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縣誌
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圖書
《太谷縣誌》為山西省太谷縣地方志,太谷縣是山西省晉中市轄縣,位於山西省中部,地處晉中盆地,始建於西漢,歷史悠久,文化商貿發達,是晉中市的教育、文化中心,與榆次、祁縣、平遙共同成為聞名遐邇的晉商故里。
本書客觀反映了太谷的歷史面貌和地方特色,記載了太谷的地理、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社會、人物等各方面的歷史和現狀。
太谷縣誌
乾隆太谷縣誌——清郭晉修、管粵秀纂八卷,據清乾隆六十年(1795)刻本影印。民國太谷縣誌安恭己等修胡萬凝纂八卷,據民國二十年(1931)鉛印本影印。
我國的地方志早已有之,如《山海經》、《水經注》,偏重地理知識的記載。最早類似地方志的著作是東晉人常璩的《華陽國志》,它記載了漢中、四川、雲貴一帶的風土人物。到了宋、元,地方志漸漸多起來。明清時期,修地方志幾乎成了普遍現象,清代,皇家甚至對修方誌做出規定。地方官有責任定期修志;所以,幾乎每個縣都有縣誌。有的地方村、鎮或者名山、大川都有專志。我們太谷從明、清到民國一共編著有縣誌多達九部,至於公私撰著更多達十一次之多,從全省來看,也是修志較多的縣。
最早見於《永樂大典》
說到地方資料,還不能單就志書說,因為,目前我們能夠看到的關於我縣最早的地方資料,還在第一次修方誌前。在《太原府志》中就已經涉及到了。
《太原府志》修於何時?作自何人?已經不得而知。因為,保存了它的《永樂大典》,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遭英法聯軍搶略,失散多年;解放后,才從國外收回一部分。我們現在看到的《永樂大典》就是收回后,重新影印出版的。《永樂大典》成書於明成祖永樂六年(1408年)它收入的《太原府志》,起碼也是明前期的作品。所反映的資料,也就是太谷明初或明前的情況。我縣縣誌辦的工作人員,早在八十年代,就全文摘抄了有關太谷的資料。雖然文字不多,僅是太原府的十分之一資料,但它在人口、田賦、風俗,乃至土產、人物等方面都保存了非常珍貴的歷史資料,幫助我們了解了太谷明初的情況。譬如,在晉商研究上,《永樂大典》談到太谷的“風俗形勢”時說:“太谷縣土瘠民貧,俗尚僅(“勤”字之誤)儉,慕學力田,淳厚不奢。地皆東南山麓,其勢高平,土宜水澇,田宜粟豆。”由此看來,明初太谷是商業不發達的,老百姓主要從事農耕,經濟也不太繁榮,決不是後來的商業名縣的情況。
明代首部縣誌修於明末萬曆24年
太谷縣首部縣誌誕生於明代萬曆24年(1596年),主持遍纂的是當時的太谷知縣喬允升,這部縣誌,我縣境內已經找不到了。現在,全國只有北京圖書館保存著清順治12年的重刻本,一函四冊共十卷。八十年代,我縣縣誌辦工作人員曾在北京圖書館看到此書,但由於是海內孤本,館里不準複印,也不許拍照,同志們只好用十多天時間,抄錄回該志的大部分。這部縣誌對我們研究我縣歷史,是十分重要而珍貴的資料。
明末,我縣還出現過一位私家撰著縣誌者。他叫陳時道,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的貢生。他撰寫了一部《太谷志初稿》可惜這部縣誌根本沒有留傳下來,只在民國本縣誌中有所記述。當時就註明“已佚”。
清代我縣七修縣誌現在僅見四部
清代最早修志在順治十二年(1655年)當時主持人是知縣郝應第,他一方面,重刻了明萬曆版縣誌,一方面,接續修撰了《太谷縣續志》,一共二卷。第一卷記述從萬曆十二年(1596)至崇禎十七年(1644)的史事,第二卷記述了順治元年(1644)至十二年(1655)的史事。純粹是補續前志性質。遺憾的是在本縣這部續志,早已蕩然無存。北京圖書館可能有存本。
清代正兒八經修縣誌要到康熙年間,而且應該是朝廷統一部署的。康熙十一年(1672年),為了修《大清一統志》康熙下令各縣都要修縣誌,並“頒雍豫二志為式”供各地模仿學習。太谷縣當時的縣令趙希孔奉命於康熙十三年(1674)主持修志,他聘請了鄉紳胡仲升、孫天章“參政校正”,而請當時太谷一位有聲望的學者杜可柱任總編纂。杜乃“明末遺老”,入清后“讀書樂道,不求聞達”。據說他主編的《太谷志稿》“詳略得宜,斟酌盡善”,是一部好志書,可惜不知何因,這部佳志並未正式刊行。《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也未提到該書,自然,我們今天無緣見到該志了!
