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冠華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藥物研究所副所長

1998年就職於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藥物研究所。1982年,杜冠華畢業后做了一名藥理學老師。1995年又到了比利時Liege大學從事“神經生物化學”的博士后研究。

主持完成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1035計劃、科技部公益重大項目等國家科研項目十餘項,研究工作取得良好進展。主持完成的“高通量藥物篩選技術體系的研究和應用”成果,經初評為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中華醫學科技進步三等獎;利用研究的技術體系,開展藥物篩選工作,為本單位和國內科研機構進行藥物篩選60餘萬樣品次,發現一批具有研究開發價值的活性化合物,有些已經進入深入研究階段。

人物經歷


男,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56年12月出生。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藥物研究所副所長,藥物篩選中心主任,兼任中國藥理學會秘書長,國家863計劃主題專家,亞洲西太平洋地區藥理學家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委員。山東大學藥學院特聘教授 ,山西大學特聘教授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
1978―1982年畢業於山東醫科大學藥學院,獲學士學位;1986―1989年畢業於同濟醫科大學,獲醫學碩士學位;1992―1995年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獲博士學位。1995―1998年Universityofliege,Belgium博士后,研究神經生物化學。1998年就職於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藥物研究所。1998年回國後主要從事藥物發現的理論和技術研究,特別是在高通量藥物篩選、神經藥理學和心腦血管藥理學領域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主持建立了我國第一個高通量藥物篩選體系。2019年11月16日,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個人作品


出版圖書

實驗藥理學
作者名稱 杜冠華

主要成就


近年來發表論文100餘篇,主編或參編著作《實驗藥理學》、《組合化學原理、技術及應用》、《神經精神疾病合理用藥》、《內分泌代謝疾病合理用藥》、《藥學科學前沿與發展方向》、《中國藥學科學發展戰略與新葯研究開發》、《神經藥理學研究進展》等20餘部;主持翻譯《藥理學原理:藥物治療學的病理生理基礎》(第二版);還兼任《醫藥導報》副主編,《藥學學報》、《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國外醫學·藥學分冊》、《過程工程學報》、《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誌》、《中國藥學雜誌》、《MarineDrugs》、《中國藥理學通報》、《基礎醫學與臨床》、《生物信息學》等刊物編委,《LifeSciences》審稿人等職務。

人物事件


人們還清楚的記得,在2003年SARS肆虐的時候,有關SARS疫苗研製“成功”的消息此起彼伏。在一片高漲的樂觀情緒中,卻有一個冷靜理性的聲音在說:3個月、5個月的研製時間缺乏科學的依據,研究成功真正能應用的SARS疫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央電視台新聞周刊,2003年5月)。如今,一期臨床疫苗在一年半之後的今天剛剛研製成功,證明了他預言的正確性。他就是國家藥物篩選中心主任杜冠華。
1971年,在一所“小學辦中學”的“戴帽中學”獲得初中學歷的杜冠華成為了一名民辦教師。結果因為走“白專道路”改為務農,後到了微山縣一家造紙廠做建築工。恢復高考後,渴求知識的杜冠華鉚足了勁,只用了半年的時間就把高中的全部課程都“讀明白了”,1978年,他以微山縣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山東大學藥學院(原山東醫學院藥學系)。
1982年,杜冠華畢業后做了一名藥理學老師。從1986年開始,又踏上漫漫求學路,先後攻讀了同濟醫科大學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的碩士、博士。1995年又到了比利時Liege大學從事“神經生物化學”的博士后研究。
在求學的艱辛中,杜冠華更為一個尖銳而殘酷的事實痛心著,中國的醫藥工業新葯設計和篩選基礎薄弱,技術落後,帶來的直接後果是:中國的藥物,除了中藥外,95%以上的都是仿製國外的西藥。同時,藥品作為一個特殊商品,具有重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中國的老百姓不能老是靠吃洋葯過日子,中國的藥廠也不能老是靠仿製洋葯生存。而要扭轉這個局面,實現醫藥產業從仿製為主到創新為主的歷史性轉變,首先要做的就是新葯的發現。他下決心為祖國的藥理學科盡一份力。
1998年杜冠華全家一道從歐洲回國工作。他克服了資金、設備、人才等方面一系列難題,創建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國家藥物篩選中心,專門從事新葯篩選研究和以心腦血管及神經疾病藥物為專題的開發。同時在國內率先開展高通量大規模藥物篩選研究,建立了與國際藥物篩選技術接軌的比較完善的高通量藥物篩選技術體系。其中應用高通量藥物篩選技術的研究中藥和中藥復方中的活性成分和有效成分組,屬國內外首創。
高通量藥物篩選技術體系的建立后,為全國醫藥研究機構提供服務2萬餘次,發現了一批活性化合物和新葯候選物。5-HT重攝取抑製劑,神經細胞保護劑等已經進入臨床前研究。該項目作為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技術平台,奠定了我國創新藥物研究基礎。
杜冠華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和開闊的國際視野,善於從全局的高度審視和研究中國藥學科學的發展戰略,發表了《建設適合中國國情的藥物篩選基地》、《藥物篩選與海洋藥物開發》、《高通量藥物篩選與中藥現代化研究》等研究著述。2003年到2004年期間,參加“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戰略研究”,為制訂我國中長期發展規劃做了大量工作。近幾年,杜冠華承擔、完成了10餘項國家科技計劃重大重點科研項目,先後出版了《高通量藥物篩選》等20餘部著作,在國內外發表論文150餘篇,申請專利6項,獲得多種獎勵。
回顧過去,杜冠華感慨:“做藥物研究是非常艱難的,一種葯從發現到研製出來,要花10年的時間。”為促進中國藥理學科的發展,杜冠華根據國際新葯創製的發展趨勢,按照我國醫藥產業發展戰略,採取新的運行和管理模式管理國家藥物篩選學科體系的建設,力圖為中國培養更多年輕的藥理學家。2006年,四年一次的“世界藥理學家大會”將第一次在中國舉行,作為亞太藥理學家聯合會執行委員會的委員和大會的主要組織者之一,杜冠華為此感到由衷高興,他將抓住這一機遇推動中國的藥理學走向世界。
1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召開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杜冠華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頭孢西酮鈉等系列頭孢類藥物共性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該項目突破並解決我國頭孢類產品的共性關鍵技術難題,為縮短我國頭孢類抗感染藥物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奠定了基礎,為推動我國在該領域的科學技術進步貢獻了力量。該項目實現了頭孢類藥物技術創新和產業化。
杜冠華
杜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