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壩縣

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轄縣

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轄縣,轄草卡鎮、邊壩鎮2個鎮、馬武鄉等9個鄉。

位於西藏東北部,昌都市西部,東鄰洛隆縣,北鄰丁青縣,南鄰波密縣,西鄰嘉黎縣等。距昌都市市區400餘公里,距拉薩市800餘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夏貢拉山海拔5621米。

縣北部屬怒江水系,南部屬雅魯藏布江水系。

屬高原溫帶半濕潤氣候類型,有氣溫低、光照充足、日溫差大等特點,年降雨量較少。

全縣總面積8894平方千米。

2013年,森林面積2,400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26.98%。

截至2020年11月1日,邊壩縣常住人口為42716人。

屬於典型的半農半牧縣,主要農作物有青稞、冬小麥、春小麥、豆類、油菜等。

境內國道有國道G349線、國道G558線。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2019年2月6日,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邊壩縣退出貧困縣。

歷史沿革


邊壩,藏語意為“吉祥光輝、祥焰”。
公元1265年,元朝第一任國師八思巴為進一步加強對西藏地方的管理,從大都(今北京)返回邏娑(今拉薩),途經夏河灣(今夏林村)時,把一火把插在村旁土裡,並讓在此修建一座佛堂。佛堂建成后,隨取火炬之意,得名邊壩。
百年前,達隆宗因常遭土匪襲擾,將宗政府由普玉丁遷至夏河灣,臨時政府設在邊壩寺,改達隆宗為邊壩宗(清時寫作賓巴)。
1951年,成立宗解放委員會,屬昌都地區解放委員會駐三十九族第一辦事處。
1960年1月,邊壩宗與沙丁宗合併改稱邊壩縣,縣政府駐夏林村。
1968年2月,縣址從夏林村遷至怒江支流的麥曲河下游東馬同。
2014年11月,昌都撤地設市,邊壩縣屬昌都市管轄。

地理環境


區域位置

位於西藏東北部,昌都市西部,東鄰洛隆縣,北鄰丁青縣,南鄰林芝市波密縣,西鄰那曲市嘉黎縣、比如縣索縣。距昌都市政府駐地400餘公里,距自治區首府拉薩市800餘公里。
地處念青唐古拉山南麓(東經95度,北緯31度)。
邊壩縣地圖
邊壩縣地圖
全縣以念青唐古拉山脈為分水嶺,北部屬怒江水系,南部屬雅魯藏布江水系。
地處三江流域峽谷地帶,歐亞大陸板塊的劇烈運動,使得邊壩縣水源大多劈山而出並形成了高山深谷的地貌,地勢南高北低。境內山巒重疊,溝整縱橫。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餘座,其中,夏貢拉山海拔5621米。

氣候特徵

屬高原溫帶半濕潤氣候類型,有氣溫低、光照充足、日溫差大等特點。冬春多風,夏秋多雷雨冰雹,年均氣溫7~8℃,七月份平均氣溫13~15℃,作物生長期4~5個月,日均氣溫5℃以上持續時間為6~7個月,霜期為3~4個月。年降雨量較少,年平均300~450毫米左右,且集中在6~9月,有垂直分佈帶現象顯著的特點。夏秋季節,山頂白雪皚皚。

自然資源


全縣總面積8894平方千米。
2013年,森林面積2,400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26.98%。
2021年1月,全縣草場面積381.32萬畝,林地面積562.22萬畝。
動物資源有:鹿、獐子、白雞、貝母雞野鴨、熊、狼、豹子、盤羊、藏香豬水獺、怒江魚、邊壩花魚、猴子、禿鷲野氂牛等。
植物資源有:雲杉、柏樹、楊樹、松樹、沙棘林、柳樹、樺樹、榆樹、杜鵑、鉤子木、薄皮木等
產貝母、蟲草、紅景天、雪蓮花、靈芝草知母等藥材
礦產資源有:鉛鋅礦、砂金礦、花崗石、金礦、銀礦、煤礦、石灰石等。
旅遊資源有:三色湖、千年冰川等。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邊壩縣轄2個鎮、9個鄉。共有82個行政村,284個自然村。縣人民政府駐草卡鎮東馬通。
邊壩縣行政區劃(2013年)
轄屬區域下轄詳情
草卡鎮格吉村旺卡村內務村索村來義村東托村
拉托村藏巴村攏村雄宗村若堆村助歸村
昌沙村江村麥加村達更村拉貢村丹達村
布雄村斯東村燃東村
邊壩鎮顯俄村普玉一村普玉二村普玉三村洛亞村夏林村
登卡村德根村若池村布扎村多許村色加村
扎雄村熱塔村孔青村金珠村宗古村擁村
馬武鄉粗卡娘村白玉村西龍村崩通村雄同村查日村
拉吉村
熱玉鄉熱玉村機公村東麥村呷公村
尼木鄉許巴村江果堆村葉嘎村尼木村
沙丁鄉沙丁村東地村日普村熱吉村格尼村松許村
支內村通比村
金嶺鄉卡許村玉貢股村卓格村郎傑貢村玉巴村結玉村
通東村
加貢鄉加貢村葉布村果慶村加布村
馬秀鄉布穀村馬秀村曲桑村許巴村堆村孟達村
果玉村中瓊村玉戶村
拉孜鄉拉孜村繞村雄日村珠村若村達孜村
崗水村門貢村根巴村批果村古查村申卡村
都瓦鄉都村卡達村古空村珠村達多村加容村
藏根村翁達村郭龍村娃村瓦地村
2021年1月,全縣轄草卡鎮、邊壩鎮、馬武鄉、熱玉鄉、尼木鄉、沙丁鄉、金嶺鄉、加貢鄉、馬秀鄉、都瓦鄉、拉孜鄉,共有2鎮9鄉,86個行政村(居),215個自然村。