到了雍正年間,朝廷“復詔各省纂修通志”,接到命令,太谷知縣王廷贊於雍正七年(1729)再次啟動修志活動,鄉紳武一韓等任編修,康熙年間編修過《太谷志稿》的杜可柱的兒子、孫子都參加了編纂工作。他們以杜本《太谷志稿》為主要依據,到雍正九年(1731)基本完成。但是,恰好王廷贊“調任西陲”,但繼任的是他的族弟王澤沛,在他的努力下雍正本縣誌得以刻印完成。同樣遺憾的是雍正本《太谷縣誌》,現在也難以得見了。
王澤沛是太谷歷史上任職較長的一任縣令(雍正九年—乾隆九年,1731—1744),他在乾隆四年(1739)上,認為族兄編纂的縣誌已經十個年頭了“十有餘年,未經編輯之事例應增入者不少”,於是,他同教諭王詔、訓導李枟一起“參舊校新,酌古准今”對雍正本做了增補和修改,這便形成了乾隆四年本《太谷縣誌》,一函四冊八卷。這部縣誌現在也不容易見到,但省圖書館和北京圖書館還可查到。
據說到了乾隆年間,清廷就有了三十年一修縣誌的規定。所以,在乾隆三十年(1765)太谷縣令高繼允又組織了一次修志活動,乾隆三十年本《太谷縣誌》一函十冊六卷,此書不多見,北京中國科學院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和台灣有藏書。
乾隆年間第三次修志在乾隆六十年(1795)。這部縣誌,目前保存尚多,國內好多大圖書館,我省圖書館和一些高校圖書館都能查到此書。我縣圖書館和縣誌辦都有該書。主持修志的人是當時的太谷縣令郭晉,總纂叫管粵秀,一函八冊八卷。這部志書,編輯水平較高,反映出乾隆盛世太谷的繁榮景象。有較高的史料價值。譬如:在當時的冀寧道張曾誼為其所作的序中說:“谷邑在郡東南,地非孔道,然土廣民眾,士農雜處。於中觀其闤匱,商賈輻輳,甲於晉陽,田賦之載籍者以萬計也,士民之居業者以億數也。”當時的知府鄧希曾也作序說:“陽邑於郡以殷富稱,聞其間商賈輻輳,市肆鱗集,西北至秦,東南至吳越、荊楚之境,意者操奇贏、計子母,習於金貝錢刀之氣深,而文物詩書之意少歟!”
