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人生哲言
200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
余秋雨近日又有新作——《余秋雨人生哲言》!該引人注目的是書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內容是余秋雨為了使本書更加完整而補寫的文字。在該書中,余秋雨對他所憎恨的現象不再沉默不言,而是以相當激烈的語氣給予無情抨擊。
《余秋雨人生哲言》從策劃到出版歷時兩年之久,余秋雨親自操刀,挑選了自己所有著作中的精華段落,並補寫了近四分之一內容。全書圍繞著“人生”這個主題,從不同的角度展現了余秋雨對人生的體會和感悟。
寒冬季節,萬木調零,山河失色,只有夾在書本間的那些樹葉還為人們保留著某種記憶。即使不在冬季,世上還有很多人無暇或無力暢遊山林,那麼,幾片樹葉,也算是一種不俗的饋贈。如果不同的樹葉還能拼接出幾組神奇的圖案,那就更有意思了。
眼前這本書,就是我從栽種山間的那些樹木中採摘下來的葉子,它們脫離了曾經滋養它們的枝幹,卻在這裡拼接出了一個圖案,這個圖案叫“人生”。
如果讀者願意湊近鼻子細細一聞,說不定還殘留著山林的依稀氣息。
《余秋雨人哲言》由余秋雨先生親操,挑選他所有著作中的精華段落結集而成,分人生滋味、人格尊嚴、警小人、跋涉廢墟、月下故國、漂泊心態等十六個篇章,全部緊緊圍繞著“人生”這個主題,既有激情洋溢的“余”散文長句,也有精闢犀利的獨到論斷。書中還由余先生加入了大量新的篇章,是他“封筆”以來第一次將“新鮮”的文字公諸於世。這些內容作為近幾年來的思想沉澱,其文風和思想厚度明顯有別於他此前的作品。本書的落摘選也不拘泥於一般隨感錄的體式,而是力求體現“余秋雨特色”。
余秋雨
人生滋味
人格尊嚴
仁者愛人
恥於整人
警惕小人
慎為文人
清理友情
《余秋雨作品集》
朝拜文明
體驗文化
跋涉廢墟
漂泊心態
月下故國
萬里行腳
審美境界
寫作感受
《人生滋味》
那天,我實在被蒙古草原西邊的胡楊林迷住了。薄暮的霞色把那麼一叢叢琥珀般半透明的樹葉照得層次無限,卻又如此單純,而霧氣又朦朧地彌散開來。正在這時,一匹白馬的身影由遠而近,騎手穿著一身酒紅色的服裝,又瘦又年輕,一派英武之氣,但在胡楊林下,只成了一枚小小的剪影,劃破寧靜……
白馬在我身邊停下,因為我身後有一個池塘,可以飲水。年輕的騎手和氣地與我打招呼,我問他到哪裡去,他靦腆地一笑,說:“沒啥事。”“沒啥事為什麼騎得那麼快?”我問。他遲疑了一下,說:“在帳篷打牌,撲克牌少了幾張,到鎮上去買副新的。”確實沒啥事。但他又說,這次他要騎八十公里。
他騎上馬遠去了,那身影溶入夜色胡楊林的過程,似煙似幻。
我眯縫著眼睛遠眺著,想:他不知道,他所穿過的這一路是多麼美麗;他更不知道,由於他和他的馬,這一路已經更加美麗。八十公里的絕世美麗,與他的目標———那副撲克牌相比,孰重孰輕?正是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區別出不同於普通人的文化人。
我要用這個景象來比擬人生。人生的過程,在多數情況下遠遠重於人生的目的。但是,世人總是漠然於琥珀般半透明的胡楊林在薄霧下有一匹白馬穿過,而只是一心惦念著那副撲克牌。
有人說,所有的過程都為目的而存在。我說不,難道燦爛了千萬年的一路美景,都是因那副撲克牌而生?
請不要過於在乎馬匹起點和終點的那個賭局。賭局窗外,秋色已深。
每天早晨,雁群起飛了。橫過朝霞,穿越白雲,衝出陣風,投入暮靄,最後,在黑夜的蘆葦盪中棲息。
能說它們天天以黑暗作為歸宿嗎?不錯,朝霞、白雲、陣風、暮靄都匆匆來去,不能成為歸宿,但黑暗難道是永久的嗎?
對雁群而言,能刺激它們行動的,是與黑暗對立的一切。行動重於歸宿,歸宿只是為了明天的行動。
不要為人生制訂太多歸宿性的目標。一切目標都是黑暗的,至少是朦朧的,只有行動才與光亮相伴。
我們的學者,只會低頭尋訪一個個蘆葦盪里的雁宿窩,而不會抬頭仰望雁群真正的生活空間。他們說,空中已無翅影,窩中才有落羽。他們說,萬里長天太空洞了,只有滿腳泥濘才是學問。
這肯定是正確的。但是,學問不是人生,如果雁群也有“人生”。
雁群的“核心價值”,是飛翔。
當代國際戲劇理論有一部經典,叫《空的空間》。這個書名譯得有趣,卻很準確。
一直想借用這個命題來感悟人生。我們的活動空間對我們而言都是“空”的,因為活動是過程,不留痕迹。但是,惟活動的生命才真實,因此只有“空的空間”才能驗證我們的真生命。
表述充分的人生哲學——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陳思斌
我是在人民大會堂里舉辦的“十大財富領袖”頒獎典禮上從鄰座一位記者手中看到這本書的。
粗粗一翻,覺得余秋雨先生幾十年來的連續成功確非偶然。他曾經是非常優秀的學者、院長、作家、行者,幾乎在每一個崗位上都做到了頂級。同時,他又受到過很多的嫉妒、誹謗、圍攻,他的態度又出乎意料,不妥協、不辯論,從不停止創造,從未降低形象,從未失去讀者。他建立了一整套深刻的人生哲學,又以自己的人生實踐證明,因此具有充分的說服力和可行性。
世間談人生的書很多,有不少是抄來抄去,總能看得到卡耐基的影子。而余秋雨的這本書顯然不同。書中這些深刻的道理,通俗易懂,人人可以領悟、實行,卻又表述得充分、完整,體現了一位散文大家的非凡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