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磻溪鎮的結果 展開

磻溪鎮

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轄鎮

磻溪鎮(PánXī)隸屬於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位於福鼎市西南部,“海上仙都”太姥山西麓,距市區33公里。轄18個行政村,294個自然村,人口29622人(2018年),總面積222.3平方公里,約佔福鼎市陸地總面積的七分之一。境內有福鼎最高山峰青龍山,位於該鎮與柘榮縣交界處,海拔1141.3米。 是福鼎市地域面積最大的鄉鎮,也是福鼎市最大的生態功能區。2018年末,磻溪鎮戶籍人口29622人。 

磻溪鎮因村舍沿著溪畔而建得名畔溪,后雅化為今名。1968年6月,成立磻溪公社。1983年,復為磻溪區。1987年,改為磻溪鄉。1993年2月,鄉改鎮。截至2020年6月,磻溪鎮共下轄18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磻溪鎮
磻溪鎮
清初屬福寧州勸儒鄉望海里九都,福鼎置縣後為福鼎縣十三都。民國初為磻溪區,民國29年(1940年)設蹯溪鄉。1949年6月屬點頭區,1950年6月屬白琳區,1952年5月設磻溪區,1958年8月成立磻溪公社,1961年改設磻溪區,1968年6月又成立磻溪公社,1983年復為磻溪區,1987年改為磻溪鄉,1993年2月撤鄉改鎮。

地理環境


磻溪鎮是福鼎市轄鎮。位於市境西南部。
位置境域
磻溪鎮地處福鼎市西南部,東鄰太姥山鎮,西北界柘榮縣,南與霞浦縣相接,北與白琳鎮毗連。轄區總面積為220.21平方千米,是福鼎市地域面積最大的鄉鎮,也是福鼎市最大的生態功能區。 
地形地貌
磻溪鎮地處太姥山地區,以山地、丘陵為主,境內山巒起伏,素有“福鼎屋脊”之稱。青龍山海拔1143.3米,是福鼎的最高峰。 
氣候
磻溪鎮屬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由於地形高低不同,氣溫、降水差異明顯,表現為隨海拔增高,氣溫降低,而降水增多。常年平均氣溫17.5℃,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7.5℃,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7.4℃,年降水量2074.3毫米,無霜期263天。
水文
磻溪鎮境內主要有赤溪和磻溪。赤溪主要支流有桑園溪、柴坪溪溪口口等3條。發源於柘榮縣乍洋的第一尖,流經石山、桑園、赤溪,匯入霞浦境內的牙城入海。流域面積287.2平方千米,幹流長37.6千米,其中福鼎縣境內流域面積250平方千米,幹流長23.3千米。 
自然災害
磻溪鎮主要自然災害有颱風、地質災害等。颱風災害主要發生在7月至11月,8~9月是高發期。據不完全統計,房屋倒塌144戶1408間,房屋損壞1897戶5649間。
自然環境
磻溪鎮氣候宜人,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光熱、雨量充足,具有較明顯的山地立體氣候,年均氣溫為16.4度。境內群山起伏,森林茂密,層巒疊嶂,青山碧水,被譽為“太姥山下的一顆綠色明珠”。磻溪鎮具有豐富的旅遊、茶葉竹木、淡水養殖、水利礦藏資源。 

