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旋花
旋花科旋花屬植物
刺旋花(學名:Convolvulus tragacanthoides Turcz.)是旋花科,旋花屬匍匐有刺亞灌木,高可達15厘米,莖密集,披散墊狀;小枝有刺,堅硬,葉片狹線形,倒披針形,先端圓形,基部漸狹,無柄,銀灰色絹毛。花密集於枝端,無刺,花柄密被半貼生絹毛;萼片長可達8毫米,橢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外面棕黃色毛;花冠漏斗形,粉紅色,花絲絲狀,雌蕊較雄蕊長;子房有毛,花柱絲狀,蒴果球形,種子卵圓形,無毛。5-7月開花。
分佈於中國北部和西北部,生石縫中及戈壁灘。蒙古和蘇聯亦有分佈。飼養牲畜價值較低,但用於保持水土固沙有一定作用。
刺旋花
為強旱生小半灌木,早春4月中、下旬萌發,在寧夏5月底至6月上旬開花,6~7月結實;內蒙古6~7月開花,8~10月結實。主要生長在半荒漠區的乾燥山坡、山麓、山前丘陵和山間盆地,有時可伸入荒漠腹地地區,其分佈與土壤質地的強礫石化密切相關。它也能生長在沙漠地區的沙礫質生長地上,如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狼山、賀蘭山西麓山前傾斜平地,作為伴生種出現在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as)草原化荒漠草場中;在東阿拉善的巴彥烏拉山、狼山和巴丹吉林沙漠南部淺山、丘陵、石質坡地、山前砂礫質洪積扇和洪積坡地,時常成為綿刺(Potaninia mongolica)草原化荒漠群落的伴生植物。它又可與超旱生小灌木半日花(Helinthemu soongoricum)共同組成建群層片,出現於西鄂爾多斯桌子山南部石質殘丘上,並在新疆準噶爾盆地有零星分佈。它總是作為沙礫質、礫石質荒漠、半荒漠草場的伴生植物,出現在這些乾燥生境,組成不同類型的干荒漠草場。如在寧夏河東、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西部、甘肅河西走廊等地的剝蝕低山、山前丘陵和山間盆地的淡灰鈣土或灰漠土上,生長在珍珠柴(Salsola passerina)荒漠群落內;在甘肅西部的石質低山、山溝,出現在合頭草(Sympegma regelii)與松葉豬毛菜(Salsla laricifolia)等組成的荒漠群落中;在中阿拉善雅布賴山山麓洪積扇、山前平地及附近石質低山坡地,伴生在戈壁短舌菊(Brachanthemum gobicum)荒漠草場內。在廣佈於東起鄂爾多斯西部、西至準噶爾盆地,北抵阿拉善南部、南迄柴達木與祁連山南麓的紅砂(Reaumuria soongorica)荒漠中,凡是鹽漬化不甚強、地面強沙礫質、礫質的生境,刺旋花也是常見的伴生種。刺旋花根系粗壯,葉片狹細,全身密被銀灰色絹毛,並形成刺墊狀的生活型,說明它具有很強的耐旱性。
刺旋花
刺旋花為強旱生小半灌木,早春4月中、下旬萌發,在中國寧夏5月底至6月上旬開花,6-7月結實;內蒙古6-7月開花,8-10月結實。刺旋花具有很強的耐旱性。無論當地氣候發生何種程度的乾旱,只要稍有降雨,它總是能夠返青、生葉、開花、結果,唯物候期可能因乾旱而推遲。春季降水正常的年份,刺旋花生長旺盛。滿株遍開粉紅色喇叭花,撒滿山坡平地。
產於我國北部和西北部(河北、陝西、甘肅、內蒙古、寧夏、新疆至四川西北部),生石縫中及戈壁灘。分佈蒙古和蘇聯。
飼用:刺旋花因遍體具刺,大大影響其適口性,綿、山羊於春季吃其嫩枝葉和花,駱駝四季吃當年枝條,馬、牛不吃。
蜜源:刺旋花是早春的蜜源植物。
環境:在荒漠半荒漠區的沙礫質、礫石質山坡、丘陵,刺旋花對水土保持和固沙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