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東河鎮的結果 展開

東河鎮

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轄鎮

徠東河鎮為一地名,在我國四川省、吉林省以及海南省都有同名鄉鎮,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鄉鎮存在差別。

2020年4月,被評為2019年度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鄉鎮。

2020年5月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廣元市調整蒼溪縣等3個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20〕1號):撤銷柳溪鄉,將原柳溪鄉梨花村、前進村和黃洋鎮通溪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東河鎮管轄,東河鎮人民政府駐治城社區文昌街何家巷4號。

歷史沿革


明洪武四年(1371年),屬廣元府嘉川縣。
清宣統二年(1910年),屬廣元縣黃洋鎮。
1950年1月,設旺蒼縣治城區,直屬旺蒼縣
1958年,設城關公社。
1968年,設城關鎮。
1981年,改名洪江鎮。
1992年9月,設東河鎮。

地理環境


旺蒼縣城—東河鎮城區遠眺
旺蒼縣城—東河鎮城區遠眺
以縣城為中心,轄內中間地勢寬闊平坦,南北兩側為梯次淺丘。自東向西的黃洋河在這裡匯入源遠流長的東河,貫穿全境,向西流去,象一條白色的彩練相銜在青山綠野之間,把全鎮劃分為“三溝四壩一片梁”。區域面積135.4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東河鎮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境內最高點位於北部小關山,海拔1306米;最低點位於東河灘塗石龍溝處,海拔457米。

氣候

東河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較好,無霜期較長。春季乾旱多風,夏季溫高雨多,秋季溫和涼爽,冬季冷凍少雪。多年平均氣溫16.1℃,1月平均氣溫5.1℃,極端最低氣溫-7.2℃(1975年12月15日);7月平均氣溫26.1℃,極端最高氣溫38.7℃(1958年7月24日)。平均氣溫年較差21℃。無霜期年平均266天,最長達278天,最短234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355.3小時,年總輻射91.6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03.8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2092.4毫米(1981年),極端年最少雨量729.4毫米(1979年)。降雨集中在每年的6~8月,7月最多,12月最少。

水文

東河鎮境內河道屬嘉陵江水系。主要河流為東河、黃洋河。東河由高陽鎮從北向南,在縣城與黃洋河匯合,又由東向西流入嘉川鎮,境內總長8千米,流域面積2.5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19.4立方米/秒;黃洋河由黃洋鎮從東向西匯入東河,境內總長9千米,流域面積1.5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2.5立方米/秒;另有黃家溝、四新溝、鄭家溝、干溪溝、通溪溝、柳溪溝、靈溪溝、奉家河等18條溪溝,溪流總長69千米。境內河網密度0.4千米/平方千米,年徑流總量7.4億立方米,年排澇量10.3億立方米。

自然災害

東河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暴雨、洪澇、風雹、低溫、陰雨、霜凍等。乾旱平均5年2遇。最嚴重的一次乾旱發生在1966年春夏,春旱53天,夏旱30天,溪河斷流,飲水困難,春夏糧油減產十之七八。洪澇平均3年一遇。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81年8月,大雨、暴雨20餘天,新老縣城三次被淹,8月15日老城洪水深達5米,新老城及周邊村社一片汪洋,水利、交通、通信等設施嚴重損毀,作物、耕地、住房等嚴重受損,經濟損失達5000餘萬元。

自然資源


東河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鐵礦、石灰石、方解石石英砂、天然氣等10多種。其中煤炭儲量1400萬噸,現採煤礦有黃家溝、孫家溝2個井田,總面積1.4平方千米,地質儲量1300萬噸,可采儲量800萬噸,年產量70萬噸。擁有水能蘊藏量40萬千瓦,建有小型水電站1個3台機組,裝機容量3千瓦,年發電量1400萬千瓦時。擁有林地12.5萬畝,其中經濟林1.2萬畝。境內現有野生動物360種,其中國家二、三級保護動物大靈貓林麝、爵猴、鬃羚、斑羚紅腹錦雞紅腹角雉等10多種。野生植物4900餘種,經濟林木17種,藥材1500種(可收購300餘種),名貴藥材有天麻麝香杜仲、黃柏等。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11年末,東河鎮轄白馬寺、馬家渡、馮家壩、印月潭、百丈關、南峰寺、卸甲碥、鳳凰梁、治城、宋水10個居民委員會,白馬、農林、雙峰、安坪、四新、長灘、新橋、紅埡、南陽、石桅、川山、南峰、鳳陽、百丈、沿河五峰、天符、魚鱗、金坪、石壩、陳坪、靈溪、獅子、安河24個村民委員會。
2020年5月,撤銷柳溪鄉,將原柳溪鄉梨花村、前進村和黃洋鎮通溪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東河鎮管轄。

