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液
石液
石液,也就是石油 的別名,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石油”這個中文名稱是由北宋大科學家沈括第一次命名的。
石油的別名。
宋 沈括 《夢溪筆談·雜誌一》:“鄜延境內有石油……予疑其煙可用,試掃其煤以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為之。其識文為‘延川石液’者是也。”清俞正燮 《癸巳類稿·黟縣山水記》:“《延安府志》云:延川縣北九十里有石油井出石油,六月收,以塗瘡痏。亦曰脂水,亦曰石液。”
鄜延(1)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縣(2)出脂水”,即此也。生於水際(3),沙石與泉水相雜,惘惘(4)而出,土人以雉(5)裛(6)之,用(7)采入缶(8)中。頗似淳漆(9),然(10)之如麻,但煙甚濃,所沾幄幕皆黑。余疑其煙可用,試掃其煤以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為之,其識文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於世,自余始為之。蓋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不若松木有時而竭。今齊魯間松林盡矣,漸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造煤人蓋未知石煙之利也。石炭煙亦大,墨人衣。余戲為《延州》云:“二郎山下雪紛紛,旋卓穹廬學塞人。化盡素衣冬未老,石煙多似洛陽塵。”選自《沈括·夢溪筆談·雜誌一》
(1)鄜(fū)延:路名,宋代康定二年(1041)從陝西路分出一部分置為鄜延路,治所在延州(后升為延安府),即今陝西省延安市。
(2)高奴縣:古縣名,秦代設置,治所在今陝西延安東北延河北岸,東漢末年廢。唐代段成式所著《酉陽雜俎-卷十-物異》中載:“石漆,高奴縣石脂水,水膩,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車及燃燈,極明。”文中“舊說‘高奴縣出脂水’”疑即據此。
(3)水際:水邊。
(4)惘(wǎnɡ)惘:在文中可以理解為通“汪”,形容液體聚積的樣子。
(5)雉(zhì):鳥名,通稱為野雞。
(6)裛(yì):通“澠”(yì),沾濕,濕潤,文中是“用羽毛去沾取石油”的意思。
(7)用:連詞,相當於“而”。
(8)缶:古代瓦器,泛指瓦罐一類的器具。
(9)淳漆:純漆。淳:通“純”。
(10)然:同“燃”,指燃燒。
(11)麻:麻類植物的總稱,古代專指麻的一種,即大麻,在本文中可以理解為麻燭。麻燭即用麻籽所榨的油 做成的燭,燭就是“火炬”的意思。古代沒有蠟燭,把火炬叫做燭。
(12)幄幕:帳篷。
(13)煤:煙熏所積的黑灰,即煙塵。
(14)松墨:即松煙墨,是墨的一種,用松煙塵和膠搗捶製成。
(15)識(zhì)文:這裡指墨上所標註的文字。識:標記,標註。
(16)至多:很多。至:極,最。
(17)齊:周代諸侯國名,故地在今山東北部和河北東南部。
(18)魯:周代諸侯國名,故地在今山東省兗州市東南至江蘇省沛縣、安徽省泗縣一帶,秦漢以後仍沿稱這些地區為魯,今山東省簡稱為魯。
(19)童:禿頂,不長頭髮,也指山上不長草木,文中是指山上的樹木被砍伐殆盡。
(20)造煤人:文中指用松煙灰製作黑墨的人。
鄜、延境內有一種石油,過去說的“高奴縣出產脂水”,就是指這種東西。石油產生在水邊,與沙石和泉水相混雜,慢慢地流出來,當地人用野雞羽毛沾取它(上來),採集到瓦罐里。這種油很像純漆,燃起來像燒麻桿,只是冒著很濃的煙,它所沾染過的帳篷都變黑。我猜疑這種煙可以利用,(就)試著掃上它的煙煤用來做成墨,墨的光澤像黑漆,(就是)松墨也比不上它了,於是就大量製造它,給它標上名稱,叫做“延川石液”。這種墨以後一定廣泛流行在世上,(不過)從我開始做它(罷了)。因為石油特別多,在地中產生,無窮無盡,不像松木到一定時候就用完了。現在山東一帶的松林已經采完,就連太行山、京西、江南一帶有松樹的山,現在大都也都光禿禿的了。制墨的人還都不知道石油燃燒時產生的油煙對制墨有很大好處。石炭(一種煙煤)燃燒時發出的煙也很大,會把衣服熏黑。我高興地開玩笑作了一首《延州》詩:“二郎山下雪紛紛,旋卓穹廬學塞人。化盡素衣冬未老,石煙多似洛陽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