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杭白菊的結果 展開

杭白菊

菊目菊屬植物

杭白菊具有花瓣潔白如玉,花蕊黃如純金的特點。是甘菊中的佳品。杭白菊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還有延年益壽的功效,《補農書》載:“甘菊性甘溫,久服最有益。”元代《本草衍義補遺》說:“菊花能補陰”。李時珍本草綱目》道:菊能利五脈,調四肢,治頭風熱補;還記載一段神話:“神仙傳言,康風子、朱孺之皆以服菊成仙”。杭白菊是菊屬的一個種,也是中國最優質藥用菊花花茶的名字。這種杭白菊,主要產自浙江的桐鄉。每年的十月初秋盛放菊芳,是採菊製藥的季節。杭白菊為菊科植物菊的乾燥頭狀花序。歷史上曾享有“杭白菊與龍井茶”並提之譽是中國傳統著名出口中藥材“浙八味”之一。

形態特徵


呈碟形或扁球形,直徑2.5~4cm,常數個相連成片。舌狀花類白色或黃色。平展或微摺疊,彼此粘連,通常無腺點,管狀花多數,外露。

品質特徵

杭白菊是桐鄉傳統特色優勢農產品之一,指生長在桐鄉地域範圍內,並按照傳統工藝或蒸汽殺青、氣流乾燥新工藝生產的產品,具有“色玉白、氣清香、味甘醇、花型美”品質特徵。杭白菊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1.杭白菊對中樞神經有鎮靜作用。
2.杭白菊有解熱作用。
3.杭白菊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擴張冠狀動脈作用。
4.杭白菊具有養肝明目、清心、補腎、健脾和胃、潤喉、生津,以及調整血脂等功效。
5.杭白菊有抑菌作用,菊花水煎劑及水浸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霍亂弧菌、乙型溶血型鏈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人型結核菌及流感病毒(PR3株)均有抑制作用。
杭白菊又稱甘菊,是中國傳統的栽培藥用植物,是浙江省八大名藥材“浙八味”之一,也是菊花茶中最好的一個品種。經現代醫藥理證明:其具有止痢、消炎、明目、降壓、降脂、強身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濕熱黃疸、胃痛食少、水腫尿少等症。以菊湯沐浴,有去癢爽身、護膚美容的功能。
亦名小湯黃小白菊,為杭州地區的特產。它與安徽的滁菊亳菊,河南的鄧菊,都是國內馳名的茶用菊。杭菊在中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杭白貢菊”一向與“龍井名茶”並提。古時曾作貢品。
它由多年生草本植物的鮮白菊蒸煮晾乾而成,經沸水沖泡后,水呈淺綠色,清香四溢。杭菊含有菊甘、氨基酸及微量維生素等成分,具有清風散熱、明目解毒等功效,同時也是解暑降溫、清肝明目、提神、利尿的作用。杭白菊的品種有湖菊、小洋菊、大洋菊、小白菊、小湖黃等。杭白菊的原產地在桐鄉,那裡種植歷史源遠流長,種植面積大,產量高,品質好。昔日桐鄉茶商為利用杭州的知名度,將桐產小白菊冠以“杭州”之名,延用至今。
杭菊是宿根性草本植物,通常用打擂法繁殖。秋季采搞。杭菊除茶用外,亦供藥用。據清《本草從新》記載:“甘菊花是家園杭產者良,有黃、白兩種,單瓣味甘者入葯、點茶、釀酒、作枕俱佳。”
按浙江傳統習慣,“黃菊入葯,白菊入茶”,黃菊列為浙江八大藥材之一。據醫學分析,杭菊含有菊城、瞟吟、氨基酸以及微量維生素等成分。性微寒,味甘苦。有散風清熱、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作用,能治高血壓、偏頭痛、急性結膜炎等症。如用杭白菊泡茶作飲料,微甘而香,更是佳品。

物種簡介


歷史淵源

明朝杭州府曾把質量上乘的桐鄉產甘菊(小白菊)列為貢品,故杭白菊曾有“杭白貢菊”之美稱。
自南宋開始,桐鄉栽菊、陪菊、賞菊、品菊逐步行程習俗,菊展已成為桐鄉藝菊的交流形式以及當地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杭白菊歷史悠久,據考證,商品生產的確切記錄,始見於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農學家張履祥(1611—1674年)所著《補農書》。書中記載:“甘菊性甘溫,久服最有益。古人春食苗、夏食英、冬食根,有益也。每地棱頭中一二株,取其花,可以減茶之半。茶性寒苦,與甘菊同泡,有相濟之用。若種之數畝,其利是種豆百倍。吾里不種棉花,亦有以此為業者。但採菊費工,及適市貿易,耳目混亂耳。種植甚益,只要向陽脫水而無草,肥糞甚省,黃白兩種,白者為勝。”《補農書》是張履祥48歲時完成的,由此可以確定,杭白菊商品生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370年多年以上。

