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縣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轄縣

紅河縣位於雲南省南部,紅河上游南岸,隸屬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處東經101°49'-102°37',北緯23°05'-23°27'之間,縣境東面和南面分別與元陽縣綠春縣接壤,北面與石屏縣隔紅河相望,西鄰思茅市墨江縣,西北面與玉溪市元江縣相連。東西最大距離81公里,南北最寬處40公里,國土面積2034平方千米。縣城駐地迤薩鎮。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紅河縣常住人口為284607人。

紅河縣境內居住有哈尼族、彝族、傣族瑤族等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紅河縣總人口的94%,其中哈尼族佔75%。主要特產有葛根粉、小芒果等。2020中國夏季休閑百佳縣市。2020年5月17日,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2021年8月,入選國家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歷史沿革


紅河縣
紅河縣
唐(南詔)時,有官桂思陀部、鐵容部等部落崛起,隸屬於南詔通海都督府。
宋(大理)時,被列入“三十七部蠻”,屬秀山郡。
元代,先後隸屬於和尼路和元江路,其間曾設落恐萬戶、溪處副萬戶,屬南路總管府,推行羈縻政策
明朝洪武年間,正式在境內建立世襲土司制度,分別封設虧容甸、思陀甸、落恐甸、溪處甸、瓦渣甸和左能甸6個長官司,均屬臨安府,為雲南邊疆諸縣土司較多的地區之一。
從清代直到民國時期,除迤薩、浪堤等地屬元江府(州、縣)管轄外,其他均為土司區域,先後隸屬臨安府和建水、石屏州(縣)領轄。
2020年5月16日,雲南省人民政府發布通知,正式批准昭陽區等31個縣(市、區)退出貧困縣序列。紅河縣已達到貧困縣退出標準,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現批准退出貧困縣。
2021年8月,被確定為雲南省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紅河縣地處雲南省紅河西南部,紅河中游南岸。東接元陽縣,南連綠春縣,西與元江縣、墨江縣接壤。北與石屏縣隔紅河相望,地處三地州六縣接合部。東西最大距離81公里,南北最寬處40公里,國土面積2019平方公里,縣政府駐地迤薩鎮。

地貌

境內峰巒起伏,溝壑縱橫,紅河繞縣境北緣奔流而過。境內地勢大致中部高,南北低,96%的面積為山地,一般海拔在1000-2000米之間,最高的山是東南部的么索魯瑪大山,主峰海拔2745.8米,最低點為東北邊緣的曼車渡口,海拔259米。

氣候

紅河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類型,立體氣候十分明顯。全年平均氣溫20.9℃,年降雨量945.3毫米。年平均氣溫11.2-23.4°C,立體氣候較明顯,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降水量懸殊較大,北部低山河谷地帶為700-900毫米,南部山區為1500-2000毫米,全縣年均降水量1340毫米。常出現冬春少雨易乾旱,夏秋多雨,時有山洪發生的現象。

自然資源


動植物資源

境內森林資源豐富,林木種類繁多,且多為闊葉林,其中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有野茶樹大樹杜鵑等十餘種。野生藥用植物有楊梅皮、枳實何首烏等。主要植物有雲南松思茅松油杉、桅木、樺木等。野生動物種類較多,其中有不少列為國家保護動物。境內主要動物有蟒蛇、懶猴、黑冠長臂猿、馬來熊金錢豹等。

礦產資源

境內礦藏主要有石膏、大理石、花崗石、石棉、煤、水晶石等,尤以石膏為冠,其中石膏儲量1.19億噸,硫酸鈣含量一般為80%,最高達90%,屬少見的高品位露天富礦。金屬礦主要有銅、鉛、鐵、金等,其中銅蘊藏量11萬噸,屬斑岩銅礦

水利資源

境內有大小河流20餘條,主要河流8條,分屬紅河水系、李仙江水系和藤條江水系,全年地表水徑流量12.66億立方米,地下水徑流量4.03億立米,水能資源蘊藏量19.78萬千瓦。地下水出水量約4億立方米,全縣人均佔有水量為中國平均值的2倍。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1年5月,建立縣人民政權,設紅河縣。元江下游為紅河,故名。
1957年前,屬蒙自專區和紅河哈尼族自治區;
1957年後,屬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000年,設有13個鄉、1個鎮、91個村委會、826個自然村。縣城迤薩鎮,在清朝乾隆以後就逐漸形成集鎮。縣人民政府建立后,設縣治。
2000年,紅河縣轄1個鎮、13個鄉。
2001年,紅河轄1個鎮、12個鄉、1個民族鄉。
2005年,紅河縣撤銷迤薩鎮和勐龍傣族鄉,設立新的迤薩鎮。
2008年,紅河縣轄迤薩1個鎮12個鄉,3個社區,88個行政村,822個自然村。

