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衡高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研究員

丁衡高(1931.2.3-),江蘇南京人,慣性技術和精密儀器專家。1952年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1961年畢業於原蘇聯列寧格勒精密機械光學學院獲副博士學位。長期從事制導武器的陀螺儀、加速度計、慣性平台系統等的研製工作。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丁衡高1994年6月8日晉陞為上將軍銜。曾擔任國防科工委主任。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研究員。兼任中國慣性技術學會理事長。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名譽理事長。南京大學校友總會第五屆名譽會長。

個人信息


丁衡高,江蘇南京人。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7年赴蘇聯列寧格勒精密機械及光學儀器學院學習。長期從事導彈自動控制系統及慣性器件的研究、設計、試製生產的技術領導工作。是中國慣性技術學會理事長、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戰略導彈慣性技術奠基人之一。1983年被評為研究員。參加了戰略導彈的研究、設計、試驗和衛星發射的組織領導工作。1987年任清華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1994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86年組織起草制訂了中國《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多年來組織領導中國的戰略導彈試驗、核試驗和衛星發射試驗及重大國防科研試驗項目。是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三、第十四屆中央委員。現任南京大學校友總會第五屆名譽會長。

主要成就


著有《精密機械傳動精度與刻劃技術》,譯有《光學儀器手冊》。曾主持並參與突破慣性平台系統、儀錶及器件的多項關鍵技術,制定我國慣性技術發展綱要,並被採納、實施,成為我國慣性技術有關學科領域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為中國慣性技術學會理事長。目前研究的方向之一是精密儀器的控制"九五"計劃期間的重要課題有國防科工委重點預研項目"微型慣性測量組合(MIMU)"技術研究。
1965年至1977年,他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套空氣軸承、三自由度氣浮陀螺及陀螺加速度計,該成果曾應用於我國中遠程運載器制導系統,及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運載器。后又主持並參與"高精度液浮慣性平台"的研製,並取得成功。
獲得獎項
1985年,某型號任務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他為各硬體系統第一獲獎人。
1979年,"靜壓氣浮技術及其在慣性儀錶中的應用"獲國家科技重大成果一等獎。
1978年,"靜壓空氣軸承"獲全國科技大會獎。
1979年,"氣浮陀螺加速度計"、"三自由度氣浮陀螺"均獲國防科技重大成果二等獎。

出版著作


論文著作

《精密機械傳動精度與刻劃精度研究》,《慣性平台伺服系統設計》,《模擬技術與導彈飛行試驗》以及其它數十篇文章和技術報告。

科學專著

《慣性技術文集》,《工藝與新技術革命》,《現代質量觀與可靠性研究》等多本。
近幾年來發表有關微米/納米技術的專著有:《面向21世紀的軍民兩用技術-微米/納米技術》(1994年),《微型慣性測量組合》(1995年),《微型機電系統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1996年)。