生產情況

杭白菊每年干品產量在3000噸左右,佔中國杭白菊總產量的九成以上。
2006年,杭白菊種植面積達4萬多畝,佔中國白菊花總面積的60%,杭白菊總產量佔全國90%以上,產量居全國之首,產值超過1億元。
2010年,杭白菊種植面積達5萬多畝,畝產鮮菊在600千克左右,增產約10%。
2012年,杭白菊種植面積多達3300多公頃,乾花總產量5000餘噸,產值10億元。
2015年,桐鄉市杭白菊種植面積4.9萬餘畝,產量5490多噸,佔全國白菊花類總面積的60%,杭白菊總產量的90%以上。
2018年,杭白菊種植面積約5萬畝,年產量5千噸。

產品榮譽


1999年,桐鄉市被命名為“中國杭白菊之鄉”。
2002年06月12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杭白菊”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2007年,杭白菊轉換成地理“證明商標”。
2010年,杭白菊列入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100強,品牌價值6.83億元。
2015年,杭白菊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杭白菊原產地域範圍以浙江省桐鄉市人民政府《關於桐鄉市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產區劃定的意見》(桐政〔2001〕167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為浙江省桐鄉市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栽培技術
(一)品種
應選用適宜本標準第4章範圍內傳統種植的小洋菊、早小洋菊、大洋菊等菊花品種。
(二)苗地管理
利用根及採取壓條栽培措施后的地下莖,翌年分櫱后培育成菊花的種苗。留種地選擇品種純正、生長良好,無病蟲害的地塊,割莖在離地面5厘米處,割莖后清除枯枝落葉,並堆上鬆土與草木灰,泥灰厚度應高出根10—15厘米。
(三)定植
在清明前後移栽定植;定植密度,不套種其他作物時,每公頃定植苗數在4.5萬株左右,定植方式為1.8×0.25米,每穴2株,間作其他作物時,第公頃在3.5萬株左右,但間作物必須在7月中旬前收穫。
(四)壓條摘心
1.壓條:把技條向行間兩邊撳倒著地,在離菊苗基部開始每隔約15厘米處用泥壓實,使之節間生根;待新稍長到20厘米—25厘米時再進行第二次壓條,壓條時間不超過7月底。
杭白菊(7張)
2.打頂或摘心:在壓條后,一般分二次進行,以降低生長高度、促進分枝,新梢長10—20厘米打頂或摘心,最遲不超過8月20日。
二、採收
(一)採收時間
菊花採收從10月下旬開始至11月下旬採收完畢,胎菊採收應比常規菊花提早7天左右。
(二)採收標準
朵菊:採收標準應以花瓣開展平直,花心有30—50%的散開,花色潔白的時候,多用於飲用菊。
餅花:花心散開50—70%的花,多用於藥材原料。
胎菊:杭白菊花蕾充分膨大,花瓣突破花蕾苞衣,外層花瓣剛綻放並與花序呈90—120°,花蕊微露,此時花瓣肉黃色、胎色重。
選擇晴天露水干后採花。
(三)採收分級
採花要做好邊采邊分級,將好花、次花分開放置,分別加工,剔除泥花、蟲花、病花。鮮花分級規定見表1。
表1鮮花分級
特級一級二級
頭批花,好的二批花,花形好,花朵大小均勻,花瓣厚、色玉白,花蕊深黃,無霜打花二批花,好的三批花,花形較好,花瓣略薄、色白,花蕊黃,無霜打花三批花,花瓣薄、色灰白,花蕊淡黃,霜打花控制在5%以內
三、加工
採回來的鮮花不能擠壓,要攤開陰乾花朵表面的水分,然後進行加工。菊花加工分三個步驟:上箉、蒸制、曝晒。
四、質量等級
按感官要求分為三個等級:特級、一級、二級。品質正,無異氣味,無蟲蛀。
五、感官指標
感官指標見表2。
表2感官指標
項目要求
特級一級二級
杭白菊花形完整,花瓣厚實,花朵大小均勻,無霜打花、霉花、生花、潽湯花基本完整,花瓣較厚實,花朵大小略均勻,霜打花、霉花、生花、潽湯花在5%以內花朵大小略欠均勻,霜打花、霉花、生花、潽湯花在7%以內
花色花瓣玉白、花蕊深黃,色澤均勻花瓣白、花蕊呈黃色花瓣灰白、花蕊淡黃
湯色澄清、淺黃鮮亮,清香、甘醇微苦澄清、淺黃,清香、甘微苦較澄清、淺黃,較清香、甘醇微苦
六、理化指標
理化指標見表3。
表3理化指標
項目要求
水分,%≤一般13;初制花18
含雜率,%≤1
灰分,%≤8

