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7條詞條名為楊梅的結果 展開

楊梅

中藥

楊梅,中藥名。為楊梅科楊梅屬植物楊梅Myricarubra(Lour.)Sieb.et Zucc.的根、樹皮及果實。根及莖皮全年可采,去粗皮切片曬乾備用。果夏季成熟時采,鮮用,干用或鹽漬備用。

生理特性


常綠喬木,高可達12m,樹冠球形。單葉互生;葉片長橢圓或倒披針形,革質,長8~13cm,上部狹窄,先端稍鈍,基部狹楔形,全緣,或先端有少數鈍鋸齒,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色稍淡,平滑無毛,有金黃色腺體。花雌雄異株;雄花序常數條叢生於葉腋,圓柱形,長約3cm,黃紅色;雄花具1苞,卵形,先端尖銳,小苞2~4片,卵形,雄蕊5~6枚;雌花序為卵狀長橢圓形,長約1.5cm,常單生於葉腋;雌花基部有苞及小苞,子房卵形,花柱極短。有2枚細長柱頭。核果球形,徑約1.8cm,外果皮暗紅色,由多數囊狀體密生而成,內果皮堅硬,徑約9mm,內含無胚乳的種子1枚。花期4月。果期6~7月。

產地


分佈於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入葯部位


植物的根、樹皮及果實入葯。

採集加工


鮮用或烘乾。

性味


1、根、樹皮:味苦,性溫。
2、果:味酸、甘,性平。

歸經


肺、胃經。

功效


1、根、樹皮:散瘀止血,止痛。
2、果:生津止渴。

主治


1、根、樹皮: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痢疾,胃、十二指腸潰瘍,牙痛;外用治創傷出血,燒燙傷。
2、果:生津止渴。用於口乾,食欲不振。

相關配伍


1、治痢:楊梅燒服之。(《普濟方》楊梅方)
2、治頭痛不止:楊梅為末,以少許搐鼻取嚏。(《本草綱目》)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燒灰;或鹽藏。外用:適量,燒灰塗敷。

禁忌


久食令人發熱,損齒及筋。忌生蔥同食。

相關論述


1、《開寶》:鹽藏食,去痰止嘔噦,消食下酒。干作屑,臨飲酒時服方寸匕,止吐酒。
2、《現代實用中藥》:治口腔咽喉炎症。
3、《中國葯植圖鑑》:對心胃氣痛及霍亂有效。
4、《本經逢原》:楊梅,能止渴除煩,燒灰則斷痢,鹽藏則止嘔喙消酒。但血熱火旺人不宜多食,恐動經絡之血而致衄也。其性雖熱,而能從治熱郁,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