平常生活


丁衡高院士喜歡足球,侃起世界盃。談及決賽的結果,丁院士有些激動:“巴西隊太不應該。0比3的結果,叫人很難接受。”
“失利的原因,我認為技術是一方面,其它原因也有。首先是巴西隊勞師襲遠,法國隊則以逸待勞,自然法國已佔了先手。再加上幾萬法國球迷勢如狂飆的吶喊,給保冠心切的巴西球員極大的心理壓力,以致於他們發揮有些失常。另外,法蘭西民族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很有創造力,他們往往會無拘無束地給世人一些驚喜。佐證很多。巴黎是藝術之都,法國人在各種文藝潮流中往往得風氣之先。就連噴氣式飛機的后引擎,也是法國人的發明。”
說到這裡,丁院士笑了:“其實我對足球沒有什麼研究,一家之言,你別當真。”他一本正經的樣子,令人忍俊不禁。言談間似乎能感受到,丁院士對現代足球運動的前景並不十分看好。他同意荷蘭球星克魯伊夫的觀點——
—現代球壇已很難再有新的足球皇帝產生了。“現在的球星錢多,活得太舒服,缺乏進取心。而過去從貝利到
馬拉多納,哪個成功者不是從困難中走出來的!”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苦難往往是成功的助推器。對此,丁院士深有感觸。他的人生之舟也曾歷盡風雨,這卻令他奮進—而不是消沉。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他被貶在小山溝里的一個軍工研究所;一呆就是8年。生活艱苦異常,他的科研成績卻日見精進。至今仍在那裡工作的人們還念念不忘,是丁所長的工作為他們事業打下良好基礎。
停頓了一下,丁院士深情地說:“我懷念那段生活,我與那裡的人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那8年的磨礪使我從此不再畏懼困難。”這是一個走過人生風雨的老科技工作者對生命的體悟,聽來意味深長。
“從一線退下來,我工作基本上沒太大的壓力了,做事的效率較以前也就差了不少。我真怕自己會懈怠下來。所以我還在繼續做一些事,主要精力放在培養年輕人。”丁老從行政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后,仍在不斷努力。他在清華大學帶著博士生,又忙著撰寫科普著作,目的是弘揚科學精神,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中央“科教興國”的戰略決策。
“科技實力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這是各國的共識。我國政府提出了‘科教興國’的重大決策,令人振奮。但由於歷史的原因,要真正做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我們仍然任重道遠。”言及此,丁院士憂患之情溢於言表。
“歷史容不得我們再落後。而真正要前進最終還得靠教育。從目前看尤其要下大力氣普及電腦教育。否則我們的孩子將很難與人家‘網上的一代’相競爭。”接著,丁院士不無遺憾地說:“電腦我也在邊學邊用,它更屬於年輕一代。我只能在科普方面為教育事業盡一些力量吧!”

工作生活


技術研究

丁衡高
丁衡高
丁衡高曾主持並參與突破慣性平台系統、儀錶及器件的多項關鍵技術,制定中國慣性技術發展綱要,並被採納、實施,成為中國慣性技術有關學科領域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為中國慣性技術學會理事長。研究的方向之一是精密儀器的控制,以應用於運動體導航、定位及控制的慣性儀錶與系統為主,尤其注重面向21世紀的軍民兩用技術-微米/納米技術。“九五”計劃期間的重要課題有國防科工委重點預研項目“微型慣性測量組合(MIMU)”技術研究,其中包括微機械陀螺儀、微機械加速度計、微型集成光學陀螺儀以及MIMU綜合集成技術。1965年至1977年,他在擔任有關研究所負責人期間,任航天運載器主任設計師,主持並參與多種慣性儀錶的研製工作,突破一些主要技術關鍵,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套空氣軸承、三自由度氣浮陀螺及陀螺加速度計,該成果曾應用於中國中遠程運載器制導系統,及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運載器。后又主持並參與"高精度液浮慣性平台"的研製,並取得成功。
慣性技術是一項綜合性的技術,既古老又新穎,但並不神秘。從過去到現在、從國內到國外,從陸地、海洋到天空、宇宙,大千世界幾乎都與慣性技術發生著某種聯繫。特別是20世紀以來,從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發射的VZ火箭,50年代發射人造地球衛星,60年代載人登月,到90年代海灣戰爭中使用的多種尖端武器,無不顯示著慣性技術發展和應用的足跡,由此即可窺見慣性技術與武器裝備及軍事戰爭之間的密切關係。至於民用方面,從國民經濟的發展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如與海、陸、空、天有關的交通運輸、大地測量、礦山開採、石油鑽探、隧道工程及水利工程等等領域,無不顯示慣性技術應用和發展的成就,由此同樣可以說明慣性技術在民用方面應用範圍之廣泛、相互聯繫之密切。基於慣性技術在軍用、民用領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丁衡高多年來就一直心存一個願望,就是希望以生動的形式,通俗的語言將這項技術介紹給大家。不僅介紹清楚它的科學概念,而且更著重地闡明它的廣泛應用,爭取做到融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工作考察