正是由於這種情況,乾隆縣誌在“風俗篇”中談到太谷晉商發達的緣由:“陽邑民多而田少,竭豐年之谷,不足供兩月,故耕種之外咸善謀生,跋涉數千里率以為常,土俗殷富實由於此焉。”
我們將清乾隆年間的記述和明初永樂年間的記載對照,可明顯看出太谷晉商的發展軌跡,我們說:太谷晉商發跡於明中後期,發達、興盛於清代,上述史料就是確鑿的依據。
清代第六次修志,在咸豐五年(1855),主持修志人是當時知縣章青選。這時,太谷經濟仍處興盛時期,章青選為了抬高縣誌的身價,請了其族弟,時任監察御史的章嗣衡總纂。章嗣衡因以對太谷的情況有了較多了解。咸豐三年,他在給皇上的奏摺中,曾列舉了晉中的富裕大戶,太谷名列前矛,列舉大戶三家,而且首屈一指的孫家富達兩千萬兩白銀。這部志書一函八冊十卷,省圖書館、山大圖書館都有存。
清代最後一次修志,到了光緒八年(1882),主持人最初是知縣恩浚,後來是知縣趙冠卿。一函十卷,修志的起因是經過光緒三、四年大旱后,當時的山西巡撫曾國荃擔心文獻有失,主持續修《山西通志》,“下檄州縣令各續志乘以備採擇”,太谷縣這次修志,聘請了清源人王效尊負責總纂,這部縣誌與前面一些志書無多區別,綜合前志,適當增補而已。此書印量較大,藏存較多,國內各大圖書館都有存,我縣圖書館和縣誌辦都存有是書。
民國年間三任兩總編成一部志書
進入民國,到民國十三年(1924)上,來了一位縣長叫安恭己,他欲有作為,倡導修志,成立志局,起用著名鄉紳孟石賓當董事,孫丕基(字弼予)任總纂。商定以“光緒十二年至清末”為重點續修縣誌。但是修了三年,安恭己調離太谷,新來縣長劉玉璣恰逢省政府轉“國府通飭各縣修志之文”,他在安恭己本子的基礎上,請胡萬凝任總纂增補史事,完成志稿,不料,未及完成,劉玉璣也調走了。新縣長仇曾祜才主持完成此事。這部志書,一函八冊八卷。鉛印,印數較大,至今仍多見。它的特點是已進入民國,志書內容有了不少新東西,如學校、公署等,社會在進步,一些工廠、企業也出現了,辛亥革命的情況也得以反映。是離我們最近的一部清代地方志資料書。
新中國曆經三十年編成新縣誌
建國以來,縣誌編修始於1963年,當時,上面統一要求各地成立縣誌編纂機構,縣委書記郭振山主持研究了這項工作,8月,太谷成立縣誌編纂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宣傳部長張鐵雲任主任,靳紹文同志任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辦公室成員有白益和、郭齊文同志,開始著手調查、搜集資料。工作進展了二年多,文化大革命的風暴開始了。地方志辦公室的同志,只好將調查回來的資料分頭、分散保存起來。正由於如此,許多珍貴的資料才得以保存下來,不至失落。
改革開放以來,一切工作走向正規。1980年8月,在李應明同志擔任縣委書記任內,太谷縣誌編委會與辦公室重新成立,搜集回63年收回的資料,進行再調查、再徵集,志辦工作人員不辭勞苦,四處奔波,三易其稿,終於在1993年,將新志書編定,印刷出版。這次新版志書經歷了空前浩劫的文化大革命,費盡周折,前後歷時三十載,真是不容易啊!
新的太谷縣誌一改舊志書的體例,從自然面貌、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記載了太谷的基本縣情和主要歷史,科學性、真實性、客觀性、適用性大大增強。可是,從93年到現在,又十幾年過去了。世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信息化社會已經闖進我們的視野。而且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了,我們已經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一系列新情況、新資料值得我們去記載和總結,和飛速發展的形勢比,93版志書確實落後了,需要編纂新的志書。去年我縣啟動了新一輪修志,而2006年5月國務院又下達了《地方志工作條例》,規定了縣以上地方志每二十年左右要編纂一次。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新一輪修志一定會取得成功。我們熱切地期待著二十一世紀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太谷縣誌》早日與太谷百姓們見面!
近年來新修縣誌
新編《太谷縣誌》由太谷縣史志研究室編修,由中華書局出版,於2015年正式發行。新編出版的《太谷縣誌》屬於第二輪修志,是在2007年啟動的,歷經8年,於2015年9月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這部志書為通志體,下限至2010年。正文部分35編(不包括概述、大事記、附錄),附彩圖及隨文插圖600餘幅,全志上、中、下三冊,共計380餘萬字,為太谷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地方志書,在晉中市乃至山西省縣級志書中也是首屈一指。
新編《太谷縣誌》在2017年榮獲了晉中市第五次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特等獎。這部志書能夠充分發揮“存史、資政、教化”的作用,為實現太谷縣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了貢獻!這個獎是對全體太谷縣史志研究室同志艱苦努力付出的一個肯定,是對給予編纂《太谷縣誌》鼎力支持的相關領導、專家及供稿人的一份答謝,是全縣30萬太穀人民的自豪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