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琳鎮

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下轄鎮

白琳鎮,隸屬於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地處福鼎市中部,東臨東海,東南與秦嶼鎮毗連,西南與磻溪鎮接壤,西鄰柘榮縣,北連點頭鎮。轄區土地面積131.2平方千米。2018年末,白琳鎮戶籍人口39613人。史載,唐乾符年間有白水仙者遷居此林中得名白林,后雅化為白琳。1961年6月,恢復為白琳區。1968年7月,又成立白琳公社。1983年,復為白琳區。1987年,改為白琳鎮。截至2020年6月,白琳鎮共下轄1個居民委員會和20個村民委員會。2018年,白琳鎮有工業企業286個,其中規模以上3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2021年,福鼎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白琳鎮人口為28827人。

歷史沿革


白琳鎮清初屬福寧州勸儒鄉遙香里二十都,福鼎置縣後為福鼎縣十五都。清末廢都為區。
民國元年(1912年),沿清末制,為白琳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秋,為第五區,編保甲自治。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更名為琳江鎮。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為玉琳鄉。
1949年,玉琳鄉歸屬點頭區。
1950年6月,設白琳區。
1958年8月,成立白琳公社。
1961年6月,恢復為白琳區。
1968年7月,又成立白琳公社。
1983年,復為白琳區。
1987年,改為白琳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白琳鎮地處福鼎市中部,東臨東海,東南與秦嶼鎮毗連,西南與磻溪鎮接壤,西鄰柘榮縣,北連點頭鎮。轄區土地面積131.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白琳鎮位於太姥山脈向西北延伸部分,地勢東西兩側高、中部低。地貌類型多樣,以低山、丘陵為主,境內最高峰海拔826米;在河流下游和沙埕灣沿岸為第四紀河積、海積平原,海拔一般在5~10米。

氣候

白琳鎮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冬短夏長,秋溫髙於春溫,年平均氣溫18.5℃,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8.3℃,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8.6℃。極端最高氣溫40.6℃,極端最低氣溫-4.3℃,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降水集中在每年的3~9月,8月最多。

水文

白琳鎮境內有百步溪、康山溪、翠郊溪三溪。百步溪發源於管陽的王府山南麓,流經翁溪、葉莒、車洋、白琳,匯入沙埕港,流域面積122平方千米,幹流長26.1千米。

自然災害

白琳鎮主要自然災害有颱風,年均發生3~5次,主要發生在8~10月。最嚴重的一次是發生在2006年8月10日的“桑美”超強颱風。據不完全統計,房屋倒塌985戶2448間,房屋損壞6532戶1055間。

自然資源


白琳鎮境內蘊藏著豐富的玄武岩、鉀長花崗岩、輝綠岩等非金屬礦產,其中被稱為福鼎黑的玄武岩儲量達5000萬立方米,可開採量達3800萬立方米,是全國十大石材出口基地之一。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白琳鎮轄白琳1個居民委員會,玉琳、白岩、沿州、藤嶼、旺興頭、牛埕下、嶺頭坪、高山、棠園、翠郊、車洋、翁江、大賴、康山、楩樹岔、坑裡洋、秀洋下爐、外宅、郭陽20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20年6月,白琳鎮共下轄1個居民委員會和20個村民委員會,人民政府駐白琳街金山東路24號。
白琳鎮行政區劃詳情
白琳村玉琳村白岩村沿州村藤嶼村旺興頭村牛埕下村
嶺頭坪村高山村棠園村翠郊村翁江村大賴村康山村
坑裡洋村車洋村秀洋村下爐村外宅村郭陽村楩樹岔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白琳鎮轄區總人口39790人,總人口中,男20795人,佔52.26%;女18995人,佔47.74%。以漢族為主,有畲族等少數民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1.36%,人口死亡率4.32%,人口自然增長率7.0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05人。
2018年末,白琳鎮戶籍人口39613人。
2021年,福鼎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白琳鎮人口為28827人。
白琳鎮風景
白琳鎮風景

經濟


綜述

2011年,白琳鎮財政總收入5012.12萬元,比上年增加30.38%,鄉鎮自有財力1520萬元,比上年增長13.2%。
2018年,白琳鎮有工業企業286個,其中規模以上3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農業

茶葉是白琳經濟支撐的重頭戲,2011年,產量2967噸,比上年增長1.9%,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64億元,比上年增長3.3%,其中農業總產值1.53億元,農民人均收入8238元。

工業

2011年,白琳鎮工業總產值22.28億元,比上年增長22.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7家,產值18.09億元,比上年增長27.6%。

