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9條詞條名為呂東的結果 展開
呂東
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呂東,1915-2002,奉天(今遼寧)岫岩人。1935年入北京大學學習。1937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晉察冀邊區銀行監督、晉察冀一專署專員、冀察行署秘書長、中共瀋陽市委書記、遼寧省人民政府秘書長、中共遼寧省委財經委員會副書記、中共遼東省委財經委員會副書記、中共南滿分局財經委員會副書記、東北行政委員會工業部副部長。
1、呂東,1915-2002,奉天(今遼寧)海城人。1935年入東北大學、北京大學學習。建國后,歷任東北工業部副部長,重工業部副部長,冶金工業部副部長、部長,第三機械工業部部長,航空工業部部長,國務院機械工業委員會第一副主任,國家經委副主任、主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顧問、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等職。1988年呂東同志創辦了中國工業經濟協會(后改為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先後任會長、名譽會長。他是新中國工業界最早的重要領導者,是新中國工業經濟建設、改革和發展的重要組織實施者,他的名字是與新中國工業經濟緊緊連在一起的。是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
呂東同志是我國冶金工業的奠基人之一,他在我國冶金工業的布局、生產科研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都有很多很好的建樹。當我們今天為我國鋼鐵產量居世界第一位而自豪的時候,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呂東同志的貢獻。呂東在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后認為,礦山和工廠不同,它的生產對象是地下資源,資源是會逐漸耗竭的,因此提出了“礦山為首、地質先行,大礦大建、富礦先建,採掘並舉、掘進先行”等等觀點。這些思想至今仍然閃爍著熠熠光輝,不失為我國冶金工業發展的寶貴經驗。呂東同志很早就注意到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他認為,要維持礦山的生產能力,就必須在基本建設方面保證一定數量的投資。錢從哪兒來?他創造性地提出了“維持礦山簡單再生產的費用”(簡稱“維簡費”)的主張。就是說,每生產一噸礦石,從成本中提取規定數量的費用,以礦養礦,用於維持礦山的簡單再生產。這一思想的提出和執行,使得不能再生的礦山資源得以有序利用。
50年代,黨中央發出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自行研製“兩彈一星”的號召。組織研製軍工所需金屬材料,又成為呂東同志的一項艱巨任務。他總是身先士卒,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終於為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核潛艇以及殲擊機和其他常規武器的製造,提供了足夠數量和質量合格的新型材料。1958年,毛主席、黨中央決定自行研製我國第一台萬噸水壓機,沈鴻同志提出要搞全焊接結構的萬噸水壓機。這種水壓機的主要材料是厚鋼板,而這種鋼板國內沒有企業能生產,進口又進口不到。呂東馬上給鞍鋼的領導打電話。其實,當時鞍鋼的設備是不能生產這麼厚的鋼板的。鞍鋼的同志們想了很多辦法,改進了工藝,終於在原有的設備上軋出了萬噸水壓機所需要的厚鋼板。
呂東同志擔任航空工業部部長是在“文革”剛剛結束不久的1977年。面對遭到空前破壞的我國航空工業,他針對航空產品的特殊性提出了“質量第一”的思想,他組織了一系列電話會、現場會和展覽會,並制定了各種保證產品質量的規章制度,採取了各種有力措施。通過兩年大抓質量工作,到1979年,航空部門所有企業都完成了質量指標,全行業綜合廢品率降到歷史最低水平。呂東提出了“生產一代、開發一代、預研一代”的發展戰略。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生產出了殲7、殲8、運7、運8、直9等較先進的飛機,使我國航空工業迅速擺脫了“十年動亂”造成的困境,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而“質量第一”和“三個一代”則成為我國很多企業的發展戰略。
1980年,國家設立了機械工業委員會,呂東同志擔任第一副主任;機械委撤消后,他擔任國家經委主任。呂東同志的工作千頭萬緒,他抓機電產品出口。80年代以前,我國的出口產品主要是原料和低級的粗加工產品,機電產品出口的比重很小。呂東同志向國務院提出建議,將機電產品出口作為戰略性任務來抓。後來,國務院成立了機電產品出口辦公室,呂東同志又具體抓了出口產品、出口基地、出口政策等各項工作。從1984年至今的近二十年,機電產品出口猛增了80倍,如今我國的機電產品已經佔據全國出口產品的半壁江山。這其中,呂東同志功不可沒。
呂東同志長期領導工業,關於中國工業的發展道路,是所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為了給編製“八五”規劃獻計獻策,呂東同志撰寫了《實現我國工業從粗放經營到集約經營的戰略轉移》的發言稿,提出了“從速度型向效益型、科技先導型、資源節約型轉變,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工業所要解決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也是中國工業現代化必須過好的一關”。1990年1月,《人民日報》發表了這篇文章,並且就這一問題開闢專欄開展討論,半年多的時間裡,許多知名人士參加了討論,發表了有見解的文章。1995年,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把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作為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轉變之一。
改革工業管理體制,是呂東同志思考的又一個重要問題。呂東同志多年前就敏感地認識到,對於工業來說,應該是三個層次的管理,即政府對工業的宏觀管理、行業組織的自律性管理、企業的自主管理。為此,他於1988年創辦了中國工業經濟協會,后改名為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為轉變政府職能,推動我國工業管理體制由部門管理向行業管理做了大量工作,進行了有效的實踐。現在我國國家機構的改革,政府職能的轉變,基本上是循著這個思路和框架進行的。
呂東同志是一位運籌帷幄、善於領導、勇於開拓的人。他對工作、對事業兢兢業業,對同志、對幹部熱情幫助,抓工作抓得具體、深入,對職工關心備至。在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呂東同志多次到職工食堂“下廚”,了解職工們的伙食情況。當有人反映部機關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時,呂東同志親自來到傳達室,接待上訪的群眾。他精力充沛、記憶力強,工作雷厲風行。他每年都要抽出大量時間深入基層搞調查研究,這個工作作風一直堅持到暮年。我國工業界老前輩薄一波同志讚譽他“是一個重視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人”、“是一個勤於學習、善於思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