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家衚衕

郎家衚衕

郎家衚衕屬東城區安定門地區,是北鑼鼓巷路西從北往南數的第三條衚衕,,“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贊軍街五條”,后復稱“郎家衚衕”。顧名思義,衚衕因有郎姓大戶人家居此而得名。

正文


郎家衚衕屬東城區安定門地區,是北鑼鼓巷路西從北往南數的第三條衚衕,自東向西溝通北鑼鼓巷和寶鈔衚衕,長270餘米。

歷史沿革


天咫偶聞》載:“八旗書院在郎家衚衕路北。”“八旗書院”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開學,其前身是創建於順治年間的“八旗官學”,光緒二十三年定名為“經正書院”,光緒二十八年改為“宗室覺羅八旗中學堂”,光緒三十年改為“宗室覺羅八旗高等學堂”,附設中等班;1912年改為“京師公立第一中學校”,1928年改稱“北平特別市立第一中學校”,1930年改稱“北平市立第一中學校”;北平淪陷時期,改稱“北京特別市立第一中學校”,抗日戰爭勝利后,復稱“北京市立第一中學校”。
北平和平解放后,1949年4月11日,校長徐楚波、黨支部書記張幼成、教導主任李世濂代表人民政府接管北平市立第一中學校,定名為“北京市第一中學”,簡稱“北京一中”。

郎家衚衕14號


舊時的門牌是郎家衚衕16號,在衚衕西段南側,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三合小院,佔地面積370多平方米。街門建在院子的西北角,是一座面北的“如意門”。院內有北房6間半、南房4間、西房4間,北房和南房為起脊瓦房,西房是灰頂平台。在緊挨著街門的兩間北房裡,住著人民教育家、北京一中首任校長徐楚波先生。

徐楚波


徐楚波(1896-1982),人民教育家,字步湘,河北威縣人。1920年,畢業於保定高等師範學校,之後,在河北、江西等地任中學教員;1923年,受同學之邀,為改變家鄉的教育面貌,擔任威縣教育局長,創辦《威縣公報》抨擊軍閥和貪官污吏。1927年,威縣縣議會勾結豪紳指控徐楚波為共產黨,將其逮捕入獄,后保釋出獄。徐楚波出獄后,憤然離開威縣,在河北、天津等地任中學教員,講授歷史、地理。
在天津中日中學執教期間,徐楚波結識了中共黨員王振華。九一八事變后,徐楚波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熱情宣傳抗日主張,許多學生在楚波先生的影響下投身抗日洪流,有的日本學生在楚波先生的感召下也同情和支持中國人民的反侵略鬥爭。
1938年,徐楚波到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女子中學任教,之後,又相繼在北平市立一中、輔仁中學、大同中學、成達中學等校任教。1946年,徐楚波向中共黨員艾秀峰、薛成業表示了去解放區的願望,艾秀峰、薛成業鼓勵徐楚波繼續留在北平,之後,徐楚波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教育工作者聯盟”,一面從事教學工作,一面從事民主革命活動。他多次被反動當局列入黑名單,受到監視,屢遭解聘,並一度逃往外地任教。1949年4月,徐楚波以校長身份代表人民政府接管北平市立一中;同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徐楚波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三、四、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常務委員,北京市第一、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市人民政府委員,中國民主促進會北京市分會常務理事、副主任理事。
1982年7月10日,徐楚波先生在北京病逝,終年86歲。
徐楚波先生追悼會葉聖陶主持,趙朴初致《悼詞》,鄧小平送了花圈。
趙朴初先生在《悼詞》中說:“徐楚波同志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合作的真摯朋友,是終生從事普通教育的著名的人民教育家。”
徐楚波先生自1949年就任北京一中校長,直到1976年先生已八十高齡之時才卸任,改為北京一中名譽校長,但他還經常到校去指導工作。好在先生的住家就在北京一中的斜對門,先生安心住在郎家衚衕14號兩間平房內三十多年,難道不是對北京一中夢牽魂繞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