衡水考察
丁衡高在衡水市考察
丁衡高在衡水市考察
2007年4月9日至10日,國防科工委原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丁衡高上將和聶榮臻元帥之女、國防科工委原副主任,現任國防科工委顧問的聶力中將夫婦到衡水市考察。
9日下午,丁衡高、聶力親切接見了棗強縣王常鄉南臣贊村普通黨員林秀貞和安平縣南王莊鎮南王莊村黨支部書記王曉勛兩位先進典型人物。接見儀式上,市委書記景春華代表市委、市政府、軍分區和420萬衡水人民,對丁衡高、聶力的到來表示歡迎。他說,兩位首長到衡水是對老區人民的關心和厚愛,是對衡水工作的巨大支持,希望藉此機會學習兩位首長身上的優秀品質和高尚風格,並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景春華還表示,衡水會以兩位首長的視察為契機,堅持“創新實幹、跨越發展”的總要求,推動全市各項工作邁上新台階,力爭使衡水在兩三年內有一個大的改變,為全市人民交一份滿意答卷。市委副書記李曉明向丁衡高、聶力介紹了新一屆市委提出的以“創新實幹、跨越發展”為主題的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開展情況以及林秀貞、王曉勛的先進事迹。
“林秀貞和王曉勛是衡水的驕傲!”丁衡高、聶力對兩位先進典型人物予以高度讚揚,表示很受感動和教育,值得學習。隨後,聶力將自己寫的書《山高水長--回憶父親聶榮臻》分別贈送給林秀貞和王曉勛,勉勵他們戒驕戒躁,與時俱進,為衡水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同時,希望衡水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搶抓機遇、發揮優勢、乘勢而上,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丁衡高、聶力還先後考察了習三內畫藝術展覽館、武強年畫博物館、深州市順府古陶有限公司、衡水湖等地。考察過程中,對衡水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特色文化產業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認為衡水市人傑地靈,英雄輩出,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給他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時,希望衡水能夠充分利用地域優勢、資源優勢和后發優勢,加強對內畫和年畫藝術的保護和發揚,把文化藝術要素整合成文化產業項目,進一步把特色文化產業做大做強,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精神的文化藝術精品,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酒泉考察
2006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原國防科工委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丁衡高上將和聶榮臻元帥之女、原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兼秘書長,第六、七屆全國婦聯副主席,現任國防科工委顧問的聶力中將一行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長劉克仁、省旅遊局副局長張守莘、副市長朱玉蘭等領導陪同下,參觀考察了酒泉市城市建設和西漢酒泉勝跡、鳴沙山·月牙泉、莫高窟、陽關博物館、雅丹國家地質公園等景點景區。
丁衡高、聶力將軍對酒泉市長期以來對國防事業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對酒泉市的發展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認為酒泉市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發展速度快、變化大,是“河西走廊發展最快、建設最漂亮的城市之一”,給他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兩位將軍希望酒泉市搶抓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充分利用地域優勢、資源優勢和后發優勢,形成合力,加快發展,把酒泉建設得更加美好。
阜平考察
丁衡高在深圳考察
丁衡高在深圳考察
2006年6月30日,丁衡高上將、聶力中將夫婦和原在聶榮臻元帥身邊的工作人員一行來到阜平縣城南庄,參觀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考察紀念館建設情況。
在市委副書記武國堂陪同下,丁衡高、聶力將軍首先來到聶榮臻元帥塑像前,敬獻花籃,鞠躬禮拜;接著,參觀了毛澤東主席和聶榮臻元帥住過的房間,回顧了當年老一輩革命家在這裡生活和戰鬥時的情景;隨後考察了正在布展的紀念館。市委書記王珽玖專程趕來看望丁衡高、聶力將軍一行。下午,在聽取阜平縣關於城南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情況后,丁衡高、聶力等對省、市、縣做出的努力給予肯定和讚揚,並提出許多中肯的建議。
聶力將軍說,建設好晉察冀革命紀念館,不僅可以弘揚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教育、培養後輩愛黨、愛國、勇於奉獻、建設祖國的優秀品質,還可增加阜平縣的影響力和外向度,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在即,希望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領導,搶抓機遇,增強緊迫感,在充分尊重歷史事實基礎上,制定更加科學、嚴謹的實施計劃,充分發揮軍民共建優勢,廣泛營造全社會參與建設熱情,爭取早日建成一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丁衡高將軍提出三點建議,一是紀念館布展內容要少而精,內容準確;二是結合全國紅色旅遊計劃路線,做好科學規劃,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益;三是堅持實事求是,克服困難,解決問題,講求質量。

相關情況


聶力和父親聶榮臻
聶力和父親聶榮臻
丁衡高是開國元帥聶榮臻的女婿,妻子聶力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位女中將,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女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