生長環境


溫度:耐寒,不耐高溫,生長適溫為15℃至25℃,花壇露地栽培-5℃以上能安全越冬,-5℃以下長時間低溫,葉片受凍,乾枯變黃,當溫度升高后仍能萌葉,孕蕾開花。
土壤:小白菊適應性強,不擇土壤,但以種植在疏鬆、肥沃、濕潤的壤土或砂質壤土中生長最佳。
水分:平時培養土保持濕潤,切忌長期過濕,造成爛根,影響生長發育。
施肥:生長期內每半個月施一次氮、磷、鉀複合肥,比例為2∶1∶2。
光照:小白菊喜陽光充足,光照不足開花不良。
杭白菊
杭白菊

產地環境

杭白菊產地地處浙北杭嘉湖平原腹地的水網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全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8℃,全年10的平均積溫5258℃,無霜期238.6天,年日照時數1983.4小時,降水量1193.8毫米。田面高程在海拔吳淞基面2.8—6.0米之間,平均4.05米,地面高程海拔為5—8米。地質為錢塘江下游沖積平原,沉積層厚度從西南部約100米增至東北部的180米左右,土層深厚,熟化程度高,宜種性廣。旱地土壤略偏酸性,pH值6.5左右,多系粉細粘壤土,俗稱“硬紅壤”,適宜於杭白菊的生長。

栽培技術


品種選擇

選用、生長較好、品味較佳的遲小洋菊、早小洋菊兩個品種,壓縮大洋菊,淘汰品質較差的異種大白菊,以保持杭白菊地道品質、提高杭白菊整體質量,作種苗床的田塊在上年生長期及花期要進行選種和提純複壯,清除雜株。

培育壯苗

苗地選擇:選擇土壤肥力較好、地勢高燥、菊花生長好、病蟲害少的田塊留種,並做好清除雜草和安全越冬。
培育壯苗:苗床開春后施人糞尿20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周邊開好排水溝,擇期移栽,春天一般生長速度快,植株木質化程度低,不易成活,因此要選擇陰雨天后或雨前定植,以提高成活率。
壯苗選擇:移栽時選擇生長良好、無病蟲害、單株高12~25厘米、莖粗壯、根系發達的菊苗。