區劃詳情

徠截至2020年6月,東河鎮下轄12個社區和1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治城社區文昌街何家巷4號。
卸甲碥社區馮家壩社區普陀寺社區南陽村福臨村
治城社區百丈關社區馬家梁社區川山村南鳳村
南峰寺社區白馬寺社區長灘村靈溪村東郊村
印月潭社區馬家渡社區四新村獅子村金石村
鳳凰梁社區宋水社區紅埡村梨花村雙農村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71763
36856
34907
家庭戶戶數19196
家庭戶總人口(總)59998
家庭戶男30010
家庭戶女29988
0-14歲(總)13730
0-14歲男6983
0-14歲女6747
15-64歲(總)54790
15-64歲男28208
15-64歲女26582
65歲及以上(總)3243
65歲及以上男1665
65歲及以上女157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66048
總人口80369人(2017)。
2011年末,東河鎮轄區總人口8.4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45萬人,城鎮化率64.5%,另有流動人口6117人。總人口中,男性4.31萬人,佔51%;女性4.14萬人,佔4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8.43萬人,佔99.8%;有回、藏、白、彝等少數民族,共169人,佔0.2%。2011年,人口出生率4.6‰,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長率1.6‰。
2017年,東河鎮常住人口80369人。
截至2019年末,東河鎮戶籍人口72366人。
2021年,旺蒼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情況,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東河鎮常住人口為99603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東河鎮財政總收入1.7億元,比上年增長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億元,比上年增長9%。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0250萬元,增值稅5000萬元,企業所得稅145萬元,個人所得稅5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51元。
2019年,東河鎮有工業企業71個,其中規模以上2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5個。

農業

東河鎮有農業耕地面積9300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7289.3萬元,比上年增長4.4%,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26%。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薯類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7311噸,其中水稻4068噸,小麥1871噸,玉米688噸,薯類640噸。經濟作物以蔬菜、油菜、花生、茶葉、藥材、煙葉為主。2011年,生產蔬菜1.5萬噸,油菜573噸,花生51噸,茶葉23噸,藥材15噸,煙葉5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3萬頭,牛羊飼養量2974頭,家禽飼養量53.8萬羽。
截至2011年末,東河鎮累計造林2.5萬畝,其中防護林1.7萬餘畝,經濟林0.6萬畝,竹林300畝,活立木蓄積量57.8萬立方米,林木覆蓋率44.9%;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3000畝,產量3000噸,主要品種有柑橘、蘋果、桃、李等;乾果種植2500畝,產量250噸,主要品種有核桃、板栗等。漁業以人工養殖各類淡水魚為主。2011年,水產品總產量600噸。2011年,農業機械1.2萬台。

工業

2011年,東河鎮工業總產值24.2億元,比上年增長9.1%,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6%。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家,實現工業增加值6億元,比上年增長12%。銷售收入達億元的企業5家,其中10億元以上的1家。

商業

2011年末,東河鎮有商業網點4300個,職工1380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4.5億元;城鄉集貿市場8個,年成交額18.3億元,比上年增長8%。

金融

2011年末,東河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84.6億元,比上年增長5.6%;各類貸款餘額21.6億元,比上年增長13.3%;擔保公司1家,成交金額8000萬元,比上年增長20%。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2.1億元,比上年增長28%;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85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2%;人身險保費收入12500萬元,比上年增長55%。