轄區

紅河縣轄1個鎮、12個鄉:迤薩鎮、甲寅鄉寶華鄉洛恩鄉石頭寨鄉阿扎河鄉樂育鄉浪堤鄉、大羊街鄉、車古鄉架車鄉、垤瑪鄉、三村鄉。
2016年1月11日上午,樂育舉行撤鄉設鎮揭牌、授印儀式。

人口民族


根據中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紅河縣總人口267627人,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佈。
2008年,紅河縣總人口28.78萬人,其中:哈尼族223081人,彝族40788人,傣族8465人,瑤族2013人。
2010年,中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紅河縣總人口總人口29.65萬人。
2016年,紅河縣常住人口30.98萬人,比上年增長0.52%。人口出生率15.9‰,人口死亡率7.52‰,人口自然增長率8.38‰;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23.2%。戶籍人口統計數據顯示:年末全縣總戶數81221戶,總人口341870人,分別比上年增加109戶、5592人。其中:男性179890人、女性161980人;鄉村人口318254人、城鎮人口23616人;少數民族人口329510人,佔96.38%,其中:哈尼族273260人、佔79.93%,彝族44280人、佔12.95%,傣族8679人、佔2.54%,瑤族2917人、佔0.85%。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紅河縣常住人口為284607人。

經濟


綜述

2016年,紅河縣實現生產總值(GDP)353853萬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12.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15016萬元,增長5.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04646萬元,比上年增長24.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34191萬元,比上年增長10.0%。2016年紅河縣三次產業結構比重32.5:29.6:37.9,較2015年的三次產業結構34.5:27.4:38.1有所優化。實現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1452元,比上年增長11.8%。三次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18%、46%、36%,分別拉動GDP增長2.25個、5.75個、4.5個百分點。實現非公經濟增加值168630萬元,比上年增長14.7%,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47.7%。單位GDP能耗下降3.08%。
全年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887729萬元,比上年增長24.8%,全年施工項目380個,比上年增長49.0%,其中:新開工項目324個,比上年增長55.8%。完成投資中,產業投資254675萬元,比上年增長35.3%,占投資總額的28.7%,較2015年提高2.2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完成投資分別為:第一產業114775萬元,比上年增長4.3%,占投資總額的12.9%;第二產業50784萬元,比上年下降2.9%。佔5.7%;第三產業719852萬元,比上年增長31.3%,佔81.1%。按行業分:農林牧漁業及其服務業完成投資114775萬元,占投資總額的12.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28779萬元,佔3.2%;批發和零售業投資17184萬元,佔1.9%;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69766萬元,佔7.9%;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投資235745萬元,佔26.6%;科教文衛投資66527萬元,佔7.5%;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投資55436萬元,佔6.2%;居民服務業投資19260萬元,佔2.2%。
2020年,紅河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0.48億元,同比增長4.3%。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8億元,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0.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9.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6億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36元,同比增長3.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30元,同比增長8.4%。

第一產業

2016年,紅河縣實現農林牧漁及其服務業總產值181062萬元,按可比價比上年增長5.8%,其中農業產值67012萬元,增長5.0%;林業產值11885萬元,增長5.7%;牧業產值92766萬元,增長6.4%;漁業產值6489萬元,增長4.9%;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910萬元,增長8.0%。農作物播種面積595797畝,同比下降0.08%。糧食播種面積345000畝,同比下降0.2%;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57942畝,增長1.2%,其中:甘蔗面積70751畝,下降6.7%;木薯面積33349畝,下降25.3%。糧經種植比例為68.6%︰31.4%。
年末大牲畜存欄116886頭,比上年增長17.5%;年末肥豬出欄610006頭,同比增長15.1%;牛出欄47007頭,同比增長18.3%,山羊出欄52851隻,同比增長17.6%。全年肉類總產量56651噸,同比增長7.9%,其中:豬肉產量45779噸,增長7.0%;牛肉產量4922噸,增長10.5%;羊肉產量1495噸,增長23.5%,禽肉產量4455噸,增長9.3%;禽類養殖規模不斷壯大,家禽出籠2550014隻,比上年增長9.7%;禽蛋產量2903噸,增長26.4%。水產品產量4580噸,增長2.3%。
全縣年末農村勞動力總資源178354人,比上年增長2.3%;總耕地面積242197畝,比上年增長2.7%;有效灌溉面積11320公頃,水庫蓄水量3610萬立方米,水利工程供水量10500萬立方米;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9268噸,增長1.8%;農村用電量4173萬千瓦時,增長0.4%。
全年實現鄉鎮企業營業收入96275萬元,比上年下降6.9%;實現鄉鎮企業增加值26561萬元,下降1.9%;上交稅金2327萬元,下降25.6%;從業人員6640人,下降0.2%。

