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戶部的結果 展開

戶部

山東省鄉名

戶部鄉位於五蓮縣城東南19公里,334省道北,北接諸城,南臨五蓮山。全鄉共有38個行政村,5357戶,1.72萬口人,總面積10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萬畝,山場面積6萬餘畝。2004年全鄉完成國民生產總值2.4億元,財政收入334.5萬元,人均純收入達3180元。

經濟


2005年全鄉完成國民生產總值3.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83.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152元。先後被市委、市政府及市級各單位授予“六個好”鄉鎮黨委、市科普工作先進鄉鎮、優秀人民調解委員會、全市農村公路改造工作先進鄉鎮、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並連續四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信訪工作“三無”鄉鎮。戶部鄉主產櫻桃、板栗、花生、肉牛、狐狸、水貂、肉雞等諸多土特產,素有“櫻桃之鄉”、“板栗之鄉”的美譽,所產櫻桃、板栗質量高、口感好、產量大,平均年產櫻桃350噸以上,板栗700噸以上,櫻桃、花生分別取得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該鄉還充分發揮傳統優勢和資源優勢,規模發展了肉牛產業,(2013年)肉牛存欄量已達2.5萬頭,年可出欄3萬頭。全鄉特種動物養殖總量3.8萬隻,肉雞出欄量保持了180萬隻的規模。
戶部鄉
戶部鄉
全鄉共有櫻桃70餘萬株,其中大櫻桃20萬株,小櫻桃50萬株,共有大棚櫻桃1萬株,年產櫻桃5000餘噸;隨著山區開發步伐的加快,該鄉板栗生產也得到了較快發展,全鄉優質密植板栗園1.5萬畝,零星栽植板栗20萬株,年產板栗2000噸以上。該鄉還充分發揮傳統優勢和資源優勢,規模發展了肉牛產業,全鄉共引進西門塔爾、夏洛萊、利木贊牛等優質肉牛2000餘頭,改良當地魯西黃牛1500多頭,肉牛存欄總量達5000頭,年出欄肉牛7500頭。全鄉特種動物養殖總量3.5萬隻,肉雞出欄量保持了150萬隻的規模。登上五蓮山望海樓頂,東望就會看見波浪翻騰的戶部嶺水庫,該水庫位於鄉駐地東北0.5公里處,總流域棉地面積64平方公里,儲水量4800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5.92萬畝,盛產花鰱、白鰱、鯉魚等水產品,並擁有金沙灘面積50餘畝。水庫群山環抱、山光水色交相輝映,實乃發展水上旅遊、避暑、垂釣、休閑的好去處。

人口數據


總人口12616
6563
6053
家庭戶戶數4119
家庭戶總人口(總)12399
家庭戶男6391
家庭戶女6008
0-14歲(總)2259
0-14歲男1171
0-14歲女1088
15-64歲(總)8944
15-64歲男4671
15-64歲女4273
65歲及以上(總)1413
65歲及以上男721
65歲及以上女69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1787

行政區劃


戶部村黃巷子村黃庄溝村龍灣頭村
時家溝村王家大村上溝村黃崖川村
梁家莊子村邱家店子村庄溝村胡林村
宋家村井家莊村竇家莊村苗家莊村
澇窪村石窪村大馬安前村小馬安前村
少山村吳家莊子村臧家槎河村高閣庄村
東山村井家溝村松崖村松朵山村
大劉家槎河村小劉家槎河村魏家溝村楊家峪村
接石子村上五台村中五台村蘭峪村
玉帶村三里溝村西窯溝村邰家槎河村

