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科,醫學名。清代太醫院有九科。即大脈、小方脈、傷寒、婦人、瘡瘍、針灸、眼、咽喉、正骨九科,各科有御醫、吏目、醫士專治。
九科
中國古代
醫學分科的總稱。
北宋嘉祐五年(1060年)始分醫學為九科。即大方脈(內科)、小方脈(
兒科)、風科、
產科、
眼科、
瘡腫科、口齒咽喉科、
金鏃兼書禁科、金鏃兼折傷科。
元豐改制后,將重疊的金鏃兼折傷科撤消,又增加
針灸科仍為九科。此制一直沿襲至宋末。清初沿襲明末制度分醫學為
十一科。
嘉慶二年(1797年)改為九科。即:大方脈、傷寒、婦人、小方脈痘疹、瘡瘍、眼科、口齒咽喉、針灸、
正骨。嘉慶六年(1801年)以後,醫學分科還有
八科、
七科、
五科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