大田管理

實行輪作:由於老區土壤較實,一般每兩年進行輪作,原地連作,須改畦深翻,忌原畦重茬;最好選擇水旱輪作,有利於減輕病害。
底肥及大田整理:栽植前應先對大田翻耕一次,並結合整地施入底肥。視田塊肥力,每畝施有機肥1000-1500公斤,作畦寬1.2米,溝寬0.3米,畦面呈龜背形。
定植時間與密度:杭白菊定植時間一般在4月上中旬,最遲不超過5月上旬。定植密度根據耕作制度和栽種時期而定,一般每畝苗數在3500-5000株之間。種植偏遲的田塊適當提高密度,如有間作物,間作物須保證在7月中旬前收穫。
栽植方式:可採用穴栽或開定植溝栽種,密度為1.2米×20—30厘米,每穴2株,種植深度10—15cm,栽在每畦中間,穴施磷肥50公斤/畝;定植推遲,植株偏大,定植時可適當斜栽,植后須澆足定根水,遇乾旱則須澆水抗旱,以確保成活率。
種植模式:主要以水旱輪作和旱地套作二種方式,水旱輪作可減輕病害,獲得優質高產;菊花生育期限長達8個月,前期生長慢,農民多以間套作為主,桑(果)園套作、煙菊套作、菊豆套作(豇豆、大豆)、菊菜套作等,以提高綜合經濟效益。間套作作物一般7月中旬前清理完畢,並及時壓條和肥水管理,確保菊苗後期正常生長,管理得當對菊花產量、質量影響不大。
壓條:菊花壓條分1—2次進行,第一次在移栽后一個月左右,當苗高30-50厘米時可進行,此時菊苗木質化程度低,莖桿軟易分播均勻。壓條前,須除草鬆土,鬆土深度,在菊苗行兩邊施一次生物有機肥或羊欄肥1000公斤,壓條時把枝條向兩邊分撳倒在地,每隔10厘米左右壓上泥塊,保證枝條充分與鬆土接觸,有利菊苗節節生根和節部側枝生長。待新側枝長到20厘米左右,進行第二次壓條,這時壓條的方向由密處壓向稀處,使菊苗生長趨於平衡,最遲在7月底前結束。
摘心(打頂):菊苗摘心可促進菊苗分枝和菊枝間生長的平衡,防止倒伏。摘心時間在壓條后,當新稍長到10—15cm時摘心,兼顧新枝高度與全園平衡,使其下部枝芽均衡生長,花期整齊。生產上視長勢,一般分1—2次進行,多數農戶採用一次摘心,摘心在6—8月份進行,使菊苗分枝數達每畝12萬株左右。摘心須在8月底結束,過遲影響菊花後期生長,菊苗再次分枝力弱,花蕾小,開花推遲,且易受早霜危害。

肥水管理

防澇抗旱:
杭白菊是旱地作物,對水反應敏感,怕澇怕旱,特別是春雨及梅雨天氣影響,如溝渠不暢造成田塊積水,容易出現漚根現象,基部葉早衰甚至全株死亡。因此,需做好開溝作畦(特別是低洼田塊),做到排灌暢通,以改善通氣條件,減少病源菌感染;夏、秋季如遇長期乾旱,出現菊苗失水萎縮,要及時溝灌抗旱,促使正常生長。
合理施肥:
大田施肥原則:重施基肥,輕施苗肥,追施分枝肥,重施蕾肥。前期以有機肥、農家肥為主,後期則以速效肥料為主。主要有以下幾次肥:
(1)基肥:栽種前結合整地翻耕時施入或開溝條施每畝用有機肥1000—1500公斤,有機肥種類主要有:人糞尿、羊欄肥、鴨糞等,並配施磷肥50公斤。
(2)活苗肥:栽種活棵後用人糞尿50—100公斤,兌水澆施,促使發棵。
(3)壓條肥:壓條前在菊苗行兩邊鋪施羊肥每畝1000公斤、尿素10—15公斤,並用鬆土覆蓋后壓條。
(4)分枝肥:8月份在每次摘心后施入,每次用人糞尿100—150公斤兌水澆施或施複合肥10公斤。
(5)蕾肥:9月上、中旬是菊花現蕾期,這時進入生長盛期及生殖生長期,需肥量大,施用尿素或進口複合肥15—20公斤,促使花蕾增多、增大,開花整齊,可視生長狀況施1—2次。

病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杭白菊病害主要為葉枯病為主,發病時期為6—9月。防治方法:注意做好輪作、合理密度和排水降濕,藥劑防治可用50%多菌靈5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或5%井崗黴素100倍防治。
蟲害防治:
菊苗蟲害主要有蚜蟲、夜蛾類及蝗蟲,可用高效低毒類農藥進行防治,並在收穫前15天停用農藥。嚴禁使用氧樂果甲胺磷等高毒高殘留農藥,同時根據預測預報掌握防治適期。
蚜蟲:多在9月上旬至10月發生,2%以上葉、花蕾有蚜蟲為防治適期,視蚜蟲發生情況,每7天防治1次,連續防治2—3次,一般用10%吡蟲啉1000—1500倍。
夜蛾類:主要有斜紋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等,8月底開始為害,一般每7天防治1次,連續2—3次,可用5%抑太保1500倍或10%安打3000倍防治。(該類藥物對蠶桑特別敏感,須進行隔離防治,並要求專用藥水桶,過後用洗滌劑清洗乾淨);在桑菊混栽區建議使用50%辛硫磷800—1000倍或20%滅多威1500倍防治。

