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庄村

河南省新鄉市鳳泉區大塊鎮轄村

秀才庄村,在新鄉市區中心西北18公里,鳳泉區大塊鎮政府駐地西5公里,新鄉市12路公交終點站。

秀才庄村,人口近萬,總面積約9600畝,耕地面積6600多畝,農業生產以小麥、玉米、為主,兼有蔬菜種植和畜牧養殖。商業以加工貿易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為主。農曆每月逢四逢十有農貿大會。全村聚落為東西長方形,地處太行山衝擊平原,有圍村護田堤,面積70萬平方米。

歷史沿革


秀才庄村,歷史悠久。遠古時期為共工氏部族領地,夏屬冀州之域,商為凡國地,周歸畿內地。春秋屬衛,戰國歸魏,秦屬三川郡。西漢屬山陽縣。東漢、晉、北魏、東魏因之。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山陽縣改凡城縣。清道光年間(1820——1850)屬輝縣西南路。民國16年(1927年)屬於輝縣胡橋鎮。
秀才庄村鳥瞰圖
秀才庄村鳥瞰圖
1948年秋劃歸新鄉縣二區。1955年屬新鄉縣大塊中心鄉。1958年屬新鄉縣大塊人民公社。1983年屬新鄉縣大塊鄉。1989年屬新鄉縣大塊鎮。2003年劃歸鳳泉區大塊鎮。秀才庄村,曾是新鄉縣種植水稻最早的村莊。早年為擴種稻田,曾於明萬曆戊寅開新渠一條,清雍正年間(1722——1735)開卓水白沙泉。清光緒32年(1906)始建百泉河廉讓閘。1975年百泉河乾涸,籌資修建電力提灌站三座,修渠兩千多米。

行政區劃


名稱統計用區劃代碼車牌代碼電話區號郵政編碼
秀才庄村410704100201豫G0373453000

文化


風俗人情

俗曰:一方水土一方人。秀才庄民風淳厚聰慧,由來已久,尤以讀書風盛,好學聞名。其地文化風俗,流行日久。村人常說:三十上墳,初一磕頭;初七牽羊;十五觀燈,二十瞧唱;二月送魚;六月送羊;等言。
三十上墳,是指每年臘月最後一天,各家各戶都會有人到自家墳上祭拜先祖,以示中華民族的源遠流長。
初一磕頭,是指每年正月初一早起,村中的年輕人都會成群結隊地去給年長者拜年祝福,老長者也會給孩子紅包壓歲,此舉彰顯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之風。
秀才庄提灌站
秀才庄提灌站
初七牽羊,是指每年正月初七當天,村民會在火帝真君殿前,牽羊生祭,為火神慶生。其情其景,里三層外三層,外圍觀者不得詳見。
十五觀燈,是指每年正月十五的夜晚,家家戶戶,長街短巷都會亮出各式花燈,男女老少都會出來觀賞,其情其景,其樂融融。
二十瞧唱,是指每年正月二十日晚上,村人都會聚在北街的大姑娘廟前聚會,舉行慶典活動,以寄望新的一年生活更加美好。屆時,廟前街旁,人山人海;張燈結綵,煙火映天,台上棚下,歌舞昇平,觀者十里八鄉皆有。
二月送魚,是指每年二月上旬,出門媳婦都要回娘家,以送魚為主,給長輩帶去祝福。
六月送羊,是指每年六月上旬,姥姥們都會給外甥外甥女送去各式的羊型禮物,以示對晚輩的“嬌生慣養”。

秀才庄十景詩

秀才庄村堤
秀才庄村堤
【題記:秀才庄早年有北依太行,南臨衛水之說。依山卻無盤山之苦,因其勢從平原,田土肥沃;臨水卻無泛水之災,因其地形坦蕩,溝渠縱橫。自北往南,古衛河的兩條主要源流:百泉河和黃水河分別從村子東西兩側魚貫而過。但見秀才庄正南一段是為:大沙河、峪河、小清河、黃水河、百泉河共同灌注衛水之處,俗稱五灌河。早年間,遍看秀才庄的水勢:百泉河與黃水河由北向南匯於秀才庄東南方,經合河鄉流入衛河。兩條河一清一渾,一緩一急,彰顯出兩道風景供人賞憩,又滋養了十里八鄉的百姓。】
《秀才庄十景詩》
【衛北墉南】
我家住在秀才庄,十里八鄉三同坊。
自古大街三里長,無窮傳說是寶藏。
春風拂麥千重浪,夏雨傾田玉米香。
秋糧滿倉喜洋洋,冬晨停雪野茫茫。
西觀黃水若驚濤,東聽百泉如流響。
北瞅太行流雲凈,南察衛水魚歡暢。
抬眼望斷霞光路,西坡晚日勝朝陽。
投石常問水深處,破橋新月射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