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鎮

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下轄鎮

五河鎮位於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中南部,距城關22公里,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顯示,全鎮人口20016人(2019),轄12個行政村。境內山水相間,平均海拔450米左右,交通便利,四周均有公路與毗鄰鄉鎮溝通。各村也實現了“三通”,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比較完善,201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5183元。

歷史沿革


五河鎮
五河鎮
原上五河老街麻雀雖小,肝膽俱全,南來北往的人熙來攘往,頗有街市景象,原五河區政府建址於此。1969年8月,這裡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災,整個上五河畈成了一片汪洋,水退後上五河街,全成廢墟。當時區委決定將區址遷建於下五河,鑒於洪水的教訓,將區公所區直機關建在半山坡,前後兩幢20餘間平房。1992年撤區並鄉,2006年原來茅山鄉劃歸五河鎮,2008年鎮政府搬遷至新五河路。

地理環境


五河鎮地處山區,位於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中南部,距城關22公里。五河鎮境內山水相間,平均海拔450米左右。

交通


五河鎮交通便利,四周均有公路與毗鄰鄉鎮溝通,天天妙道游線路的通車,五河鎮各村也實現了“三通”,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比較完善。

行政區劃


五河鎮,隸屬於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轄12個行政村,分別是
序號名稱
1桃李村
2沙嶺村
3橫排村
4葉河村
5百步村
6五河村
7思河村
8響山村
9雙河村
10河南村
11茅山村
12妙道山村

人口民族


2003年,五河鎮人口為13400人。
2019年,五和鎮人口為20016人。

自然資源


礦產、水利資源
五河鎮
五河鎮
五河鎮位於大別山腹地,礦產較為豐富,經勘測,主要礦產資源有石英石、花崗石、石灰石、雲母等,其中石英石、花崗石具有貯量大、品位高、易開採的特點。環繞五河鎮的全是高山峻岭,地勢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水電開發潛力大,由於境內河流眾多,落差大,水量豐富,可開發利用的水力資源近10萬千瓦。已建成的電站有裝機10000千瓦的大龍潭電站和裝機200千瓦的葉河電站,裝機640千瓦的趙河電站和裝機2000千瓦的五路電站等。五河鎮人民在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的支持下,凝心聚力,先後建起了中、小型水電站四座,築欄水大壩21000立方米,開闢引水渠12000米,開鑿地下隧道9000米。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建成的大龍潭電站,總裝機容量1萬千瓦,設計年發電量2956方千瓦特。大龍潭電站的建成,集發電、旅遊、環保功能於一身,既能創造很大的經濟效益,也取得了很大的社會效益。
旅遊資源
五河鎮旅遊資源豐富,自然、人文景觀獨特,極具觀賞性。其中位於五河村上屋組的古人類生活遺址至今保護完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瀕臨滅失的民間高腔藝術碩果僅存於五河鎮,此外還有明四太子墓、雲溪寺、馬元寨等著名景點以及大小龍潭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傳說。各旅遊景點正如顆顆明珠點綴在“天天妙空”旅遊路沿線。因為大龍潭電站攔水壩高150米,蓄水發電形成一個很長蓄水湖,極大地緩解了潛河上游山洪暴發或泥石流對下游造成的危害,蓄水湖位於巍峨險峻的馬園寨腳下,水光山色美不勝收,吸引著不少外地客人來此觀光休閑垂釣。

經濟


五河鎮是一個農業大鎮,主要產品有以香椿、鑲荷姜為主的大棚反季節蔬菜,有以茶葉、板栗、蠶繭等為主的傳統農副產品,以茯苓天麻、薄荷等為主的中藥材。該鎮位於大別山腹地,水力、礦產、旅遊等資源較為豐富。五河鎮自然、人文景觀獨特,旅遊資源豐富。該鎮各項基礎設施完善,經濟發展迅速,鎮各項社會事業穩步發展。200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502元。五河鎮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已初步形成茶葉、大棚蔬菜、高山蔬菜、經果林、錫箔紙加工等主導產業。
五河鎮根據城鄉人民生活需求,結合市場行情,調整產業結構,干出了名堂獲得了效益。五河人民種瓜蔞、養靈芝、興果葯、搞大棚蔬菜等等。沙嶺村的大棚蔬菜成規模,創特色,曾博得省、市領導的關注,幾次來此視察指導,中央7台曾於2002年12月28日作了專題報道。五河村、百步村的無公害茶葉頗有名氣,他們為保證茶質無公害,科學管理,從不噴農藥,施化肥,在製作質量上下功夫,精摘細做創名優品牌,吸引著外地大批客商慕名而來。每年春末夏初,五河大橋旁自發形成茶葉市場,千頭攢動,人聲鼎沸,每天成交金額10萬元計。茶葉一項有的農戶收入過萬。百步村300百畝桃園,在農科專家指導下,實行科學培植,掛果良好,果農每畝桃園收入約2000元,每年採摘時節,枝頭碩果懸,果農笑開顏。葉河村與浙江老闆聯營開發百畝杭菊(俗稱白菊花),由於白菊花既有藥用價值,又能配製飲料,有很好地保健價值,每畝收入3000元,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特產

