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社會與秩序重建
風險社會與秩序重建
書名:風險社會與秩序重建定價: ¥22.00元
出版/發行時間: 2006-02-01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 楊雪冬
ISBN: 9787801909459
版次: 1
頁數: 293
本書是中央編譯局重點課題“全球化與風險社會”的最終成果,從風險社會理論角度討論了秩序重建的可能。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構建了風險社會與秩序的理論框架;第二部分選取了若干案例,具體討論了風險與秩序的關係;第三部分是理論總結,討論了風險社會中秩序重建的可能。本書比較系統地介紹了風險社會研究的理論,並運用風險社會理淪分析了我國制度建設中存在著的問題。
導論
第一章風險與風險社會
1.1風險的相關概念
1.2風險的概念1)
1.3風險的類別
1.4現代風險景觀
1.5風險社會的三種理論
1.6全球化與風險社會的關係
第二章風險、秩序與治理
2.1風險與秩序
2.2治理的類型
2.3“有組織地不負責任”與國家中心治理的危機
2.4最低共識與合作的可能
第三章風險的制度化與制度的風險——以彩票業為例
3.1個人投機和制度擔保
3.2從有獎募捐到彩票:國家理念的轉變
3.3部門利益與監管的空位
3.4公眾意識和選擇性替代
3.5結論:國家權威與風險制度化
第四章競爭失效與治理均衡——以阜陽假奶粉案為例
4.1政府間競爭與競爭失效
4.2地方競爭、資本流動與治理的退讓
4.3條塊監管、責任淡漠與“有組織地不負責任”
4.4信息不對稱與個人治理能力的提高
4.5結論:多主體參與與治理的均衡
第五章公民社會與風險抵禦——對大棗協會個案研究
5.1組織化:抵禦風險的選擇
5.2北京市平谷區大棗協會的結構與功能
5.3風險分配機制的評價
第六章風險、福利制度與複合治理——以山東省青島市“陽光救助工程”為例
6.1風險與福利制度
6.2創新推動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3“陽光救助工程”中的複合治理雛形
6.4複合治理的條件與治理轉型
6.5複合治理與風險分配正義
第七章市場風險、個體農戶與技術創新的限度——以衢州市農技110為例
7.1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
7.2農技110:政府主導下的創新
7.3“信息傳遞最後一公里”問題
7.4結論:建立賦權型信息網路
第八章全球風險與國家治理的限度——“9·11”前後的美國危機管理
8.1“9·11”事件之前:協調、溝通與決策
8.2“9·11”事件現場:救援與協調
8.3“9·11”事件之後:管理與衝突
8.4結論:國家的限度與網路化管理
第九章生態風險與複合治理的嘗試——以SARS為例的分析
9.1風險與生態風險
9.2失效的管理:信息扭曲與責任缺失
9.3透明、政治行動與國際合作
9.4結論:化解風險的多元路徑選擇
第十章風險社會中的專家系統與信任維持——以中國的醫療體制改革為例
10.1風險社會中的信任
10.2專家系統在現代信任關係中的作用
10.3從醫患矛盾看專家系統在信任危機中的角色
10.4如何維持社會信任:以制度和道德保障專家系統的“正確性”
第十一章全球化、風險社會與中國
11.1全球化、風險社會與民族國家中心秩序的危機
11.2全球化、轉軌與中國的風險狀況
11.3結論:改革國家中心治理結構,應對全球化時代的風險
結論重建作為公共產品的秩序
結論1秩序是一種公共產品
結論2秩序的結構與邊界
結論3秩序的擴展與信任
結論4風險社會、複合治理與共擔—共存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