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熾
周家熾
周家熾,中國近現代植物病毒學家。1932年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植物病理專業。曾任金陵大學、嶺南大學副教授。歷任北京農業大學副教授、教授、植物病理系主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是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曾報告在粘性傑中初步選到有抗白髮病的品種、小麥線蟲傳蜜穗細菌病的關係。在雲南證實了木棉的輪枝孢真菌枯病,研究白蟻與雞樅菌的關係並取得初步成果。建國后,在十字花科植病標本中鑒定出一個新的TMV毒株。對複合病毒病和植物感染病毒后的枯斑免疫現象,進行了初步研究。
周家熾,英文名Chia Chih Cheo,曾用名周元之。1911年4月12日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城內吉祥寺巷老宅中,1998年7月19日卒於北京。周家熾出生在一個商人兼地主家庭,他的父親周長熙畢業於法政學堂,長期在法院任職。他3歲喪母,由祖父養育,8歲時入蘇州私立東海小學發矇,後於蘇州第二高小畢業。1927年入新創辦的海瀾英文專門學校學習。
原金陵大學禮堂
1946年,周家熾通過雲南大學生物系崔芝蘭的推薦去英國劍橋大學植物病毒學家K.M.史密斯(Smith)的實驗室工作。他研究了豆瓣菜(水田芥,Nasturtium officinale)花葉病病因,證明了豆瓣菜花葉病不是由黃瓜花葉病毒(CMV)引起。1948年,周家熾輾轉到美國,訪問了10多個植物病毒研究實驗室。在美國加州理工大學訪問時,植物化學家S.G.韋爾德曼(Wildman)邀請周家熾合作研究。他們採用電泳掃描檢測法研究煙花葉病毒(TMV)在煙葉中的增殖機理,發現了感病煙葉中煙花葉病毒的增長與細胞質主要蛋白水平下降的相關性。這是國際上較早開展的有關病毒生化、病毒與寄主關係的研究,論文發表后,德國《植物病毒手冊》(1954)即引用了該論文中的蛋白質電泳分析圖。工作結束時,正值北平解放,他立即返回中國。
周家熾於1949年5月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農學院植物病理系副教授。后曾在北京農業大學任植物病理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副教務長等職。周家熾於1953年-1957年曾任高教部農林衛生司副司長,為發展中國農林教育事業作了許多有益的貢獻。1957年,根據國家有關科學家歸隊的文件精神,周家熾被調到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和病毒室室主任。他在林傳光、俞大紱、裘維番三位先生原有病毒工作的基礎上,組建了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植物病毒研究室。
石榴干腐病
周家熾重視向基層工作者傳播科學知識。經他撰稿發表的科普性文章有《植物病害概念》、《病毒概念》、《喬灌木和果樹病毒病害研究的某些問題——答樹木病毒病工作者》等。在上述最後一篇文章中,他系統地介紹了樹木病毒研究方法、發病特徵、病樹愈傷組織培養中的問題,為樹木病毒研究工作者提供了基礎理論和具體問題,並啟迪了研究人員的思路。
周家熾1964年他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79年-1988年被選為第五、六屆全國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為發展科學技術事業,他經常提出合理化建議。在中國曆次政治運動中,知識分子政策曾出現過失誤,但他遇到挫折時,從不計較個人恩怨,一如既往地認真對待工作。他對科研工作中的不良作風能出以公心,勇於提出批評意見,坦誠相見,這是難能可貴的。
1911年4月12日 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
1932年 畢業於金陵大學農學院植物病理系。
1933年-1934年 任嶺南大學農學院植物病理系助教。
1934年-1937年 任北平清華大學農業研究所病害組助教。
1937年-1938年 在陝西三原安吳堡培訓班學習,后又在陝北公學學習,第四期畢業,后因病返昆明。
1938年-1945年 任清華大學農業研究所病害組助教、教員。
1945年-1946年 任雲南大學生物系植物學副教授。
1946年-1948年 在英國劍橋大學進修植物病毒學。
1948年-1949年 在美國對十幾個植物病毒研究室考察、訪問。
1949年5月20日 回國,任清華大學農學院植物病理系副教授。
1949年-1953年 任北京農業大學植物病理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副教務長。
1953年-1957年 任高教部農林衛生司副司長。
