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

詞語

混沌是在世界各地廣泛存在的神話名詞,拼音是hùn dùn,其含義在世界各地具有極大的差異,在希臘神話中,混沌(Chaos)則是孕育世界的神明。

在許多神話中世界都始源於混沌,起初天地連在一起,即處於混沌狀態,直至創世神將他們分開。

基本解釋


(1) (名)我國傳說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團的景象。混沌初開。(作主語)
(2) (形)形容無知識的樣子。頭腦混沌。(作謂語)

中國神話


時空說

混沌也作混淪,指宇宙形成前氣、形、質三者渾然一體而未分離的迷濛狀態,是古代時空觀念中的一個階段,處於“先天五太”中第四太“太素”之後。
先天五太: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並為先天五太,是無極過渡到天地誕生前的五個時空階段之一。
《列子·天瑞篇》論宇宙萬物生成過程曰:“昔者,聖人因陰陽以統奪。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安從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即時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無形垺,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九變者,究也,乃復變而為一。一者,形變之始也。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沖和氣者為人;故天地含精,萬物化生。”關於天地有無極盡問題,《天瑞篇》中曰:“言天地壞者亦謬,言天地不壞者亦謬。壞與不壞,吾所不能知也。雖然,彼一也,此一也也。……壞與不壞,吾何容心哉?”《湯問篇》中曰:“無則無極,有則有盡,朕何以知之?然無極之外復無無極,無盡之中復無無盡。無極復無無極,無盡復無無盡,朕以是知其無極無盡也,而不知其有極有盡也。”
對於混沌在古代時空學說中所處具體位置的明確論述見於西漢末年的《周易乾鑿度》。《周易乾鑿度》是中國西漢末緯書《易緯》中的一篇。又稱《易緯乾鑿度》,簡稱《乾鑿度》。《乾鑿度》提出了比較系統的宇宙生成論。其圖式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渾淪→天地→萬物。該書認為,由“寂然無物”的“太易”到“太始”,是一個從無形到有形的過程;“太易”是“未見氣”的一種虛無寂靜的狀態,鄭玄注《乾鑿度》說:“以其寂然無物,故名之為太易。”“太初”是“氣之始”,到了“太始”階段才有形可見。“形變而有質”,這是“太素”。氣、形、質三者渾然一體,而未分離,這就是“渾淪”。“渾淪”是未分離的統一狀態,又稱為“一”,也就是“太極”。由“太極”一生為二,“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再由天地產生人和萬物。《乾鑿度》的天地萬物生成說採用先秦子書《列子·天端篇》。宋明理學也受其影響。
中國古代有關混沌的神話,最著名的莫過於盤古於混沌中開天闢地。比較詳盡的記述見於三國·吳·徐整《三五曆紀》:“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后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里。”

時間說

《西遊記》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中講“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萬八百歲。且就一日而論:子時得陽氣,而丑則雞鳴;寅不通光,而卯則日出;辰時食后,而巳則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則西蹉;申時晡而日落酉;戌黃昏而人定亥。譬於大數,若到戌會之終,則天地昏蒙而萬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歲,交亥會之初,則當黑暗,而兩間人物俱無矣,故曰混沌。”此間可知混沌乃是戌、亥交匯之間的一段黑暗時間,混沌虛無的狀態。神獸說在《莊子·內篇·應帝王第七》中,莊子敘“七竅出而渾沌死”故事。故事大意為: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渾沌”。倏和忽在渾沌的地方相會,渾沌對待他們很好。倏和忽想報答渾沌,見大家都有眼耳口鼻,用來看聽吃聞,渾沌沒有七竅,就為他鑿七竅。每天鑿一竅,七天後,七竅出,而渾沌則死了。《莊子》中的渾沌其形象其實更接近《山海經》中的神帝江。袁枚(1716-1798)的《子不語蛇王》中也說:“楚地有蛇王者,狀類帝江,無耳目爪鼻,但有口。其形方如肉櫃,渾渾而行,所過處草木盡枯。”這段文字把帝江、蛇(龍)、《莊子應帝王》中的渾沌聯繫在一起,決非偶然。
漢代地理書《神異經》西荒經記載:“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性,有腹無五藏,有腸直而不旋,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抵觸之,有凶德則往依憑之。”意指混沌是一種像狗,卻長著長毛動物,四條腿,像熊卻沒有爪子,有眼睛卻看不見,能走卻無法移動,有兩隻耳朵卻無法聽見,能通人性,有腹部卻沒有五臟六腑,有腸子卻是直的不彎曲,吃下的食物徑直通過;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渾沌便會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惡人,渾沌便會聽從他的指揮。
古書《神異經(西荒經)》有載:渾沌外表像犬,四足無爪,有目而不見,行走不便,有翅膀,欺負善良,喜歡殘暴的人所以稱是非不分的人為“渾沌”。
長毛四足,如犬,有腹無五臟。抵觸善人,憑依惡人。(絕對惡靈是也)
(另有混沌神之說,另行說明,不歸此處)