文化


地名由來

東河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地位於東河東岸而得名。

文物古迹

東河鎮境內縣城(老城)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迹有紅軍城、南峰寺。

交通


2011年,東河鎮境內有廣(元)——巴(中)鐵路、廣(元)——巴(中)高速公路、202省道過境,設有鐵路站、高速公路進出口各1個。過境縣級公路3條,總長36千米;鎮到村社公路15條,總長76千米。客運公司1個,擁有客車21輛、620座位,年客運量22萬人次。西南距廣元河道港口70千米,距廣元機場80千米。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東河鎮有幼兒園18所,在園幼兒1900人,專任教師165人;小學3所,在校生6415人,專任教師37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特教學校1所,在校生107人,專任教師23人;各級各類民辦學校的教育機構17所,專任教師、從業人員52人。
2011年,東河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78億元,比上年增長15%;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4%,比上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

科技事業

2011年末,東河鎮有各類科技人才876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3720人,經營管理人才4490人,農村實用人才550人。

文體事業

1992年6月,建成東河鎮廣播電視站。1995年9月接通鎮到村(社區)有線電視線路。2010年8月接通有線數字電視,到村(社區)線路1080桿千米。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2.2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1.6萬戶。
2011年,東河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20個,各類文化專業戶40個,各類圖書室19個,藏書3.4萬冊;電影放映單位1個,年放映364場次,觀眾達5.7萬人次;音樂、美術、書法、攝影、文學等業餘創作隊伍成員17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93人。
2011年末,東河鎮有學校體育場8個。50%的村和80%的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70%。
2011年末,東河鎮有出版物銷售機構(網點)15個,銷售收入78萬元。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東河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49個,其中門診部(所)85個;病床5600張,公立衛生機構床位3000張,固定資產總值22億元。專業衛生人員1800名,其中執業醫師610人,執業助理醫師550人,註冊護士420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2.5萬人次。
2011年,東河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219/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2%,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39萬人,參合率97.2%;孕產婦死亡率28/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0.3‰。

社會保障

2011年,東河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982戶,人數1.5萬人,支出3708萬元,比上年增長35%,月人均206元,比上年增長58%;城市醫療救助411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354人次,共支出40.6萬元,比上年增長5.1%;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307人次,支出31.43萬元,比上年增長28%。
2011年,東河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51戶,人數803人,支出59.7萬元,比上年增長20%,月人均62元,比上年增長3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0人,支出4.8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3人,支出10.3萬元,比上年增長26%;農村醫療救助12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990人次,共支出4.95萬元,比上年增長24%;農村臨時救濟670人次,支出35.75萬元,比上年增長30%。
2011年,東河鎮自然災害受災人口832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200畝,損毀房屋46間,直接經濟損失320萬元,救災支出260萬元,比上年增長18%。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8.6萬元,比上年增長26%。社會福利費84.6萬元,比上年增長18%。經常性社會救助慈善超市2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12萬元,捐贈物資折款4.5萬元,使52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
2011年,東河鎮新增就業人員2532人,有913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591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88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6%,全年共幫助25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85億元,比上年增長32%;基金支出合計1.25億元,比上年增長23%。

環境保護

2011年本,東河鎮用於環境保護的財政資金160萬元,占財政支出的10.6%;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城鎮綠化覆蓋率達到28%,全境林木綠化率達到55%。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東河鎮有郵政局1個,代辦網點2個,業務收入40.6萬元。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46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8萬門,固定電話用戶3.3萬戶,電話用戶普及率99%;行動電話用戶3.6萬戶;寬頻接入用戶1.6萬戶。
能源
東河鎮有煤炭企業6家,2011年產煤123萬噸。發電企業1家,2011年發電1400萬千瓦時。變電站2處,供電站3處。年售電量累計完成600萬千瓦時,供電可靠率100%。天然氣管線86千米,供氣站1個,天然氣用戶15550戶,其中商業用戶550戶,居民用戶1.5萬戶,燃氣普及率為45%,月天然氣平均用量50萬立方米。
水利
東河鎮境內有水庫8座、山坪塘176個,可容水180萬立方;提灌站44個,有效灌溉面積達5000畝。

獲得榮譽


2019年度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鄉鎮
2021年3月,東河鎮被評為四川省第二批“社區服務項目化”試點街道(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