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5條詞條名為李大鵬的結果 展開
- 湖南嶽陽自由畫家
- 山東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 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董事長
- 蘇州市書法家協會主席
- 河南省電力公司調度通信中心調度處處長
- 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書法名家
- 浙江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商務局局長
-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
- 甘肅省城鄉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 中國男籃隊醫
- 數學教師李大鵬
- 中科院海洋生物種質庫負責人
- 定遠縣委組織部副主任科員
- 許昌學院表面微納米材料研究所研究員
- “火星一號”志願者
- 影視美術師李大鵬
- 博寶畫家李大鵬
- 四川省郫縣安靖鎮黨委委員
- 原中國四聯鈦設備公司常務經理
- 中國著名平面設計師
-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教授
- 先進個人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港海事局船舶安全檢查中心副科長
- 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警務技術一級主管
李大鵬
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書法名家
李大鵬(1932年 6月 -2001年10月),男,漢族,字壯飛,又名覺生,號惜分陰齋主人、望旭樓主、湖東居士。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書法名家。
1932年6月出生於山東省煙台市。民革成員。1994年1月被聘為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生前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清華民族畫院副院長、北京卿雲詩書畫社副秘書長、朝陽區政協書畫社名譽社長及中國國際藝術家研究院藝術顧問。幼承家學,攻讀經史、研習書藝。擅長行楷、尤善榜書。所題匾額遍佈於北京、煙台、威海、霸川及桂林、岳陽等地。作品輯入《北京名匾薈萃》。1957年在北京參賽獲獎后被吸收為中國書法研究社社員。書法作品除在國內和澳、港、台展覽外,還多次到日本、朝鮮美國展出。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展覽並獲獎。作品被澳門賈梅士博物館、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江蘇米芾書畫院、廣西平樂孫中山紀念館及廈門大學等單位收藏。並被“關東碑林”、“聖泉碑林”、“文峰山碑林”和煙台山公園刻碑。發表於《中國書法》、《中華兒女》雜誌、《經濟日報》、《中國鄉鎮企業報》、《中國廣播報》、《羲之書畫報》、《煙台日報》《菏澤市報》、《威海日報》、《濰坊日報》等。作品和辭條輯入《中國當代書畫家名人大辭典》、《中國書法今鑒》、《中國現代書畫名家名作》、《中國現代書法界人名辭典》、《當代中國書法藝術大成》、《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名鑒》、《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中日現代美術通鑒》、《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祖父曾在北京開設“老米碓坊”,結交了許多旗籍貴族和達官顯宦。父親中過晚清登州府秀才,科舉廢除,由於祖父關係進入京師高等審判廳做小京官。民國時期,歷任海關關長、縣長、貨物稅局局長,國民革命軍參議,蘆溝橋事變前任山東省政府秘書。淪陷時期,不仕偽職,避居京都。
李大鵬是父親五十歲時生的獨子,八歲以前隨母親在煙台生活。1940年秋,父親令僕人將李大鵬送到北京,由他親自教授經史和書藝詞章。三年中先後讀過《四書》、《左傳》、《禮記》、《東萊博議》和許多古文、詩詞。書法則臨寫過歐、蘇、王、趙和《靈飛經》。1943年暑假后考入北京育英中學初中。