自然資源


龍潭飛瀑
龍潭飛瀑
戶部鄉位於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五蓮山腳下,這裡空氣清新、環境優美,隨處可見青山綠水、芳草佳卉;觸目可及奇峰異石、古樹幽林,全鄉森林覆蓋率達47%。馬耳雙肩、龍潭飛瀑、神仙門、石餐具等令人神往的自然景觀就有20多處。戶部嶺水庫位於該鄉境內,五蓮山北2.5公里處,是一座總流域面積6.4萬平方公里的中一型水庫,儲水量4800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5.92萬畝,盛產花鰱、白鰱、草魚、鯉魚等水產品,擁有金沙灘面積50餘畝,四周群山環抱,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實乃發展水上旅遊、避暑、垂釣的好去處。開發建設水上旅遊項目,將與五蓮山、九仙山風景區遙相呼應、互為補充,具有極廣闊的旅遊前景。這裡民風樸實,人力資源豐富,僅以鄉勞動保障所為依託,年可輸出富餘勞動力4000人以上。近(2013年)來,該鄉積極與市人才交流中心合作,成功舉辦了三屆農村勞動力轉移對接洽談會,建立了青島、大連等8個農村勞動力輸出基地,並且在輸出人員的同時,該鄉還注重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技能培訓,投資12萬元建起了農村勞動力培訓基地,年可培訓轉移農村勞動力6000人以上,深受外地企業、客商信賴。
該鄉境內公路如網,334省道和即將動工建設的日濰高速公路線縱橫穿越,村村通柏油率達到98%,程式控制電話覆蓋全鄉,30個村安裝了衛星接收閉路電視,加之充足的電力,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的出台,佔地2000餘畝的工業基地的建立等種種有利條件,不僅為我們開發旅遊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而且為前來戶部創業的外地客商提供了用武之地。(2013年),已有五蓮縣五徵車身廠、昱森工貿有限公司、五蓮銀河果汁廠、榮華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五蓮縣金屬焊接材料廠等64家企業落戶該鄉,個體工商戶多達1000餘家。

產業發展


工藝品
工藝品
該鄉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圍繞農民增收、財政增長,大力發展以櫻桃、板栗、桑園黃煙等為主的高產高效農業,狠抓以肉牛、肉雞、蛋雞為主的畜牧養殖業和以狐、貂為主的特種養殖業,有效的推動了全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不斷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2013年),已有五蓮縣五徵車身廠、五蓮銀河果汁廠、五蓮縣塑料廠、五蓮縣金屬焊接材料廠、錦繡工藝品廠、青島花生製品廠等處企業落戶該鄉,總投資萬元,年實現利稅近萬元,其中五徵車身廠年銷售收入突破1.6 億元,實現利稅600萬元。個體工商戶也發展到1000餘家。

社會發展


戶部鄉
戶部鄉
該鄉境內公路如網,兩條幹線縱橫穿越,村村通了程式控制電話,鄉駐地上了有線電視,30個村安裝了衛星接受閉路電視,加之充足的電力,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的出台,佔地500餘畝的工業基地的建立等種種有利條件。隨著村村通道路工程的不斷進行,全鄉共投資347萬元,對王家大村至澇窪、時家溝至大馬安、戶部至三塊石三條連村路進行了升級改造,硬化總長近24公里。同時聘請市、縣專家對鄉駐地進行了高標準規劃,重點抓了商業街建設,(2013年)計劃投資50萬元,著力抓好鄉駐地二橫三縱主街“六化”建設,提高載體功能。圍繞兩山(五蓮山、九仙山)旅遊開發,規劃建設了王家大村至邱家店子旅遊度假服務區,(2013年),以餐飲食宿、旅遊購物、休閑娛樂為主的民營業戶已達20餘家。堅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原則,不斷加大了對教育事業的支持力度。近幾年來,鄉財政投資近100多萬元,對中小學危房進行了改造,補發了教師工資,調動了教師教學積極性,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初中、小學均被評為素質教育目標管理優秀學校,全鄉5處完全小學有4處達到縣級規範化標準,規範化學校比例列全縣第一名。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通過科普知識地推廣、科技陣地地建立、科技人才地培養,三管齊下,用科技做活了三農文章,全鄉共湧現出年純收入過萬元的致富能手3000餘人。2004年,該鄉被評為了市級科普教育先進鄉鎮。積極推廣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合作醫療覆蓋率達80%,有效地解決了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

