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意象

審美意象

中國古代美學範疇。文藝創作過程中意象又稱為“審美意象”,是想象力對實際生活所提供的經驗材料進行加工生髮,而在作者頭腦中形成的形象顯現。

單字釋義


審美
亦稱“審美活動”,指的是人所進行的一切創造和欣賞美的活動。是構成人對現實的審美關係,滿足人的精神需要的實踐、心理活動。是理智與直覺、認識與創造、功利性與非功利性的統一。
指心意
指物象。

全詞釋義


審美意象即對象的感性形象與自己的心意狀態融合而成的蘊於胸中的具體形象。該詞原為哲學概念。
提出概念:
1,南朝梁劉勰在《文心雕龍》中首次將其用於藝術創造,指出“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說明構思時須將外物形象與意趣、情感融合起來,以形成審美意象。
2,康德指出,“審美意象”是指想象力所形成的某中形象呈現,它能引起人想到許多東西,卻又不能由任何明
確的思想或概念把它充分地表達出來,因此也沒有語言能完全適合它,把它變成可以理解的。
審美意象是指在對客觀世界審美感知與體驗的基礎上,融會主觀的思想、感情、願望、理想,在藝術家頭腦中經過藝術創造形成的意象。這種主客體統一的審美意象,一旦經過媒介或藝術語言等物質手段傳達出來,就成為藝術作品的藝術形象。
審美意象的分類:從表達方式這一角度著眼,可以把審美意象分為兩種,即寓言式意象和符號式意象。所謂寓言式意象,是指通過一則故事直示一種哲學或觀念,而這正是這則故事的主旨。所謂符號式意象,是指不具有情節性的整體意象和單個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