1945年,日寇投降。父親原定“複員”回濟南省政府,隨後時局變化無法成行,故鄉煙台又已解放,交通斷絕,遂於寒假后帶李大鵬去了天津。天津大中光鐵工廠有父親的股份,經理是李大鵬族兄,住有許多客戶,整日酬酢頻繁,李大鵬也沒再上學。
1947年2月,父親在天津逝世,當時李大鵬還不到十五歲,但從此要獨立生活並負擔家庭生活的重任。當年秋天,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山東,佔領了煙台,恢復了與天津的海上交通,李大鵬回到了闊別七載的故里,重與母親團聚。
入侵煙台的國民黨軍隊是第八軍李彌所部,李大鵬家客廳住著42師第三團團長田仲達(后升副軍長,率部於雲南起義)。通過朝夕接觸他對李大鵬的國學基礎、見聞知識、談吐應對以及翰墨書寫都大加讚賞,經常請李大鵬到團部共餐,還多次表示要延攬到他身邊做副官、司書之類的少尉軍官,都被李大鵬婉言謝絕。恰值此時,李彌在煙台成立“自衛團”,名義是“保衛鄉土”,有人出人、有錢出錢。李大鵬家在當地是名門望族,保公所要李大鵬出一大筆“壯丁費”,否則就要自己出人。“自衛團”成立三個營,軍官由第八軍的三個師分別配備,田仲達團的副團長彭劍明就要到第三營當營長。彭和李大鵬也很熟,就要李大鵬到保公所報名受訓,實際到了“自衛團”,卻任命李大鵬為第三營第十四連的准尉“特務長”。
特務長主要是掌管全連經濟,負責建立人員、槍械、被服、裝具、糧秣、餉項等賬目以及管理全連伙食,領導文書、軍需傳令兵等連部直屬班和伙夫班。李大鵬從不尅扣糧米,連長知道李大鵬是田團長、彭營長的忘年交,直接“通天”,也不敢隨意賣米,所以李大鵬連戰士比其他連都吃得飽。
1948年春天,解放戰爭局勢逐漸明朗,國民黨軍隊捉襟見肘,“自衛團”正式成為“炮灰”,編成第八軍新3師9團,分散駐防。田仲達升任少將副師長,彭劍明升上校團長回原單位。李大鵬面臨命運的選擇,既不能留在“自衛團”,又不願隨田、彭去戰死沙場,還不敢脫軍裝,軍隊調動頻繁,隨時有被“抓兵”的危險。通過好友幫助到307團修械所當了副所長。10月份煙台二次解放,李大鵬奉母離煙,乘船到青島,換上便裝,脫離了國民黨軍隊。
1949年6月青島解放,秋天和母親返煙,春節后啟程赴津謀求工作,仍住大中光工廠。
1950年4月,東北人民政府到北京、天津招考幹部,李大鵬被錄取並分配到哈爾濱公安局幹部學校學習。課程內容繁重緊張,設有哲學理論、中國革命問題、政策法令、思想修養等。10月份結業時,志願軍正過鴨綠江,為了加強軍工部門,公安幹校的學生大都分配到東北軍工部所屬的單位,李大鵬被分配到松江省密山縣全國最大的炸藥廠——二四工廠任文書,不久提升為文印組長。
正當躊躇滿志為革命貢獻青春之際,禍從天降,從此改變了李大鵬的人生方向。1951年4月22日密山縣公安局突然將李大鵬密捕,罪名是:隱瞞歷史偽裝進步,潛入李大鵬要害部門。當時全國正在開展轟轟烈烈的“鎮壓反革命運動”,密山縣公安局將李大鵬列為第一大案,局長連夜提審。
關於李大鵬的歷史問題,在公安幹校時早已向組織做過詳細交待,認為不是什麼大事沒做結論。現在問題嚴重化了,首先是年齡不對,被捕當時李大鵬不可能還不滿十九歲,解放戰爭就打了三年,國民黨不可能讓一個十五歲的孩子去當“軍統特務長”。局長拿出許多揭發檢舉材料,其中有李大鵬草擬的文稿,繕寫的布告,李大鵬寫的感舊詩詞和平常在宿舍聊天時所講的歷史掌故的筆錄……局長拍打著這些材料有把握的說:這些是十八、九歲能會的嗎?何況你能講山東話、北京話、天津話、東北話、四川話,不是訓練有素的特務,你怎麼去過這些地方,都在那裡干過什麼?
真是“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國民黨軍隊從未到過松花江北,這位局長又是“土改”幹部提起來的,不知道“特務長”和“軍統特務”不沾邊,始終認為李大鵬“頑固抗拒”,連砸兩付重鐐將李大鵬收監關押。
好在當時全國都已解放,年代又相隔不遠,“自衛團”的兵在淮海戰場被俘后當了解放軍的大有人在,經過一番艱苦的“外調”取證,他們逐漸改變了態度。兩個多月後取下腳鐐,四個月後終於弄清李大鵬的身份,年齡小,時間短,職務低,做為一般歷史問題,恢復公職。密山縣長挽留李大鵬在當地做小學教師。
密山地處中蘇國界的興凱湖畔,大漠邊陲,感念身世飄零、觸景傷情,況有寡母倚閭,於1953年退職回了故里。結婚以後,又在威海代課一年,1954年底,舊地重遊再次來京。
1955年考入北京師範專科學校深造,1957年“整風運動”中又因“錯誤言論”被錯劃為“右派”學生,1958年畢業時不予分配工作,要隨市教育局下放到昌平、大興去“勞動補課”。1959年暑假分配到大興采育農業中學教語文。“三年災害”時期,又因“惡毒攻擊三面紅旗”遭受批判,限令轉業農場,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