自然資源


磻溪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鐵砂礦產、石英、鈾、水晶等。境內有福鼎最高山峰青龍山海拔1141.3米。 
磻溪鎮
磻溪鎮
磻溪鎮茶葉竹木資源可觀。磻溪鎮優美的生態環境,適宜發展優質茶葉。磻溪鎮生產茶葉歷史悠久,基礎雄厚,1958年全國茶業現場交流會在磻溪鎮黃崗村召開。目前,全鎮擁有無公害茶園2.16萬畝,有機茶園1000畝,品種有福鼎大白毫、白茶和小茶,年產優質茶葉1500噸,為馳名中外的“白琳工夫茶”主產地。1999年由磻溪鎮鴻雪茶業有限公司研製的鼎岩牌“白毛猴”、“白毫銀針”榮獲農業部推薦品牌。近年來,在茶葉農殘降解,無公害建設方面的工作得到市上先進稱號。磻溪鎮還擁有林地面積24萬畝,天然綠毛竹4.8萬畝,貯藏量1400萬根,年可砍伐290萬根。生態公益林建設條件優越。
淡水養殖前景廣闊。磻溪鎮水域面積1萬畝。具有優良的淡水養殖空間。其中赤溪村的小溪的水質經權威機構檢測,水質的理化性能達到優質水平,具有得天獨厚的養殖環境。目前在赤溪擁有佔地面50畝的香魚(即鰣魚)養殖場,具有魚苗繁殖、成魚放養的成熟技術。
水利資源潛力巨大,全鎮水利資源總量達2.8億立方米,包括市級桑園電站及鎮村辦電站16座在磻溪鎮落戶,尚有 豐富的水利資源未被開發,潛力巨大。

行政區劃


轄1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磻溪村。
2011年末,磻溪鎮磻溪鎮轄18個村民委員會。 
村民委員會磻溪黃岡后坪南廣桑海湖林油坑爐屯排洋金谷朝陽蔣陽仙蒲大洋青坑吳洋赤溪杜家
截至2020年6月,磻溪鎮共下轄18個行政村, 人民政府駐磻溪村橫檔1號。 
磻溪鎮行政區劃詳情
磻溪村黃岡村后坪村南廣村桑海村湖林村油坑村爐屯村排洋村
金谷村朝陽村蔣陽村仙蒲村大洋村青坑村吳洋村赤溪村杜家村
1995年,轄18個行政村,29435人。1996年,面積222.3平方千米,人口3.1萬人,轄脈溪、后坪、仙蒲、海洋、大洋、湖林、桑園、黃岡、爐屯、金谷、油坑、青坑、蔣陽、吳洋、赤溪、杜家、排洋、朝陽、南廣19個行政村。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50982105:
~201121磻溪村
 ~202220黃岡村
~203220金谷村
 ~204220排洋村
 ~205220爐屯村
 ~206220油坑村
 ~207220蔣陽村
~208220朝陽村
 ~209220杜家村
 ~210220赤溪村
 ~211220吳洋村
~212220青坑村
 ~213220大洋村
~214220仙蒲村
~215220后坪村
~216220南廣村
 ~217220桑海村
~218220湖林村
~x08福山林場

人口民族


2000年常住人口24615人(五普)。
常住人口29622人(2018年)。
2011年末,磻溪鎮轄區總人口29570人,男15954人,佔53.95%;女13616人,佔46.0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其中少數民族人口690戶,共3000多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0.18‰,人口死亡率3.31‰,人口自然增長率6.8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2人。 
2018年末,磻溪鎮戶籍人口29622人。
2021年,福鼎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磻溪鎮人口為12076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末,磻溪鎮財政總收入599.36萬元,比上年增長52.81%。 
2018年,磻溪鎮有工業企業65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4個。 
農業
磻溪鎮耕地面積25300畝,人均耕地0.86畝,林業用地面積1.87萬公頃,其中生態公益林面積0.83萬公頃,商品林面積1.04萬公頃,毛竹林0.39萬公頃,立木蓄積量32萬立方米,年採伐用材林3000立方米;立竹蓄積量達900萬根。 
工業
2011年末,磻溪鎮規模以上企業2家其產值為2.03億元,工業總產值為2.49億元,比上年增長38.2%。 
商業
2011年末,磻溪鎮有商業網點120家。 