採收加工

按加工、用途不同,採用不同的採摘標準:用作胎菊的在花蕾充分膨大,花瓣剛衝破包衣但未伸展為標準;一般飲用菊在花芯散開20—50%為標準;藥用以花芯散開50—70%為標準,做到分批、分級採收,一般3次。如遇低溫早霜,要及時用稻草或遮陰網覆蓋,采后須及時出售鮮花或自行加工。
採花
11月上旬(立冬后)開始採花,開採至花季結束,只有10天左右時間。第一次採摘的已開放成熟的花朵為頭輪花,品質好;隔3~5天後,在采二輪花,品質稍次於頭輪花。採花應一朵一朵地采,切忌捋采,勿采散花瓣,也不能帶花蔕和碎葉。
蒸青
採回的鮮花應在竹匾內攤放20h左右,使鮮花散失部分水分,產生輕度萎凋,第二天開始蒸青。
蒸青所需工具:鐵鍋1隻,直徑約66cm;加高的鍋蓋1隻,蓋高不低於50cm;木三角架1隻,高度約55cm,分成5格;竹篩10隻,直徑約35cm,高5~6cm。
裝花蒸花
鍋內放入約5kg水,用大火燒開,每次蒸花5篩,每篩內裝入輕度萎凋的菊花約400g,把5隻裝花的篩子,分別放在這蒸架的格子內,蓋上鍋蓋,大火燒水,蒸5min左右,揭開鍋蓋,移出蒸篩,被蒸透的花朵已粘結成餅狀,把它倒在室外帘子上逐步曬乾。若與連續雨天,只好用烘籠炭火烘乾,但產品香氣低、質量差,還帶有木炭異味。成品化的含水率為12%2%,曬得太干則花瓣易斷碎;感度不足,水分含量近18%時,存放數天後則會產生黑霉爛心,成為殘次品。
乾燥
花中所含的芳香油都是低沸點化合物,掌握乾燥的最高溫度為50℃,若提高烘乾溫度,花香愈來愈低,當烘溫達到70℃時,花香揮發耗盡,被烘的菊花已變成無飲用價值的花渣。而鮮花含水率大於80%,經蒸青后含水率90%,如此高的含水率,用50℃烘乾是不現實的。因此,杭白菊乾燥還得靠天——太陽曬乾。

近種區別


特級

花型完整,花瓣厚實,花朵大小均勻;無霜打花、霉花、生花(蒸制時間不到,造成不熟曬後邊黑的花)、湯花(蒸制時鍋中水過多,造成水燙花,曬后成褐色的花);入水泡開后花瓣玉白,花蕊深黃色澤均勻;湯色澄清,淺黃鮮亮清香,甘醇微苦。

一級

花型基本完整,花瓣較厚實,花朵大小略欠均勻;霜打花、生花、湯花在5%以內;入水泡開后花瓣白,花蕊呈黃色;湯色澄清,淺黃清香,甘微苦。

二級

花朵大小略欠均勻;霜打花、生花、湯花在7%以內;入水泡開后花瓣灰白,花蕊淺黃;湯色澄清、淺黃較清香,甘微苦。

保護現狀


2006年5月,浙江省農業廳出具了《“桐鄉杭白菊”品質特徵生產地域、監管能力證明》進一步確認了“桐鄉杭白菊”的品質特徵,及桐鄉市10個鎮鄉和街道的杭白菊生產地域範圍,並對“杭白菊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辦公室”監管能力進行了認可。
2006年11月21日,國家商標局發布1048期初審公告,公布了《桐鄉杭白菊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規則》;
2007年02月21日,國家商標局發布1060期公告,“桐鄉杭白菊”證明商標正式核准註冊。
杭白菊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北緯30°28′18″~30°47′48″、東經120°17′40″~120°39′45″,包括桐鄉行政區域內的梧桐、鳳鳴、龍翔、烏鎮屠甸崇福、高橋、石門、河山等10個鎮鄉和街道的杭白菊。

植物文化


名稱的由來

早在二十年代,桐鄉的白菊花就以其色、香、味、形“四絕”,成為飲用菊花之佳品,被當時的一位安徽茶商汪裕泰轉手銷往新加坡等南洋國家。而桐鄉本地的菊花經銷商是朱金倫辦的一家煙菊收購行。曬紅煙和白菊花都是桐鄉的著名土特產,朱金倫的生意也因此越做越火紅,並通過徽幫茶商汪裕泰的口岸關係,出口南洋。朱金倫從農民手裡把曬乾的菊花收購進來后,要經過精心的處理、加工和包裝。菊花是一種極易霉變和蟲蛀的物品,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包裝儲存是個難題。朱金倫把菊花用牛皮紙手工封包,每一市斤一包,並按茶商汪裕泰的吩咐,貼上商標和使用說明。然後,拿來一隻只肚大口小的甏,先放在炭火上烤一烤,驅趕掉甏里的潮氣,再把一包包菊花一層一層地放進甏里,每層之間放上一些包裹好的生石灰,用於吸潮,最後密封甏口。