1957年-1986年 任中國科學院應用真菌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植物病毒研究室研究員(二級),兼室主任。
1978年-1980年 任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
首次發現小麥密穗病傳播媒介
周家熾從研究該病菌的周年侵染循環中和在病果上發現了無性期的柄子器和越冬后才出現的有性期子囊器。他並比較了石榴品種的抗病性差別,提出了防治措施。1934年,周家熾赴北方進行病害調查,兩年後發表的調查結果中,記載了河北省63種栽培植物的151種病害,並對其病原物做了鑒定。
在周家熾研究過的多種植物病害中,小麥密穗病尤為突出。當時在河北省定縣小麥密穗病嚴重發生,該地區又是小麥線蟲病發病區。當時國內外對小麥密穗病的報道均未注意到與線蟲的關係。周家熾通過試驗證明密穗病原細菌(Bacterium tritici)只有通過線蟲作媒介才能侵染小麥,單純細菌,即使注射接種也不能引起密穗病。從而在國際上首次報道了密穗病的發生與線蟲的關係,揭示了病原菌——介體——植物寄主之間的內在聯繫,也為防治密穗病提供了防治途徑,即通過消滅線蟲防治密穗病。
首次發現白蟻與雞樅菌共生現象
40年代,周家熾詳細研究了雲南的一種美味食用菌“雞樅菌”與白蟻的有趣共生現象。他挖掘了33個白蟻窩,證實雞樅菌都是從白蟻窩上長出來的。他還對白蟻蟻后的築窩有特色的過程作了詳盡的描述:在蟻后的居室下為育兒區,圍繞著蟻后的是臣民,並有多條通道延伸到分散在四周較遠的相對孤立的菌台區。這些菌台為白色菌團,長有一種名為小白球菌,或叫白蟻座孢(它與雞樅菌的關係在當時還不清楚),而雞樅菌的柄可以延伸到菌台上。周家熾從雞樅菌褶培養出小白球菌,證明該菌是雞樅菌生長期的一個時期,澄清了過去的種種假說。他並首次報道了雲南培養真菌的白蟻種。他對白蟻與雞樅菌共生現象的研究,開創了中國蟲菌共生生態學研究的先河。40年後的今天,研究雞樅菌的工作者還不斷向他請教,並受到啟發。
在國際上較早地提出病毒在寄主體內複製機理
周家熾根據中國《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選景規劃》中規定的病蟲害調查項目,親自帶領中青年同行走向農業生產第一線,進行調查。經實地調查及實驗室鑒定,周家熾證明煙花葉病毒在中國普遍存在,總結出煙花葉病毒和黃瓜花葉病毒在河南和山東煙區的流行規律。同時,組織病毒室有關同志對中國茄科、葫蘆科、十字花科、豆科等作物的病毒進行了調查和鑒定,並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從十字花科分離鑒定出一個煙花葉病毒毒株--油菜花葉病毒15號(YMV15)。這一階段的工作為中國植物病毒類群的系統鑒定積累了寶貴的資料,並為病毒病害防治提供了依據。他還親自在河北省、河南省的棗區對棗瘋病的發生、發展及其流行規律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並針對棗樹瘋病的表現,分析了病樹的生理生化反應,發現了病樹內生長素及氨基酸代謝的異常變化。
周家熾考慮到病毒是生物大分子的特性,於是,又深入開展病毒生化和病毒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必然涉及各種專業基礎和技術,不同專業人員的合作是加速研究發展的捷徑。因此,他積極支持和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蛋白質研究室曹天欽、張友尚等合作,在幾年中用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手段對中國的幾個煙花葉病毒毒株進行了比較研究。其結果使當時的植物病毒學研究進入一個新水平,同時也展示了學科之間相互促進和滲透的優越性。
開闢新領域,造就專業人才
煙草花葉病毒(tmv)
為中國植保事業做出貢獻
積極進取,實事求是,為中國植保事業做出貢獻。
1、周家熾:《河北栽培植物志略》,《中國植物學雜誌》,1936,3(2):977-1011.
2、周家熾:《雲南棉枯病》,《科學農業》,1941,1:258-263.
微生物學報
4、周家熾,莽克強:《1957-1958年關於煙花葉病的工作報告》,《植物病理學報》,1958(2):113-119.
5、周家熾,蔡淑蓮:《1957-1958年豆類病毒工作報告》,《植物病理學報》,1959,(1):7-11.
6、周家熾:《關於油菜花葉病毒的類型》,《微生物學報》,1962,(4):414-417.
7、周家熾:《關於米丘林、李森科路線——蘇聯生物學的新方向》,《新建設》,1949,(1):14-16,(2):16-18,連載.
8、周家熾:《讀米丘林選集之後》,《農業科學通信》,1950,(1):27-31.
9、周家熾:《植物病害概念》,北京市中學教學者學會生物三部,1950,29-37.
10、周家熾:《植物病毒概念》,《植物學報》,1950.
11、周家熾:《關於植物病毒工作的幾個問題》,《植物保護(植物病毒專集)》,1963,(3):134-135.
12、周家熾:《棗瘋病問題》,《中國果樹》,1974,(3):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