產業特色


牛經濟

肉牛
肉牛
巧用資金做大“牛經濟”
戶部鄉用10萬元“引水”錢,引來活水100萬元。用這筆錢,從2003年年底起,戶部鄉新發展了16個肉牛養殖小區,養殖專業戶超過500個,肉牛存欄量達5000頭。(2012年),日照市幫扶戶部鄉的單位給了他們10萬元幫扶款。當時,戶部鄉的肉牛養殖經濟已經露出了好苗頭,但10萬元直接借給農民,撐不起幾個專業戶。戶部鄉與當地銀行協商,將這10萬元作為貼息,鼓勵農民貸款養牛,每頭牛政府幫助貼貸2000元,10萬元扶持起20多戶養牛大戶。(2013年),戶部鄉的“牛經濟”發展勢頭良好。“附近收牛的都知道咱這個地方了。牛過了700斤就天天有來問的。”時家溝村的幾個養牛戶說,前一段時間,他們還聯合了其他4個村的養牛戶去了趟諸城學技術。

以工帶商

戶部鄉
戶部鄉
戶部鄉通過資源招商、區位招商、親情招商,先後引進了五徵集團車身廠、昱森工貿有限公司、銀河果汁廠等大小工業項目64處,安排農民工2600餘人。面對一隻只“金鳳凰”在此安家落戶,一些頭腦靈活、市場經驗豐富的農民也從中發現了商機,他們圍繞這些新上的工業項目,做起了商業服務的文章,建飯店、上門市部、建澡塘、開理髮店,數不勝數。短短兩年,已新上各種商業服務項目150餘處,從業人員達400餘人,年人均收入可達5000餘元。新上商業服務行業又帶動起蔬菜、瓜果、養殖等產業的發展,迅速結成“互補、共贏”的“金鏈條”。

“特色”農業

培植壯大畜牧養殖業,實現了由傳統家庭散養模式到規模養殖模式的轉變。為徹底解決庭院式養殖小而散、檔次低、效益差的問題,實現快速增收,該鄉堅持從加大資金扶持入手,鼓勵群眾走大戶小區,規模發展的路子,以苗家莊子、竇家莊子、王家大村等九鳳山畜牧養殖區為龍頭,輻射帶動全鄉新建肉牛養殖小區12處,新發展1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戶150餘家,肉牛存欄量達3萬頭,年可出欄4萬頭。形成了牽著黃牛奔小康的可喜局面。特種動物養殖達到4萬隻,肉雞養殖年出欄180萬隻。靠畜牧業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68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6%。
培植壯大林果生產,實現了由傳統單一增收模式到多元化增收模式的轉變。為切實將林果之鄉的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使之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該鄉從拉長做粗產業鏈條入手,努力實現林果生產在規模種植、觀光旅遊及嫁接改造三個方面效益的統一。其中,以臧家槎河、大槎河為中心新建觀光旅遊大櫻桃園600餘畝,使總規模達到了2000畝,畝均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以上溝、王家大村、戶部村、上五台為中心全年共收穫板栗100萬公斤,總收入達400餘萬元;以魏家溝、井家溝、邰家槎河為中心發展以大小桃、櫻花、板栗、百日紅、柿子等為主的苗圃業900畝,畝均收入達到了7000元,年可實現農民增收630餘萬元,人均增收350元,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生產發展格局。
培植壯大勞務經濟,實現了由依靠傳統農業增收到農工商互動增收的轉變。該鄉堅持走減農富農的路子,內消外轉,內外結合,積極為富餘勞動力轉移創造條件。對內通過深入開展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民營經濟,2007年全鄉共引進或新上技改項目26個,其中投資過千萬元的項目8個,均已開工建設,並逐步形成了機械加工、食品加工和機織加工三大產業,年吸納農村勞動力2000餘人。同時,積極鼓勵、吸納社會資本加快全鄉商貿流通、餐飲服務等三產項目建設,全鄉新增民營經濟業戶80餘家。對外,完善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機構,建立了農村勞動力人才庫,加強對外聯繫與合作,建起了8個勞動力輸出基地,成功舉辦了三屆農村勞動力轉移對接洽談會,加快了勞動力轉移。預計2007年,全鄉可對外輸送農村富餘勞動力4000餘人,年可增加農民收入近4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