008,24:133-138
陳青山, 張偉國. L-組氨酸產生菌的選育及其特性的初步研究. 微生物學通報, 2007, 34(2):228-231
朱進偉, 張偉國.L-精氨酸發酵代謝調控的初步研究. 食品工業科技, 2008,29(7):131-133
朱進偉, 陳青山, 張偉國.L-精氨酸生物合成的代謝流量分析. 微生物學通報, 2008,35(3): 395-401
高偉, 張偉國. L-絲氨酸產生菌的選育及不同碳源對發酵的影響. 微生物學通報, 2007, 34(1): 61-64
左愛連, 張偉國. L-絲氨酸高產菌的選育及其發酵條件. 化工進展,2008,27(9):1408-1411
陳銀芳, 張偉國. L-賴氨酸高產菌的選育及發酵培養基的優化. 生物技術,2009,19(4):36-40
劉春輝, 張偉國. L-谷氨醯胺產生菌的選育和代謝流量分析. 生物技術, 2009,19(4): 63-67
王帥, 張偉國. 添加乳酸和琥珀酸對谷氨酸發酵法的影響及優化研究. 食品工業科技, 2008, 29(7): 76-78
秦海斌, 王帥, 張偉國. 一種基於強化CO2 固定反應提高谷氨酸轉化率的育種策略. 生物技術, 2009, 19(2): 32-35
Ge X.Y., Qian H., Zhang W.G. Improvement of L-lactic acid production from Jerusalem artichoke tubers by mixed culture ofAspergillus niger andLactobacillussp. Bioresour. Technol. 2009 100:1872–1874.
Ge X.Y., Qian H., Zhang W.G. Enhancement of L-Lactic acid production inLactobacillus casei from Jerusalem artichoke tubers by kinetic optimization and citrate metabolism. J.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0,20 (1):101-109.
Ge X.Y., Zhang W.G. Effects of octadecanoylsucrose derivatives on the production of inulinase byApergillus niger SL-09. World J. Microbio. & Biotechnol.2005, 21:1633-1638.
劉煥民, 張偉國. L-纈氨酸生物合成的基礎研究和菌種選育的進展。食品工業科技, 2010,10: 408-412
Liu Huanmin and Zhang Weiguo. Preliminary study on metabol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L-valine ermentation in a newly screened L-valineproducingBrevibacterium flavumstrain,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0, 9(22): 3308-3317
Liu Huanmin and Zhang Weiguo. L-Valine fermentation byBrevibacterium flavum strain NV246, 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2011, 23(5)
張偉國, 錢和. L-纈氨酸高產菌誘變育種的研究。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 2011,30(3)

科研項目


1、項目名稱:大宗發酵產品的先進發酵工藝技術
課題名稱:谷氨酸發酵高產菌種選育和過程優化控制技術
子課題名稱:谷氨酸發酵高產菌種選育及代謝網路研究(2006AA020301-10)
2、項目名稱:新一代工業生物技術專題
課題名稱:L-纈氨酸高效清潔發酵生產關鍵技術的研究(2007AA02Z232)
3、梅花集團氨基酸聯合開發項目
4、中糧生化賴氨酸聯合開發項目
5、韓國希傑CJ氨基酸聯合開發項目
6發酵法生產賴氨酸、異亮氨酸、丙氨酸、脯氨酸、谷氨醯胺、精氨酸、組氨酸等
7、菊芋為生產燃料乙醇和乳酸等

科研成果


發酵法生產L-異亮氨酸榮獲中國輕工業科技進步三等獎(1994)
發酵法生產L-纈氨酸榮獲中國輕工業科技進步三等獎(1995)
發酵法生產L-異亮氨酸榮獲中國輕工業優秀新產品一等獎(1995)
《氨基酸工藝學》榮獲中國輕工聯合會科技進步三等獎(2010)

所獲專利


一種產L-乳酸的菌株及用該菌同步糖化發酵菊芋生產L-乳酸的方法
鎖擲酵母菌株及其應用

歷史沿革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之初,原國立中央大學農科農化系即設食品發酵學術方向。
1949年,國立中央大學更名為南京大學。
1950年,南京大學正式成立食品工業系。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以原南京大學農學院食品工業係為基礎,與浙江大學農化系、私立江南大學食品工業系以及武漢大學園藝系農產品加工組、農化系的農產製品組,復旦大學農化系併合,組建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設有製糖、發酵、油脂和罐頭4個組。
1958年,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整建制東遷無錫,成立無錫輕工業學院,發酵工學專業(發酵劑製造工學)成為無錫輕工業學院建立之初設立的首批5個專業之一。
1984年,調整為無錫輕工業學院發酵工程系。
1995年,成立無錫輕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2001年,三校合併后改稱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2019年9月,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合作交流


據2020年7月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與美國、德國、日本、法國、加拿大、荷蘭、韓國等國家的多所國立大學建立了合作和交流關係。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院徽主體圖案為細胞核,代表學院主要教學科研方向為生物工程,寓意包裹著的不只是生命科技,更是從渺小的生命中實踐著偉大的夢想。

精神文化

學院精神
發酵精神:“勇於創新、善於實踐”
社團文化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分團委下設學生會、研究生會。
學生會
學生會是聯繫院系同學的橋樑和紐帶;同時創造學習氛圍,優化育人環境,使學生幹部的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發揮和提升。
研究生會
研究生會開創傳承以“朱寶鏞大講堂”及“科研軟體大學堂”為核心的學術活動,服務本碩博論壇;建立完善以“職場訓練營”及“職場問道系列講座”為核心的就業創業培訓服務;以校內志願服務為平台,以校外志願服務做補充,開展了實驗平台維護、大型學術及比賽會議志願服務以及敬老院志願服務等活動;此外,還開展了“K歌大賽”、“迎新杯”籃球賽、趣味運動會以及系列團體輔導等文體活動。
科普文化
據2020年7月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官網顯示,生物工程學院建造了酒科技館,酒科技館主要以展示釀酒歷史、工藝、科技、教育、文化等為內涵的,以實物(或文物)、圖片、多媒體等為載體的相關知識;其主要特色在於體現釀酒行業中的“科技”要素;酒科技館的總標題下分設了既相互聯繫,又相對獨立的三個主題,構成了科技館展示空間的主體。三個主題分別是:“釀酒工藝演變”;“釀酒科學技術”;“中國釀酒概況”。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書記王維
院長許正宏
副書記兼副院長周雲龍
副院長丁重陽、陳獻忠、聶堯、劉延峰

優秀校友


魏喦壽陳騊聲金培松秦含章朱寶鏞李寅吳建峰
丁耀坤檀耀輝王鴻祺陸誠傅健生錢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