南洋商人

南洋商人梁老闆收到徽幫茶商汪裕泰發出的第一批桐鄉菊花,仔細驗收。一打開甏的封口,菊花的陣陣清香飄逸而出。拿出來一看,一包包方方正在,乾乾燥燥。只見每個封包上都貼著一張綠色的招貼紙,“蝴蝶牌杭白菊”幾個字躍然紙上,下面是一段介紹產品的文字:“杭白菊者,冬苗、春葉、夏蕊、秋花,被受日月之精華,四時靈氣。常飲菊花茶,能散風清熱,平肝明目,解毒消炎,耐老延年。”產家落款是“杭州西湖金倫茶菊庄”。有趣的是在落款下面還有一段引人注目的文字:“本庄不惜巨大工本,在西子湖畔購地數千畝,聘請工匠,精心栽培,所產茶菊,非同一般,欲買正宗杭白菊,請認準蝴蝶牌商標。”梁老闆一臉驚喜,忙打開封包,撮了幾朵菊花,放進茶杯,沏上開水。只見朵朵菊花在水中競相開放,花瓣層層疊疊,花色潔白晶瑩,花香清馨撲鼻。梁老闆不禁拍手叫絕:怪不得古人稱之謂“千葉玉玲瓏”!
有這麼好的貨,還怕打不開銷路?杭白菊在南洋的需求量日增,精明的梁老闆心裡打起了小算盤。既然知道杭白菊產於西子湖畔,何不甩掉汪裕泰這個中間商,直接去杭州找金倫茶菊庄,這樣一來,獲利不是更豐厚了嗎?於是,他帶了幾個夥計,漂洋過海,來到杭州,四處打聽金倫茶菊庄。可尋遍了西子湖畔,竟然絲毫不見杭白菊蹤影。無奈之下,只得悻悻而歸。

商界競爭之道

原來,徽幫茶商汪裕泰熟諳商界競爭之道,與南洋梁老闆在茶葉生意上曾打過數年交道,知道梁老闆是個貪心十足的人,與其交往,必須處處設防。於是就虛晃一槍,把白菊花的產地說成是“杭州西子湖畔”。在當時交通不便、信息不靈的環境下,汪裕泰的“張冠李戴”之計,還確實起了很好的自我保護作用,使梁老闆“過河拆橋”的夢想化為泡影。然而,桐鄉特產白菊花,卻從此冠以“杭”字而揚名海內外。

歷史文化

每年的深秋、初冬時節,桐鄉農村到處繁花如雪,彌望皆白,清香四溢,被譽為“百花地面”。
出產在桐鄉的白菊花,花瓣潔白如玉,花蕊燦如黃金,色香高雅,味甘性涼,葯食同源。明末清初傑出農學家張履祥所著《補農書》總曾提到“吾里不種棉花,亦有以此為業著”,可見,桐鄉栽培白菊花當時已達到一定的規模。
白菊花既然產於桐鄉,為何稱其為“杭白菊”呢?據傳,早在民國初年,桐鄉的白菊就被當時一位安徽茶商汪裕泰(汪裕泰在上海南京路上開有“汪裕泰第四茶號”的店鋪)轉手銷往南洋各國,譽滿海內外。而桐鄉本地的菊商朱金倫也因此得益匪淺。朱金倫從農民手裡把曬乾的菊花收購進來,經過精心處理,加工和包裝,並按茶商汪裕泰的要求,貼上商標和產品說明,然後通過茶商轉賣給南洋商人梁老闆。徽幫茶商汪裕泰是個精明的老闆,他熟諳商界競爭之道,為了防止南洋商人甩掉他這個中間商,就吩咐朱金倫,在所有桐鄉出去的白菊花封包上,都貼上“杭州西湖金輪茶莊出品”的字樣。後來,精明的梁老闆果然使出“過河拆橋”的伎倆,他撇開汪老闆直接來杭州尋找“西湖金輪茶莊”,當然,他是找不到的。但從此桐鄉的白菊花就冠上了“杭白菊”的名稱了,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