希臘神話


在西文里關於渾沌的釋義一般可追溯到農民詩人赫西俄德(Hesiod)所著的《神譜》(Theogony)。赫西俄德對卡俄斯(即混沌)的描述影響深遠。亞里士多德曾以十分簡潔的口吻肯定了《神譜》的看法:“赫西俄德在提出‘原始混沌’時所說的話看來是對的。他說:‘萬物之先有渾沌,然後才產生了寬胸的大地’。”而卡俄斯則是被神化了的宇宙混沌之神,它無性誕育了大地女神蓋亞、地獄之神塔耳塔洛斯及愛神厄洛斯
起初天與地怎樣從渾沌中出現,其細節恐怕不是一般的神話所能描述的,實際上迄今這仍是一個未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或極富吸引力的哲學問題。或者問題本身就提錯了。赫西俄德雖沒說混沌產生了大地(蓋亞)、地獄(塔耳塔洛斯)和愛情(厄洛斯),但從上下文可以邏輯地推出他是這樣認為的,歷史上多數人也正是這樣理解的。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PubliusOvidiusNaso,前43-約后17)所著描寫希臘、羅馬神話故事的代表作《變形記》(Metamorphosis),發揮了赫西俄德對混沌的描寫。“天地未形,籠罩一切、充塞寰宇者,實為一相,今名之曰渾沌。其象未化,無形聚集;為自然之種,雜沓不諧,然燥居於一所。”在這裡混沌被描寫成天地未開闢時橫貫宇宙的東西,類似於《神譜》,但比其具體得多。黑格爾看樣子不大讚成古希臘的渾沌觀念。他在《小邏輯?本質論》第128小節中專門分析了古希臘的渾沌神話。
其實,希臘神話也有許多不同的“版本”。按照荷馬的意見;渾沌是洪水和深深的黑暗。Oceanus(淡水)和Tethy(鹹水)是諸神之父。因為Chaos、Oceanus、Erebus、Tartarus這些名字密切相關,可以互換。每一個似乎都是原始“渾沌妖魔”(chaos-demon)的一種名字。在通常的說法中,是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用有水汽的泥土創造了男人,之後神創造了第一個女人潘多拉(Pandora),她給人間帶來了邪惡。羅馬人接受了希臘的神話,這可從奧維德的《變形記》看出,他受斯多葛思想的影響,講述過渾沌分成了四種元素:以太、空氣、泥土和水,由這四種元素形成了天空、陸地、海洋和萬物。

埃及神話


在埃及,創世神話有若干種,不論在哪一種體系裡,世界都起源於水。據日城文獻,從洪水中湧現出一個山丘,山上坐著Atum,也說此山丘就是Atum,他從中創造了空氣(女性)和水氣(男性),他們又創造了大地(男性)和天空(女性)。起初天、地連在一起,即處於混沌狀態,直至陽光將他們分開。

