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鄉
雲南省紅河州紅河縣下轄鄉
甲寅鎮土司時期稱為瓦渣,位於雲南省紅河州紅河縣境中東部,鄉人民政府駐地甲寅寨距縣城迤薩37公里,東與石頭寨鄉接徠壤。
甲寅鄉
甲寅鎮位於縣境中東部,海拔在760—2342米之間,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年平均日照1060.7小時,年平均晴天日數為280天,年平均陰天數為55天,最高氣溫32.5℃,最低氣溫-1℃,年平均氣溫14.1℃,年平均降水量1311.8毫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立體氣候特徵十分明顯;土壤多為中性,適宜種植水稻、玉米、黃豆,養殖牛、羊等。
截至2008年,全鄉轄6個村委會,41個自然村,85個村民小組。即:
1、甲寅村委會,轄8個自然村,22個村民小組,即:甲寅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一至十二組)、俄打自然村、美東自然村(一、二組)、石頭寨自然村、二丙丁自然村、可佐紅自然村、洛瑪壩自然村、清東自然村(一、二組)、甲寅街道(為一個組);
甲寅鄉
3、龍普村委會,轄6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即:舊寨自然村(一至四組)、新寨自然村、拉車自然村、麻栗寨自然村、永興自然村、邑宜都自然村(一、二組);
4、龍美村委會,轄8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即:新寨自然村(一、二組)、舊寨自然村(一、二組)、上寨自然村、壩安自然村、金竹林自然村、大龍舊寨自然村、大龍新寨自然村、大龍瑤寨自然村(一、二組);
5、他撒村委會,轄8個自然村,20個村民小組,即:鄧腳自然村(一、二組)、他撒自然村(上、中、下寨共五個組)、娘吉上寨自然村、娘吉下寨自然村、浪水自然村(一、二組)、唐咀自然村、女草自然村(一、二組)、綠樹格自然村(一至六組);
6、阿撒村委會,轄6個自然村,14個村民小組,即:作夫自然村(一至四組)、下寨自然村(一、二組)、中寨自然村、上寨自然村(一、二、三組)、龍宗自然村(一、二組)、阿庫自然村(一、二組)。
2015年,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96億元,增長2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億元,增長412%;公共財政總支出3719萬元,增長4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950元,增長22%;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47萬元,增長32%;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款餘額1.965億元,增長20.7%;完成招商引資1.9億元,向上爭取資金176.5萬元;農民人均有糧326公斤。
有小學21所、中學1所、中心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室6個。
甲寅鄉
2015年,全鎮產業發展成效顯著。建成萬畝香蕉園、哈尼山鄉現代農莊、方圓現代農莊等項目,著力打造民族文化和旅遊產業。全鎮完成種植面積44523畝,以“一米一菜一果”為重點,大力發展優質梯田紅米、特色蔬菜、林果等產業。全年種植紅米6000多畝、蔬菜4487畝,建成棕櫚苗圃示範基地2個,發展香蕉1萬多畝、芒果1200畝、葛根1800畝、板藍根1000畝、草果1000畝,在旅遊環線上種植桃樹2.7萬株、櫻桃5000株、李子3000株,補植補造林地1000多畝、森林撫育2000畝;完成肉豬、牛、羊、家禽出欄(籠)分別為46469頭、4351頭、2087隻、203750羽,肉類總產量4607噸,禽蛋產量58噸,畜牧業產值達到10756萬元。
全鎮企業以棕絲和芭蕉芋加工企業為主,兼有花崗岩開採、機電維修、食品加工、餐飲業、建材銷售等行業。2008年,全鄉鄉鎮企業256個,其中個體工商戶248戶,私營企業8個,年末從業人員640人,鄉鎮企業完成營業收入1810萬元,比上年增長33.6%。
甲寅鄉
甲寅鄉
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立體氣候突出。年平均氣溫14.1℃,年平均降雨量1310.1毫米。植被多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面積31668畝,森林覆蓋率為34.3%。擁有林地4119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59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6畝,主要種植棕櫚、梨、桃、花椒、柿花等經濟林果。