第二產業

2016年,紅河縣全年縣域工業總產值147384.3萬元,比上年增長20.1%,其中:輕工業105089.3萬元,增長14.4%,重工業42295萬元,增長37.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69787萬元,同比增長30.7%;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總產值77597.3萬元,增長12.0%。全部工業企業產銷率達94.51%,比上年同期下降0.2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1147.6萬元,同比增長20.7%;利稅總額3515.5萬元,同比增長115.7%,利潤總額-1860.7萬元。
全年縣域工業增加值26504萬元,同比增長27.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20069萬元,同比增長46.9%。新增企業、新興產業成為實現全縣工業增長的新引擎。全年全縣新納規工業企業2戶,新增工業增加值1533萬元,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7.6%。
資質以內建築業企業實現建築業總產值46690萬元,同比增長22.5%。

第三產業

2016年,全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6229萬元,同比增長12.5%。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49562萬元,增長14.8%,限額以下單位消費品零售總額46667萬元,增長10.1%。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5941萬元,增長12.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4714.6萬元,增長9.4%。按消費形態分,批發業實現銷售額1457萬元,同比增長12.0%;零售業實現銷售額76835萬元,同比增長11.8%;住宿業實現銷售額2911萬元,同比增長34.0%;餐飲業實現銷售額15026萬元,同比增長12.4%。
年末全縣共有註冊個體經營戶4559戶,比上年同期增長3.9%;從業人員8084人,比上年增長8.2%。私營企業746戶,增長37.4%;從業人員3453人,比上年同期增長20.4%。
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53.71萬人次,其中:接待海外遊客1168人次,同比增長26.4%;國內遊客53.59萬人次,同比增長39.6%;實現旅遊業總收入5.55億元,同比增長52.1%。
全年共引進招商項目93個,省外到位資金318824萬元,同比增長4.5%。
全年實現地方公共財政預算總收入23558萬元,比上年增長12.4%,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599萬元,同比增長10.3%,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13008萬元,同比下降1.3%。
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74234萬元,比年初增長13.6%。其中:住戶存款248159萬元,同比增長15.7%。各項貸款餘額164746萬元,比年初增長16.11%。其中:短期貸款32366萬元,下降12.2%。
全年各類保險公司保費收入3688萬元,比上年增長13.2%;各項已決賠款1218萬元,比上年增長75%。

文化


綜述

2016年,全縣共有文化事業機構18個,其中:農村電影發行管理站1個,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文化館1個,哈尼梯田管理辦公室1個,各類文化站、群眾文藝組織135個;文化機構從業人員69人。
全縣廣播覆蓋率達99.01%、電視覆蓋率達99.1%;無線覆蓋發射台12座,其中:縣級1座,鄉級11座。發射機總功率3070瓦,其中:電視發射機功率1670瓦,廣播發射機功率1400瓦。全面放映1032場農村公益電影

節慶

姑娘節
每年農曆三月插秧完畢后的第一個屬猴日,奕車人都要舉行“三月節”,外界稱“姑娘節”,哈尼語稱“仰阿娜”。
姑娘節這天,一大早來自十村八寨的人們,穿上盛裝聚集到孟子紅都山(姑娘山),村寨德高望重的長者組織舉行祭祀儀式,壯年男士為遠方來的客人準備伙食,盛裝的年青男女們跳奕車舞、吹笛、彈弦、唱山歌、找對象。遠道而來的賓客們觀看著奕車人獨特的祭祀活動、原生態歌舞展演,品奕車風味,整座姑娘山,歡歌笑語。
阿細跳月節
每年陽曆4月8日是彝族支系阿細人的“阿細跳月節”。阿細跳月是彝族支系阿細人中最普及並引以為豪的民間舞蹈,是阿細人舉行各種慶典必不可少的舞蹈,也是阿細人娛樂、交際和擇偶的重要媒介。阿細跳月分老人舞和青年舞。
花山節
每年農曆正月初二是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花山節,又稱“踩花山”。
花山節有“立桿”、“祭桿”、“鬧桿”、“收桿”四個程序,每個程序都有特定的內容。其中“祭桿”以肅穆的儀式為主,而“鬧桿”則為熱烈的民俗歡慶活動。在“鬧桿”期間,苗族同胞跳蘆笙舞,演練武術,對唱民歌,舉行爬桿、鬥牛、倒踢腳、打陀螺、斗畫眉等比賽。