北歐神話


斯堪的納維亞創世神話中,起初宇宙是一片混沌,宇宙在一片混沌時,當初只有吉南蓋蓋普(Ginnungagap)(裂著大口的虛空,即混沌),後來耶米爾(Ymir,原始的男人)和奧杜姆拉(Audhumla)出現於Muspellsheim之熱和Niflheim之冷之間。耶米爾與奧杜姆拉化育出Buri,即Odin的祖父,在其兄弟Vili和Ve的合謀下,Odin殺死了耶米爾,用耶米爾的軀體創造出大地、海洋和天空。眾神用Muspellsheim的餘燼和火花創造了天體,並使其各就各位。英文詞“beginning"從詞源學上看,與古英語“onginnan"及古斯勘的那維亞語“gina"有關,並且兩者都與宇宙起源說的“Ginnungagap"神話意象有顯見的聯繫。《聖經》第一句是否與此北歐神話有關,就不得而知了。

聖經涵義


希伯來民族的悠久文化,通過《聖經》及相關的宗教影響了整個近、現代西方社會的法律、政治和科學觀念。認真考察《聖經》對混沌的看法,對於研究當今基礎科學領域興起混沌熱的歷史文化背景,以及混沌的自然哲學,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聖經》對混沌的描述最主要出《創世紀》中,後面的《約伯記》、《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及《聖經·新約》中的《約翰一書》對渾沌的諸多討論都與此相關。
在《舊約》中混沌寫作tohu(英文意思是confusion,vain),常與bohu(英文意思是void)連用,寫作tohuwabohu,希臘文寫作χαοσ,英文譯本有多種譯法,通常譯作chaos。
《聖經》作者試圖以一種體系化的神學宇宙論闡明世界的發生過程,這個過程是,在非終極的意義上,上帝與原始混沌共同存在,然後在某一時刻,上帝決意創造我們當今的世界,於是上帝從混亂(disorder)中帶來秩序(order)。不管原始“混沌”是否為上帝所造,"秩序”肯定為上帝所造,造物主常常也就是“秩序”的化身。“造物主的聖旨宣告之前,渾沌物質的精確狀態到底怎樣,不可能說清楚。但是,不久後上帝之靈掠過水麵,一個美麗、有秩序的世界立即湧現出來。”
既然秩序是上帝創造的,它就具有某種脆弱性,有序化的宇宙時時刻刻面臨重返創世以前 混沌狀態的危險。一旦人違“約”,對抗上帝的旨意,恐怖就將降臨。
混沌[世界各地神話]
混沌[世界各地神話]
聖經·舊約》創世故事關於“混沌”的描寫至少表達了三個涵義:
(1)諸天(the heavens)與大地(the earth)是對立的,雖然按照聖經的說法它們都是上帝創造的。諸天是神與天使的居所;大地則是犯有原罪的子民的住處,也是破壞上帝與人所立之“約”的種種罪惡的發祥地。
(2)渾沌是“無形”、“空虛”、“無秩序”,與“有形”、“充實”、“秩序”相反。《聖經》英譯文常寫作“without any order"(無任何秩序)、“a place of disorder"(無序之所)、“the state of formless,of utter disorder and confusion”(無形、極端無序和混亂的狀態)、“the condition of emptiness,unreality,and desolation”(空虛、無實在性、荒蕪的境況)、“a meaningless existence"(無意義的存在);
(3)渾沌是早期曾經存在過的一種實在,或許永久存在下去,但它與上帝高尚的旨意不吻合。
《創世紀》並沒有明確說渾沌是上帝創造的,按照邏輯推理,有兩種可能的解釋:一種是,上帝是在某種“原初基礎”之上開始創世工程的,原初基礎是未分化的混合物,即混沌;另一種是,當初只有精神性的上帝之靈,物質性的天與地皆為後來神的偶然創造或必然創造。可以看出,創世說包含著許多矛盾,一方面上帝創造世界是使它有秩序,把人安排在顯赫的地位上,讓其生養眾多,代上帝管理地上的萬物,一切均按造上帝的規劃向前發展;另一方面上帝容忍了反對面的存在,人犯有原罪,謀殺親生弟兄,褻瀆耶和華神,崇拜偶像等等。或許他特意創造了對立面,以使世界之運行豐富多彩,也可能是上帝威力不夠,不足以消滅他所憎惡的無序、混沌和罪惡。但上帝是全能的,這種可能雖從道理上說是極有可能的,但從宗教的角度看卻是不能容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