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丙的結果 展開

漢語漢字

丙,漢語常用字,拼音為bǐng,本義是魚尾,引申含義為序數第三的代稱,且由於古人將干支與五行相配,“丙”屬火,故又為“火”的代稱。最早見於甲骨文。

基本釋義


1.天乾的第三位,用作順序第三的代稱。
2.火的代稱(五行中“丙”、“丁”屬火)。
示例:付丙(把信件等燒掉)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四】【丙部】丙
位南方,萬物成,炳然。陰氣初起,陽氣將虧。從一入冂。一者,陽也。丙承乙,象人肩。凡丙之屬皆從丙。兵永切。
註:徐鍇曰:“陽功成,入於冂。冂,門也,天地陰陽之門也。

康熙字典

《唐韻》:兵永切,《集韻》、《韻會》、《正韻》:補永切,並音炳。十干名之一。《爾雅・釋天》:太歲在丙曰柔兆。月在丙曰修。《說文》:南方之位也。南方屬火,而丙丁適當其處,故有文明之象。
又《周髀算經》:上天名靑丙,下地曰靑戊。
又張衡《東京賦》:大丙弭節,風后陪乘。註:大丙,神名。
又《集韻》:陂病切,音柄。日名。
《說文解字》“丙”
《說文解字》“丙”
《康熙字典》“丙”
《康熙字典》“丙”
四庫全書本《說文解字》書影 同文書局本《康熙字典》書影 

舉例片語


拼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bǐng名詞魚尾。fishtail《爾雅》:魚尾謂之丙。
假借為天乾的第三位,與地支相配,用以紀年、月、日。the third of the ten “Celestial Stems”《禮記・月令》:其日丙丁。丙戍
古代以十干配五方,丙為南方之位,因以指南方。south《說文》:丙位南方,萬物成炳。丙向
五行中丙丁屬火,因以為火的代稱。丙為陽火,丁為陰火。fire付丙
在可數序列中的第三個。the third丙等
光明。後作“炳”。light《玉篇・丙部》:丙,光明也。
姓。也作“邴”。《史記・齊太公世家》:懿公為公子時,與丙戎之父獵。

字源演變


丙,象形字。“丙”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如圖1所示,甲骨文“丙”字像魚尾,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釋支幹》說:“按甲、乙、丙、丁四字為一系統,乃最古之象形文字。《爾雅・釋魚》曰:‘魚枕謂之丁,魚腸謂之乙,魚尾謂之丙。’乙之象魚腸,丙之象魚尾,可無庸說。”“丙”為魚尾的象形。西周金文曾有一種中間填滿的寫法,如圖2,頗為古拙,但並未進入主流。春秋時期出現另一種異體,在中間人字形的兩側添加飾筆,如圖3,至戰國時期楚系文字,如圖4,是最為繁複的寫法,為後世所不取。但秦代文字在繼承西周金文的基礎上,或作圖7的“丙”,或作圖6的“丙”,從此定了型。漢代隸書分別延續了這兩種構形,楷書則選擇了整體性更強的前者。
丙

書法欣賞

“丙”的篆書書法
“丙”的篆書書法
“丙”的隸書書法
“丙”的隸書書法
“丙”的楷書書法
“丙”的楷書書法
“丙”的行書書法
“丙”的行書書法
“丙”的草書書法
“丙”的草書書法
篆書書法 隸書書法 楷書書法 行書書法 草書書法 

音韻集成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梅縣腔] biang3 [海陸豐腔] biang3 [客英字典] biang3 [台灣四縣腔] biang3 [客語拼音字彙] biang3 [寶安腔] biang3 [東莞腔] biang3 [陸豐腔] biang3
◎ 粵語:bing2
◎ 潮州話:bian2 (píaⁿ)
上古音系
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pqraŋʔ甲文象二石相對並,與竝同源,後轉註爲兩。又史諱通景
廣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兵永庚三開上聲三等開口上三十八梗pi̯ɐŋpĭɐŋpiɐŋpiaŋpɣiæŋpɯiaŋpiajŋbing3piengxpyank辰名爾雅雲太在丙曰柔兆又光也明也又姓風俗通雲齊有大夫丙歜兵永切九
蒙古字韻
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音譯音譯 修正音譯 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ꡎꡞꡃbingpiŋ上聲
中原音韻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庚青齊庚青上聲齊齒呼piəŋ
洪武正韻牋
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補永十八梗上聲
分韻撮要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七英影應益陰上干名又光明也

用法搭配


組詞

付丙、丙綸、丙丁、丙夜、丙酮、二丙、丙殿、魚丙、丙部、丙丙

成語

付之丙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