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神說

暢神說

暢神說的核心是要求藝術創作要使所表現的對象呈現出一種內在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又只能來自於主體精神的貫注。這種貫注是源於主體與對象之間的水乳交融。暢神說”體現出審美經驗的終極旨歸在於幫助主體尋找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真諦。

簡介


南朝宋畫家宗炳,在他所撰的《畫山水序》,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篇中國山水畫論,他所闡述的山水“暢神說”,打破了“君子此德”的美學觀,表現了一個新的美學思潮的興起。“暢神說”即認為自然山水形象能給人精神的愉悅和美的享受。

主要內容


萬趣融其神思……暢神而已。
也就是說,觀賞山水,引起無限的情思,目的只不過是讓精神愉快罷了。 “暢神”說,是他從對山水畫的審美的升華,對真實的山水審美與關於山水的藝術創作的審美的總的精神狀態的概括。“暢神”說,是審美進入自覺狀態,對原始社會遺留的“致用”觀與先秦的“比德”觀的大跨越。宗炳的“暢神”說,鮮明地突出了人的審美的愉悅功能,強調把握審美的主體意識的絕對意義,強調個體審美的自由和及其個體審美認識的價值,強調徹底擺脫“致用”與“比德”的束縛。因而,他是中國美學發展史進入了審美自覺期的傑出代表。魏晉南北朝的文化大師,發現了自然美與人格美。自然美與人格美,成了中國山水美學的雙胞胎。如果說陶淵明是以田園詩來表達自己對於自然美與人格美在與生存相聯繫的詩歌領域裡的獨特發現的話;那麼,宗炳就是以山水畫來表達自己對於自然美與人格美在超脫於生存的視覺領域中的獨特發現。宗炳和陶淵明一樣,把自然美與人格美的發現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和諧在彙集於一體。更為重要的是,宗炳《畫山水序》中鮮明地提出了“山水以形媚道”,“神本亡端,棲形感類、理入影跡”的美學觀點。他第一個提出了自然美是一種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的客體。“萬趣融其神思”,“暢神而已”。他第一個探索自然美的本質具有哲理的意義。在他看來,由於自然美具有不一定是孔子所規範的與社會功利相聯繫的獨立的審美價值;那麼,一個人對自然美的追求,就是他個人的才能、風貌、素質、性格以及他的人生意義、人生價值的重要體現。自然美與人生緊密相聯的哲理關係,在其千古名著《畫山水序》中,第一次得到了真正的注意和重視。 “萬趣融其神思”,“暢神而已”。在山水之中的精神狀態,最緊要的是一個“暢”字。沒有禮教的拘束,沒有權威的壓抑,沒有快餐式的眩耀,沒有作秀式的虛榮,一切都是自己靈魂的真實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