甲寅鄉
甲寅汽車客運站
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更多的財力向民生領域傾斜,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全年發放各項惠農補貼190.9萬元,其中,農資綜合補貼101.6萬元、農作物良種補貼29.5萬元、退耕還林補助41.6萬元、生態公益林補償18.2萬元。為民服務工作。建成為民服務中心1個、村級服務站6個、村組民事代辦點85個,為群眾辦理實事1.3萬餘件。完成甲寅、龍普、他撒村委會辦公樓修繕,建成10個村組活動場所。教育事業。建成龍普、龍美、他撒幼兒園並投入使用,開工建設龍美金竹林小學、甲寅中心幼兒園以及甲寅中學綜合樓、教學樓和食堂。鞏固“兩基”成果,全鎮小學、中學入學率分別為100%、99.48%,保學率99.5%、98.5%,兌付半寄宿制貧困家庭學生生活補助161.3萬元,發放“兩免一補”資金175.1萬元、惠及2029名學生。為振興甲寅教育事業、激發人民教師的工作熱情,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十佳教師和優秀教師進行了表彰。
甲寅鎮充分利用本鄉民族文化資源和旅遊資源優勢,組建各種形式的民族民間歌舞表演隊,認真開展民族文化宣傳活動和各種民族節慶活動。全鎮群眾性民族民間文藝隊達30餘支,多次在縣內外演出,深受群眾的歡迎。鎮黨委、政府組織本地民族文化資源,廣泛開展其他各種形式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使全鎮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健康蓬勃發展。以村委會、學校、文體衛場所、購銷店“四個亮點”為依託,利用各村相繼建成的文體活動中心和黨員活動室,充分發揮科技、治安、文藝、宣傳“四支隊伍”的作用,使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向縱深推進。全鎮基層整體防範工程建設得到鞏固,村組落實了綜治、治保、調解組織人員,措施到位,經費保障,工作開展正常,發揮了基層治安隊伍作用,治安改革明顯好轉。年內成功地舉辦了“哈尼長街宴”系列活動,豐富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為宣傳和打造“民族文化大鄉”品牌打下了良好地基礎。
建成3個農家書屋、4個村級籃球場、7個活動廣場,農村文藝隊達到46支400餘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曬村規·賽文明”活動,實現各村村規民約全覆蓋。制訂《甲寅人民公約》、樹立“善行義舉榜”,評選出10名善行義舉模範人物並進行表彰,在全鎮各族群眾中形成了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的良好氛圍。老博村成功創建為全國文明村,作夫村被評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和雲南省歷史文化名村。
截止2015年,投入1300餘萬元實施了以特色產業、基礎設施、人居環境、基層組織建設等7大工程為主的扶貧開發整鄉推進項目。圍繞縣委“房、糧、經、養、工、學”六項精準扶貧措施的要求,通過精準識別扶貧對象、精準幫扶到村到戶、精準制定富民產業,紮實推進精準扶貧。按照“掛包幫、轉走訪”工作要求,省州縣鎮515名領導幹部與1377戶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建立精準扶貧管理檔案,實現了每一個貧困村都有領導和單位掛包,每一戶貧困戶都有領導幹部結對幫扶。投入700餘萬元將麻栗寨村打造為全鎮精準扶貧示範村。
成立綜治維穩領導小組,與各村委會、中小學、衛生院簽訂維穩責任書,落實綜合治理責任制,抓好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網格化建設,加大防邪、禁毒防艾宣傳力度,加強特殊人群管控,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93件,涉及土地、鄰里、婚姻等糾紛,調處成功率達98%。強化安全生產責任意識,成立安全生產工作領導小組,與各村委會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與各村組、中小學、衛生院及車主簽訂道路交通安全責任書,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開展了“關注安全,平安是福”為主題的安全生產宣傳活動,加強安全生產專項治理,全年無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