服飾

民族服飾是一個民族的形象標誌,哈尼族婦女的服飾上穿左大襟元領短衣,以布條和銀幣、銀珠做扣。下身穿著各地不一,分長褲、短褲和摺裙幾種。盛裝時外穿坎肩一件,系花圍腰,打花綁腿,用銀鏈和成串的銀幣做胸飾,戴銀耳環或耳墜,手腕上戴銀制方鐲或扭鐲。生育后的女子,多將髮辮纏繞於頂,用青布或藍布纏頭;少女的服飾則多垂辮,頭戴青布或藍布製作的小帽,上鑲銀泡、料珠。

特產

小芒果
在勐龍河畔傣族村寨,生長著一種本土小芒果,形如豬腰子狀,成熟時色澤鮮黃,汁甜味香,每年五六月份,是小芒果成熟季節,傣族群眾把它運到縣城迤薩出售。
葛根粉
紅河生產的優質葛根粉,獲得2008年全州優質旅遊產品。葛根主要食它的塊莖,可生食也可熟食,可起到清涼解毒的功效。如果將它加工成澱粉,又是一種最佳保健食品。加工葛根粉工藝簡單,先把它洗凈粉碎,加水攪拌過濾,除去雜質后讓它沉澱於缸底后,將水潷干,取出澱粉曬乾,擂成粉末,就成了白生生的葛根粉。
小黃牛乾巴
紅河迤薩小黃牛乾巴,最早就是當地傣族和仆拉人(彝族支系)的一種上等食品。人們把當地飼養的小黃牛宰殺后,選用精肉切成條,放入食鹽、辣椒、花椒、茴香子、再兌上少量白酒等佐料,放入盆中漚上兩三個小時再拿出來曬乾就腌製成乾巴。到田地里勞動,帶上一包冷飯,裡面放著一塊烤熟的乾巴,不用其它菜肴,冷飯下乾巴,十分有味。

交通


2008年,紅河縣交通建設完成投資11345萬元,元陽—紅河二級公路紅河段投資4000萬元。啟動建設凹腰山經樂育至寶華水泥路、大白能至車古、墨綠公路紅河段項目。完成10條140.3公里農村公路通達工程建設。改造7條蔗區公路,完成洛恩、阿扎河、浪堤、垤瑪4個鄉客運站點建設。年末公路通車里程(含省管公路)1212.3公里,其中:省道79.5公里,縣道517.8公里,鄉道521.4公里,村道93.6公里。擁有客運車輛84輛,貨運車輛298輛。完成客運量45.2萬人次,客運周轉量4228萬人公里;貨運量40.2萬噸,貨運周轉量2526萬噸公里。
境內公路交通線:
①昆明市-(222km)元江縣-(54km)紅河縣
②昆明市-(142km)彌勒縣-(136km)箇舊市-(52.7km)元陽縣-(66km)紅河縣
③昆明市-(257km)石屏縣-(69km)紅河縣
④昆明市-(257km)石屏縣-(52.3km)建水縣-(83.1km)元陽縣-(66km)紅河縣
⑤普洱市-(159km)墨江縣-(193km)紅河縣
⑥版納州-(269km)江城縣-(156km)綠春縣-209km)紅河縣
⑦蒙自縣-(37.2km)箇舊市-(52.7km)元陽縣-(66km)紅河縣
2016年,紅河縣全縣通公路里程1194.071公里,其中省道76.18公里,縣道454.056公里,鄉道588.771公里,村道75.064公里。全年貨運量48.99萬噸、客運量44.84萬人;貨運周轉量6663萬噸公里、客運周轉量133444萬人公里。

社會


教育

2016年,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57所,其中幼兒園38所(含民辦7所),小學201所(含完小97所、教學點104所),普通高中1所,九年一貫制1所、初級中學13所,中等職業學校3所(職業高中學校、進修學校、紅河哈尼梯田文化傳承學校)。在校學生57803人,其中高中生3398人,職高生176人,初中生13146人,小學生33551人,在園兒童7532人,教職工3043人,各級各類校舍建築面積458052平方米。