五河鎮是一個農業大鎮,種、養、加工業已逐成規模,主要產品有以茯苓、天麻、薄荷等為主的中藥材;有以波爾山羊南江黃羊等為主的畜牧產品;有以香椿、鑲荷姜為主的大棚反季節蔬菜,蘇坂高效農業科技示範園區面積400畝,年產各種反季節蔬菜近500噸;有以茶葉、板栗、蠶繭等為主的傳統農副產品;主要手工藝品有以天河公司為龍頭企業生產的工藝被,有舒福鞋廠生產的傳統手工布鞋和機制工藝拖鞋。另外,年產值逾千萬元的錫箔紙加工業遍布各村組,五河錫欣茶葉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生產的系列茶葉加工機械暢銷省內外。五河鎮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優良,各種農產品均屬地道的“山裡貨”,堪稱綠色無公害產品。

社會


基礎建設

五河鎮已成集鎮規模,寬闊的柏油路兩旁,整齊地排列著高大的樓房,街的南面建有高大巍峨的鎮政府辦公樓,大樓旁聳立著一排排商品房,五河街的北端從深山搬遷來的居民集建的新村,鱗次櫛比,整潔美觀。整個五河街有商業店鋪50餘家,私營旅社4家,個體飯店7家,初中1所8個教學班,小學1所8個教學班,學前班。
改革開放之初,五河只有一條區鎮通往縣城的9公里公路。五河鎮境內山高嶺大,親戚往來或出門辦事,只得翻山越嶺,買進賣出,也全靠肩挑背扛,給人們的生活造成極大的不便,嚴重製約五河的發展。為加快五河經濟建設步伐,鎮黨委政府一方面帶領人民群眾克服困難,艱苦奮鬥,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或爭取外援,現已修築成貫穿五河鎮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實現了村村通,80%以上的生產組也通了公路。五河鎮主幹線已全部鋪通柏油路,總長約40公里,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不僅給人民生產生活帶來極大方便,推動了鎮域經濟發展,而且極大地促進了本地旅遊業的發展,增進了本地居民與外界的友好往來。

民生

五河鎮人民的生活水平雖較解放前有很大改善,該鎮有80%以上農戶建起了磚混結構的平頂房,或琉璃瓦頂房,室內裝修也跟城裡商品房一樣。五河鎮從事個體客運的車輛有近20部,私家車100餘部,摩托車3500多部,幾乎家家都有。在精神文化生活上,過去一個村(那時叫大隊)每個季度只能看一場電影,有線電視,收視頻道多,足不出戶能知天下大事;有的農戶還購買了電腦,利用網際網路銷售農特產品或進行交誼;過去山裡人穿衣只講求遮羞保暖,顏色單調,現衣著不僅講究華麗、時尚,還要保健。改革開放后,土地承包到戶,農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雜交稻增產潛力大,現是人人吃得飽,戶戶有餘糧。五河鎮95%以上農戶安裝了電話,80%以上青年都有手機,信息交流極為快捷。五河鎮農戶儲戶有5182戶,儲款總額2200萬元。

教育

五河鎮文化教育形勢喜人,一個地方教育事業的發展程度是與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的,既能體現當地政府的政績,也是一個地方文明發達的標誌。五河鎮中小學校舍106522平方米,多為磚混結構,基本消除了危房,為師生提供了安全的工作學習環境,而且配套設施基本完備,讓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1989年通過省教委初級驗收“四率”達標。1999年以來,省、市、縣領導對五河鎮“兩基”情況督查,甚為滿意。五河鎮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加強。1978年中小學教師有合格學歷只佔40%,現五河鎮中小學教師有合格學歷的佔100%。1978年境內18—50歲公民,有本、專科學歷的簡直屈指可數,現五河鎮這個年齡段公民(五河籍)大專院校畢業生超過百人,分別戰鬥在各條戰線上,為祖國建設貢獻他們的才智。原來在電化教學上是空白,現兩所初中和村完小配置了遠程教育設備和器材,教學管理和教學手段將逐步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