人口民族


2000年,邊壩縣總人口30818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邊壩鎮4375人,草卡鎮5648人,金嶺鄉3455人,加貢鄉793人,熱玉鄉1749人,都瓦鄉2510人,拉孜鄉3283人,馬武鄉2071人,馬秀鄉2046人,沙丁鄉2898人,尼木鄉1990人。
2020年末,全縣總人口44021人。
2021年6月21日,西藏自治區昌都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邊壩縣常住人口為42716人。

經濟


屬於典型的半農半牧縣。
主要農作物有青稞、冬小麥、春小麥、豆類、油菜等。主要飼養氂牛犏牛、黃牛、馬、綿羊、山羊等。
工業以鄉村民族手工業為基礎。縣建有機械榨油廠、石灰廠及採礦、電站等。
2016年9月,全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715戶12924人,佔全縣總人口的34%。

文化


名勝古迹

三色胡
“三色湖“分別為黑湖、白湖、黃湖,在陽光下顏色各異,故稱“三色湖”。三色湖成不規則“品”字行排列,湖與湖之間由低山平台隔開,均系山谷低洼地帶多年冰雪積水而成。三湖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蓄水量280萬平方米,其中,黑湖最大,面積約10萬平方米,蓄水量200萬平方米。

交通


邊壩縣景觀
邊壩縣景觀
截至2013年,邊壩縣境內有區道2條,共350公里;鄉道4條,共142公里。邊壩縣有原來唯一的一條通道昌邊公路與外界聯繫,並修通了邊沙公路、草金公路。
邊熱公路2002年秋末開工,總投資5514萬元,全長91公里。邊熱公路是邊壩縣城到熱玉鄉、都瓦鄉的主要公路。前後歷時3年,是邊壩縣以工代賑的重點工程。公路穿越海拔4800米的攏拉山,連通了縣城和世代不通公路的熱玉鄉、都瓦鄉。
2000年10月,邊壩縣城到金嶺鄉的簡易公路開通,但每年有半年時間夏貢拉山大雪封山無法通車。
2002年秋末,邊熱公路開工,總投資5514萬元,全長91公里。邊熱公路是邊壩縣城到熱玉鄉、都瓦鄉的主要公路。前後歷時3年,是邊壩縣以工代賑重點工程。公路穿越海拔4800米的攏拉山,連通了縣城和世代不通公路的熱玉鄉、都瓦鄉。
截至2013年,邊壩縣境內有區道2條,共350公里;鄉道4條,共142公里。邊壩縣有原來唯一的一條通道昌邊公路與外界聯繫,並修通了邊沙公路、草金公路。
2018年10月,國道G349線邊壩至嘉黎段改建工程發布施工招標公告,主線採用三級公路標準,設計速度3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按7.5米控制。
2021年,邊壩縣境內國道有國道G349線、國道G558線。

社會


教育

邊壩縣第五中學創建於1800年,是全國最早的公立中學之一。邊壩縣第五中學從1800年以來就素以名師雲集,校風樸實,人才輩出而著稱。邊壩縣第五中學集中著150個最優秀的教師,是全省一級達標校。邊壩縣第五中學2014年有1151人考上本科院校,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為社會輸送了一大批人才。
“十二五”初,邊壩縣小學和中學入學率分別為80%、40%,每年考上大學不足15人。
2016年,邊壩縣小學和中學入學率分別為98%、95%,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國家驗收。近兩年來,每年考上大學200多人。
2015年至2019年6月,全縣實施了40所學校薄弱設施的改造工程,11所中小學校改擴建,1所鄉鎮小學和1所幼兒園校點搬遷及擴建,新建4所村級幼兒園。

醫療衛生

2020年8月27日,邊壩縣人民醫院通過二級乙等醫院終評。

水利水電

2015年8月12日,邊壩縣邊壩鎮水電站正式投產發電,共有2台機組,總裝機容量1600千瓦,可有效解決邊壩縣的2個鎮、5個鄉、59個行政村、3110戶、15871人的基本生活用電。
2016年5月,邊壩縣正在施工建設小型農田水利2015年重點縣建設項目,主要集中在邊壩鎮、金嶺鄉境內,控制灌溉7059畝,計劃總投資1152.8萬元。
2020年,邊壩縣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工程涉及37個村,內容有修建輸水管保溫措施、水源地保溫房等。