衛生

2016年,全縣擁有衛生機構數22個;衛生機構床位數752張,每千人擁有醫院床位數2.44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609人,每千人擁有衛技人員1.63人;傳染病發病率240/十萬人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14.18%;無害化衛生普及率13.51%。

郵電

2016年,紅河縣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8341.5萬元,比上年增長12.4%。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765戶,同比下降20.9%;移動用戶117515戶,同比增長9.1%。網際網路用戶13517戶,同比增長34%。

社保

2016年,紅河縣全縣共有集中供養福利院、敬老院7所、835個床位;全縣共有城市低保對象2006戶4065人,全年累計發放低保金1592.4788萬元,月人均補助308.49元;共有農村低保對象24133戶43588人,全年累計發放保障金8050.4601萬元,月人均補助160元;發放醫療救助資金184.95萬元;發放臨時急難救助金481.1萬元;供養五保對象2272人,發放五保供養金852.6萬元;全縣共有277861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率達98.97%,共籌措基金14974萬元;全縣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4662人,養老保險費實際征繳1664萬元;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員10207人,共征繳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4659萬元;共支付醫療保險基金3824萬元,累計結餘2794萬元,全縣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9326人,征繳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費527萬元,支付醫療保險金344萬元,累計結餘1132萬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64625人,參保率達82.83%。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47%。社會福利與保障體系得到不斷完善。

人民生活

2016年,紅河縣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全年全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57元,比上年增長9.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38元,比上年增長10.9%;農民人均有糧300公斤,與上年持平;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852.46元,人均居住面積18.21平方米。

旅遊


紅河縣境內主要居住著哈尼、彝、傣、瑤等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縣總人口的94%。素有“江外僑鄉、歌舞之鄉、棕櫚之鄉”的美稱,縣境內有被譽為世界哈尼梯田之最的寶華撒瑪壩萬畝梯田;有舉世矚目的哈尼長街宴;有被國家地理雜誌評選出的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大羊街;有被國務院批准的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阿扎河鄉普春的哈尼族多聲部;有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樂作舞”;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哈尼奕車文化。
寶華撒瑪壩萬畝梯田
寶華撒瑪壩萬畝梯田位於紅河縣寶華鄉,距縣城38公里。梯田總面積1.4萬餘畝,4300多級梯田,最低海拔600米,最高海拔1880米。據史料記載:紅河縣境內的梯田為寶華鄉落恐土司第一代吳蚌頗率眾開墾的哈尼梯田,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這1.4萬多畝的梯田屬四個鄉鎮,21個村委會,是4萬多人的糧倉。梯田一年四季都呈現出不同的景色,美如仙境。
撒瑪壩萬畝梯田,是站在一個視角點能將萬畝梯田盡收眼底的唯一觀賞區。
長街宴
長街宴是哈尼族的一種傳統習俗,每年農曆10月10日左右,昂瑪突節來臨,哈尼人會在山寨里擺上酒席,一起歡度節日。在擺酒慶祝時,百來張桌子排在一起,恰似一條長龍,“長街宴”也因此而得名。
昂瑪突節是哈尼族人民祭護寨神、拜龍求雨的節日,也是作為庄稼人的哈尼族人們最盛大的節日,節日當天,家家戶戶要做黃糯米、三色蛋、豬、雞、魚、鴨肉、牛肉乾巴、麂子乾巴、肉鬆、花生米等近40種哈尼族風味的菜肴,準備好酒,抬到指定的街心擺起來,一家擺一至二桌,家家戶戶桌連桌沿街擺,擺成一條700米多長的街心宴(當地人稱長龍宴或街心酒),是中國最長的宴席。
樂作舞
樂作舞,又名“萬人長街歌舞節”,意為“大家一起跳舞”,起源於紅河流域南岸的紅河縣阿扎河鄉垤施、洛孟。據考,已有上千年歷史。紅河縣14個鄉鎮的823個自然村中有622個村子都流行樂作舞,94個村委會中有75個成立了樂作舞隊伍。其中,阿扎河鄉每年7月都有一次“苦扎扎長街舞”,全鄉各村都組織群眾一起跳樂作舞和農耕舞,預祝來年人畜興旺,五穀豐登。

獲得榮譽


2020中國夏季休閑百佳縣市。
2020年7月29日,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紅河縣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