文化


磻溪鎮
磻溪鎮
名稱來歷
磻溪鎮因村舍沿著溪畔而建得名畔溪,后雅化為今名。

交通


磻溪鎮已形成由公路為主要運輸方式的交通運輸網路。通行政村公路總里程100.479千米,至2011年底,全部實現公路水泥硬化。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3450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0.9米。
2011年末,磻溪鎮鎮區每日班車往返20趟,日客運量400人次。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磻溪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95人,專職教師8人;小學2所,在校生410人,專職教師113人;初中2所,學生307人,專任教師41人。鄉鎮財力支持教育20萬元;社會捐資支教到位330萬元;村財支持教育3萬元;總額353萬元;人均投入教育115.9元;獎教助學基金會資金總額30萬元,2011年,發放獎教助學金額18萬元,資助貧困學生130人,獎勵教師12人。 
文化事業
磻溪鎮畲族文化氛圍濃厚,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正月十五畲歌會、木偶戲布袋戲舞龍評書等。
2011年末,磻溪鎮有廣播電視站1座,廣播電視用戶2000戶,全鎮廣播電視覆蓋率90%。 
醫療衛生
磻溪鎮
磻溪鎮
2011年末,磻溪鎮有衛生院1所,病床10張;專業衛生人員28人,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7人,護士3人,護師1人,藥劑師1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35萬人次。全鎮有3.04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住院300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磻溪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3戶,人數44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10戶,人數1017人。國家優撫對象、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64人。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磻溪鎮有郵政網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企業1家;固定電話用戶945戶;行動電話用戶1205戶。 
給排水
2011年末,磻溪鎮有鎮區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8千米,生產能力400噸/日,年生活用水2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為100%,年人均生活用水20.2噸。 
供電
2011年末,磻溪鎮有鎮區高壓輸電線路2條,總長度130千米,日用電負荷8100千瓦。 
燃氣
2011年末,磻溪鎮有鎮區煤氣供應點1個。 
園林綠化
2011年,磻溪鎮鎮區綠化面積25600平方米,人均綠地16平方米。 

旅遊


磻溪鎮
磻溪鎮
擁有緊張刺激的九溪第一漂,氣勢磅礴的溪口瀑布,美麗婉約的桑翠湖,祥和莊嚴的后畲臨水宮,南廣的宋代古窯址,蒼勁古樸的原始森林,萬畝俊秀傲骨的竹海,祥瑞恢宏的古民居,空曠怡人的千畝草場,冷艷傲靜的天洲溪,氣勢壯觀的瀑布群等十多處景點。其中以九鯉溪最為著名。九鯉溪位於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太姥山西側山腳下,是構築太姥山“山、海、川、島”旅遊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九鯉溪是旅遊家的首選生態旅遊勝地。遊覽九鯉溪要乘坐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古樸的竹筏,途經九曲十二灘,既可領略優美的、迷人的自然風光,又可體驗水上漂流的緊張刺激。桑翠湖是一個人工湖,水環山,山抱水,相互掩映,恍若一個天外的湖泊。或垂釣於湖邊,或漫步林間,或泛舟湖上,伴有賞心悅耳的小鳥鳴聲,領略著與山水相伴的樂趣,令人流連忘返。后畲宮始建於明末清初,聚人文與自然之勝景。特別每逢正月十五、三月初三、六月十九等節日,來自羅源、寧德、福安、霞浦、浙南與當地上千名畲族青年身盛裝聚於此對山歌,熱鬧場面閃亮著一道畲家文化風俗獨特風景線。天洲溪全長7.8公里,溪岸寬闊,有亘古不枯的日月潭,傳說是永恆愛情的見證。有氣勢磅礴落差200多米的七層瀑布,有葉飛將軍馳騁沙場后的養傷洞,兩岸是萬畝原始森林。清澈見底的涓涓溪水,悅耳動聽的幽谷泉聲,婉轉歡快的鳥鳴聲,讓你彷彿來到世外桃源,流連忘返。
磻溪鎮境內有很多瀑布,龍亭瀑布、溪口瀑布、龍鬚瀑、隱龍瀑、煙雨瀑布。其中龍亭瀑落差136米,是福建省最高的單級瀑布。這些瀑布猶如白練懸空,煙霧飄渺,在山谷中回蕩著洪亮的聲音。宋窯遺址位於南廣村,是當年勞動人民燒制碗皿而留下的遺址,在當地不時能找到幾件古碗,據群眾傳言,還有幾個碗窯尚未被發現,無人知曉,這更加使人們想探訪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