1962年春,李大鵬成了長陽農場二大隊的農工。當時正在“大辦農業”,農場大興土木,李大鵬在基建隊做“見習”瓦工,雖然“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苦其心志……”但“增益其所不能”地解除了後顧之憂。幾年中李大鵬已將全家的戶口都遷到北京,妻子也有理想的工作,勞作之餘,正可用以“梳理”舊業。晨昏臨池,書寫《蘭亭》、《聖教》、閱讀《古文辭類纂》等古籍,雖不能“達則兼濟天下”也做到“窮則獨善其身”。時間長了,對周圍的人也產生影響,“德不孤,必有鄰”,一些因家庭出身、父母歷史問題不能考入大學的知識青年請李大鵬開設了個“古典文學班”。
不久,黨中央發出“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號召,而且還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農場領導在結合當前形勢的學習討論中,有人反映李大鵬用“封、資、修”意識形態,借古諷今、腐蝕青年,可算是“階級鬥爭新動向”。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李大鵬已是背過“歷史反革命”和“右派”兩項大罪的過來人,一有風吹草動,定然用以“祭旗”。山雨欲來風滿樓,即將開展的政治運動必然較以前的更加廣泛、殘酷,等待李大鵬的將是家破人亡。茫茫四顧,安得桃源能避秦。
夜不成寐,輾轉反側,李大鵬不明白何以如此“罪孽深重”!李大鵬不過是一個沒落仕宦門第的世家子弟,環境特殊,幼年多讀了些經史詞章,過早地接觸了些高官雅士,多享用了些豐宴盛饌;多聆聽些梨園名伶……時代交替之際做了幾天“兵頭將尾”,但李大鵬衷心擁護共產黨、熱愛新社會,現在都到了社會底層,難道還不被放過?殫精竭慮的結果,是從農場“退職”回到街道做一無固定單位,無人查看檔案的“臨時工”。
一年多后,“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開始了,農場打死許多人,連黨委書記都未能倖免,李大鵬逃脫了這場“浩劫”。做了“瓦工”領班,李大鵬為北京二中、東城藥材公司、七機部、文保所等單位建造了數百上千間房,許多單位要留李大鵬“轉正”,李大鵬都以習慣了“閑雲野鶴”作推辭。直到1980年市委文教部為李大鵬全面落實政策,恢復國家幹部,隨後安排到東城區政協文史工作崗位上,李大鵬已是“知命”之年了。
在徵集整理文史資料的同時,李大鵬也為《縱橫》、《團結報》、《北京政協》、《北京文史》、《學習與研究》等報刊撰寫了幾十篇文史性的文章。
早於1957年北京市書法比賽時,李大鵬曾獲獎並被吸收為“中國書法研究社”社員。落實政策后,重步書壇,先後在東城工人俱樂部、市勞動人民文化宮、中山業餘學校、市委黨校、春明書畫學校等處講授書法,對外經貿大學還聘為特約書法教授,先後參加北京市和全國書法協會。書法作品除在國內各地和澳、港、台展覽外,還多次到日本、朝鮮展出。有關部門曾作為禮品贈送洛克菲勒、基辛格、包玉剛等二十幾位國際知名人士。收藏作品的有首都博物館、天安門、中南海、承德博物館、萊州博物館、劉公島、蓬萊閣、廈門大學等數十處。在煙台山公園、北京十三陵、北京百鳥園還被摩崖刻石。
題寫的匾額分佈於北京、西安、海口、霸州、菏澤、煙台、威海等地數以百計,曾載入《北京名匾薈萃》。作品登載在《中國書法》、《書法報》、《琅玡書畫報》等全國性專業報刊上。
中央與地方的許多報紙和刊物登載過對李大鵬的專訪和藝術評價,先後有《經濟日報》、《中華兒女》、《鄉鎮企業報》、《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華社·每日電訊》、《威海日報》、《威海廣播電視報》、《菏澤書報》、《煙台廣播電視報》、《濰坊日報》、《海南日報》和《曹州晚報》等。
作品和事迹收入《中國當代畫家名人大辭典》、《中國當代書法辭典》、《中國當代書法大成》、《中國書法今鑒》和北京市文史研究館出版的《書法篆刻選集》等多種書籍。
1996年應美國洛杉磯邀請,同黃正襄先生赴美舉行書畫聯展,海外華人報紙《南加工商》、《僑報》、《星島日報》、《天天日報》等都做了整版報道,洛杉磯市市長雷登頒授李大鵬“榮譽證書”,此外還獲得美國紐約國際網路中心的“藝術大師獎”。
1992年由東城區政協退休,1994年1月被聘為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2001年10月11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