商業

2011年末,白琳鎮有商業網點802家,超市3家。

文化


名稱來歷

史載,唐乾符年間有白水仙者遷居此林中得名白林,后雅化為白琳。

交通


2011年末,白琳鎮鎮區道路總長度10千米;有橋樑8座,總長度250米。
2011年,白琳鎮鎮區臨時客運站1座,公交運營車輛43輛,日均客運量2800人次。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白琳鎮有公立幼兒園1所,民辦園2所,在園學生995人,幼兒園專任教師46人;小學6所,在校生1956人,專任教師18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9%。初中2所,在校生897人,專任教師7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7.4%;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035人,專任教師71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白琳鎮有衛生院1所,其中床位40張,固定資產613.13萬元,專業衛生人員55人,其中執業醫師15人,執業助理醫師9人,註冊護士16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5345人,參合率100%。

文化事業

199年2月,福鼎市廣播電視台聯網,2011年末,可接收39個電視頻道,有線電視用戶0.56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有線電視入戶率70%。

社會保障

2011年末,白琳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3戶,人數85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03戶,人數925人;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5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45人。2011年,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2萬元,比上年增長6.2%。全年接收社會捐款13.5萬元129人(次)困難群眾受益。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4315人。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白琳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18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8800個;固定電話用戶4485戶。網際網路埠總數4197個,寬頻接入用戶3231個。
給排水
2011年末,白琳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內徑20水管5千米、內徑500水管2千米,生產能力6000噸/日,年工業用水20萬噸,生活用水80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污水處理廠1座,日污水處理能力4萬噸。
供電
2011年末,白琳鎮鎮區有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50兆伏安。綜合電壓合格率99.52%,供電可靠率99.81%。
園林綠化
2011年末,白琳鎮鎮區有公園2個,公園面積33公頃,園林綠地面積30公頃,其中公共綠地1公頃,綠化覆蓋率31%,人均綠地8.3平方米。

旅遊


風景名勝

太姥山
位於福建省東北部,在福鼎市正南距市區四十五公里,約在東經120度與北緯27度的附近。挺立於東海之濱,三面臨海,一面背山,巍峨秀拔,氣勢雄偉,奇岩怪石,千姿百態,景色獨特,蔚為奇觀。主峰海拔917.3米。登臨絕頂,極目東海,水在天際流,峰從海中出,不愧以“山海大觀”著稱於世。它北望雁盪山,西眺武夷山,三者成鼎足之勢,雁盪、武夷地處通衢,聲名遠著,而太姥僻居海隅,知之者鮮。閩人稱太姥、武夷為雙絕,浙人視太姥、雁盪為昆仲,實在頗有見地。整個風景區面積為92平方公里,分為太姥山嶽、九鯉溪瀑、晴川海濱、桑園翠湖、福瑤列島五大景區;還有冷城古堡、瑞雲寺兩處獨立景點。擁有山峻。石奇、洞異、溪秀、瀑急等眾多自然景觀,以及古剎、碑刻等豐富人文景觀。
太姥山在唐宋時已十分興盛,山南山北有三十六寺院,其中以國興、瑞雲、靈峰、芭蕉、天王等寺規模最大。今國興寺的遺址上尚存石柱三百六十根,寺前有楞枷寶塔和石池,可見當時之規模。玉湖庵為宋理學家朱熹草堂,璇璣洞為朱熹隱居之所,山中還有歷代名人摩崖石刻“天下第一山”、“山海大觀”、“道仙佛地”等幾十處。太姥山下的秦嶼鎮,是福建明代沿海抗寇的英雄陣地之一。有“萬古雄鎮”之稱。
太姥山
太姥山
翠郊古民居
吳氏家族的私家宅院。始建於清乾隆十年(1745年),距今已有250多年的歷史。仍保存基本完好。宅院主體建築規模宏大,佔地面積5000平方米:由360根木柱支撐而起,共圍出24個天井,6個大廳、12個小廳,共有房192間,總佔地面積為13980平方米(20畝),就單體建築而言,可謂江南第一大古民居。整體平面圖上格局巧妙,且脈絡分明,縱橫交錯又橫縱相連,有如一個古老的圍棋大棋盤(長寬約70餘米),擺設於幽谷之中,隨時恭迎仙人神遊於此時席地對奕。
古宅地處距鎮中心12公裡外的小鄉村,青磚灰瓦在青山碧水的環抱之中,出落得靈秀、恬靜,融于山水,又點綴了山水。天人合一、自然和諧,正應著門額上的四個大字:海岳鍾祥
內部格局:3個三進合院並列而成進進高升的主體部分為“三合回籠”,二進屋脊最高為“中背四放”,兩者綜合更是仿造皇家宮庭建築,甚是規模。然而它卻不顯出一點的莊嚴、霸氣,而是一派的江南氣息,水靈、婉約、一股淡雅的書卷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